APP下载

应用行为分析法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语言能力训练的个案研究

2023-05-30李金

教育·教学科研 2023年1期
关键词:轮候个案分析法

李金

语言对儿童的社会化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语言发育迟缓会导致一系列的行为问题。现有研究证明,应用行为分析法对自闭症儿童的语言与沟通能力的改善是可行有效的。因此,在这里对个案采用了应用行为分析法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语言进行训练,结果显示,无论是患有自闭症,还是发育迟缓的儿童,语言能力都有所提高。研究表明,应用行为分析法可以运用到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训练中。

(一)研究目标

通过查阅应用行为分析法对语言能力发展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并将之运用到本园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语言训练活动中,以提高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

(二)研究内容

1.对应用行为分析法在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康复训练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

2.将关于应用行为分析法的相关研究运用到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康复训练中,在过程中观察使用情况,梳理应用行为分析法在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语言训练中的具体运用。

(三)研究步骤

1.研究對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普通幼儿园特教班中4名存在语言发育迟缓情况的3~7岁儿童。这些儿童一般都伴有智力低下的情况,但其发声器官没有问题。本研究试图运用应用行为分析法对4名存在语言发育迟缓情况的儿童进行训练,从中得出应用行为分析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语言与社会交往能力训练是否有更好的效果,为改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语言训练提供建议和启示。

研究前教师通过家长问卷的形式,了解了4名研究个案的基本情况(见表1)。

研究者根据研究个案的基本情况以及评估的情况发现以上4名研究个案存在的比较重要的问题:(1)个案A与个案B都不会说话,但都具备正常的言语呼吸功能,但在评估声韵母的时候都出现了不模仿的情况,在测试言语呼吸的功能时也基本以观察来进行。(2)个案C与个案D具备较好的模仿能力,但是时常会出现面对教师的指令没有任何回应的情况。经评估发现幼儿具备倾听能力,但存在轮候表达方面的不足。

2.制定研究方案

(1)确定目标观察行为

个案A与个案B两名儿童语言模仿能力较差,个案C与个案D面对指令无回应,也就是说这两名幼儿的语言发育迟缓程度还是比较严重的,依然处于前语言阶段,这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沟通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发展。

挖掘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发现两组幼儿的问题集中在模仿能力与轮候表达能力上。因此本研究中选择了行为模仿和轮候表达两项作为主要训练目标,并对其进行操作性界定。(见表2)

(2)确定研究工具

A.研究个案基本资料调查表;

B.学前特殊儿童能力发展评估手册(学前特殊儿童语言与沟通能力发展评估表);

C.自制目标行为观察记录表;

D.应用行为分析法训练方法记录表。

(一)目标行为1——行为模仿数据分析

研究者在不同的阶段,分别于基线期、干预期、追踪期和再干预期对研究个案进行定时观察,对研究个案的行为模仿这一目标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得到图2、图3的结果。

根据图2和图3我们可以看出:通过干预,个案A的提升比较平稳,在两次干预中都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个案B则是前期呈平稳态势,后期倍增。两名案例都有取得了比较不错的提升,并且出现了语言的模仿,提高了他们的语言学习能力。

(二)目标行为2——轮候表达基准线数据分析

运用相同的方法对目标行为2:轮候表达进行观察记录,得到图4、图5的结果。

根据图4和图5我们可以看出:干预过后,两个个案在轮候表达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并不如行为模仿那般显著,并且在追踪期都有所下降。

通过图2、图3、图4和图5的比较,可以明显地发现这四张图中幼儿表现出来的行为发生率都呈现出基本相同的趋势。由此可见,应用行为分析法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行为模仿和轮候表达都有显著的效果。

(三)个案研究中,个案学前特殊儿童语言与沟通能力发展评估表分数的前后差异比较

本研究在干预前先采用《学前特殊儿童能力发展评估手册》《学前特殊儿童语言与沟通能力发展评估表》对4名研究个案进行前测,获得他们的原始数据,然后通过第一次三个月的干预训练后,用相同的评估表进行打分评量,获得后测1数据,进行第二次为期三个月的干预后,接着用评估表进行评估得到后测2数据。

综上所述,根据图6、图7、图8和图9的图表走势,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干预与没干预有差异,4名研究个案在干预后在声韵母、词语理解等多方面均有逐步提高。

(一)研究结论

通过知网查询关键词“应用行为分析法”能够发现,与其相关联的基本上都是与自闭症有关的研究,并就国内外研究现状,我们可以了解到应用行为分析理论的运用非常广泛,且在语言方面也有一定的成果,但是仅仅只是针对自闭症儿童。在其中增加“发育迟緩”模糊查询,显示暂时没有相关数据。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我园内的实际情况,可以了解到应用行为分析理论的运用非常广泛,并且在语言方面也有一定的成果,但是仅仅只是针对自闭症儿童。

本研究通过应用行为分析法制定训练内容,对四名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进行儿童语言与社会交往能力的训练,得到如下结论:

1.应用行为分析法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行为模仿能力具有显著效果

本研究以应用行为分析法作为基础,采用单被试倒反实验设计进行两次干预,进行行为模仿能力训练,发现研究个案在行为模仿发生率上明显有上升。此外,通过日常观察记录发现,研究个案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学习活动中,会模仿老师的一些动作,如在游戏的过程当中,会模仿教师行为玩一些玩具。说明运用应用行为分析法对于发育迟缓儿童的行为模仿能力是有效的。

2.应用行为分析法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轮候表达能力具有显著效果

从轮候表达这一目标行为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个案轮候表达的行为发生率也有所提升。

综上所述,运用应用行为分析法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进行前语言能力、行为模仿及轮候表达方面是行之有效的,特别是对于个案A来说,已经错过了最佳的语言发展阶段,也无法发出声音,但是通过训练提升了模仿能力,为幼儿能够使用别的沟通手段奠定了基础。

(二)成果反思

通过本研究得出,应用行为分析法不仅对于自闭症孩子的有改善语言与沟通能力的效果,对于别的障碍类型的幼儿语言发育迟缓问题也能有一些帮助。但是由于条件限制,还是有许多考虑不周之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本研究只能够将仅有的几名具有语言发育迟缓问题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个案研究。在研究样本本就不足的情况下,只能够对现有儿童的语言问题、行为模仿及轮候表达来进行研究,仅限于前语言中的两个内容,并不能够代表语言全部。

(2)本实验的参与人员少,都是特殊教育工作的一线教师,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

(3)虽然实验设计时考虑到了节假日的关系,将追踪期放在了寒假期间,但遇到个案生病或家中有事等情况,对本研究还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语言发育迟缓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项急需改变的问题,对特殊教育工作者来说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虽然在本研究中得出了运用行为分析法对于语言问题是有效的,但在研究中仍有不足,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考虑如下建议:

1.耐心坚持,长期干预

水滴穿石,我们必须打起精神,持续性地让孩子们浸润在语言环境当中,那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就如同二语习得一样,简单的句子、词语,有情境性的反复输入。

2.目标制定,眼光长远

语言系统博大精深,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不可能涉及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心中要有一杆秤,了解孩子最需要发展的方向,不能将长期目标仅仅限定于某一个词、某一个句子。

3.改变环境,注意泛化

在研究的过程当中发现,孩子在训练时的表现要比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到的情况要好很多,时常会认为孩子已经充分掌握了模仿的技能,但是到了实际生活当中,依然会发现存在不模仿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注意泛化。

4.家园协同,尽早干预

仅仅依靠老师每天的个训是远远不够的,家长拥有更多的陪伴时间,因此教会家长训练拓展手段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是本阶段的训练内容,也可以是生活中更多点点滴滴。加大语言输入的力度,让孩子接受他周围发生的、他正在做的事。

5.灵活运用,多法并进

运用应用行为分析法虽然对改善儿童语言与社会交往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但也只是一种干预的手段。如果可以尝试与别的训练方法相结合,或许能够产生更好的结果。

猜你喜欢

轮候个案分析法
异步机传统分析法之困难及其克服
轮候查封何时生效
轮候查封的生效问题
放下偏执,路还很长——访谈两位个案医生及家长
轮候查封到底何时生效
基于时间重叠分析法的同车倒卡逃费探析
中文阅读学习个案考察与分析
直派批评的理念与个案
层次分析法在SWOT分析法中的应用
AHP和SWOT分析法在规划编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