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活动为抓手的整本书阅读实施策略

2023-05-30石晓晨

教育·教学科研 2023年1期
关键词:整本书散文课外阅读

石晓晨

2016年9月,“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正式启用,提出“教读课文—自读课文—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正式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系。课外阅读包括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强调单篇阅读和整本书阅读的结合,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

整本书阅读提出来后,让很多教师很是困惑:教师也要参与阅读吗?学生阅读某一本名著或古诗词的方向是什么?如何促进学生整本书阅读?学生阅读完成后如何检测阅读的效果?

整本书阅读是教学体系的一部分,教师如果对阅读的著作知之甚少,又怎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所以,教师提前将整本书全部阅读好是毋庸置疑的,而且要像对待教读课文一样进行细致的备课。读书益智,读书养性。教师能博览群书,建造自己的思想大厦,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更是时代的呼唤。而一位教师若能有效引领他的学生爱上阅读,从而尺水兴波,促进学生思想的成熟、境界的提升、行为的改进,乃是读书之幸事!所以教师参与学生的课外阅读是理所应当的。

学生阅读方向是什么?笔者认为,首先应该是立足该名著、诗词的特质,立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来挖掘提升核心素养的教学价值。其次《语文课程标准》针对课外阅读指出:能自觉做读书笔记,逐步形成专题阅读的意识和习惯。读整本书的最终目的绝不是读这一本书,而是在阅读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习得正确的读书方法,提升原本的思维品质。

如何促进学生整本书阅读?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内在驱动力大,做事才更高效。这让笔者想到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雷夫·艾斯奎斯老师创造的教育的奇迹,他反复强调“道德培养的六阶段”理论,其中有一条就是“我想要奖赏”,可见雷夫老师就特别注重赏识的教育。笔者认为要让学生有阅读的内驱力,让学生得到赏识的最便捷的途径就是开展有竞争的评比活动。

学生阅读完成后如何检测阅读的效果?一本书给读者的价值有显性和隐性之分,那些知识层面的获取或许通过测试就可以检测出来,然而隐性的、精神层面的收获和引领或许是滞后的,是功利性阅读无法比拟的,是受益终身的佳酿,是无法量化的。所以,如何检测,只看教师对检测结果的预期。

下面笔者仅以阅读毕淑敏的《我很重要》为例说说以活动为抓手的整本书阅读实施策略。

《我很重要》是毕淑敏最经典的励志精品。作者以心理医生的洞察力和作家的睿智,对生活进行理性的思索和解读,关照年轻的心灵,表达对人生、理想、友谊等领域的深切理解。暖心而又有哲理,感染心灵,指点迷津,激发出满满的正能量。本书告诉年轻的你要了解自己,接纳自己,相信自己,做更好的自己。这本书适合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阅读,因为文本价值与学生发展需求很是契合。

1.阅读前热身赛——毕淑敏散文朗诵会

教学初始之艺术在于教师设置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让学生能快速沉浸学习之中。阅读《我很重要》的最初,学生对陌生的散文集或许有抵触情绪,他们会想“为什么要读这本书,作者是何许人也?作为老师如何消除这种被动阅读的情绪呢?或许给学生一个“情境”便能让他们愿意走进《我很重要》,这个情境是什么?”那就是先让学生了解一下作者的生平经历、社会活动、人物评价等,再来诵读毕淑敏的《素面朝天》《孝心无价》《提醒幸福》等几篇经典散文,以此拉近学生与《我很重要》的距离。

散文朗诵会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可以是单人朗诵,也可以是多人朗诵;可以在朗诵前讲述作者与朗诵篇目的关联,也可以在朗诵后分享自己对朗诵篇目的理解;可以配上音乐来渲染氛围,可以伴有舞蹈来诠释散文的意旨……渐渐地,“趁阳光正好,趁微风不燥”不自觉地幻化成学生带有诗意的口头禅;“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就流淌在学生的习作中;“我不相信手掌的纹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便成了学生的座右铭……散文犹如甘霖,滋润着学生的心灵,犹如号角,激励着学生打开《我很重要》。

2.阅读中微写作——《我很重要》读书微写作

有人经常疑惑地说:为什么课外书读了不少,然而语文素养没有提高多少?就是有课外阅读的行为,但是收效不高。这其中的原因很多,也许是选择的课外书的品位不够好,也许是阅读的方法不够,把握不住文章的要旨,自然不能习得精神魂魄,也许是追求猎奇的心理,只是为了看个书中故事情节的热闹而已,也许是教师缺少导读计划,致使学生阅读漫无目等,但无论怎样,阅读收效不高的主要原因是读者缺少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和思要结合起来,整本书阅读的“思”就可以以写作为依托,以写作来反馈和反哺阅读。在尊重文本事实与逻辑的基础上,与作品对話,与自己对话。正如叶圣陶所说:“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读与写的关系密切。善读必易于达到善写,善写亦有裨于善读。”只空读,没有对生活的审视与思考,没有写作的输出与锻造,自然就失去了读的价值。

基于上面的思考,笔者针对《我很重要》这本书的特质,给学生布置了四个等级的微写作。所谓微写作,就是篇幅短小,大体200字即可,可叙事,可议论,可说明,可模仿,可自创。当然写作的内容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按照学生自身能力与兴趣,自行设计思考探究的专题。这样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还能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更能提高语文的素养。

第一层级的微写作——《我很重要》好篇章推荐,写出你的推荐词。

为什么要写推荐词?写给谁?是学生写给同学或父母的推荐词,推荐词的目的是促进学生阅读,其次是在分享中体验阅读的乐趣,从而促进更多的同学进行阅读。正如陶行知讲的:“同学之间也是可以互相感化的。”如果家长积极参与其中,在孩子的推荐下阅读,那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阅读欲望和乐趣,如果能和孩子共同品读、交流心得,那更是读书之幸事。

在学生的推荐下,笔者坐下来和学生们在阅读课上一起品读《我很重要》,每每读到精彩篇章教师会情不自禁地与学生共吟咏共玩味。读到《我眉飞扬》时,我们都会被作者生动幽默的语句逗得哈哈大笑,对我来说也很有代入感,自己不也有不画眉毛不出门的习惯吗?自叹之余,觉得作者诙谐幽默的话语背后是洗涤灵魂的真知灼见:记住生命大于器官,携带自己的天然的眉毛,从容求生,心悦诚服地接受自己的外形,不放大自己的缺点。《我很重要》仿佛是心灵鸡汤,润泽着我们的心。更让人惊喜的是有学生在《幸福记忆》习作中竟然有意识去模仿《我眉飞扬》的构思和语言,让普通的材料换发了生机,让肤浅的立意得以升华,让心酸的经历变成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二层级的微写作——精读《我很重要》中的以下篇章,勾连自己的成长经历,书写自己的成长历程,重在叙事。笔者设计的阅读计划和写作内容如下:

第三层级的微写作是——精读《我很重要》中的以下篇章,写出你的感悟,重在议论。笔者设计的阅读计划和写作内容如下:

第四层级的微写作——《我很重要》读书报告。

1.《我很重要》经典语句集锦。

2.相信你读过不少散文著作,比起你读过的书,你觉得毕淑敏散文《我很重要》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3.约翰·保罗说:“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而作者认为“我很重要”。对此你怎么看?联系自身实际,说说你的见解。

4.作者说:“重要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许诺”。通读了整本书你认为怎样生活才能无愧于“心灵对生命的许诺”?

以上四个层级的微写作由易到难,大体经历了读进去、走出来的过程。

读进去,做一个忠实的听众,听作者怎么娓娓道来,读出作者的经历、感受,再从书中走出来,联系自己的成长经历,或感同身受,或莞尔一笑,或耐人寻味。在微写作中,或模仿作者的笔法,或联想回忆;既积累了写作的素材,又增强了对生活的审视意识;激发了创作的乐趣,也提高了自身叙事的写作能力。

第三层级的微写作难度高于前两个层级的写作,这是自己和作者思想的碰撞或交汇,你可以赞同,也可以批判,更可以求同存异。这个过程是锤炼自己对生活的认知、思辨,是思维能力的提升阶段,更是语文素养得以修炼的好时机。

第四层级的微写作难度最大,需要纵观全书,书中要旨方可把握。这是整本书阅读写作方面的最后一环,突出“整”字,就是要把握全书的脉络,对整本书内容有更深度的思考。

《我很重要》是本散文集,各个篇目之间没有太大的关联,有的文章是纯粹的议论,有的是叙事,有的是夹叙夹议。笔者认为,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需要学生阅读,有的文章粗略地读,有的文章重点研读,正如《勉学》中所说:夫圣人之书,所以设教,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亦足为人……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必能兼美,吾无间焉。

3.阅读后展成果——《我很重要》读书交流会

前文中提到的散文朗诵会是一种评比式的活动,同样在学生读完了整本书后开展的读书交流会活动,依然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评比活动。交流会活动分为两个板块,一个是口头回答问题,题型分别为选择题、填空题、抢答题与风险题四种。考题涉及《我很重要》的作者、诸多篇目的主旨、整本书的价值所在、写作特点等。题目由课代表设计,这样既促成了学生的阅读,又促使学生深入地思考。另一个板块是演讲,题目是“我很重要”,要求每个小组派出一名同学演讲。两个板块评比分数累加作为小组最后的成绩,最后颁发奖品作为鼓励和肯定。

读书交流会在期待中如期而至,过程十分精彩,比赛的结果其实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回顾几个月以来,学生是满满的收获。他们熟悉了文学界的白衣天使;精美片段熟烂于心,运用于文;品味了作家的多彩人生,悟出了生活的五味杂陈。在作者的美文熏陶下懂得了要了解自己、悦纳自己、相信自己,将来做更好的自己。好文章惊艳了学生的时光,温柔了学生的岁月,充盈了学生的认知世界,促进了学生精神世界的成长。

语文教师应有传承文化的大局观和责任感,结合整本书阅读体系,针对学情开展多彩的整本书阅读活動,在活动的有效开展中激起了学生阅读的波澜,传承中华经典文化,用经典文化点染学生的精神世界,潜移默化地重塑学生的人格修养,使教室成为学生不断学习、交流和提高的场所,使师生在充满人文气息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整本书散文课外阅读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