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玩”的课程“阳光”地成长

2023-05-30朱红

教育·教学科研 2023年1期
关键词:好玩校本育人

朱红

2017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要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课程开发要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课程实施要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同年,上海市启动了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即关注儿童需求和兴趣,立足儿童视角,让学生在“做做玩玩”中获得多元学习经历的活动课程。2019年,闵行区成为上海市第二个整区推进“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的试点区。

我校作為上海市“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首批试点校,闵行区“领衔校”。积极呼应国家教育方针,主动顺应时代教育需求,立足学校“悦纳·融合”海派文化校本课程建设内涵,基于课程指导纲要和学校办学理念,利用区域优质资源,在学校初步成形的课程体系基础上,找准落点、整合资源、突破瓶颈,寻求课程建设的“新生长点”与“全发展带”,设计有校本内涵的“好玩”的综合活动课程。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小学校园生活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快乐生活的源泉。重智育,轻综合素养;重知识传授,轻核心素养;重知识架构,轻综合能力的“教育内卷”生态一度成为教育的软肋。

学校新一轮的课程“迭代建设”,必须坚守学校“学生立场”的课程建设宗旨,以“玩”为兴趣触发点,引导学生在系统的课程学习中获取真实的课程体验与丰富的学习经历。通过提升学校课程“亲生度”,以“喜爱的课程”触发“主动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求知欲,激发想象力与好胜心,以“好玩”的课程促进“阳光”的成长。

经过调查分析,我校首先梳理了综合活动课程在设计与实施中的共性问题:课程中的“五育”价值不明显,课程与课程之间未成体系,缺少勾连;课程对不同阶段学生综合素养培育的架构还不够清晰;教师对课程的性质和价值取向认识不足。聚焦于这些问题,我校从以下方面进行深入思考:

1.如何在市教委“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框架下,开展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研究实践;2.如何立足校情、统整融入学校《Walking上海》等特色课程资源,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研究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助推器”,培育学生综合素养的有力“加油站”;3.如何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校课程建设、学生工作、家校互动有机融合,丰实学校的育人体系,从而满足不同年段学生的成长需求,丰盈学生完整幸福的校园生活。

学校聚焦“课程建设中人的发展”的价值追求,呼应教育部“五育并举”育人理念与《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实践号召。基于“平实·阳光”的办学理念,积极开展“五育融合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构建与实施”的校本实践。

(一)融“素养培育”于“好玩”的课程,明晰课程育人目标

“好玩”是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外显形式,“育人”才是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在核心。学校以“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项目实践为积淀,将低年级课程建设宗旨延伸至中高年级,确立了低、中、高全年段融合统一、清晰明确的学校综合实践课程建设宗旨。

1.课程建设宗旨

我校的课程育人目标为遵循儿童立场,关注终身发展;突出问题引领,强化综合实践;面向生活世界,凸显五育融合;关注个体差异,注重评价激励。

学校结合育人目标对五育背景下的核心素养进行了更校本化、具象化的解读。以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平实·阳光”小公民为育人总目标。在总目标下确定了三个子目标:育阳光心态、学平实技能、当合格公民。清晰的课程育人目标,为国家教育理念的实践落实、学校课程建设的实施落地提供了指导方向。

2.承“海派资源”于“好玩”的课程,建构课程育人体系

学校立足“悦纳·融合”海派文化内涵,十几年间,相继开发了“海派文化”系列校本课程《海上七彩风》《小门票大上海》《小巴腊子玩手球》与《Walking上海》《玩转上海》(配套学习手册)。

《Walking上海》课程实践经验让我校体会到开放的、综合的课程为学校课程建设注入的能量与活力,为学生主动个性发展带来的生机与潜力。因而,在学校新一轮课程建设中,学校坚守“学生立场”,以“玩中学,学中创”为宗旨,开展学校“好玩”的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体建构与校本实践。

横向以“综合活动课程”与“实践体验课程”为主体开展课程架构。综合活动课程:低年级以“游戏里”与“童话里”为主题,开展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体验;中、高年级以项目化学习为支撑,依据年段学习能力,展开“纸创里”“布创里”“木创里”进阶综合活动课程实践。实践体验课程:以“Walking”为主题,聚焦综合课程“社会性成长”的育人属性,以班级亲子团队活动与家庭亲子活动为组织形式,引导学生在“大世界”中发现“真问题”,在“自体验”中感悟“真学习”。

纵向分年级匹配不同年段学生个性化学习与发展的需求。一二年级以上海市“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校本化研究为契机,以“玩中学”为宗旨,“主题式”活动为形式。从儿童生活出发选取主题,分别围绕“游戏里”与“童话里”主题设计活动和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玩中懂礼仪、玩中勤观察、玩中守规则、玩中乐沟通。

三至五年级聚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构”与“学校课程体系”重组重构。以“学中创”为宗旨,“项目化”学习为形式。以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纸”“布”“木”为“玩”的材料,开展“纸创”“布创”与“木创”分年级进阶学习,培育学生学中有发现、学中能合作、学中会想象、学中善表达的能力。

3.享“丰实体验”于“好玩”的课程,优化课程育人策略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式上,我校实现了单一“课堂教学式”向复合“多元组合式”的转变。校内建立机制,由校长室牵头,学校各个职能部门协同建设,通过学校“课程教学中心”和“学生工作中心”双线并行,根据年龄特性有针对性地实施“好玩”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学校紧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非系统、非课程性的特征,立足学生发展需求,不断丰富实施策略、变化实施形式,引导学生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内容,以学、讲、探、想、画、唱、写等生动活泼的形式经历多样化的学习;以学生的兴趣指向和直接经验为基础,将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引领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与探索真实的生活世界,累积经验,丰富体验,提升学生观察感知身边世界的兴趣、表达内在需求主张的能力和自主发现实践探究的意识。

4.创“家校共育”于“好玩”的课程,打造课程育人网络

学校主动出击,通过培训、研讨等方式与社区联手、与家长共情。突破课程空间,打破课堂局限,以开放的姿态邀请参与实施课程的教师、家长、学生对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进行选择性重构、自主化设计与实践性創新。在活动策划与实施中,将教师、家长的教育目光从“知识传递”引向“素养培育”,通过“主题”与“项目”的设计,解放学生的天性,培育“平实·阳光小公民”综合素养。学校激活了多个主体、多方团体对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动参与,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独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模型。

(一)顺应时代需要,推动育人价值与核心素养的融合

追求高质量和高水平的教育离不开学校课程建设的主动思考与主体实践。学校“好玩”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以“五育融合”为育人思维,凸显了“课程建设中人的发展”的价值追求,以“平实·阳光小公民”综合素养培育为育人目标,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实践。以真实的课程体验与丰富的学习经历促“五育融合”,让“好玩”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的起点与中心。

(二)完善课程体系,实现了综合课程与海派特色的融合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构与实施,不仅开发了《海派木创》校本课程,还深化了学校特色课程,实现了学校“阳光课程”的迭代更新,凸显了“特色课程”的“溢出效应”;构建了与学校课程有机嫁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结构与育人体系;形成了与学校教育无痕衔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策略与育人路径。

随着“好玩”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深入,明晰了“一脉相承”的学校课程建设宗旨与目标,梳理与整合了教育教学特色活动(以“主题式、实践性、生活化”为共性特征),以课程教学、学生工作、年级组、教研组为共建单位开展“开放互动”的课程建设。通过三类课程、主题教育、节庆活动、学科活动、假期实践、亲子实践等多维方式开展课程实践,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实践有机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三)促进素养提升,满足了成长需求与个性发展的融合

“好玩”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架构,为不同年级学生的分阶学习提供了基于年龄特征与学习能力的多元平台,呼应了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课程学习需要与健康成长需求。课程引领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观察与感知、感悟与表达、发现与思考、实践与创造;引导学生不仅体验“好玩”,更习得“会玩”,以精心设计、导向清晰的“玩”引导自主探究、合作分享的“学”,进而开启发现想象、交互共生的“创”;打破了“课堂中心”“书本中心”的严密的知识体系,让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成了综合素养培育的有效载体。

“好玩”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深化,为学生丰富的课程体验、充实的活动经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真实的情境。我校架起了学科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充分经历、自主体验、实践感悟、合作生成,以积极的心态参与活动,以个性的表现释放天性;鼓励学生用收集、制作、手绘、文字、表演等富有创意的表达方式呈现学习经历与体验、学习的策略与方法;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点滴变化和进步,并对自己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适当的评价与反思;鼓励学生彰显特长、展现个性,让不同的学生找到适合他们成长的模式,实现自发、自主、自由的个性化成长。

案例:四年级“布创里Walking——一起来玩袜”

“一起来玩袜”活动课程以每个学生都有的“袜子”这一熟悉的生活用品为“好玩”的课程素材,依托层次鲜明的四个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实践。“玩袜”需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发现“简单素材”的“不简单学习”。学生今天玩了“袜”,明天也许就会模仿着玩“鞋”、玩“伞”……他们会发现,原来生活中处处是玩的材料,而学习伴随着“玩”悄悄发生了。从兴趣出发展开活动,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发展需求,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在玩中发现、在玩中探究、在玩中创造。

(四)打造专业团队,助推了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的融合

“好玩”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构与实施,在教师提供“再创造空间”的同时,促使着教师角色的改变:由课程执行者向课程开发者转变;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发展的促进者转变;由独白的权威向对话的非权威转变;由教学单一体向教学合作体转变。教师在课程实践中不断重塑着自己的课程教学观,逐步树立了五育融合的教学生态观。

教师树立育人理念,挖掘教育资源,关注核心素养,深入挖掘“好玩”课程的育人价值,让“深入浅出”的课程活动设计成为学生玩有所感、玩有所获、玩有所长的舞台。借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创造性地开发课程、执行课程与建构课程,有效提升了团队的课程研究力与教师的课程执行力。

案例:“玩转平阳里,闪闪撸袖侠”综合实践活动

“六一”儿童节,学校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以培养“平实·阳光好少年”为育人目标,以“领巾心向党,撸袖敢追梦”为活动主题,策划开展了“好玩的课程——六一季”综合实践课程活动。一年级“游戏里Walking”以“大家来找茬”主题为综合活动媒介,学生在地图的引导下,仔细观察、携手共进,在行进路线中“花式找茬”,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年级“童话里Walking”以“永不消逝的电波”为主题,借助校园内搭建的“南京路”“平陽书局”等场景,让学生化身为“小小情报员”,在完成危险而神圣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先辈顽强奋斗精神,培育爱党、爱国的朴素情感。三年级的学生围绕“扬传统,童心巧手献百年”开展了一系列的“纸创”综合活动。四年级则以“布创”为媒介,把普通的不织布玩出了各种花样,呈现“布”一样的好玩,“布”一样的传承,“布”一样的精彩。五年级以“制作升旗台”为项目,开展了木创课程体验。教师将教育价值蕴含于“好玩”的课程经历,体现了课程化在活动策划与实施过程中的分年级价值引领与目标导向。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实践并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照搬,我校还在探索与研究“Walking”的路途中,以下问题仍有待我校进一步思考。

(一)如何“引发经验”,开展“任务驱动”探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立足真实的生活情境,凸显自主性、综合性、实践性与开放性。如何精心设置情境问题与驱动任务、创设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经验体系、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是我校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如何“适时指导”,开展“互动真实”评价

结合活动过程开展的及时评价是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效果和课程质量的保障。立足育人目标、结合活动实施,探索“融于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性评价方式,使评价真正发挥激励学生健康成长的功能是我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好玩校本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好玩”的数学让培智数学课堂更精彩
“好玩”的教育
让小学数学课堂变得好玩
让课堂“好玩”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