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视域下校本作业研制与实践的现实审思
2023-05-30汤汝昭杨凝芳刘燕
汤汝昭 杨凝芳 刘燕
摘要:“双减”实施以来,校本作业设计研究成为中小学一时的热点议题。各地中小学积极研发符合自身校情、学情、教情和考情的校本作业,其中暴露出诸多普遍存在的问题:校本作业内涵、功能及价值认知存在偏差;校本作业思想、观念和设计传统守旧;校本作业实施效果和评价缺乏监测管理。欲解决这些问题,前提是要树立正确的作业思想,提升教师的研发能力;根本是要规范作业设计流程,整体考量作业组成要素;关键是要立足大单元规划视角,构建高效能学科作业体系。
关键词:“双减” 校本作业 中小学 作业评价
引用格式:汤汝昭,杨凝芳,刘燕.“双减”视域下校本作业研制与实践的现实审思[J].教学与管理,2023(01):25-30.
2021年7月下旬,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1]。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意见》答记者问关于“如何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也给出专业性解释,认为“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科学合理有效的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培养习惯,帮助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目前,一些学校还存在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突出问题,既达不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又占用了学生正常的锻炼、休息、娱乐时间,“双减”工作之一就是要减轻学生不合理的作业负担”[2]。同时,教育部还印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就目前中小学普遍存在的作业现状问题,立足切实发挥好作业育人功能和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两大维度提出具体要求,内涵主要囊括四个方面(即把握功能、严控总量、提高质量、强化管理),共十条举措[3]。国家先后颁行的这两个文件,焦点都是“作业问题”,可见“作业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作业问题研究不仅关系着课程改革的成败,而且关系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未来的成长,乃至整个民族未来的希望”[4]。因此,“作业革命”势必会成为今后中小学校推动教育改革和实现内涵式发展的第一要务。
作业是引起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主要因素之一,欲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陈年难题,各级学校就务必切实把学生从当前市场上纷繁复杂的教辅题海中解放出来,尝试自主研发、科学设计一套契合学生发展规律且质量精良、品质卓越的校本作业。这就亟需中小学校勇于打破传统作业观,理清作业、教学与课程之间的辩证关系,树立科学的作业思想,积极探索并构建行之有效且高质量的校本作业体系,为深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提供科学合理、持续有力的理论支撑。
合肥师范学院附属西安路学校(以下简称“合师院附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由地方高校和当地政府协议共建,在“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的现实背景下,它紧紧依靠合肥师范学院高校平台,率先组织老师进行大胆探索,研制符合地方校情、学情、教情与考情的校本化作业,以期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经过两年多努力,目前合师院附校已经成功设计出1-8年级各科校本作业,笔者全程参与此项工作,并对比其他学校的经验做法,发现中小学校在校本作业研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诸多类似问题。本文以合师院附校的实践探索为例,就当前校本作业研制过程中的存在问题、优化策略、改善路径以及建构校本学科作业体系等问题提出些许浅陋之思。
一、校本作业的研制现状与问题表征
1.校本作业内涵、功能与价值认知存在偏差
什么是校本作业?目前学界仍没有确切的定论。“双减”背景下,虽然诸多中小学校组织人员初步研发出符合自身校情特色的校本作业,但是他們仍然对校本作业的内涵、价值以及具体功能的理解与认知存在一定偏差。笔者以“双减+校本作业”字样在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等中文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共发现53篇文章,其中仅有极少部分文章的内容谈及校本作业内涵、功能与价值的认知,且这些零散的认知存在着明显差异。正是因为对校本作业内涵、功能及价值的认知欠缺共识性的理解,所以中小学校在组织人员研发校本作业时难免出现随意性、无序性与低效性的普遍现象。笔者将这些认知进行初步整理并列表呈现(见表1)。
基于上表信息不难察知,这三种认知概括起来讲,主要还是从“教学”与“课程”两个视角去思考与理解校本作业的内在本质:一种观点认为校本作业是契合学校实情并助力日常教学的一种必要补充、延伸手段与教学方案,它的主要功能与价值集中体现在对学生课堂所学知识与技能的有效巩固和全面把握;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校本作业是作为学校特色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功能与价值集中表现在依据一定教育目标设置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与实践活动,培育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发展所需的核心素养。
可是,据笔者观察显示,目前绝大多数中小学一线教师在思想上认可且情感上接受的校本作业即是第一种观点的校本作业。他们在教学中非常注重追求“巩固课堂所学内容”的作业功能与价值,这也是他们在校本作业研发设计时极力关注知识与技能的重要缘由。这样的作业认知不仅会促使校本作业的功能与价值大大缩减,还会引发校本作业设计过程中出现恶性的蝴蝶效应,诸如题型繁多、质量低下、机械枯燥、结构混乱、难度不一等问题皆会不可避免,这只会徒增学生的学业负担。从合师院附校的实践经验来看,目前一线教师这种作业的认知偏执一时还难以彻底转变,其实从辩证角度来说,这样的作业认知是不科学且不符合教育规律的。校本作业既然是从校情、学情、教情和考情四个维度研发设计,就不应该只有“巩固所学知识与技能”的唯一功能与价值,还需极力挖掘校本作业的其他积极功能与价值,比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优良品质……当然,校本作业这些积极功能与价值的开发,主要取决于一线教师校本作业研制的质量和水准。
遗憾的是,当前中小学自主研制的校本作业大多品质低下、质量堪忧、内容雷同,本质上与市场售卖的教辅资料没有根本区别,难以体现校本作业该有的课程属性与育人功能。“校本作业应具有一种大综合的‘课程属性’,而非仅仅为一种单科作业;它应是关注于过程、侧重学生的自我体验,而非追求可视、客观的结果。”[5]所以,学校研发者应该尽快转变传统的认知偏差,以科学的作业理论为指导,理清校本作业内涵、功能与价值的正确定位,如此才能设计出契合学生发展规律和满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校本作业。
2.校本作业思想、观念与设计传统守旧
校本作业思想是指校本作业设计者在校本作业研发过程中对校本作业的设计水平、实施、评价、功能、目标、形式、内容等方面产生的一系列系统化的思想认识与理论阐释,明晰且科学的校本作业思想能为进一步提升校本作业研发设计水平、实施水平与评价监测水平提供可靠的作业理论基础。然而,在当前新课标理念与核心素养理念的教育教学氛围下,绝大部分中小学的校本作业思想仍然秉持“校本作业即课堂教学巩固”的观点,许多教师依旧一味认同将校本作业视为服务日常课堂教学、弥补教学缺漏、巩固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与方式。这样的校本作业思想是比较落后的,它过于看重校本作业的知识巩固功用,容易促使校本作业走向题量繁多、单调乏味、机械训练、忽视差异、远离生活、脱离实践的设计误区,导致校本作业功能与价值逐渐窄化,亦不利于学生实际能力的发展,最终会演变成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额外负担。科学合理的校本作业思想应该是将校本作业视为实现某类课程目标的一种学习任务与活动,在作业设计时更加关注系统性、情境性和实践性,既能实现知识的获取与巩固,又能关注能力发展与素养提升,在尊重学生差异化发展的同时,能够兼顾学生的兴趣、品质、意志、能力等全方面的发展。只有在这样的作业思想指导下,校本作业设计者才能正确处理好作业、教学与课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校本作业观念主要指校本作业设计主体、实践主体,以及其他社会客体对校本作业功能、价值、地位、影响、效果等情况的认知与判定。教师作为设计主体,其校本作业观念的适切与否会直接影响校本作业设计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如校本作业的设计内容、整体结构、完成时间、达成目标、难度系数等,进而对作业效果产生持久作用。此外,实践主体与其他社会客体的校本作业观念也会进一步影响他们对校本作业的实践态度与操作行为。现今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和家长在认可“校本作业对学生的确有用”的问题上思想观念保持高度的一致,甚至有些成绩一般的学生对此也表示深度赞同,特别是每到放学之际,班级群中经常会出现家长和学生催促教师布置作业的有趣现象。由此可见,不同群体校本作业观念的认同差异并不明显,普遍认可“做作业对学生有益”的观念,但实际上这只是单纯地看到了校本作业巩固知识技能方面的价值,而严重漠视了校本作业作为“课程属性”其他方面的积极意义,这极不利于校本作业科学高质的研制设计,也严重损害了校本作业的功能价值与实施效果,这种传统落后的校本作业观念正是造成当下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不可忽略的原因之一。
校本作业思想、校本作业观念以及校本作业设计三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其中校本作业思想起关键决定作用,校本作业观念是校本作业思想的外在呈现,它既表现着校本作业思想,又影响着校本作业设计。校本作业设计是在校本作业思想的正确指引下,遵循科学合理的校本作业观念所开展的契合自身校情、学情、教情和考情的作业设计的一系列研究活动。现如今诸多学校的校本作业设计出现不够科学、欠缺合理、脱离实际、质次低效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缺乏科学系统的作业思想与作业观念。
校本作业设计是否科学高效是判断一所学校校本作业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就目前我校设计的校本作业来看,其中有几个明显的问题没有处理妥当:一是校本作业目标与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关系;二是作业内容的选择与编排是否整体兼顾作业时间、作业难度、作业类型、作业结构、学生差异、核心素养能力等问题;三是作业批改与讲解的过程中能否得到科学有效的反馈数据,以便后期统计分析,加强校本作业管理,促其适时改进;四是教师自身的作业设计能力良莠不齐,对校本作业的基本观念认知各异,校本作业的研制样态五花八门,没有形成统一的科学体例和研发范式。这些问题的普遍存在,其背后折射出的是一所学校校本作业思想、观念和设计守旧滞后的缺陷。
3.校本作业效果、评价与监测机制缺失
校本作业效果是检验和反映校本作业自身及其设计与应用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影响校本作业效果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作业量、作业难度、作业类型、学生学习能力、学生学习习惯等。校本作业评价是教育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且不可忽略的环节,主要通过评价学生对相关所学内容、学习任務和活动的掌握与完成情况,以此作为诊断教育教学效果和改善教学策略的有效举措。一个科学健康、合理有序的作业评价监测机制对校本作业的实施效果起到决定性的保障作用。
当前,监测校本作业效果的常见方式通常有学生调查问卷、学生代表访谈、教师教学反馈和学业成绩数据等,据观察,这些常用的效果监测手段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也仅仅是流于形式,严重缺乏持续健康运行的作业效果监测机制,很难收集到长期且科学有效的监测数据,因此很难获得对校本作业效果的科学评判结果,以至于很多学校对其开发的校本作业从未进行过系统的优化、革新与调整,这是现今校本作业普遍存在质次低效、粗制滥造、胡乱拼凑特征的重要原因。另外,校本作业评价的方式相对传统,依然还是以批改、讲评、等级、赋分、评语等方式为主,这种单纯以教师评价为主的校本作业评价方式显然是简单粗暴且欠缺理性的,而偏偏这样的作业评价方式却是目前中小学诊断教育教学和完善教学策略长期使用的主要评价方式。这样的评价方式无疑会固化学生的思维、弱化学习的兴趣、窄化校本作业的功能以及异化教学评价的目的。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必定是学校校本作业管理机制长期缺位,准确地说,其实就是校本作业评价监测机制的缺失。
所以,中小学校应该在校本作业实践过程中注重加强对校本作业的监督管理,加快建立科学有效的稳定的作业动态监测机制,尤其是作业效果监测机制和作业评价监测机制,这两个机制的健康持续运行是校本作业获得持久生命力和不竭创新力的力量源泉。
二、校本作业的完善策略与优化路径
1.树立正确的作业思想,提升教师的研发能力
“双减”政策下,中小学尝试校本作业研发设计的初衷是不言而喻的,减轻当前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是其核心目标。然而校本作业的研究设计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面大、持续性长的系统性工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中小学校进行作业领域深层改革的一次大胆尝试与实践创新,这势必会深刻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因此,设计出一套质高量精、减负增效、科学系统、规范有序的校本作业成为各中小学校长期以来的奋斗目标与不懈追求。可是,要想研制出高质量、体系化、针对性、特色化的校本作业,它的首要前提就是务必要树立正确的作业思想,构建科学合理的作业观。
作业思想和作业观的正确科学与否是判定一所学校校本作业研制成功或失败的关键指标之一。判断一个校本作业的研发者是否具备正确的作业思想和科学的作业观,需要观察他在校本作业研发过程中能否妥善解决好以下五个基本问题:一是如何理解校本作业与课程、教学之间的关系问题;二是对校本作业功能定位的具体认识问题;三是校本作业设计中的内容、范式、结构等如何进行系统思考的问题;四是基于何种目标来研制设计校本作业的问题;五是校本作业整体设计的质量标准如何定义的问题。正确处理好上述五个基本问题,才能研制出一份高质量的、科学有效的校本作业。
现今学校里有许多教龄长、资历深、经验多的教师,他们大多是学校的业务技术骨干,也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这些教师长期以来受传统作业理论的深刻影响,他们的作业思想和作业观有悖于仍然保留着传统守旧的痼疾,这不仅直接影响教师自身校本作业的研发能力,还影响校本作业自主设计的质量。这种传统落后的作业思想与作业观有悖于新课标与核心素养的时代要求,严重影响了校本作业的科学研制与精准开发,对中小学推进作业深层改革产生了无形的阻力,不符合学校教育改革创新和内涵式发展的时代需求。
因此,各级学校要想切实落实“双减”政策,继续深化作业改革,稳步推进校本化课程建设,就务必要自寻问题解决的路径。首先要做的就是尽快转变教师的作业思想和树立科学作业观,如学校可以组织广大教师参加“校本作业”专题教研培训,也可以邀请作业设计理论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到校开展系列化的指导讲座,还可以鼓励教师进行自主研修作业理论方面的专业知识,或踊跃参加作业设计比赛,学习相关经验等等。通过这些路径,引导广大教师逐渐树立正确的作业思想和科学的作业观,从而不断提升教师本身的作业研究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校本作业的高质量、精准化、针对性设计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
2.规范作业设计流程,系统化考量作业要素
目前,中小学要想编制出一本高质量、系统性、针对性和特色化的校本作业,最根本的是亟需一套科学规范、思路清晰、有理可循和有法可依的校本作业设计流程,此外,还要从整体上综合考量作业设计过程中作业系统的各个组成要素。
校本作业研制者要十分清楚,校本作业本身就是一项系统化的研发工程,其中包括校本作业的设计、实践、批改、讲析、效果评价、统计分析、反思改进等各个重要环节。而单就校本作业设计方面,它又包括校本作业的作业目标、作业内容、作业时间、作业难度、作业类型、作业差异、作业结构、作业质量标准等各组成要素,这些作业要素之间应该保持彼此协作、合力发展的势态,并且研制者在进行校本作业设计时,对其还要做到统筹兼顾、系统考量与整体谋划,其中任何一个作业要素处理不善,皆会影响校本作业设计质量。调研发现,目前校本作业质量堪忧与功能异化的主要问题出在校本作业的各个环节上,特别是校本作业设计环节,其表现出来的无序化、随意化与盲目化特征是当前校本作业目标缺位、功能异化与粗制滥造最有力的确证。因此,规范校本作业设计流程,系统考量作业组成要素,成为“双减”背景下中小学校本作业高质量研发的迫切需要与必然要求。
校本作业设计需要较强的专业性、逻辑性与科学性,应该在明确的目标指引下有计划地、合理地进行作业设计,并且要充分考虑校本作业设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依据科学规范的流程和方法有序实施(如图1)。
图1演绎的是一般校本作业设计的基本流程,它的每一个环节和流程中,设计者都要基于多方面做整体思考与系统筹划,尤其要注意思考微观层面作业问题的解决路径。例如在作业目标方面,教师需要不断思考作业目标与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还要思考课时目标、单元目标、阶段目标与整体目标的连续性、协调性和递进性。此外,还要思考校本作业目标能否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認知差异、学习需求以及学习风格和学习兴趣等。在校本作业内容方面,校本作业内容能否正确表达和反映校本作业目标,二者之间是否要保持对应一致,校本作业内容需要进行哪些调整与优化才能有助于校本作业高阶目标的达成。在作业时间方面,它是反映作业质量、折射作业难度、体现作业容量和表现作业价值认识的一个最为直接的硬性指标,作业时间的把控与协调是目前所有作业设计中最为头疼的难题,绝不是凭借简单地控制作业内容就能解决的,所以这需要教师深入思考如何处理好作业时间与其他作业要素之间的协同关系。在作业类型方面,学生的作业兴趣往往受到作业形式的直接影响,不同学科的作业类型是需要校本作业研制者系统思考和整体谋划的,各个学科可以结合自己学科的属性特点、课程要求以及学生能力发展需要进行校本作业的针对设计。究竟什么样的作业类型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能力差异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什么样的作业类型却给学生带来负担感和压力感?大单元作业类型设计和跨学科作业类型设计对校本作业体系整体结构的优化和完善又有什么作用?此外,校本作业效果评价的量化标准与质量判定的基本标准又是什么?如何把握校本作业难度结构与类型结构的合理照应?如此等等都需要教师在校本作业实践过程中深入细致地思考和科学系统地加以总结。
总之,校本作业设计流程的规范化、科学化与有序化,以及整体布划、系统思考各作业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是校本作业高质量研发的根本保证,也是一所学校教师专业水平和对校本课程发展以及教育教学整体掌握情况的如实反映。
3.立足大单元规划视角,建构高效能作业体系
建构高效能校本作业体系是目前中小学校解决校本作业研制过程中出现各类问题的关键举措。什么是高效能校本作业体系呢?笔者以为,应该是学校研发者基于校情特色,并根据各学科最新课程标准、学生学习实况和校本文化理念等实际,以学科大单元概念为设计指引,整体设计、系统规划不同学段的作业目标、作业内容、作业时间、作业结构和作业评价等一系列活动。
为什么要建构高效能校本作业体系呢?目前,许多一线教师在设计校本作业时,往往缺乏系统思维和整体意识,校本作业的题目组织往往都是一些传统题目的粗糙拼凑和机械叠加,这样的作业内容既显得孤立无序,又显得繁重压抑,而且对作业难度、作业类型和作业结构亦无法合理平衡与科学把控,对学生的差异性、知识的逻辑性和个性化要求均欠缺系统思考,这样的作业不仅无法发挥系统效应,还会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学业负担,故高效能的校本作业需要系统化、体系化,只有如此才能确保每所学校校本作业的针对性、有效性和适切性。
那么,如何建构高效能的校本作业体系?它的一般步骤又有哪些(如图2)?
(1)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各个学科整个学段的所有单元
我们使用的部编教材已经按照一定逻辑设置好了各个基本单元,教师可以完全依照教材编制的单元体系逻辑进行单元作业设计。另外,教师亦可根据自身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遵循某种“主题意识”重新编设单元体系,再进行单元作业设计。这两种路径都是可行的,只不过后者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
(2)以单元为基本单位确立作业目标体系
作业目标体系的确立是以明晰的单元作业目标为导向的,它是该学科所有作业组成要素的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和系统设计。单元作业目标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常见问题:一是注意处理好不同单元作业目标之间的层阶递进与自然衔接,这是形成作业目标体系的关键;二是注意兼顾好单元作业目标的共性要求与个性差异在达成效果上的合理平衡;三是注意定位好单元作业目标与单元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二者应是彼此关联、互补促进的关系。
(3)统筹规划作业大致框架,包括作业类型、作业栏目、作业容量等
具备一定科学体例与结构范式的作业框架是各学科校本作业體系建构的重要基础,不同学科可以依据自身学科属性和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作业框架的设计。如针对初中语文学科,教师可以将作业类型整体设计为文学常识积累、基础知识运用、名著阅读探究、现代文阅读理解、跨学科材料文本阅读、文言文对比鉴赏、自主写作等类型,这样的整体设计有助于语文学科校本作业体系的建构。
(4)根据单元作业目标设计作业
需要注意的是,作业类型设计尽量追求多样化,保证书面性、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类型作业均能合理呈现,最好能够给学生保留一定的自主选择性。此外,还要综合考虑作业设计要素之间的互相协同与彼此制约。
(5)实施效果客观评价监测,调整优化作业体系
校本作业真正实践运用后,教师要根据学生完成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真实感受,再结合统计相关问卷调研数据和日常教学中收集的反馈问题,对校本作业体系进行深刻性反思与针对性完善,使其更加趋于合理化与高质量。
总之,高效能校本作业体系不是一个静态不变的概念,而是一个动态发展、不断完善、自我革新的过程。随着校本作业研发者自身设计能力的成长与成熟,最终才能设计出契合本校学生发展规律的高效能校本作业体系。当然,这项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项专业性、系统性、复杂性极强的长期性任务。
综上,“双减”政策出台以来,各地中小学校本作业的研究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虽然其研制过程中出现了各类问题,但是不影响校本作业“降量减负、提质增效”价值功用的深入研究,毕竟“校本作业设计研究依然处在初级阶段,需要长时间地实践和创新才能够发挥其巨大的潜力和价值”[6]。所以,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需要不断深入学习新的作业设计理论,努力提升专业设计能力,坚持把校本作业设计研究真正纳入日常教研工作的轨道,并尝试在“小课题研究”的科学引领下,积极探索出一条高质量、精品化、系统性的校本作业研制之路,让校本作业真正成为撬动减负增效的有力杠杆。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N].人民日报,2021-07-25(001).
[2] 教育部.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双减”工作[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s271/202107/t20210724_546567.html,2021-07-24.
[3] 教育部.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J].河北教育:综合版,2021(05):2-3.
[4] 王月芬.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4.
[5] 蔡鸿菲.校本作业:“校本课程”开发的延伸[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2(10):35-36.
[6] 林渝.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生校本作业设计研究[J].天津教育,2020(08):108-109.
【责任编辑 杨 子】
*该文为合肥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九年一贯制学校整体育人实践路径案例研究”(HJG19003)、中央电教馆在线教育应用创新项目“名校网络课堂与学生个性化发展研究”(1555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