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馆科普助力“双减”工作的探讨
2023-05-30周娉婷
周娉婷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一直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成长和科技教育工作,各类提高青少年科技水平的教育工作不断展开,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2021年5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有力举措。2021年11月25日,教育部办公厅、中国科协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的通知》,为开展青少年科普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科普助力“双减”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机遇。2021年底,教育部直报平台摸底调查数据显示,有87.3%的学校开展了科普、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科普已成为“双减”后学校开展的重要活动。科技馆作为科普主阵地,是青少年学习与发展的第二课堂,可充分利用科普资源及场馆优势助力“双减”政策的实施。
科技馆在科普助力“双减”工作中的作用
发挥科普主阵地的重要作用
科技馆是面向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等重点人群,以展览教育、研究、服务为主要功能,以参与、互动、体验为主要形式,开展科学技术普及相关工作和活动的公益性社会教育与公共服务设施。近年来,我国科技馆事业蓬勃发展,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取得良好成效。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建成达标科技馆408座,总建筑面积达442.05万平方米,另有在建科技馆115座。2021年,全国免费对外开放的科技馆达339家,接待观众总量约4030万人次;科学教育活动举办总数13.7万次,服务公众1400余万次。科技馆作为国家科学教育推进的重要社会力量,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作用,以科技馆体系为平台,有效开展科学教育,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
推动“双减”工作实施
科技馆作为科普主阵地,积极落实《关于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的通知》要求,通过馆校合作方式,打包科普资源到校开展课后服务,组织青少年到科技馆开展实践活动,联合加强学校科学类课程教师培训,积极参与研制加强科学素质类校外培训机构的有关专业标准和工作指南,探索建立健全工作协同推进机制,有效推动“双减”工作实施。
促进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明确提出在“十四五”时期实施5项提升行动,其中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排在首位,主要任务和目标是“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育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夯实人才基础。”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建立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有效衔接机制”,“实施馆校合作行动,引导中小学充分利用科技馆、博物馆、科普教育基地等科普场所广泛开展各类学习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双减”政策的实施契机,有效拓展和延伸科技馆科普助力“双减”工作的思路和辐射范围,为青少年的动手实践、思维拓展等提供良好平台,将有效帮助青少年理解与掌握更多知识,促进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
科技馆科普助力“双减”工作中的不足
缺少与“双减”相适应的优质科普内容
目前科技馆开展的科普活动中,常见的有依托展品展项进行延伸讲解、科普讲座、科普表演秀、科普资源包体验等活动,适用范围较广,但缺少针对不同年龄层次青少年量身定做的与“双减”相适应的优质科普内容。
科技馆覆盖区域不均衡
截至2021年底,全国免费对外开放的339家科技馆中,有省市级科技馆253家、县级科技馆86家;2021年接待观众总量约4030万人次,其中省市级科技馆接待总量3587.2万人次,县级科技馆接待总量442.8万人次,科技馆覆盖区域不均衡,多数科普资源向城市中心区域学校及经费充足的学校倾斜,薄弱学校及农村学校甚少享受得到科普助力“双减”带来的红利。
缺少科普助力“双减”的长效机制当前,全国大多数地区尚未形成科普助力“双减”的长效机制,缺少将科普助力“双减”工作成效纳入教育部门、科协组织年度绩效考核和“双减”工作督导检查的参考案例。
科技馆科普助力“双减”工作的策略
开展馆校合作“请进来”“走出去”
馆校合作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请进来”“走出去”,是指在课后服务时间或者节假日,中小学生到科技馆参加基于馆内科普资源开展的线下科学教育活动,或是科技馆到学校面向中小学生开展课后科普活动。在“双减”背景下,各地科技馆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数量、种类明显增多,水平和质量也有了明显提升。越来越多中小学生参与到科技馆活动中来。
将中小学生“请进来”,科技馆主要依靠各项展览设施为其讲解科普知识,中小学生可以近距离、身临其境地感受科普教育,增强现实感、参与感。如广西科技馆立足场馆科普展品展项,设计电磁探秘、航天探秘、人体奥秘3条科技探索主线,通过沉浸式闯关游戏的形式让参与者在活动中亲身探索科技奥秘,让中小学生了解日常科学现象,激发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此外,许多科技馆还设有專门的培训教室、实验室,拥有特效电影院,并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可以很好地为青少年学生提供综合性、主题性且形式多样的科技服务。
带着科普资源“走出去”,科技馆科普活动进校园是支持“双减”的直接途径,深受广大青少年欢迎,并逐渐打造出了品牌。科技馆发挥科普教育优势,通过进校园与中小学生面对面互动,既可以提高课后3点半中小学生的学习质量,又能减少中小学生离开学校参加活动的不便。部分科技馆已进行了很好的尝试,如江苏科技馆针对学校需求,大力推进课后服务课程建设,自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对原有的学校兴趣班课程进行整理与编排,为学校提供更具科技馆特色的科普兴趣班课程,既丰富了学校“5+2”课后服务内容,也促进了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很多科技馆还通过将科普资源带入校园,助力学校科学节等活动的开展。
此外,流动科技馆和科普大篷车是可以移动的科普教育设施,可以解决中小学生不出校即能享受科普服务、参与科普活动的问题。目前,流动科普设施能较好地解决科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能为科技教育资源不充足的区县公众提供免费科技教育服务,为当地中小学生带去集科学性、趣味性、参与性为一体的科普盛宴,让孩子们在体验科技知识的同时,拓宽科学视野,纵享科技魅力,让农村地区学校师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助力公共科普服务公平普惠。同时农村中学科技馆的建立,有效引导优质科学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布局,促进了农村教育现代化。
开展科技类课程教师培训
“双减”背景下,科学教师是服务课后课程的重要保障,科学教师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显,但是中小学科学教师数量少、科学课程有限,严重制约了学校科学课程的质量。为此,中国科技馆印发了《2022年“双进”服务“双减”工作方案》,动员引导有条件的科技馆、科普教育基地等与中小学校、教科院、教研中心等机构开展合作,围绕课后服务科学课程、实践活动等资源开发,推动科技辅导员与科学教师开展联合教研。部分科技馆已积极响应并有序推进该项工作,如广西科技馆招募成立了科普助力“双减”教师团队,成员主要为馆内科技辅导员及与科技馆有良好合作关系的、在业界有口碑的校外机构科学教师。针对课程需求量多、学生参与广泛的学校,广西科技馆还通过委托培训的方式培养学校科学教师团队,让校内科学教师协助或独立实施学校科普助力“双减”试点项目。
此外,科技馆还可以资源发布、联合教研、竞赛培训等不同形式,開展与当地中小学校的交流活动,服务学校教师科学素养提升,赋能学校科学教育师资建设。
开展线上科普活动
当前,很多科技馆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策划推出更多容易被青少年接受的线上科普活动。内蒙古科技馆结合中小学校在线教学需求,以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弘扬科学精神、激发探索兴趣和增强动手实践能力为目的,策划开发馆校结合线上科普资源“科技馆里的科学课”系列科普视频。天津科技馆联合国家海洋博物馆、辽宁省科技馆、山西省科技馆、重庆科技馆等16家科技馆开展“博物话科学”活动,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展示科技馆内容,分享有趣的科普知识,并邀请顶尖科学家通过短视频解答青少年提出的科学问题,在青少年中引起了很大反响。中国科技馆与共青团北京市房山区委员会开展常态化合作,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助力房山全区开展中小学线上科学课,推出13期“停课不停学,科普不延期”主题活动,用70余个生动有趣的居家实验,助力房山全区中小学“停课不停学”,累计5.6万青少年受益。重庆科技馆组织力量开发“来自‘蓝+白’的守护——千方‘白’计得健康之骨折外伤急救”“装修除甲醛,绿萝、活性炭、柚子皮都不如它好”“抗原检测是啥?能否替代核酸检测?”数字科普教育资源,通过重庆科技馆微信汇聚和传输优质资源,促进资源实时共享、互联互通。
开展菜单式服务
科技馆科普工作的开展应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实际需求,探索开展菜单式服务,设置丰富多样的科普课程与活动的清单,形成科普资源包,让学生按需选择。菜单式服务可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多种方式实现,并对不同课程及活动的内容、目的等进行介绍,让学生能够按照需求选择。通过菜单式服务,能让科技馆的科普活动更加精准,提升科普活动的有效性与可靠性;能让科普教学更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能让科普活动的开展更加高效与灵活。如中国科技馆整合馆内各相关部门的科学教育资源,结合学校春季与秋季学期开展场馆研学活动需求,由学校学科教师与科技馆科技辅导员共同策划开发学科拓展研学活动,推出研学菜单,丰富“双减”背景下课后、周末与节假日的科学实践活动内容。杭州市、温州市联合中小学校与社区搭建科普教育实践平台,共同举办课后学生兴趣培训课程,同步打造“双减”网络资源平台,利用好“科普中国”平台,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开发适龄课程,向学校免费赠送资源包。
探索建立健全工作协同推进机制
科技馆要做好科普助力“双减”工作,应探索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一是开展科普助力“双减”标准化工作。2022年6月,中国科协科普部组织开展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服务教育“双减”试点项目申报工作,科技场馆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的一大类别,将通过该试点项目有效推动科技馆科普助力“双减”工作逐渐规范化、标准化。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培养。科技馆可通过组织团队参加全国科技馆辅导员大赛、全国科技馆展览展品大赛、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等,以赛促建,加强人员交流,促进人才队伍能力提升。三是积极争取各级教育部门、科协组织的支持,加强与本地区教育部门合作,探索将科技馆纳入教育部门统筹开展“双减”工作之中。
结语
科技馆科普活动的开展,符合“双减”政策的实施要求,能为“双减”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帮助。科技馆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通过工作方式的创新、工作内容的优化、人员力量的强化等多种手段,让科技馆真正成为“双减”政策实施及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主阵地,培养学生的科学与探究精神,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我国教育改革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