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名格物”

2023-05-30户国栋

中国科技教育 2023年1期
关键词:营员科普活动引力波

户国栋

组织工作特色

向社会开放优质科普资源

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团委合作,将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已有优质科教资源向社会大众开放共享。在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官网,专题网页“未名格物”登载了全部直播讲座和线上交互活动资源,全国各地所有对相关话题内容感兴趣的学生均可随时随地上线学习,反复观看,扩大了受众范围和科普效果。

多平台同步直播塑造品牌

依托主流媒体平台,借助新媒体传播形式,探索线上科普活动开展新形式,扩大北大分营科普活动品牌影响力。本次“未名格物”全国中学生科普活动全部直播讲座均进行了多平台同步直播,利用北京大学官方微信视频号、抖音号、快手号,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科创筑梦”官方抖音号、B站号,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官网,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团委“PKU言之有物”官方B站号等颇具影响力的直播平台,同步直播精彩科普讲座报告,让更多社会大众关注、参与北大分营主题科普活动,取得热烈反响。系列活动全平台累计直播观看量超过40万人次。

多方面团结协作提效增质

本次特色分营活动筹办过程中,北大分营工作组与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团委通力合作,建立了活动筹备、直播沟通、嘉宾邀请等多个工作组,集中推演攻关活动开展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受到了协作单位的大力支持,为活动的高质量举办奠定了良好基础。

特色活动案例

“黑洞的奥秘”科普讲座

7月15日下午,2022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北京大学分营“未名格物”系列科普活动邀请到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天文系教授、系主任吴学兵为营员带来“黑洞的奥秘”讲座。本次讲座全程2小时,吴学兵从2019年4月10日发布的首张黑洞照片引入,从宇宙中的黑洞、银河系中心的超大黑洞和天文学家如何拍摄黑洞照片3个方面探讨了黑洞的奥秘。

“妙趣物理在身邊”趣味物理实验课程

7月19日下午,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研究所李湘庆副教授为营员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物理实验演示。气球、哑铃、棉线、水瓶,李湘庆以生活中常见物品为器材,以身边常见现象为导引,用深入浅出的实验演示向营员揭示了一个个生活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为营员打开了以实验方式探索科学世界的大门,让他们亲身感受科学实验的乐趣。

“太阳系外行星及其宜居性”科普讲座

7月21日上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杨军副教授为营员带来“太阳系外行星及其宜居性”讲座,杨军的讲座共分为3个部分:行星的种类及其特征、系外行星的探测及有关太阳系外的生命迹象的探索。讲座结束后,营员积极思考,踊跃提问,通过专家细致的解答,碰撞出科学与智慧的火花,让营员受益匪浅。

“相对论与引力波”科普讲座

7月21日上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天文学系2021级博士研究生、北京大学青年天文学会第41届会长赵鑫淼为营员带来“相对论与引力波”讲座。赵鑫淼向营员简单阐释了相对论,指出引力波就是线性化爱因斯坦场方程的波动解,讲述了引力波探测漫长而曲折的历史,介绍了正在研发中的引力波探测装置和引力波探测的未来展望,勾勒出引力波天文学的庞大影响力。

“属于你的星星”趣味天文交互活动

在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官网,专题网页“未名格物”上线了“属于你的星星”趣味天文交互活动。交互界面中,青少年只需输入自己的生日,即可看到生日当天与太阳处在赤经相对位置的深空天体;只要所在的纬度合适,几乎可以整夜看到它。这是浩瀚宇宙为每个人准备的专属“生日礼物”。活动充分利用融媒资源,积极探索新媒体在活动筹办中的应用,充分发挥线上活动优势,打造“云上”科普工作新标杆。

可改进之处

优化直播讲座整体参与体验

本次科学营活动是北大分营首次尝试面向全国进行活动直播,对直播技术的开发与运用经验相对较少。活动初期,曾出现直播信号时断时续、直播现场有杂音底噪等情况;此外,部分直播活动互动方式以营员微信群为主,缺少弹幕等实时交流方式。未来,将进一步加强直播团队的技术稳定性,完善直播突发情况应对预案,探索更为丰富的直播交互体验方式,优化活动直播总体效果。

探索更为生动的线上交互方式

本次科学营活动模式主要以教师直播授课为主,仅有“属于你的星星”趣味天文交互活动为互动体验性质活动,对于新型网络互动教育模式的探索吸收有待加强。未来,将广泛学习先进媒体传播经验,探索互动视频、网页游戏、微信小程序等更为生动的科教交互方式,进一步增强学生参与科普活动的兴趣度、体验感和收获感。

猜你喜欢

营员科普活动引力波
南京师范大学“科学大篷车”公益科普活动
黄浦江边的“引力波”
EN菌的引力波探测器
暑期户外科普活动
梦想再出发
梦想再出发
科普活动展少年风采
全国各地开展无线电科普活动
发现引力波
新春“引力波”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