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世界
2023-05-30谢爱华
谢爱华
活动背景
花,以其绚丽多姿和蓬勃生机,给人以美的享受,增添人们的生活情趣。花的资源丰富,是孩子们识别植物、探究科学的极佳媒介。经过1年的综合实践活动,孩子们在观察叶的基础上,对各种花的颜色、形态、结构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经常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我结合研究性学习课程与科技创新社团活动,利用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教材中“凤仙花的一生”和语文课文《花钟》进行拓展延伸,设计了“一花一世界”以花为载体的科技实践活动方案。
活动目的与意义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花出发,从识、赏、探、验、种、承、创、谈、展等多个维度探究有关花的科学知识,认识花的形态结构特点;对花的特殊形态和花粉传播途径进行科学分辨,了解低温环境下神奇的“鸟媒花”——钟形樱花,拓展学生的科学视野;探究花与环境、气象、节日的关系,了解花的诗词文化、节俗文化、历史文化等,探究花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同时,接受人文情怀、生命健康教育和美育;设计和动手画花、做手工皂、拍摄与花有关的科学DV作品,让学生感受劳动实践带来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培养环保意识、生命健康意识、劳动意识和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
活动目标
益智目标
科学素养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采集欣赏、解剖花的标本,观察显微镜下的花粉、雌蕊、花瓣、花萼等部分,完成花的变色等探究性实验,学习有关花的科学知识,认识花的形态结构特点,对花的特殊形态和传粉方式进行科学分辨。
信息素养 让学生学会利用数据库、实时数据传送等途径查找、收集资料,具备初步的信息检索、分析能力,培养学生运用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强能目标
学生通过解剖花,掌握镊子、体视显微镜等的使用方法;学会制作干花标本和花的全息标本,用新技术和影像手段保存标本;根据花的特点,进行创意设计,学习插花艺术;了解花的用途,制作与花有关的美食、香水等,在探究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理解能力等综合智力能力,为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养德目标
理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等古诗词中蕴含的科学道理和人生哲理,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在设计制作香水、鲜花饼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教育,让学生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
健心目标
让学生在严谨而开放的活动中发现自身的价值,形成积极向上的乐观心理,建立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
活动组织形式
自愿报名,根据兴趣爱好和家庭住址6~8人1组,每组提前做好分工,选出组长、摄像员、活动记录员和电脑操作员,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师专业水平每1~2组配1名指导教师。
活动对象
娄底市第三完全小学五年级科技创新活动社团学生和五六年级所有学生。
活动地点
家庭、街道、九龙花卉园、花卉市场、园林管理处、公园、花圃、凤凰山庄绣球花科普基地、花溪谷科普基地、科普实践活动基地、林业局、农村农业局、中药店、安石集团,以及社区、校园、学校实验室、微机室、图书室、教室等。
活动过程
准备阶段(2019年3月)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与科技创新社团活动确定主题,进行考察探究、实验观察记录、花朵标本采集、科学影像作品拍摄编辑技能技巧、创意设计制作等基本技能和操作规范培训。根据学生家庭住址、兴趣、特长组建有关花的科技创新小组,确定小组成员分工,讨论确定小组研究的活动主题和内容,制订并完善活动方案。
实施阶段(2019年3月—2021年8月)
“识”花 ①知识讲座和科学课堂,包括花的欣赏、花的功能与结构、花的分类、单性花与两性花、完全花与不完全花、风媒花与虫媒花等科学知识。②走进学校实验室,学会用体视显微镜观察微观世界下的花的结构特点;亲近野外植物,用“花伴侣”“形色”“百度拍照识花”等APP和小程序“识花君”认识花。
“赏”花 ①走进大自然,比如花圃、园艺场、公园等拍摄各种各样的花,欣赏百花争艳的美景。②在中国花卉网、“花百科”网站、“最植物”公众号收集各种花的资料。
“探”花 ①探究花开时节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花与气象的关系,花的颜色与时间变化、光波长短、日照强度、温度、受精、花冠内色素及土壤酸碱度的关系。②探究花的用途,指导学生到花卉市场、工厂、社区、鲜花店、科普基地、公园、花圃、园林管理处、街道、林业局、农业局、中药店等地进行花的应用调查,了解花在环保、美容、美食、药用等方面的作用,以及与花有关的美食、精油、染料等。③探究几种特殊的花的结构,澄清生活中的错误概念,如无花果的花、三角梅的苞叶等。④探究了解一棵菊花苗上开出五颜六色花的原因,了解嫁接技术。⑤根据学生提出的寒冷季节如何传粉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神奇的鸟媒花——钟形樱花在低温环境下的传粉过程。
“验”花 设计花的变色与保鮮等实验,探究花与环境、光照、温度等的关系。
“种”花 在阳台或庭院种一盆花,了解花的发育过程,学习给南瓜、黄瓜的花授粉。
“承”花 ①搜集与花有关的诗词、成语、谚语,了解古诗词中的花意象。②收集与花有关的节日,了解花的节俗文化,包括花酒、花茶、花馔、花浴、花疗等。③通过花月令、中国十大名花和传说故事等,学习花的历史文化。④通过二十四番花信风,学习花与气象文化的关系。⑤了解花的礼仪文化,比如四季花语、送花礼仪等。
“创”花 ①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对花的喜爱和创作,比如画花、做花环、剪窗花、做纸花、学插花、设计花钟、用花做手工皂等。②创新花的标本,制作干花趣味标本和花的知识小卡片等。③用花制作美食,分享给家人、朋友。④创作识花儿歌,用简单明了的儿歌让家人、朋友快速认识不同的花。⑤拍摄科学DV作品,比如《真假“玫瑰”——分辨玫瑰与月季的区别》《朝花夕拾——采花时间与保鲜的关系》等。
升华总结阶段(2021年9—10月)
“谈”花 学生分享交流在识花、赏花、探花、验花、种花、承花、创花活动过程中的收获与感受。
“展”花 用花艺、实物、PPT、照片、科学影像作品等方式呈现活动成果,对获取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与整理,撰写科技实践活动报告和研究小论文。
效果评价标准与方式
主要采取活动过程中的活动、实验记录单及完成的作品进行交流展示的方式进行评价,结合学生在活动中的活动策划、动手操作、搜集资料、活动态度、组织合作、创新发现、活动成果等各方面表现出的素质素养,采用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等多方评价机制,进行激励式客观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