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家精神意味着什么

2023-05-30陈朴

环球人物 2023年1期
关键词:一代人征程科学家

陈朴

2022年5月30日,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科研人员正在做实验。

钱七虎是中国科学家群体的杰出代表,他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动、不计个人得失。无数这样的科学家用自己的血汗铸就了中国的科学家精神。

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一直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是这两个口号最热烈的拥护者和最忠实的继承者,并且把“民主”与“科学”提到了新的思想高度和战略高度——从1915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到革命时期党高度重视知识分子工作,再到新中国成立后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及至改革开放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从进入新世纪深入实施知识创新工程、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到党的十八大后提出创新是第一动力、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科技事业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始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

由此更容易理解,科学家精神为什么会入选党中央批准的第一批46个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它是党领导下的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核心内涵的宝贵精神财富,充分展现了我国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勇攀高峰、敢为人先,追求真理、严谨治学,淡泊名利、潜心研究,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精神特质。

在科研求索中砥砺爱国情怀

中国的科学家精神,首要的和最突出的,必然是爱国。尽管人人皆知“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但作为一个群体,中国科学家前赴后继、淋漓尽致地诠释了这句话。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前后有2000多位海外优秀学者回到祖国,钱学森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和钱三强、郭永怀、邓稼先、周光召等老一辈科学家,不畏万难,投身祖国科学事业,汗水浇铸“两弹一星”伟大功勋,矢志报国支撑国家独立自主。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一大批科学家,如陈景润、南仁东、黄大年等,在不同的科学领域探索前沿,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在世界科学图景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中国印记。钱七虎也属于这一代科学家。

“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是中国科学家独有的使命;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科学家深入骨髓的历史教训;科学救国、科学报国是中国科学家独有的情感寄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是中国科学家独有的价值品格;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汇聚起磅礴的力量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中国科学家独有的理想和使命担当。

正如黄大年在解释自己潜心科研、矢志育人的动力时说的那样:“我觉得对我来说很简单,根源就是情结问题,就惦记着养育我成长的这片土地。我们国家从一个大国向一个强国迈进的过程中,需要很多我这样的人回来参与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是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砥砺奋进。

自立,是解析科学家精神的第二个关键词。

2021年,《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指出,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走自己的路,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是支撑国家独立、社会发展、经济进步、国家富强的必要路径,也是我国面对经济全球化机遇、应对国际竞争挑战的必由之路。

今日之世界,科学技术是国际竞争的关键领域,是影响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尤其是,我们正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世界也正处于新的科技革命蓄势待发、全球科技创新体系面临变革甚至重塑的关键时期。科技创新的意义日益重大。国际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科技竞争,并开始向深空、深海、深地、深蓝全方位推进,科技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活力成为国家能否保持自立自强、进而取得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力量。

回顾近几年,在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的严峻考验下,中国科学家攻坚克难、勇攀高峰、集智攻关,交出了一份份振奋人心的成果。2022年11月29日深夜,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并在30日成功对接中国空间站,神舟十四、十五号乘组6人实现太空会师,开创了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新时代。我国火箭推进剂创始人之一李俊贤接受采访时说过,他的科研动力“主要就是想怎么样把国家急需的东西搞出来,都希望越搞快越好,为国家争口气”。

以“两弹一星”、新体制雷达等成果为代表的军事科技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我国船舶制造业的技术发展使我国在远洋运输等领域稳居世界前列;我国在高温超导、粒子物理等基础研究领域的突破创新,为我国实现基礎研究的突破支撑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带来了无限可能性;因为5G技术、高铁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突破,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拥有了话语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正式开通标志着我国“三步走”发展战略取得决战决胜,我国摆脱了GPS在卫星导航方面的制约……科技自立成为中国昂首阔步走向新征程的有力支撑。

毫无疑问,科技的最大魅力在于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作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重要判断。这是对科技创新价值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党领导科技事业历史经验的高度凝练。

近十年来,我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新时代、新征程,科技工作者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与使命,这就需要科技工作者主动承担更多的历史使命。

为了国家和人民,大批科学家在深耕科研创新的同时,投身教育、奖掖后人,使我国科技人才梯队建设取得重大进步:《第四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科技工作者队伍的平均年龄为35.9岁,“北斗”团队核心人员平均年龄36岁,“神舟”团队平均年龄33岁,年轻的科研队伍体现出我国科技事业的无限活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精神,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新时代的中国科技工作者要继承和发扬科学家精神,沿着科学前辈的足迹不断向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科技成就护航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猜你喜欢

一代人征程科学家
一个人的征程
一代人
新征程,从春天出发
《伟大征程》文艺演出在京盛大举行
假如我是科学家
每一代人都被质疑“垮掉的一代”,但每一代都没有垮
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歌
以“四个强化”引领人大履职新征程
我们那一代人都崇拜毛主席
与科学家面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