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视域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思考
2023-05-30解忠洁
解忠洁
关键词:媒体融合;广播电视媒体;新闻采编
媒体融合就是让多种不同形式的媒介进行有机融合的媒体发展模式,能够实现信息传输速度的加快、信息资源的共享。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需要进行有效的创新来应对时代转变带来的冲击,衍生出全新的工作模式,提高广播电视媒体新闻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拓展新闻内容,让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有更好的发展。在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制作过程中,新闻采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新闻采编的内容决定了新闻节目的质量。因此,广播电视台的采编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拓展新闻采编的渠道,采集更加丰富的新闻内容,让新闻制作有充足的素材。另外,采编人员在进行采编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新闻素材的全面性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挖掘,充分了解新闻事件的全貌,并且还需要关注到新闻的后续发展,让电视新闻的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媒体融合视域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环境的变化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媒体行业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以往广播电视媒体作为主流媒体之一,其在媒体行业具有较大的市场份额,自新媒体出现,大众接触到了一种全新的新闻信息传播模式,感受到了新媒体的便捷性,导致电视媒体的受众出现了分流。大环境的变化,意味着广播电视媒体需要谋求全新的发展道路,作为电视新闻节目的采编人员也需要认识到工作环境发生的变化,根据社会需求与科技条件选择更加适宜的工作方式,让采编工作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
多元化的信息载体
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能够进行信息传播的载体越来越多,采编人员在采编新闻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载体进行信息的传播,增强信息传播的时效性,让新闻编辑能够更快地对新闻素材和初稿进行整理,缩减新闻制作花费的时间。采编人员可以在收集到新闻素材之后,第一时间将素材内容传递回广播电视台,让新闻编辑对素材进行筛选和方向引导,便于采编人员后续的采编工作开展,进而提高采编素材的采集价值。并且信息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够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编辑人员能够及时获取新闻素材,进而提升新闻节目的时效性。
信息传播渠道得到了拓展
新闻信息传播的渠道也变得更加丰富,以往电视作为主流的传播媒介,大众只能够在固定的时间观看电视新闻节目来获取新闻内容,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大众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实现随时随地接收新闻信息。现如今,能够实现新闻信息传播的新媒体平台较多,比如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都具有较多的日活用户,有大量的群众通过这些新媒体平台获取每日的新闻信息。这对于广播电视媒体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也同样意味着有大量的电视受众向新媒体平台流失。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必须要拓展自身的信息传播载体,让更多的信息传播渠道能够进行电视新闻信息的传播,受众也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渠道接收新闻信息。
新闻信息量增大
在新媒体平台诞生以后,通过各个渠道传播的新闻信息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各大新媒体平台中,所有的用户都可以成为新闻信息的发布者,群众的身份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出现了变化,其不再只是作为信息的接收者,其还可以进行新闻信息的发布,每位用户都能够参与到新闻制作与传播的过程中,新闻制作者基数的增大也直接导致了信息量的增大。在新媒体技术诞生之前,新闻信息的发布只能够通过报纸媒体、电视媒体、广播媒体中的工作者进行新闻的制作并发布,专业的媒体工作者在人民群众中是少数群体,能够制作出来的新闻数量有限,但在新闻制作者群体扩大的情况下新闻量也随之扩大,能够让新闻信息资源更加丰富,参与新闻发布的人数增多,也让新闻事件能够更加全面地展现在大众眼前。
媒体融合视域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新闻采编的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
各地区的新闻采编人员都有着相同的新闻采集渠道,倘若采编人员仅通过传统的方式进行新闻采集,很容易出现新闻采编内容的同质化现象。在一个地方电视台中,一般不会只有一档新闻节目,各个节目之间也会出现新闻采编渠道的重叠,采集的新闻素材也较重复,这就导致新闻编辑很难在原有的素材上进行创新,让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方向与制作内容受到了局限。另外,采编人员在进行新闻素材采集的时候存在着固化思维,其很少会选择一些较为热门的新闻题材,为了保障新闻节目的制作质量,很少会有采编人员进行新闻题材上的创新,怕引发原有受众的反感,导致新闻采编工作一直没有得到显著的突破。
新闻时效性得不到有效保障
新闻采编工作所耗费的时间没有定数,这也让新闻的时效性得到较大程度提升,但是也存在着一些新闻事实调查有难度的新闻事件,采编人员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求证,对新闻相关人员进行一一采访,将新闻故事线进行多次清理,中间需要耗费的采访时间与新闻制作时间较长,大大降低了新闻的时效性。另外,隨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大部分的人民群众都会运用新媒体平台发布信息,在自身成为新闻当事人的情况下,也会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新闻事件的发布。采编人员在进行信息采集的时候,很有可能会遭到新闻当事人的拒绝,因为其并不需要通过电视媒体发声,电视媒体的作用与传播价值降低,让电视新闻媒体采编人员的工作开展加大了难度,包括新闻采访也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进行人物的寻找与采访工作的准备,新闻的时效性被削弱。
新闻采编内容缺乏深度
有部分采编人员过度重视新闻的时效性,在进行新闻采集的时候,仅仅弄清楚了新闻表面状况便结束了新闻的采集,对新闻进行初步编写。这样制作的新闻缺乏有力的实证,很有可能会造成新闻事实解读不清的情况,也会影响到新闻内涵的深度挖掘。有些新闻事件本就存在着复杂性,涉及到的人物较多,采编人员需要对新闻涉及人员进行一一采访,对新闻事实进行深度的挖掘,才能保证编写出来的新闻稿件具备真实性和新闻深度,能够得到受众的喜欢和认可。但是部分采编人员为了减轻自身的工作量,加快新闻制作的速度,一味地缩减新闻采集与求证的时间,导致新闻节目缺乏深度,出现受众流失的情况。另外,大部分新闻采编人员都更加重视当下新闻事件的发展情况,对新闻事件的后续发展缺乏深入的调研,有部分新闻事件会在报道结束之后出现反转,采编人员的忽视会导致大众舆论方向的错误,给新闻当事人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媒体融合视域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策略
创新新闻采编的理念
思想决定了行为,要想实现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首先需要创新新闻采编的理念,从电视新闻节目的管理人员到采编人员都需要有融媒体的新闻采编意识,对自身的工作有突破的冲劲,才能有效实现采编工作的创新。
首先,从电视新闻节目管理人员应意识到时代的变化,对工作设施设备进行更新,建立全新的采编工作模式,采编人员要明确新时代中工作开展的方向与具体方式,让采编人员有充分的工作创新条件。
其次,从新闻采编人员的角度上来说,采编人员需要在媒体融合视域下不断提高新闻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转变自身传统的新闻采编理念,找到全新的采编工作模式,发挥现代化设备应用的优势,加快新闻采编工作的速度,让新闻制作的时效性得到显著提升,为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丰富新闻采编的内容
为了避免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出现同质化现象,采编人员需要不断丰富新闻采编的内容,让受众在观看电视新闻节目的时候产生不同的观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提高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将内容局限于时政类新闻事件和民生类新闻事件,这些事件缺乏趣味性,受众在长期接收的过程中产生了审美疲劳,会降低电视新闻节目的受众喜爱度。因此,采编人员需要去采集更多新颖的题材,实现新闻内容的创新,让新闻节目有全新的展现形式,从而激发受众的观看积极性。
首先,新闻采编人员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了解新闻事件,通过传统渠道只能了解到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这些新闻事件在同一地点的发生本就具有着同质化特征,很难再进行创新与突破。通过新媒体平台能够了解到更多的新闻信息,采编人员有筛选的可能,能够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合理筛选,找到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题材,对题材进行深入挖掘后编写出新闻稿件并进行报道。大部分的新媒体平台中都会有每日的热度榜单,采编人员可以通过观看热度榜单了解当日受众的接收喜好,对受众的喜好与需求进行预估。并且还能应用新媒体平台中的定位功能了解到自身周围发生的新闻事件,这些新闻事件都具有较强的新闻价值,对当地的群众来说,会有更强的代入感与参与感,能够有效丰富新闻节目的内容。
其次,采编人员需要挖掘更多具有趣味性的新闻,在当今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时代背景下,许多大众都感受到了生活带来的压力,在进行信息接收的时候会有较强的娱乐化需求。报道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新闻内容,既能够满足大众对新闻信息接收的需求,又能够满足大众的娱乐化需求,提高大众对新闻事件的了解积极性,让大众对电视新闻节目产生兴趣。
应用现代化技术开展新闻采编工作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各行各业中都可以看到现代化设施的应用,为了推动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在开展采编工作的过程中,也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来创新采编工作形式,完成一些难度较大的采访工作。
首先,采编人员可以通过应用无人机进行素材的收集,有部分新闻事件不方便进场采访,采编人员无法获取到新闻现场的具体情况,这会直接导致新闻素材不全面、新闻编写工作难以开展的情况,应用无人机则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弊端,对于一些具有危险性的新闻事件进行拍摄,采编人员可以在现场外操控无人机,通过无人机拍摄一些现场的画面,传递到采编人员的计算机上,进而丰富新闻素材。
其次,采編人员可以应用一些信息化软件实现新闻的线上采访,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让采编工作打破了地域的限制,以往,有其他地区的新闻事件时,采编人员都需要带着摄像机前往当地,联系新闻当事人进行新闻采访。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采编人员可以在新闻发生的第一时间通过线上渠道与新闻相关人员构建联系,通过线上视频的方式完成整个采访过程,线上视频与电话不同,线上视频能够让素材中出现新闻当事人的形象,大众可以通过观察谈话过程中的面部表情变化与神态变化产生更强的新闻代入感,让新闻节目变得更加真实、丰富。对于新闻采编人员来说,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为新闻采编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较大的便捷性,创新了新闻采编人员的工作模式。
提高新闻采编人员的专业能力
新闻采编人员的专业能力决定了采编工作的创新程度,在媒体融合视域下,广播电视新闻节目需要对新闻采编人员的专业性进行提升,在自身专业性得到保障的情况下,才能够对工作模式、工作方法等进行创新。
首先,广播电视媒体需要对新闻采编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新闻采编技术的应用、新闻采编设备的应用、新闻采编渠道的拓展等,这些内容的培训都能够帮助新闻采编人员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让广播电视媒体具有更加专业化的新闻采编团队,为采编工作的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其次,广播电视媒体需要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对采编人员的日常工作进行考核,给予采编效率和采编质量较高的人员一定金额的绩效奖金,用综合薪资的提升来激发采编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采编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绩效考核机制的激励下,采编人员会自主地进行专业能力的提升,对一些专业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提高自身新闻采编的质量。
综上所述,在媒体融合视域下,有部分地区的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对时代的转变缺乏认知,依旧采用着传统的新闻采编模式,导致新闻内容出现了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很容易引发受众的审美疲劳,无法得到形式、内容上的创新,局限了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道路。广播电视媒体的管理人员与采编人员需要针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制定完善的创新策略,让采编工作得到有效的创新,才能够推动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