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批判性思维的语篇教学探索

2023-05-30谢建民

关键词:语篇教学批判性思维初中英语

谢建民

摘要:指向批判性思维的语篇教学,是指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利用阐释、推敲、推断、预测、赏析、质疑等方法,挖掘语篇寓意,了解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等方面的技巧,关注作者的观点、情感态度和写作意图等,达到对文章的深层次理解。为了更好地培养批判性思维,可以引导学生经历深入语篇、超越语篇和回归语篇三个阶段。

关键词:初中英语;批判性思维;语篇教学

初中英语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任务。批判性思维就是对所学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性质、价值等作出判断,学会用自己的看法分析问题,包括阐释、评价、推理等多种思维方式。批判性思维是高阶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认识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指向批判性思维的语篇教学,是指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利用阐释、推敲、推断、预测、赏析、质疑等方法,挖掘语篇寓意,了解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等方面的技巧,关注作者的观点、情感态度和写作意图等,达到对文章的深层次理解。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经历深入语篇、超越语篇和回归语篇三个阶段。深入语篇,要求学生基于对语篇本身的理解,抓取其中的重要信息,作出阐释与推敲;超越语篇,要求学生能够跳出语篇,与已有知识和经验建立联系,作出推断与预测;回归语篇,是对写作手法、文章观点等的赏析与评价。本文以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4 Reading板块的Gulliver in Lilliput为例,谈谈指向批判性思维的语篇教学。

一、 深入语篇:阐释与推敲

教师首先应当引导学生深入语篇展开思考,可借助结构脉络的梳理以及重点词汇的把握等,助其阐释语篇的大意,推敲信息之间的关联。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对语篇的有关内容作出判断和取舍,所以是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良好训练。

(一) 梳理结构脉络,阐释语篇大意

阐释即阐述并解释,要求学生对语篇进行批判性的解读,阐述语篇大意并作出恰当的解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提取语篇的内容要素,梳理出结构脉络,为阐释大意做好铺垫。

Gulliver in Lilliput是英國小说《格列佛游记》的节选,笔者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的插图,总结出语篇的主要人物是格列佛和小人国的小人们,故事发生的时间是白天,地点为海边;然后浏览语篇,梳理出故事的开端为格列佛劫后余生游到岛上,发展为格列佛醒来后的所见、所闻、所感,高潮为格列佛奋起抗争并挣脱一只手臂。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填写表格,理清故事主线,形成一个完整的语篇结构脉络;再让学生根据语篇脉络阐释语篇的大意。由此,学生对语篇有了深入的认识,在阐释语篇大意时更加顺利,而且生成了更具个性化的理解。比如,有学生根据格列佛和小人们的动作行为,认为小人们具有团队协作的精神,因为他们在发现巨人格列佛后,团结一致将他绑了起来,一定程度上规避了风险。也有学生从中看出小人们的深思熟虑——在没有分清敌友之前,不会贸然下手。在多维的阐释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二) 把握重点词汇,推敲信息关联

语篇的用词通常包含大量的信息,是作者的匠心所在。通过重点词汇的分析,推敲信息之间的关联,能帮助学生判断作者遣词用句的准确性。这是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另一种训练。

在讲授该语篇的第一段即故事的开端时,笔者就引导学生圈画出隐含大量信息的词汇,并提出问题,促使学生在不断的推敲中,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学片段如下:

师Why did Gullivers ship crash against the rocks?

生Maybe his ship met a terrible storm.

师Why did the writer use “felt the land under my feet” instead of “seeing the land”?

生Maybe because it was dark at night. Gulliver couldnt see anything.

师Why did Gulliver “fell down on the beach” instead of“lying down on the beach”?

生Because Gulliver was tired out after swimming so far. He had no power to walk any further.

师Gulliver swam as far as he could and survived, what do you think of him?

生I think he was good at swimming and he never gave up.

生He was persistent.

借助这些问题,学生对crash against、feel the land、fall down等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自然明确了这些重点词汇的作用——都是为了塑造格列佛的筋疲力尽,都是为了让“格列佛劫后余生”的故事开端更加合理。同时,学生也感知到文本语言所表达和传递的意义,实现了“发现语篇中事件的发展和变化,辨识信息之间的相关性,把握语篇的整体意义”[1]的目标。在此过程中,批判性思维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二、 超越语篇:推断与预测

超越语篇,主要是让学生形成语篇之外的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推断和预测是两种重要的手段。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已有的内容,识别并确认证据,推断言外之意。

(一) 基于内涵,推断主题意义

指向批判性思维的语篇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以探究语篇的主题意义为目的,将知识学习与能力发展有机融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立足语篇内涵,推断语篇主题意义。

该语篇是小说的节选,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矛盾冲突错综复杂。所以,教学中,笔者立足“冲突”,引导学生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冲突的内涵。讨论中,学生认为可以将冲突理解为格列佛与自我的冲突、格列佛与小人们之间的冲突以及格列佛与自然的冲突,其中,格列佛与自我的冲突贯穿故事的始末,体现了格列佛初到小人国时的疑惑和挣扎。

随后,笔者又带领学生梳理了格列佛和小人们在冲突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面对冲突时的感受和解决的对策,同时设置教学任务“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is article?”“If you were Gulliver or the tiny people, what would you do to solve the problem?”“Making a connection:This reminds me of my own experience...”,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在具体情境中推断这一选段的内蕴、体会其主题意义,让学生学会“多角度、辩证地看待事物”[2]。

(二) 续写结尾,预测发展走向

预测要求学生激活头脑中已有的背景知识,阅读已获得的信息,并用它们进行信息交互,深入思考,合理猜想下文的内容。正如前文所述,本文是节选片段,整个故事并不完整,所以,笔者设计了一个读后续写任务,让学生预测故事的走向。下面是一位学生的读后续写作业:

Gulliver didnt escape in the beginning. He didnt hurt the tiny people on the beach. Then he went to the palace to meet the King of Lilliput.Gulliver lived the life there and got used to it gradually. He helped Lilliput fight against their enemies. But Gulliver finally found that the people of Lilliput werent so kind to him. Some of them even wanted to kill him. He succeeded in getting away in the end.

学生通过对上下文内容逻辑的梳理,基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展开思考,预测故事的发展。在预测中,学生需要抓住语篇的中心思想,判断证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察觉出已经明说或暗示的观点,推想可能的结果,其批判性思维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三、 回归语篇:赏析与质疑

回归语篇是为引導学生展开对语篇本身的思考,就写作手法、语篇标题、作者观点等进行深入分析,作出评价。评价要求学生对语篇中信息的可靠性、观点论证的合理性等作出判断,是批判性思维趋于成熟的一种表现。可以引导学生从赏析与质疑两方面展开。

(一) 寻找点睛之笔,深度赏析

理解“语篇如何构成、如何表达意义,以及人们如何使用语篇达到交际目的”[3],是语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而赏析要求学生对语篇作出价值判断,抓住特色做深入品读,判断其“好在哪里”,是发展批判性思维的有效途径。为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就写作手法、写作技巧等作出深度赏析,以体会语篇之精妙。

本课教学中,笔者组织学生讨论,要求他们找出自己认为的语篇中的“画龙点睛”之笔,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学生找到的精妙之处有两个:其一,关于格列佛筋疲力尽的描写;其二,关于小人国小人之“小”的描写。比如,“I fell down on the beach and went to sleep.”“I woke up as the sun was rising, but I found I could not move. My arms, legs and hair were tied to the ground.”几句,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写出了格列佛的疲劳至极——瘫倒在海滩上睡着了;直到刺眼的太阳高高升起,格列佛才苏醒过来;对小人们费劲辛苦把他牢牢绑在地上的行为没有任何察觉——足见格列佛睡得很沉,疲劳之深。再如,“Then I felt something on my leg. It moved up over my stomach and neck until it was standing near my face.”“I looked down and saw a very small man. He was the same size as my little finger.”几句,作者采用了“拟物”和“比喻”的手法,通过格列佛感觉到“something”“it”“the same size as my little finger”侧面描写小人们的渺小,并以动词短语“moved up over my stomach and neck”“looked down”“等来衬托小人们的渺小。

这一过程促使学生“通过与作者不断地‘对话、沟通和交流’积极构建知识,对文章和作者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成为有判断力的读者”[4]。

(二) 鼓励个性解读,合理质疑

“质疑既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5]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个性化地解读语篇,对文章中可能存在的矛盾之处、思维漏洞等进行合理的质疑。

本单元的话题是A good read,意在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别的书籍的英语表达,并能用英语谈论喜欢的书及原因。为介绍小说这一体裁,教材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格列佛游记》中选择了这一片段编入Reading板块,并将标题拟为Gulliver in Lilliput。课上,为了鼓励学生大胆地作出个性化的解读,笔者引导学生思考“Do you think Gulliver in Lilliput is a good title for this passage?”学生一致认为,这一标题不够贴切,没能将语篇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笔者继续问道:“Can you create a good title for this passage?”学生小组经过讨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如Gullivers experience on the beach,Gulliver first met tiny people等。显然,学生对这一语篇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有了个性化的思考。随后,笔者也给出了自己的标题“Huge or Tiny?”,并解释其内涵:大和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大人物看起来很强大,如果骄傲自满,不思进取,往往双拳难敌四腿;小人物如果万众一心,团结一致,往往也能力敌大人物。这样的质疑、评价,推动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语篇,推断语篇的深层含义,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6],引发学生对为人处世的独特思考。

“初中生虽然英语水平有限,但其思维已随着身心的发展进入了快速变化和趋向成熟的阶段,他们能主动、积极地思考,能比较全面地思考问题或看待某件事情,这些心智发展的特点使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成为可能。”[7]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开展指向批判性思维的语篇教学,让学生深入语篇、超越语篇,再回归语篇,在不断的碰撞中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2][3][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9,9,22,10.

[4] 张冠文.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评判性阅读教学的尝试[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9(12):20.

[5][7] 包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9(1):10,8.

猜你喜欢

语篇教学批判性思维初中英语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如何让初中英语教学更有效
思维导图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基于策略指导的语篇教学活动层次性设计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单项选择练与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