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程研究性作业设计初探

2023-05-30黄媛王翠

关键词:作业设计小学语文

黄媛 王翠

摘要:长程研究性作业,是立足学生全面发展,从全学段、全学科、全过程视角出发,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而设计的作业。“载人航天精神”长程研究性作业,有“交互式”“探究式”两种作业类型,从8个层面评选优秀“研究员”,组织“发布会”现场展示优秀作业成果,创新作业,为学生成长注入独特的精神养分。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长程研究性作业

长程研究性作业,是学生在校内外完成的集探究性、主题性、主体性、深度性、融合性、选择性于一体的完成周期较长的作业,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全学段、全学科、全过程视角出发,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而设计。我国载人航天事业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这是引导青少年树立航天梦、强国梦,厚植爱国情怀的重要精神力量。学校开发了以“载人航天精神”为主题的长程研究性作业,“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主要形式,以能力为框架设计作业内容,以过程为主线描述作业任务,以技能为表象,以知识为内涵,以情感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1],旨在为学生成长注入独特的精神养分。下面,以“载人航天精神”主题为例,探讨长程研究性作业的类型与评价方式。

一、长程研究性作业的两种类型

(一)“交互式”作业

学生的成长是一个多元协同、综合影响的过程。长程研究性作业,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家长、专家等多元主体协同参与,为作业研究提供支持。

首先,教师先行“下水”。学校组建教师先锋组,倡导“教师研究员”先行“下水”,从学生的视角,试选题、试规划、试展开、试成果。“教师研究员”人手一本“研究手记”,从设定作业选题、制定作业研究规划到深化作业研究过程,再到展示作业研究成果。借助学校公众号开设的《教师研究小讲坛》《教师研究员专访》等专栏,“教师研究员”分享先行“下水”的研究经验,“学生研究员” 可在专栏后留言,提出问题或疑惑,由“教师研究员”解答,实现“教师研究员”与“学生研究员”的有效互动。“航天领域感兴趣的点太多了,该怎么选择?”“研究过程遇到瓶颈时,老师是如何推进与解决的?”“研究成果总结与发布还有哪些创新的形式?”等问题,都可以在专栏中找到答案。同时,“教师研究员”还会为自己指导的“学生研究员”团队提供面对面的线下指导。“教师研究员”边研究、边总结、边互动,边与学生分享,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个性化互动。经历了“交互式”的作业研究过程后,“教师研究员”会录制研究指导微课程,结合自己的研究案例,从“确定选题”“制定规划”“推进过程”“提炼成果”“分享发布”五个环节给予“学生研究员”细致的指导。

其次,家长、专家从旁助力。作业研究的起始阶段,将家长列为研究团队的重要成员,形成以家庭为单位的研究组合:学生是研究主体,全程参与作业研究;家长是协同者、支持者与引导者,为孩子提供智力、技術与精神支持,协助孩子实施作业活动,观察与记录孩子研究的过程,展示交互式作业研究的实况。例如,四年级有位学生在选题举棋不定时和爸爸来了一场头脑风暴。爸爸与他一起阅读航天资料、观看航天视频、参观南航科技馆、体验模拟飞行、与科技馆专家对话、搭建思维导图,不断缩小研究范围,最终锁定了“航天轨道”这个方向。确定选题名称前,他又与爱好文学的妈妈不断探讨,随后确定了“最美太空弧线,神奇航天轨道”这一名称。又如,二年级的一位学生在模拟水火箭的实验过程中,最后一步的发射总是失败。正当他想要放弃实验的时候,妈妈陪伴并鼓励他坚持。全家一起研究装修过程,最终发现有一颗螺丝拧反了,更正后水火箭成功发射,完成实验任务。此外,还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作为“研究顾问”。据统计,“载人航天精神”长程研究性作业设计全程,近50名专家入驻研究团队,成立“专家智囊团”,不仅通过“中国航天”相关主题讲座向师生普及专业领域知识,更全程关注学生作业研究的进展,对作业研究提出指导与建议,注入了专业的力量。

(二)“探究式”作业

“探究式”作业讲求基于学科兴趣,用实践的方式开展研究。

首先,基于学科兴趣开展。长程研究性作业鼓励学生将感兴趣的学科与作业研究“嫁接”,寻找结合点作为研究切入口,将擅长的学科知识运用到作业研究中。关于“载人航天精神”这个主题,师生讨论商议后,将其与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相结合,梳理出了一些选题。

与语文学科结合确定的选题有“‘梦幻联动’五千年来的‘神话宇宙’”“航天器命名的小秘密”“从《天地九重》到《筑梦天宫》”“细数宇航员出舱说的那些话”“中国航天的诗和远方”“传统文化和尖端科技的传承互融”“教材航天主题课文中的人文精神”等,与数学学科结合确定的选题有“‘数’看航天——透过数字看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一飞冲天’背后的数学思维”等,与英语学科结合确定的选题有“探索中国航天英语译名的学问”“英语故事中的航天精神”等,与科学学科结合确定的选题有“太空育种——一颗种子的太空之旅”“‘水’解航天——探寻宇航员水源之密”“舌尖上的‘神舟十二’——揭秘宇航员的太空饮食”等。

学生基于学科兴趣,充分挖掘学科元素,选取有意思的选题,广泛阅读,调查采访,统计分析,生成了有意思的研究成果。

其次,用实践的方式开展。作业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本身,更应该是让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智慧。以“载人航天精神”为主题的长程研究性作业鼓励学生用实践的方式,亲历求知的整个过程,像研究员一样研究作业。学校编辑出版的《儿童研究方法100条》,用小故事、小案例、微采访、小锦囊等形式,为学生提供研究小建议、小策略和小经验;师生共同策划涵盖学习资源、研究指导、过程记录、成果表达等的“研究手记”,支持学生用实践性研究的方式创新作业。

基本的研究步骤为:

第一步,确定作业研究的选题——从“问题泡泡”开始。学校组织学生广泛阅读,读《儿童研究方法100条》,读语文课本,读科学课本,读与“习近平论航天强国梦”“中国航天简史”“航天领域大国重器”等主题相关的有意思的文章;到图书馆查找资料,扫码观看中国航天大事记、中国航天人事迹;实地参观航天基地,聆听采访者与“神舟十二号”航天员的对话,追踪“叩门天宫追踪神舟十二”打卡记录……了解航天事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意义,感悟数代航天人的不懈奋斗与奉献,将过程中的想法记录在“问题泡泡”里,开启作业研究的大门。随着研究的深入,灵活利用“一次优势选题法”“在不断追问中确立选题”等方法,不断生成“问题泡泡”,进而确定选题。六年级的一位学生面对自己感兴趣的航天话题,不断冒出“问题泡泡”:“这么大的空间站是怎么建造的?”“宇航员在太空穿什么特殊的衣服?”“航天员出舱时为什么穿得像奥特曼?”“穿上航天服后是不是就能像超人变身、蜘蛛侠一样无所不能?”“宇航员在太空都吃些什么?”“航天员是怎么精准返回地球的?”……面对这么多有趣的“问题泡泡”,她利用“研究手记”和《儿童研究方法100条》中的方法不断优选,最终确定了自己最感兴趣的“太空时装秀”选题。

第二步,统筹作业研究的规划——将大任务拆解为小任务。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如何将其拆分成具体小任务?如何统筹好时间进程?如何研究设计行动路线?《儿童研究方法100条》中的“将研究目标细化分解”“做规划,如同列作文提纲”“用思维导图画出研究流程”等给予学生直接指导。研究“太空时装秀”选题的学生尝试列举任务清单,先将“太空时装秀”的研究拆分成“读一读:阅读研究手记和航天相关书籍,了解舱外航天服的发展”“看一看:观看视频‘航天知识小讲堂’”“走一走:参观航空航天馆和科技馆”“听一听:拜访航天专家听取专业指导”“做一做:解码‘飞天舱外航天服’”“画一画:设计‘未来航天服’的设计图”6个研究小任务,然后按照研究的逻辑顺序,给6个小任务标注优先级和时间节点。如此,研究的进度、节奏便了然于胸。

第三步,落实作业研究的过程——在“走访”“调研”等实践行动中达成。我们鼓励学生走访、动手、调查、试验等,在“经历”与“行动”中体验与感悟“载人航天精神”的内涵。学生纷纷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和自然,走访各级各类航天科研场馆,现场体验与探究。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航天服的设计,研究“太空时装秀”选题的学生专门走访了航空科普研学基地,自制了水火箭并成功发射,驾驶了模拟飞机,试穿了真正的航天服……这些体验与经历,让整个作业研究更为生动可感、真实丰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收集的航天服资料越来越多,脉络也有些混乱。这位学生便尝试画了树状思维导图,巧妙地利用颜色和枝条的粗细、标注五角星等方式区分航天服的材质、重量、设计、结构、用途、原理、穿脱方式等,厘清了研究思路。

第四步,展示作业研究的成果——用“手记”抒发心声。作业亦可成为作品。我们希望学生在作业研究的过程中树立成果意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研究后的收获,让成果可感、可视、可读、可听。一本本手记,赏心悦目,独一无二:双语“手绘航天梦,追寻航天史”绘本,畅想未来中国火星空间站“火天一号”设计图,未来超高科技航天服设计图稿,成果演绎思维导图,自创“中国航天第一歌”,童诗“航天员叔叔,我想对你说”,写给中国空间站航天员的信,中英双语向美国小伙伴介绍中国航天发展的微视频(二维码形式)……展示“太空时装秀”选题作业成果时,除了思维导图,学生还用罗盘呈现了航天服知识,设计了“超智能”的“未来”航天服,色彩活泼,科技感十足。成果发布阶段,选择了朋友圈小视频、初页、微博等渠道,生动丰富,多维立体。

二、长程研究性作业的评价方式

(一)8个层面评选优秀“研究员”

以“载人航天精神”为主题的长程研究性作业,从“好问题”“巧规划”“善合作”“用资源”“能坚持”“会总结”“乐分享”“有创造”8个层面对学生的表现做评价:“好問题”,将学习实践和社会生活相结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巧规划”,将研究目标分解为研究小任务,设定时间节点,分阶段完成;“善合作”,在研究团队中善于讨论、协商、选择伙伴,组建研究团队;“用资源”,善于挖掘身边资源(专家、网络、书籍、场馆等);“能坚持”,在研究中遇到困难与瓶颈时,能坚持探索不放弃;“会总结”,在复盘回顾中,用丰富创新的形式提炼出研究的认知与收获;“乐分享”,将自己的研究好方法、好资源、好成果分享给伙伴;“有创造”,动手做出研究过程中的奇思妙想。学生对照8个层面的要求,自评作业表现,并拟定一个奖项报到小组;小组内,按照“作业分享—申报奖项—学习小组评议”的流程,评选出组内“研究员”,报到班级;班级再做综合评定,推选班级“研究员”,报到学校;学校举办优秀研究成果答辩会,推选“研究小院士”。

评选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参评者,学习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和他人的作业成果,体验到作业研究的成就感。比如,会提“好问题”的学生,从自己晕车的经历中得到启发,提出“航天员是如何实现在飞船旋转时不晕船,拥有超凡平衡能力的?”这样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巧规划”的学生,对“太空漫步总动员”的研究规划图绘制得非常有条理,并善于通过反思优化研究进程;“能坚持”的学生,在连续高温天气和突发疫情时能够坚持执行研究规划,保证研究顺利完成;“用资源”“善合作”的学生,乐于借助各种资源渠道,与教师、家长、专家等研究伙伴协商,集思广益,扎实推进;“会总结”的学生,利用自己的绘画特长,将航天史的时间轴设计为星空下飞船轨迹的模样;“乐分享”的学生,拍摄系列视频“主播说航天”,结合自己研究性作业的进展,每一期选择一个小话题,阶段性地和同学一起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有创造”的学生,多次尝试制作太阳能充电器,观察塑料充气气囊,在学、思、做、创的过程中体验“航天精神”。学生的研究关注点、兴趣点各不相同,不同风格的“评价手记”,折射出他们不同的知识与经历积淀,“差异性成长”得以不断实现。不同层面的评价,让学生从一个人走向一群人,在积极友好的互动建构中走向“协同性成长”和“创造性成长”。

(二)组织“发布会”现场展示优秀作业成果

学校先组织各年段通过自评、他评、师评、年级评、校评等方式,评选出优秀作业成果,然后精心策划成果“发布会”,让学生现场表达。

学生在演讲台上讲述自己的研究成果,抒发自豪与憧憬,让少年强国的使命与担当内化于心,外化与形。一位学生在成果发布会上朗诵了给航天员叔叔的一封信,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激荡向上的民族,有脚踏实地、埋头拉车的人,更有仰望星空、耕耘星海的人,我愿做像他们一样胸怀航天梦的中国少年,脚踏实地,探索宇宙。”可见,中国航天人“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感人事迹和坚定信念,深深打动了学生。一位学生在成果发布会上这样结尾:“我们的时代,不再经历战火纷飞、饥饿贫穷。未来,我们可能要从事航天领域之外的职业。但不管如何,载人航天精神无疑是我们树立担当意识、勇于追求理想、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在“双减”和新课程标准背景之下,作业研究不仅是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载体,更是学校育人的重要途径。以“载人航天精神”为主题的长程研究性作业,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回归作业本义,以“立德创新,为国育才”为旨归,蕴含“载人航天精神”的红色基因,融入“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真正发挥了作业在学生“全人”发展中的作用。新时代下,“载人航天精神”将作为学生成长的力量,不断敦促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并将个人奋斗的小目标融入国家发展的大蓝图,赓续百年强国之梦。

参考文献:

[1] 周波.论长作业的特点与实施[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2(10):49.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指向创造性成长的儿童研究素养培育实践探索”(批准号:B/2021/02/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小学语文
浅议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