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融合下主题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23-05-30张金萍杨有贞尉蕊蕊

中学理科园地 2023年3期
关键词:主题式教学学科融合科学探究

张金萍 杨有贞 尉蕊蕊

摘   要:为准确落实《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科学探究要求,通过探究学科融合下的主题式教学,从教学前、中、后三个过程设计教学,以期达到目标。并通过汽化和液化主题,从地理、生物、数学、思政等多学科融合进行设计、实践与检测,观察与结果显示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能尝试在生活中多视角看待问题、更深入激发学科兴趣。

关键词:学科融合;科学探究;主题式教学;初中物理;汽化和液化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开始以主题划分课程内容,新增“实验探究”与“跨学科实践”主题及较多生活与科技情境,意在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与学科间联系[ 1 ]。可见,新课标强调创设良好学习情境、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重视学科融合[ 2 ]。此时正是展开主题式教学最佳时机,通过横向编选知识、纵向构建结构,促进学科内知识整合,增强科学探究能力,提升学习积极性。基于此,本文探讨物理学科主题式教学进行学科融合,从而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结合实践具体分析。

1  学科融合下培养“科学探究”的主题式教学

学科融合不是简单将多学科叠加进行教学,而是系统整合各学科资源,构建知识结构、促进课程发展与学生全面发展。最终目的是学生融会贯通多学科知识,从复杂问题中提炼意义,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快速解决问题[ 3 ],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力得以提高,从而提高学科素养[ 4 ]。所以,多学科与物理教学融合应以课标要求及学情需求为基础,切实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尤其是科学探究能力。基于此,参考袁顶国的主题式教学运行机制[ 5 ],构建学科融合下培养“科学探究”的主题式教学流程(见图1)。

教学流程从教学前、中、后三个层次逐级建构,同时各步骤渗透教学评价,培养和提升学习动机。教学前设计(见表1)每一个环节可灵活进入教学,但务必完成“主题”教学;教学中设计是教学前设计的教学实施具体化,即教学过程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完成主题教学的关联互动;教学后设计是终结性评价与反思,为提升教学质量和完善教学资源而设计。

2  学科融合下培养“科学探究”的主题式教学案例

2.1  教学前设计

“学习内容主题化”是提炼主题、资源整合与开启和完结主题的关键过程。

(1)提炼主题

从新课标中提炼主题:汽化和液化。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条件等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表达了新课标理念,其中两个探究实验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与能力。

(2)分析学科交叉网络,建构主题教学(见表2)。

(3)主题内容结构分析

结合新课标、教材对主题进行知识结构分析(见图3)与思想方法分析(见图4)。

(4)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主题、学情、新课标要求,制定核心素养目标(见表3)。

2.2  主要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如图5所示。

2.2.1  新课引入

(1)情境引入

活动1: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课件,学生朗诵诗句,完成记录单(见图6)。

意图:学生总结并举例相关雨的诗句,提升文学素养,教师引导思考雨如何形成。

活动2:诗人李白感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分析是否正确?

意图:用诗中情境联系到生活中,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出主题。

(2)确定主题

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并回答:可能是雨水会聚形成黄河。

教师追问:奔流到海真的不复回吗?学习完本节知识自行解释。

分析:向学生解释雨的形成: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水蒸气),到达空中遇冷再次变成液态(小雨滴)——得出汽化和液化的概念,进而确定主题。

2.2.2  新课教学

(1)分解主题

按主题知识结构分解主题(见图3)。由于汽化和液化知识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所以,难点在于“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且该阶段学生好奇心强、较活泼,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析论证、利用实验数据概括结论,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2)明确任务、展开探究

学生分组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小组成员明确任务并完成图像,根据图像总结沸腾的条件和特点,各小组展示实验过程并分享结论,教师点评、解决疑惑、引导总结。

(3)成果总结

学习后教师及时举例加强理解与记忆。以高山上“煮不熟”雞蛋和米饭引发认知冲突,用“高原地形和高原气候”等地理知识解释“怪”象,帮助学生理解沸腾的条件;以食品保鲜方法等生物知识学习蒸发,归纳整理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促进学科间交叉渗透。

(4)展示成果

运用所学回答“奔流到海不复回”。教师提问所学知识与方法,学生回答后相互合作、协商,共同建构知识结构网络,总结所用思想方法,教师引导及补充反馈,并强调重点。利用情境引出下节知识进行过渡。

(5)主题升华

用水循环对本主题知识进行系统构建并升华(见图7)。用水循环的冰雹、雪花引出下一主题——升华和凝华,并在课后用本主题学到方式预习下个主题,完成主题的课前预习与学案。

2.3  教学评测与反思

观察学生课堂表现,结合教学情况设计教学效果评价单(见图8),评测学习效果;学生写下学习感受和收获,教师课后总结、做出改进。根据观察,学科融合下学生学习热情明显提升,且分析评价单结果可知,学生能尝试多学科、多视角分析问题,单一次教学偶然性较大,但可以初步验证本次学科融合下主题式教学非常成功。

3  结论

当下,教学理念不断深化,学科融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跨学科融合教学理论及科学探究能力培养途径,全面构建学科融合下的主题式教学一系列过程,并在“汽化和液化”教学中设计、实施与改进,多学科情境下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系统建构知识逻辑,学生学会自主从物理视角赏析古诗词、解释地理知识、分析大自然的变化的能力同时兴趣得到增强,且明显观察到学生愿意更多参与到学习中,同时,在生活中也学会用多元视角分析和看待问题,科学探究能力明显提升,意识到了热爱环境与保护环境的意义。学科融合下主题式教学仍在不断探索中,正如杜威说,教育更多是为学生提供真实、丰富而有意义的生活体验,并能更好指导未来生活,这才是教学真正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汤新华.跨学科教学:与美国校长、教师的对话[J].中小学管理,2009(11):48-49.

[3] 印晓明,陈坤.中美高中主流物理教材在“光学”部分内容呈现的差异与启示——基于培养学生科学领域内“核心素养”的视角[J].物理教师,2016,37(2):74-77.

[4] 林琳,沈书生.设计思维与学科融合的作用路径研究——基础教育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5):12-18.

[5] 袁顶国,朱德全.论主题式教学设计的内涵、外延与特征[J].课程·教材·教法,2006(12):19-23.

猜你喜欢

主题式教学学科融合科学探究
拨动兴趣琴弦 奏响体育乐章
基于项目的中学学科知识融合路径探析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探索
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存在的几个偏差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方法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基于主题式教学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设计分析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融合
主题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应用
让德育之花在课堂中尽情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