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克尔凯郭尔个体哲学探微

2023-05-30白云

今古文创 2023年7期
关键词:郭尔克尔凯上帝

【摘要】 在克尔凯郭尔哲学中,“个体”是其核心概念之一,他第一次将“个体”提升到十分重要的高度,并为之后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克尔凯郭尔个体哲学中个体的存在状态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的探讨,来展现克尔凯郭尔人生哲学鲜活的生命力和独特性。

【关键字】个体哲学;存在;选择;激情

【中图分类号】B5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07-0067-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07.020

一、克尔凯郭尔及其个体哲学的理论渊源

克尔凯郭尔是19世纪丹麦著名哲学家和宗教神学家,他于1813年出生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一个富商家庭。此时丹麦正处于急剧变化的时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但克尔凯郭尔仿佛与世隔绝般,并没有参与重大的社会活动,不过他却一直和周围环境和人發生着冲突和矛盾,深刻影响到其生活的轨迹和思想的发展。

克尔凯郭尔的父亲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早年在日德兰半岛上做农奴,后时来运转,被舅父选中去哥本哈根当学徒,此后青云直上,到三十多岁时,他已经成为哥本哈根颇有名气的商人。老克尔凯郭尔在家中奉行严格的宗教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克尔凯郭尔童年时代的欢乐,这使得克尔凯郭尔对基督教带有一定的排斥心理。

克尔凯郭尔在条件优裕的环境中生活,得到了很好的教育,但是他长期生活在压抑的宗教教育的氛围之下,促其养成了忧郁的性格。从1832年开始,克尔凯郭尔家里亲人接连离世,家庭变故对克氏及其父造成了沉重的打击,老克尔凯郭尔认为自己遭受惩罚是报应的结果,他认为这可能是年少放羊时感到饥寒交迫而诅咒上帝的后果,此后害怕因此遭受到更为严重的惩罚,故惶惶不可终日。父亲的恐惧心态和焦虑的宗教情绪使其蒙上了一层阴影,深刻影响到了克尔凯郭尔,加上早年受到的宗教教育,使其形成了特殊的心理状态,也因此影响到之后的哲学著作。并且由于克尔凯郭尔身体瘦小,并有残疾,故在同龄人中间格格不入,在这种生活环境中,克尔凯郭尔养成了内向的性格,从而更加专注于个体及其内在层面。

在那个黑格尔的哲学盛行的时代,克尔凯郭尔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黑格尔的影响,但是他无法接受黑格尔风格的哲学,并且对黑格尔的哲学表示不满。他认为黑格尔的哲学从绝对精神出发,忽略了个人的位面,在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中,个人毫无地位,只是绝对精神手中的工具罢了。并且黑格尔的哲学过于抽象化,只是停留在纯粹的思想当中,并不能直接作用于现实的生活,对人生的作用是完全无用的。克尔凯郭尔是从个人的角度出发,认为真理与个人的生命相关联才有意义。黑格尔哲学将生存着的个体完全抹除,将人们的实践性否定掉,使得人们将自己陷入消失的危机中,由此,克尔凯郭尔重申人的生存,以此追寻生命的价值。

二、克尔凯郭尔个体哲学的主要内容

(一)个体生命本质的追求

克尔凯郭尔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即是他哲学的一部分,也是其哲学展开的前提,他认为哲学归根到底是要寻找自己生命的真理,找到一个“我能够为它生为它而死的观念。”因此克尔凯郭尔将单独的个体作为其哲学的主体存在,并且是一种内向性的存在。其“孤独的个体”就是个体在生存过程中的自我反思、自己对精神性自我的内在性体验,以此来回答:“我应该做什么。”真理只有建立在真实个人的基础上才是真理,而真实的个体是深入介入实践生活中的。

克尔凯郭尔将个人从大众中剥离出来,告诉人们重视自我的独特,做自己的主人,重视个体存在的价值。他将“自我”视作一种可能,一种生成状态,一种通过实践终生来完成的任务。个体通过自己的内在性体验明白自己将要做什么,从而放大了个体的自我意识以及个体的自由。克尔凯郭尔认为人是有限和无限、肉体与灵魂、必然与可能性综合体。其生存的本质就是在实践当中塑造自我,追求掌握自己命运的自我。对人而言,人固然不可避免地受到当下的既定条件的限制,但是人又先天地蕴含着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可以帮助人们抵御必然性的摆布,跨越客观条件下的障碍。有限之外有着无限的可能,必然之间存在着可能,通过人自身的想象力可以脱离固有的生存状态,人的自由便得以保障。

但是在生存状态的跳跃之间存在着个人的选择,充斥着克尔凯郭尔所说的“畏”。克尔凯郭尔对“畏”下了一个定义,即“畏是对所怕之物的欲求,是一种有好感的反感。”这种复杂的情感伴随着一种选择状态,蕴含着原始的自由。克尔凯郭尔以圣经中的故事举例子,上帝告诫亚当,不要吃智慧树上的果,吃了便有罪,会得到惩罚。在此之前,亚当是没有处于选择中的,但是上帝的话将其赋予了自由的可能性,他既可以遵守上帝的诫命不吃果实而留在伊甸园,又可以违背禁令吃了果子得到相应的惩处,于是他就处在了“畏”当中,面对未知的结果,想吃又不敢吃。而人跨越生存状态从而追求掌握命运的自我时,也面临着相似的境地,努力跨越固然可以摆脱现状,但是又要面临未知的恐惧。固然是拥有了自由,但是“畏”也随之产生。在选择的过程中,个体的因素被放大,自我的意识与价值也得以体现。

克尔凯郭尔体现的是哲学的转向,他敏锐地指出现代社会下的大众化所带来的潜在危机。个人的声音被掩藏在大众的声音之下,个体的独特性被大众化所抹杀,被淹没在种种形式的集合或集团之中,个人完全放弃了对自己生命的责任,或者被动地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从而陷入现代社会的绝望当中。所以克尔凯郭尔将目光放在了具体的个人的实践当中,即“我应当做什么。”通过个人的选择,自觉担当起自己生命的责任,凸显出个体的主体性,在此过程中自由随之显现。

(二)克尔凯郭尔个体三境界论

面对无常变幻的世界,个体往往是孤立无援的,所以很多人趋向于集团、集体来获得庇护,一方面的确会得到庇护,不至于陷入孤立无援的之境地,但是往往有个人淹没在集体中的风险。克尔凯郭尔认为与大众合流会使得人们丧失自己的主体性,要证明自己的价值和生存的意义就必须远离大众,摈弃掉大众的庇护而无限展开自己的内在,从而实现个体的自由和个体价值的展现。当个体孤立地面向变幻莫测的世界时,不可避免地会陷入“畏”的两难境地,人生的不可预知、未知的后果都会给人带来焦虑、痛苦等负面情绪。而正是在“畏”当中,人们才能体会到个体的存在,并且不断通过自己的内向性反思,从而达成自我的觉悟。

克尔凯郭尔认为人一生都是在通往上帝的道路上的,在此路上,人的存在要经历三个阶段的变化,通过个体自我的主观反思,主观反思的不断深入,自我也不断展开,最终达到最高的生存境界。

生活在审美境界的人将感官享乐作为自己的目标,想方设法追求欲望之满足,但是其内在性并未展开,也没有对自我进行精神性的主观反思。他们自己所做的选择很大程度上是不由自主的,没有自我意识的,而是被本能的冲动所支配的,对自己没有清晰的认识。“生活在审美境界中的人处于直接性中,尽管‘审美的’也选择,但这种状态下的选择要么是完全直接的,并且因此而不是什么选择,要么迷失在极大的丰富多样性中。”他们看似非常自由,但是实则并无自由,无自主性的认识,个体也无法对自我的生命负责,更谈不上对自己生命的深刻感受了。并且他们陷于欲海之中,看似为乐,实则为苦,尽管有着短暂的快乐,但是与之相随的是无休无止的欲望,并且自身被欲望所驱使,因此始终被空虚和无聊所淹没,欲望不断而烦恼无穷,循环往复而无出路。此时便需要通过对自我内在性的反思,追求较高的生活方式。

第二阶段为伦理阶段,在此阶段,自我意识开始反省,相比起审美境界来说,处于此阶段的人有更多的思考,并且自我反思的尺度更加深入,自主性也不断展开。他们不会为外界的物欲所干扰,由于具备了自主的意识,所以能基于精神性的自我进行选择和判断。

在审美阶段的人并无原则,其感性的生活是无所谓善恶的,但是进入伦理境界后,人们开始有了明确的原则,这个原则并非外界所强加的价值标准,而是人基于自身选择的一条人生道路,以此对自我负责。为了这个价值原则,人们可以放弃自身的其他,以此来捍卫个体的主体性及其个人的自由。比如明末大儒刘宗周,为了捍卫自己所坚守的信念,不惜绝食而死,以此成全对自己生命的承诺。但是人不能够保证随时随地都能符合道德要求,一旦人们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与自己所奉行的道德准则相违背时,心中就会产生负罪感,而道德伦理无法消除这种罪恶感时,由此可能陷入深深的绝望。正如克尔凯郭尔的父亲违背自己的宗教道德,与女仆在婚前私通一样,当家族遭遇不幸时,这种罪恶感再也无法消除,反而变本加厉地萦绕在老克尔凯郭尔的心头。此时人们只能够进行选择,要么保持现状不变,要么接受上帝的信仰,从而进入第三阶段,将自己无法消除的罪恶感诉诸宗教信仰。

宗教阶段被克尔凯郭尔视为人与神直面相对的阶段,是人的存在最高、最后的阶段。人在此阶段,依靠的不是欲望,也不是道德伦理,而是突破了两者,达到了最高的阶段,通过信仰来返回自身的本真。

克尔凯郭尔认为《旧约》中亚伯拉罕就是宗教阶段信仰者的典型。上帝要亚伯拉罕献祭他的独子,亚伯拉罕尽管悲痛万分,杀子违背了道德伦理,但是他出于对上帝的信仰,依旧照上帝的意欲而行事,直到最后上帝的使者阻拦了亚伯拉罕的献祭行为,救下了以撒。亚伯拉罕的行为在克尔凯郭尔看来,尽管用伦理道德评判的话是不被允许的,但是亚伯拉罕通过超理性的宗教信仰,成了与上帝直面的人。

可以看出,个体通过对上帝的信仰,建立起与上帝的联系,并且在接近上帝的同时实现了真正的自己。在这个阶段,个体不再为欲望所迷惑,不再因此沉迷于虚无的欲海之中,也不为道德伦理所束缚,世俗的道德原则不再对人造成重负。此时,个人便摆脱了一切感性抑或理性的束缚而独自存在。在绝对的上帝意志当中,依靠超理性的宗教信仰,返回到自身的本真状态而焕发出生命的激情。

克尔凯郭尔用三种境界来形容人们三种生命的可能性,三者之间并非逻辑推演的理性关系,每个人也并非都会经历三者的转变。三者之间的转换完全出自个人意志的选择,这种选择归根到底还是非理性的,尽管如此,在人生的岔道口上,人们依旧会做出确定的抉择,这就说明选择也存在着一定的标准,但它不是普遍的,而是个人化的,出于个体对自我的担当。这样一来,价值相对主义不可避免,感性生活、理性生活、超理性生活三者是基于个人意志的结果,因此没有了价值高低的区分,“畏”因此无从谈起,个体的主体性似乎也无关紧要。但是克尔凯郭尔在三种境界之间依旧有一种趋向性,认为宗教阶段是最高的境界,伦理阶段次之,因此三者有着孰高孰劣的区分,选择也并非无关紧要,由于人要对自我负责,因此选择的价值对自我是至关重要的。固然不同的个体可能会因为自身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但是人自身包含着对自我超越的渴望,对自身发展的渴求,這也使得人能够直面“畏”这种恐惧、焦虑、害怕的主观情绪,出于对现实的不满,通过选择中实现自我的跃迁,证明个体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三、克尔凯郭尔个体哲学的影响

克尔凯郭尔将目光转向了个体自身,为后世西方哲学的发展提供了灵感和源泉,并且为20世纪后期基督教去世俗化运动提供了理论性的支持。

(一)对存在主义的影响

克尔凯郭尔身处近代向现代转折的初期,很多社会问题尚不明朗,但他敏锐地察觉到了现代社会下隐含的问题,明确指出现代社会下个人的危机。因此他打破了传统理性的主导地位,并且将个人作为主体,探索个人的价值和意义,并且对人的快乐、绝望、焦虑、痛苦等个人体验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这为以人本主义为主导的存在主义开辟了先河,影响了海德格尔和萨特等人,并且为存在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本人也被誉为存在主义先驱。

(二)对基督教发展的影响

克尔凯郭尔对当时基督教教会愈发趋向繁文缛节感到不满,他认为信仰应当内化成为个体的一部分,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的仪式,否则基督教让大众成了盲从者,在繁复的仪式中,消磨了宗教原本应有的热情。因此他强调充满非理性极强的信仰,只有完成向信仰境界的跃迁,突破与上帝的藩篱,达到上帝直面的境界,才能够得到真正的信仰。

他的观点在当时遭遇很多不解,但是他的思想却在其后成了基督教去世俗化的理论支撑。如今的神学家们开始意识到了克尔凯郭尔的思想价值,其思想对当代神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对当下社会的启示

克尔凯郭尔所预见的在现代社会下个人消失的绝望,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事实。人们在社会学校家庭的驯化中逐渐丧失自我,逐渐消除了自己的个性,自己展现不出个人所存在的价值。更可怕的是在现代教育状况下的自我驯化,自己潜意识地将驯化机制不断地延续,导致其影响不断向下延续,并且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人们也被外界不断地干扰,忘却了自己的本来面貌,随波逐流,任凭命运的马车向前奔驰,自己却在日复一日的迷茫焦虑的生活中放弃了对自己命运的主导权。

而对国家和社会来说,从上学开始,个人往往被算作集体中的一个点,这也导致外界将个人本应具有的价值大幅度压缩,所导致的恶果在社会上屡见不鲜。劳动者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工资被拖欠以及工资过低等种种问题,其实都可以追溯到个体被忽视的这个根源上来,因此个体的问题必须得到重视,否则长此以往必定会导致社会的病态发展。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依旧可以看见克尔凯郭尔的思想中的闪光点以及对当下生活的借鉴意义。克尔凯郭尔的思想鼓励我们去张扬自己的个性,听从内心的话语,真正地活出自己,勇敢地拿起操控自己命运马车的缰绳,追求更高的境界来驾驭人生。而在社会层面,克尔凯郭的思想也在告诫我们去重视个体的存在,关注个人的生存与发展,而不仅仅在宏观的层面来指导,忽视个人的生存状况。

当然克尔凯郭尔的思想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他始终将个人的生存放在首位,由此导致在理论中,理性和逻辑的缺陷十分明显,并且他将人视作孤独的个体,以一种孤立、抽象的眼光看个体,完全将人的社会性、历史性割裂开来,依靠宗教信仰来拯救空洞的个人,这种拯救显得空虚无力,因此克尔凯郭尔的个体生存哲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白伟.论克尔凯郭尔的个体生存哲学[D].山西大学,2020.

[2]白伟.论克尔凯郭尔的个体生存哲学[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0,32(04):21-24.

[3]李新.孤独个体与信仰——克尔凯郭尔个体观解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7(04):24-28.

[4]孙希佳.论克尔凯郭尔“个体”哲学及其当代意义[J].求索,2012,(02):105-107.

[5]郑伟.信仰:孤独的精神之旅——克尔凯郭尔哲学的个体主义向度[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4):61-65.

[6]馬慧玲.克尔凯郭尔人生哲学在中国(1919-2019)[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3(06):151-157.

[7]张汝伦.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8]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新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

白云,男,宁夏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佛教哲学。

猜你喜欢

郭尔克尔凯上帝
最有思想的句子
后现代语境下的克尔凯郭尔
120秒的“上帝”
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请你为自己打开一扇窗
当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请你自己打开一扇窗
从两难的生存选择到荒谬的宗教信仰——克尔凯郭尔生存辩证法的思想理路
是否气人
克尔凯郭尔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对卡森·麦卡勒斯创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