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赠答诗研究
2023-05-30王艺乐
王艺乐
【摘要】 王昌龄作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其诗歌研究一直颇受重视,然而对其的研究多体现在生平、诗集、思想等方面,在其赠答诗整理方面存在缺憾,本文对其赠答诗进行了整体和归纳。
【关键词】赠答诗;赠;答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07-0007-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07.002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唐朝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其诗最为代表的是边塞诗,也有其他方面的诗较为出彩,有关其诗的研究较多。王昌龄幼年生活困苦,一直到他30岁才中进士。在朝中担任秘书省校书郎一段时间后,被调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后来因事被贬到岭南。一直到开元末年才又回到长安,担任江宁丞的职务,后又被谤谪为龙标尉,在安史之乱时死于刺史闾丘晓之手。王昌龄一生命运多舛,擅长七绝诗,边塞诗是其最为著名的诗,被称为“诗家夫子王江宁”“七绝圣手”。
王昌龄及其诗歌的研究一直是较受关注的一个领域,但对其的研究较多体现在生平事迹、诗集整理和版本研究、诗学思想、诗体研究、风格研究、边塞诗等方面,且研究较多,不乏创见。对其赠答诗的关注较少,目前在对其的诗歌研究方面,赠答诗是一个很大的缺口,较少有人注意到,所以此次针对王昌龄的赠答诗进行一个初步研究。自古以来,诗都是表达情感,增进交流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因诗为至交好友,引为知己者不在少数,一赠一答之间,不仅增进了彼此的感情,更是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情感和文化保留,各大著名诗人都有其赠答诗的保留,本文主要对王昌龄的赠答诗进行研究。
本文主要采用学者褚斌杰对于赠答诗的界定,将赠答诗分为赠诗和答诗两种。“赠”是先作诗送给友人,即称“唱”;“答”是就友人诗作进行回答,即称“和”。在诗题上,赠诗一般会有“赠”“送”“呈”“寄”等字样,而答诗则标“答”“酬”或直接标“和”字。①这些赠答之诗多是文人之间的情感沟通,有时当面写下,有时或有感而发,后由书信来往,其书信来往是唐代文人增进感情,互相交流的一种主流方式,并延续多年,历史上有不少关于赠答诗的留存。
从题目上来看,王昌龄赠答诗的诗题中大部分都有“赠”或“答”的字样,有些题目上会显示赠答对象,赠答地点等,大致可看出其写诗原因。其赠诗一般为“赠寄某人”,或“地点加赠寄某人”,或“寄赠事由加赠寄某人”。其答诗一般为“答某人”或“地点加答某人”。赠答诗包含的内容是多方多面的,既有朋友之间的真诚交往,相互慰藉,也有壮志未酬的郁郁不得志,抒发对未来的期盼,更有无限愁思,无处舒展,抒发其愤懑之情。
一、真诚交往,互相慰藉
王昌龄以真心换真心,在人际交往中真诚待人,与对方相互慰藉。在《郑县宿陶太公馆中赠冯六元二》有两句诗:“張范善终始,吾等岂不慕。”②表现了其真挚情感,你若真诚待我,我毕还之以真诚,体现其交友原则,所以在其赠答诗中,感情充沛。
在王昌龄的赠答诗中,有的诗透露出对亲友的深切思念之情,从中可以看出其对友人的重视。如《秋山寄陈谠言》:
岩间寒事早,众山木已黄。北风何萧萧,兹夕露为霜。感激未能寐,中宵时慨慷。黄虫初悲呜,玄鸟去我梁。独卧时易晚,离群情更伤。思君若不及,鸿雁今南翔。③
山中的寒冷早一步抵达,草木皆已枯黄。萧萧北风不断起,秋露也已凝霜。短短几句,营造冷清孤寂之感,在这种氛围下,诗人孤身一人,夜不能寐,回忆以往,再看到黄虫悲鸣,燕子离开梁上,更添孤寂之情。“独卧时易晚,离群情更伤”,便写明独自一人的感伤,在这种情况下,愈发思念远方的友人,却无法相见,只能寄情于诗,抒发自己对友人的殷殷思念。
如《赠史昭》:
东林月未升,廓落星与汉。是夕鸿始来,斋中起长叹。怀哉望南浦,眇然夜将半。但有秋水声,愁使心神乱。握中何为赠,瑶草已衰散。海鳞未化时,各在天一岸。④
这首作品作于作者收到史昭书信后的兴奋之情。日落星转,友人的书信终于到来,一时既兴奋于友人的书信,又回想起以往与友人一起的情景,不知何物才能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只可惜他们都尚在拼搏,未临高位,不能相见,远隔天涯,只期盼日后有相见的那一刻。这首诗不仅表达了收到友人信的兴奋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美好祝愿,足见感情之深。
如《寄穆侍御出幽州》:
一从恩谴度潇湘,塞北江南万里长。莫道蓟门书信少,雁飞犹得到衡阳。⑤
这首诗友人离开前往幽州,时作者写下的,是寄给一位姓穆的职位为侍御史的朋友,抒发对友人的不舍。写出作者自做官以来,走过潇湘二水,后留在江南做官,友人却要去往万里之遥的塞北,万里距离难以跨越,以后相见怕是难了。但是秋天的大雁尚能飞到衡阳,你可别说蓟门的信寄不到这里。这两句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但同时也希望即使相隔万里,也能收到友人的来信,显示出对友人的不舍,也可以看出其真挚情感。
如《寄欢州》:
路遥识马力,日久见人心。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⑥
其中“路遥识马力,日久见人心”广为流传,足可见其交友原则,作者向友人表示不论多久,自己都不会忘记他。后两句表达了即使天南地北都不能阻止作者与友人的相知相交,体现作者对友人的重视和对友人的感情。
如《次汝中寄河南陈赞府》:
汝山方联延,伊水才明灭。遥见入楚云,又此空馆月。纷然驰梦想,不谓远离别。京邑多欢娱,衡湘暂沿越。明湖春草遍,秋桂白花发。岂惟长思君,日夕在魏阙。⑦
作者通过一连串的景物描写,营造孤寂离别之氛围,友人各自离去,追逐梦想,回想起一起欢乐的时光,该是如何的思念你们啊,但是我们追逐梦想而去,又怎能说离别,表现出作者对友人的殷殷思念,绵延不绝,又表现出作者对友人的真挚祝福。
如《西江寄越弟》:
南浦逢君岭外还,沅溪更远洞庭山。尧时恩泽如春雨,梦里相逢同入关。⑧
刚听闻友人归来,却不想友人又去了更远的地方,想起昔日情谊,也只能在梦里相约了,表现出作者不忘友人,即使在梦中也在思念友人的感情。
这些诗俱是如此,都表现出了对友人离别的不舍及对他们的殷殷思念,可以看出作者极重感情,真诚待人。
也有作者与友人分隔两地,对友人的真挚祝愿和殷殷慰藉,希望友人能放下过去,对友人进行了劝慰,同时祝愿友人未来功成名就。如《寄陶副使》:
闻道将军破海门,如何远谪渡湘沅。春来明主封西岳,自有还君紫绶恩。⑨
本诗首先对陶副使昔日的功绩进行了赞扬,然后引出作者对友人牵连被贬潇湘的愤愤不平,然而却无法改变,只能在最后劝慰友人,终有一天一切的苦难都会过去,一定会有重获荣耀之时,对友人进行了鼓舞,给了他坚持的希望。
也有表达对友人的答谢之情,感谢其提携之恩,可以看出作者知恩图报,不忘恩情。如《答武陵田太守》:
仗剑行千里,微躯感一言。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⑩
作者借用信陵君魏无忌来比喻武陵田太守,信陵君魏无忌此人礼贤下士,作者以此对友人进行了很高的夸赞,并表达了自己不忘朋友提携之恩,来日若有报答的机会,毕不负友人,既是对友人的慰藉,也是对自己的期盼。
作者多用景物描写烘托自己的心境,然后以情入情,回忆往昔,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及不舍,也有对自己和友人的劝慰,可以看出作者真诚与人交往,诚挚祝愿友人功成名就,更是不忘提携之恩,盼有一日自己能够报答友人。
二、壮志未酬,美好期望
王昌龄的赠答诗中也有自述其困苦生平,回忆往昔和友人相处的幸福时光,感慨时光易逝,然而却不能功成名就,郁郁不得志的落寞,从而抒发了自己命途多舛的苦闷和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如《至南陵答皇甫岳》:
与君同病复漂沦,昨夜宣城别故人。明主恩深非岁久,长江还共五溪滨。⑪
此诗作于作者被贬期间,离别友人时对自己的劝慰,期盼终有一日自己将会回来,到时再与君相约。
《客舍秋霖呈席姨父》一诗是作者独自一人身居客舍,向亲人诉说自己年华老去却壮志未酬的苦闷,“黄叶乱秋雨,空斋愁暮心。”⑫表达了作者的心境。后又通过自己所见所感,对环境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将自己的心境与景物结合,抒发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愤懑。
如《郑县宿陶太公馆中赠冯六元二》:
儒有轻王侯,脱略当世务。本家蓝田下,非为渔弋故。无何困躬耕,且欲驰永路。幽居与君近,出谷同所骛。昨日辞石门,五年变秋露。云龙未相感,干谒亦已屡。子为黄绶羁,余忝蓬山顾。京门望西岳,百里见郊树。飞雨祠上来,霭然关中暮。驱车郑城宿,秉烛论往素。山月出华阴,开此河渚雾。清光比故人,豁达展心晤。冯公尚戢翼,元子仍跼步。拂衣易为高,沦迹难有趣。张范善终始,吾等岂不慕。罢酒当凉风,屈伸备冥数。⑬
本诗先写明自己一腔抱负,意欲做出一番功绩,功成名就。后“幽居与君近,出谷同所骛”,写出作者与友人因为居住地相近,结伴同行,一同施展抱负。然而“冯公尚戢翼,元子仍踢步。”多年以后,众人仍在原地踏步,困窘不堪。思及此,悲从中来,多想有人能拉自己一把,助自己摆脱困境。本诗既表达了自己拼搏至今一路坎坷不易,也体现出作者困于当下,有心无力,不知未来的迷茫,但作者却未曾放弃,保持希望。
如《出郴山口至叠石湾野人室中寄张十一》:
槠楠无冬春,柯叶连峰稠。阴壁下苍黑,烟含清江楼。景开独沿曳,响答随兴酬。旦夕望吾友,如何迅孤舟。叠沙积为岗,崩剥雨露幽。石脉尽横亘,潜潭何时流。既见万古色,颇尽一物由。永与世人远,气还草木收。盈缩理无馀,今往何必忧。郴土群山高,耆老如中州。孰云议舛降,岂是娱宦游。阴火昔所伏,丹砂将尔谋。昨临苏耽井,复向衡阳求。同疚来相依,脱身当有筹。数月乃离居,风湍成阻修。野人善竹器,童子能溪讴。寒月波荡漾,羁鸿去悠悠。⑭
本诗作者描绘了郴山滄澜壮阔的景象后有感而发,想到自己,想到友人,一时无限愁思,“寒月波荡漾,羁鸿去悠悠”这两句诗希望自己能如鸿鸟般自由高飞,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也是作者对自己的安慰,希望终有一天,自己能功成名就。
作者一心报国,时刻期盼着国家的重用,而现实无力,只能通过诗文表达自己的愤懑,但是却始终怀有一丝希望,不管是对友人还是对自己,作者都进行劝慰,表达自己的美好期盼,愿自己如鸿雁翻飞,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三、无限愁思,无处舒展
王昌龄的赠答诗中多有郁郁不得志之情,但下面几首诗却表达了作者无限的惆怅与思怀,却无处施展。如《潞府客亭寄崔凤童》:
萧条郡城闭,旅馆空寒烟。秋月对愁客,山钟摇暮天。新知偶相访,斗酒情依然。一宿阻长会,清风徒满川。⑮
城门一关,一片萧条,旅馆也只剩袅袅寒烟,秋月下更显愁寂,这时山间寺庙的钟声响起,为这静景添加了一分动态。然而于此孤寂中却遇到了志趣相投的人,一起斗酒玩乐,也获得了意外的欢乐,结尾又写清风满川,良辰美景,陡然想起故友,徒增无限的惆怅。
如《宿灞上寄侍御玙弟》:
独饮灞上亭,寒山青门外。长云骤落日,桑枣寂已晦。古人驱驰者,宿此凡几代。佐邑由东南,岂不知进退。吾宗秉全璞,楚得璆琳最。茅山就一征,柏署起三载。道契非物理,神交无留碍。知我沧溟心,脱略腐儒辈。孟冬銮舆出,阳谷群臣会。半夜驰道喧,五侯拥轩盖。是时燕齐客,献术蓬瀛内。甚悦我皇心,得与王母对。贱臣欲干谒,稽首期殒碎。哲弟感我情,问易穷否泰。良马足尚踠,宝刀光未淬。昨闻羽书飞,兵气连朔塞。诸将多失律,庙堂始追悔。安能召书生,愿得论要害。戎夷非草木,侵逐使狼狈。虽有屠城功,亦有降虏辈。兵粮如山积,恩泽如雨霈。羸卒不可兴,碛地无足爱。若用匹夫策,坐令军围溃。不费黄金资,宁求白璧赉。明主忧既远,边事亦可大。荷宠务推诚,离言深慷慨。霜摇直指草,烛引明光珮。公论日夕阻,朝廷蹉跎会。孤城海门月,万里流光带。不应百尺松,空老钟山霭。⑯
寒门青山,长云落日,灞上之景,瑰丽壮观,同时作者也对灞上的历史进行了回想,愈发感知很多事都不能由得了自己。作者想到自己如今面临的情况,从而有感而发,抒发了自己空有凌云之志,却无处施展的烦闷。
作者在无限愁思之中,茫然不知如何,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遂生归隐之意,但作者的归隐也不过是对自己郁郁不得志的另一种表达罢了,徒增无限愁思。
如《奉赠张荆州》:
祝融之峰紫云衔,翠如何其雪崭岩。邑西有路缘石壁,我欲从之卧穹嵌。鱼有心兮脱网罟,江无人兮鸣枫杉。王君飞舄仍未去,苏耽宅中意遥缄。⑰
“鱼有心兮脱网罟,江无人兮鸣枫杉。”表现出诗人面对这一路坎坷的仕途,不愿在俗世中挣扎浮沉,想像鱼一般挣脱渔网,挣开世俗,遂生归隐念头,但是一切岂会如鱼脱网一般容易。本诗的景物描写烘托出了作者的心境,归隐后的景物及一切都很美好,而不是如以往所见,处处艰难,远离世俗,方能解脱,显示出作者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如《缑氏尉沈兴宗置酒南溪留赠》:
林色与溪古,深篁引幽翠。山尊在渔舟,棹月情已醉。始穷清源口,壑绝人境异。春泉滴空崖,萌草拆阴地。久之风榛寂,远闻樵声至。海雁时独飞,永然沧洲意。古时青冥客,灭迹沦一尉。吾子踌躇心,岂其纷埃事。缑峰信所克,济北余乃遂。齐物意已会,息肩理犹未。卷舒形性表,脱略贤哲议。仲月期角巾,饭僧嵩阳寺。⑱
“仲月期角巾,饭僧嵩阳寺。”表明作者的归隐想法,想做一个隐士闲人,能随心随性,随时随地地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受世俗的限制。这些话语虽然看似洒脱豁达,一切也看似美好。但诗人却不会如愿,因为这只是作者内心对自己的安慰罢了,作者始终对国家抱有幻想。
这几首诗均能看出作者的归隐之意,但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对国家的期盼,正因为实现不了自己的抱负,终日郁郁不得志,只能暂时放下,让自己好过一点,诗篇看似放下,却从未放下,不过是愤懑的另一种表达。
从王昌龄的赠答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一生的情感转变,他的诗歌充满了对国家的热爱,一腔热情,立志报国,然而现实却不如意,屢次被贬,一身抱负无法施展,但其虽然命运坎坷,生活艰难,但他的心中始终保存对国家、对未来的期盼。从一开始对友人的劝慰,到后来对未来的期盼,甚至后来的归隐之意,王昌龄始终没有放弃过对未来的憧憬,对美好前途的追求,这既是他的可贵之处,也是他的可悲之处。王昌龄交往诗中所流露出来的希望、失望乃至力图超越的情绪都从多角度、多侧面勾勒出其作为一个传统的失意文人的悲剧命运。研究王昌龄的赠答诗,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塑造出历史上王昌龄的形象,从诗歌中我们也可以窥见历史,对我们研究历史有重大意义。
注释:
①褚斌杰:《中国古代文体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60页。
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⑬⑭⑮⑯⑰⑱李云逸:《王昌龄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19页,第29页,第28页,第151页,第178页,第37页,第154页,第152页,第119页,第153页,第179页,第19页,第30页,第103页,第32页,第96页,第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