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年古港系丝路 温州朔门古港

2023-05-29柳三更编辑周一泽

东方企业家 2023年6期
关键词:建窑龙泉窑龙泉

文/柳三更 编辑/周一泽

王振鹏《江山览胜图》局部,描绘了温州港贸易兴盛的热闹场景

近期,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结果揭晓,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入选。专家点评,温州朔门古港作为古港遗址,保存完好,规模庞大,体系完整,内涵丰富,既展现了宋元时期温州港口海上贸易繁华的景象,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节点,具有极高的价值。

百粤三吴一苇通——温州港

温州即是古代的“东瓯”,它与海的亲密关系由来已久。由于地形控带山海,利兼水陆,东部临海,河流众多,尤其是瓯江流经此处,且腹地深厚,早在东吴时期,政府就在此地设立了造船机构,到了唐朝更成为对外交往的重要港口。唐代温州造纸业、纺织业、酿酒业都十分发达,更是知名的造船基地。天宝年间,鉴真第四次东渡前往日本时,就是打算先南下至永嘉(温州古地名)乘船前往福州东渡。日本学者木宫泰彦在著作《中日交通史》中曾提到“中国大商人如李邻德、李延信、张支信、李处(人)、崔锋等人,都自建海舶,以船主身份多次来往于日本和浙江的明州、温州和台州之间”。可见唐代的温州与东洋之间就已有交通贸易上的往来,其后温州在中国与东亚地区的贸易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海上丝绸之路飞速发展的宋元时期,温州成了联系海上贸易的重要港口,漆器、瓷器、丝绸等中国传统手工业产品的精品从温州港流向海外。宋代诗人陈傅良用诗句“江城如在水晶宫,百粤三吴一苇通”来形容水路交通发达的温州,北宋名臣赵抃也提到温州港“城脚千家具舟楫,江心双塔压涛波”,杨蟠的诗句描述温州“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元代画家王振鹏著名的画作《江山览胜图》中也描绘了温州港舟楫来往不绝,贸易兴盛的热闹场面。

浙江温州古港遗址重现千年商港盛况 图/视觉中国

温州的发展得益于历朝历代官方和民众对它的建设,南宋时期,赵宋朝廷偏安江南,再加上蒙古政权在中亚地区势力的扩张,阻断了陆上丝绸之路,南宋朝廷越发重视海上贸易,宋高宗赵构也看到了海贸带来的利益,认为:“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岂不胜取之于民?”绍兴年间,南宋朝廷在温州设立市舶司,获取了大量的海贸利润,也进一步促进了温州港的发展,在南宋末年,温州已经有了近百万人口。

为数不少的人从温州出海,或经商或出使,洪迈的《夷坚支志》记载了世为海商的温州商人张愿,多年来往海上未尝有失,绍兴年间他偶遇海上的风浪,在海上漂流了五六日直到遇上一座长有巨竹的山,砍竹为筏才得以脱险。虽然故事略带奇幻色彩,但可见当时有长期进行海上航行的商人。而元人周达观曾奉命出使真腊(在今柬埔寨境内),使团从温州出发,经七洲洋(台湾海峡西南至海南岛东北之间的海域,是当时下西洋的必经之路),占城等地,横渡淡洋(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塔米昂)至吴哥国登岸,在此地停留一年后回国,并写下了《真腊风土记》记述自己出洋所见。

尔后,明清总体上对外政策较为封闭,温州依然有和海外进行贸易的记录,直至近代经由《烟台条约》成为正式的通商口岸,到1980年代,温州更是被列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而本次被列入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温州朔门古港遗址”正是宋元时期温州港作为繁华的海上贸易路线上一个重要节点的有力实证。

琢瓷作鼎碧于水——龙泉瓷

温州朔门古港遗址从2021年在望江路下穿工程中被发现,到2022年被正式确认,遗址体系完整,主要可以被分为瓮城、水门头、江岸码头群三个发掘区,包含栈道、码头、江堤、沉船、瓷器、漆器等丰富的遗存,较国内其他的港口遗址相比,保存得相当完好,时间跨度从宋元时期一直持续到清朝。

图/温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龙泉窑残片 图/浙江考古

北宋龙泉窑青釉篦划莲花折扇纹瓷碗 图/温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这些被发掘出的北宋和南宋的码头、沉船,以及作为商贸产品的瓷器与漆器充分显了示温州港在宋元时期的繁荣,其中出土的大量龙泉瓷产品更是显示温州港作为瓷器出口中心的地位。

遗址中出土了数十吨瓷器残片,他们分别来自龙泉窑、湖田窑、建窑、瓯窑等著名瓷窑。宋代名窑荟萃,除了著名的五大名窑,还有六大窑系,分别是定窑、钧窑、磁州窑、耀州窑、龙泉窑和景德镇窑,建窑更是南宋的著名瓷窑。

建窑兔毫束口盏 图/视觉中国

遗址中九成瓷器来自龙泉窑。龙泉窑有“天下龙泉”之称,龙泉瓷创于三国两晋,崛起于五代,极盛于南宋,结束于清代,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窑系,产品畅销亚非,影响深远。龙泉窑是著名的青瓷瓷窑,杨万里称赞龙泉窑“琢瓷作鼎碧于水,削银为叶轻如纸”,它延续了越窑青瓷的传统,极尽淡雅之美,其著名的粉青和梅子青的瓷色,都彰显了中国古典审美。海外对龙泉瓷亦有极高的赞誉,古代阿拉伯人称运销到当地的龙泉窑青瓷的釉色为“海洋绿”;法国人则用当时流行的歌剧《阿斯特蕾》中男主角塞拉东(Celadon)的名字来形容龙泉窑青瓷,因为他穿着一袭淡绿色的长衫,足见龙泉瓷在海外的名气。而温州朔门古港出土的大量龙泉青瓷,也显示了温州港在当时海上贸易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遗址还出土了建窑生产的瓷器,建窑最为著名的就是它的黑釉兔毫盏,兔毫盏是宋代最为出色的斗茶茶具之一——因斗茶时茶泡以白色为佳,故最能反衬其颜色的就是建窑的黑釉瓷器,宋徽宗也称赞道“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上”,兔毫盏水滴状的垂釉充分显示出精湛的工艺与卓越的审美。日本的陶瓷名匠加藤四郎曾经一度赴宋学习建窑的技术,而现在日本还藏有价值连城、精美绝伦的建窑瓷器“曜变天目”。据记载,“闽中建窑有今人所谓曜变盏一式,冠绝等论,其结晶状为褐色圆点,外圈围以银蓝光晕,如日食月食之曜环”,所以因窑变而产生的珍品“曜变天目”如碗中宇宙般吸引着人们的视线。主流说法中传世的“曜变天目”一共有三件半,其中三件藏于日本,另外半件于2009年出土于杭州,足见建窑瓷器技术之高超。

温州朔门古港出土的丰富的瓷器主要来源于周边的龙泉窑与建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温州港凭借着地理位置成为浙东地区的瓷器行销中心的史实。

海神来过风波平

温州地区的航海业如此发达,因此这一地区的海神信仰也十分流行且多样。温州地区除了佛教外,还流行着明教和各种各样的本土神明,比较著名的如陈十四夫人、杨府爷、灵安尊王、陈府爷等;此外温州府还有善济庙,祭祀海神顺应灵佑王。陈十四夫人是一位集儒释道等多重信仰的神明,有蛇流窜于江海,陈夫人斩之,为人们平息水上的祸患。陈府爷是东南沿海影响力仅次于“妈祖”的神明,传说陈府爷(陈乌姆)开始是一位穷苦的渔民,因救了一条被困在码石上的大鱼,鱼为了报答陈府爷的救命之恩,让他用自己的眼泪擦眼睛,从此他能透过海水看到鱼群,经常满载而归。温州还将唐代的宰相李德裕也奉为海神之一,大抵因为李德裕曾为“温州刺史”,在温州一带有一定的名望,到南宋后改为推崇杨府爷,又一说杨府爷与杨家将有关,南宋初年两浙东路驻十三兵营,据说军营内立有杨延昭(杨六郎)神位,祀求保佑海防。相传杨延昭兵困遂城时,曾在冬天将水浇在城墙上凝兵守城,被奉为水神。大抵因为宋代的温州与军事之间也联系紧密,因为南宋灭亡后,温州先后成为文天祥、陈元之、林大年等人的抗元复国基地,想来温州人民便将军队将领当作海陆的庇护之神。

温州朔门古港出土的南宋沉船 图/浙江考古

温州夏秋之交常有台风,海上风浪险峻,面对自然的力量,无力的人们常常祈求海神保佑,以求能平安归来,海边人们的殷殷期盼都在对海神的祭祀中显露了出来,温州朔门古港遗址也昭显着这些先民生活过的痕迹。这些港口、码头、岸边完备的设施,商品的遗迹无一不是他们努力谋生、建设这座海边城市的痕迹,他们无畏地冲破海上的风浪,在海上丝路扩展商道,传播中国的文化。历经千年,我们又从这座古港遗迹中望见他们奋力的身影,传承不息。

猜你喜欢

建窑龙泉窑龙泉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窑建盏的传承与发展
话说齐缘堂龙泉铁壶
浅析地域文化对建盏的影响
美从极致简中来——浅析“龙泉”紫砂壶
龙泉铁壶 文化传承中的一抹惊艳
建窑鹧鸪斑种类研究
浅析江浙地区多管瓶演变及内涵
安徽师范大学博物馆藏佛道入物瓷塑
宋代茶文化影响下的建窑黑釉陶瓷茶具探究
工艺独特的明代龙泉窑青瓷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