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藏黑水城汉文文献裱纸所涉西夏文残经考

2023-05-29崔红芬

西夏研究 2023年2期
关键词:大正藏黑水城西夏文

□崔红芬

自科兹洛夫的收集品运抵俄罗斯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藏黑水城文献》陆续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刊布,学者们开始对黑水城汉文文献进行整理编目,辨别黑水城文献与敦煌文献混淆内容及对汉文残页进行定名等研究。[1][2][3]534-548[4]然而俄藏黑水城汉文文献裱纸内容还包括一些西夏文,作为折缝开裂处或背面破损处的裱补纸,有手抄和刊印内容,涉及黑水城汉文TK17、TK39、TK63B、TK63C、TK138、TK144、TK178、TK189、TK310A、TK310B等编号。①因年代久远胶性失效,有的西夏文裱补纸已脱落,有的还粘在原文献上,裱补纸西夏文内容与正面汉文佛教文献又形成了一个新的整体。而学界对作为裱补纸的西夏文内容鲜有关注,文献刊布时也未给出定名,仅笔者曾对西夏刻本经折装《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八十八封套裱纸,即汉文写本《佛果圆悟禅师碧岩录》(инв.№1044)进行了考证。[5]本文通过对西夏文裱补纸的考释、定名,以更好地了解黑水城文献汉文文献纸背的内容及文献裱补的信息。

一、TK138V

TK138为汉文《妙法莲华经观世音普门品》,西夏刻本,经折装,共10折半21面,每面6行,行18字,尾题有《佛说观世音经》。刊布时对背面仅有“背以西夏文佛教刻本纸裱补折缝处”的描述。[6]17TK138V存3页折缝裱纸,即(3-1)(3-2)(3-3),为西夏文刻本残片。

1.TK138V(3-1)存1页3行,上下双栏,行16字,录文翻译如下:

达里达里尼 赛里赛里尼 并舍罗帕

意译:

怛姪他室利室利[陀弥你陀弥你陀里陀里你]毗舍罗波

赛衣帕长赛那 巴尼达(引)弥听 莎(引)诃(引)

意译:

世波始娜 畔陀弥帝 莎诃

善男子是陀罗尼四恒河沙数度(过)诸佛所

TK138V(3-1)残页为义净译《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四“最净地陀罗尼品第六”相应内容,黑水城本陀罗尼与《大正藏》本基本一致:

怛侄他 室唎室唎 陀弭你 陀弭你 陀哩陀哩你 室唎室唎你 毗舍罗波 世波始娜 畔陀弭帝 莎诃善男子!此陀罗尼是过四恒河沙数诸佛所说……[7]420下栏

TK138V(3-1)

2.TK138V(3-2)存1页3行,上下双栏,行16字,刻本,录文翻译如下:

冥曼尼提罗 帕达(引)尼 莎(引)诃(引)

意译:

说也六地菩萨摩诃萨若故假若是陀

TK138V(3-2)残页为义净译《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四“最净地陀罗尼品第六”相应内容,但黑水城本陀罗尼与《大正藏》本陀罗尼基本一致,内容如下:

善男子!此陀罗尼是过六恒河沙数诸佛所说,为护六地菩萨摩诃萨故。若有诵持此陀罗尼咒者(后缺)[7]420下栏-421上栏

TK138V(3-2)

3.TK138V(3-3)存1页3行,上下双栏,行16字,刻本,(3-3)与(3-2)内容相同,只是(3-3)内容比(3-2)要少一行,录文翻译如下:

冥曼尼提罗 帕达(引)尼 莎(引)诃(引)

意译:

[悉甸都]曼怛罗 钵陀你 莎诃

善男子是陀罗尼六恒河沙数度(过)诸佛所

(3-3)残页为义净译《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四“最净地陀罗尼品第六”相应内容,黑水城本陀罗尼与《大正藏》本陀罗尼基本一致:

(悉甸都)曼怛罗钵陀你莎诃

善男子!此陀罗尼是过六恒河沙数诸佛所说……

TK138V(3-3)

故TK138V(3-1)(3-2)(3-3)为唐义净译《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四“最净地陀罗尼品第六”,根据残存内容,其顺序为(3-1)在前,(3-2)在后,(3-2)(3-3)内容基本相同,三个残页间有佚文,不能缀合。西夏文本是依据唐义净本翻译而来。3页折缝裱纸是从同部残经上裁剪下来的。

二、TK178V

TK178《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宋刻本经折装。而TK178V实由5个汉文和西夏文的残片组成,其中(5-1)(5-2)残片为汉文。(5-1)仅存“来者善是”和“肯重未得十”②;(5-2)仅存“妙行何”③。而TK178V(5-3)(5-4)(5-5)为西夏文,写本经折装,为正面佛经的折缝处裱纸纸片,刊布时对背面有“背以汉文、西夏文佛经字条裱补折缝处”的描述。[6]23对TK178V(5-3)(5-4)(5-5)西夏文内容进行考证。

1.TK178V(5-3)又存3个残片西夏文,上下栏线单栏,还有一片汉文,分别录文翻译。

右面:存1片3行,上栏线单栏,下部分残缺,栏线无存。

经典中说人身得

信心起难六根具

依善根受值依故

中面:存1片3行,下栏线单栏,上部分残缺,栏线无存。

难佛法闻难大众 遇难

难善亲得难我等是□

人身得六根全(皆)具善亲

右面和中面的内容正好可上下缀合,内容相接。

左面:存1片3行,上下栏线单栏,每行2个佛名,最上方先是一排坐佛,每行2个佛名间也是一排坐佛。

南无尽魔佛南无度衰道佛

南无意不灭佛 南无水王佛

南无净魔佛南无众上王佛

可知,TK178V(5-3)西夏文应为《现在贤劫千佛名经》,TK178V(5-3)左面在前,(5-3)右面、中间可上下缀合,内容在后,两残叶内容中间有佚文,不能缀合,顺序调整后翻译如下:

(前缺)南无尽魔佛、南无过衰道佛、南无不灭意佛、南无水王佛、南无净魔佛、南无众上王佛(中间缺)经典中佛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大众⑥难值,信心难生,六根难具,善友难得。”我等⑦与宿殖善根,得此人身,六根完具,又值善友,(后缺)

TK178V(5-3)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5-3)除了西夏文以外,还有4行汉文,上栏线双栏,内容为“须菩提于意云何是……尊是人不解如来……生见寿者……见”,比对残存内容,可确定其为姚秦鸠摩罗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相应内容:

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8]752中栏

2.TK178V(5-4)又存2个残片,粘贴反了,无栏线。右面残片相对完整,左面残片上下皆缺,录文对译如下:

左面:

□□尼□六月五日四□□

为(作)者讹拉金刚宝等□□

右面:

南无明爱佛

南无菩提相佛

(5-4)右面仅存“南无明爱佛、南无菩提相佛”佛名,参照《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上下文,可接在(5-3)佛名之后。

3.TK-178V(5-5)仅存1页2行,粘贴反了,残缺严重,录文对译如下:

南无□□佛 佛是

(5-5)仅存一个佛名,“南无□□佛,佛此……”,应在接在(5-4)佛名之后。

将TK178V(5-3)(5-4)(5-5)西夏文内容整体看,作为正面汉文佛经折缝处的裱补纸,西夏文应为《现在贤劫千佛名经》,其顺序为(5-3)(5-4)(5-5),(5-3)同背面的汉文为《金刚经》。而TK178V(5-4)左面西夏文草书,内容为“□□尼□六月五日四□□,作者讹拉金刚宝等□□”。“讹拉金刚宝”是施写《现在贤劫千佛名经》发愿者,具体施写时间无法辨认。

三、TK189V

TK189为汉文《佛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西夏写本,经折装,TK189V为西夏文佛经,刊布时仅有“背为西夏文楷书佛经”的描述。[6]24未定名,写本,经折装,上下栏线单栏,存2折,每折5行,行14—15字,西夏文录文并翻译如下:

我著因有明无业报有非无非一相

相无二不有也九阿僧祇劫中百万空

相愿无无三昧行般若波罗蜜多一切

边无光照得也

复次远行地菩萨摩诃萨生无忍修法

异无证诸业果及最少故(现)本相断灭定

于住殊胜行起常寂灭处住及众生广

教(化)也示声闻为常佛智依(随)行示道及魔

王身现世间自然(随顺)所为常世间远十阿

僧祇劫中百万三昧行善巧方便以法

翻译如下,下划线黑体用词与《大正藏》本不同:

(前缺)有因⑬我著无明业报,非有非无,一相无相有不二也。九阿僧祇劫中⑭,行百万空,无相无愿三昧,得一切般若波罗蜜多无边光照也。复次,远行地菩萨摩诃萨,修无生忍,证法无异,断诸业果及最少现本相⑮,住于灭定,起殊胜行,常住寂灭处⑯,及广教(化)众生也,示为声闻,常依(随)佛智,行示道及世间现魔王身⑰,自然(随顺)所为,常远世间⑱。十阿僧祇劫中,行百万三昧,善巧方便,以法……

可知,TK189V应为唐不空译《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下“奉持品第七”。

TK-189V

四、TK310AV、TK310B

TK310为汉文,刊布者定名为“佛经”,西夏文粘纸题签“出生般若第八”,内有双层衬纸。[6]36

A“佛经”,唐写本,原卷轴叠为经折装,[6]36-37宗舜重新定为元魏瞿昙般若流支译《正法念处经》卷第四十三“观天品之二十二”[1],无误。TK310AV背面粘西夏文,写本,存11行,上下栏线单栏,中间有竖格,拟题《千佛名经》,重新考证残存内容,原拟题不准确,为《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六“解怨结之余”。

TK310B佛经(西夏文)正反,西夏写本,原卷轴装,叠成经折装,存10行,行13—14字,写本,上下单栏,中间有竖格,考证西夏文亦为《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六“解怨结之余”。TK310BV为汉文佛经写本,宗舜重新考证其为元魏瞿昙般若流支译《正法念处经》卷第四十三“观天品之二十二”[1],无误。

TK310AV西夏文残经存11行,上下栏线单栏,中间有竖格,西夏文录文翻译如下:

比对残存内容,刊布时定为《千佛名经》不准确,虽是佛名,但前后佛名不同,佛经也不同,应为《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六“解怨结之余”的相应内容,除了“空华佛”外,与《大正藏》本相应基本相同:

南无明意佛、南无无能胜佛、南无功德品佛、南无月相佛、南无得势佛、南无无边行佛、南无空华佛⑳、南无净垢佛、南无见一切义佛、南无勇力佛、南无富足佛、南无福德佛、南无随时佛、南无广意佛、南无功德敬佛、南无善寂灭佛、南无财天佛、南无大势至菩萨、南无常精进菩萨、南无无边身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9]946中栏

TK310AV《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六

TK310B《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六

TK310B存10行,行13—14字,写本,上下单栏,中间有竖格,西夏文录文并翻译如下:

今日于至口恶业因缘以于六道

中起备结曾愿三宝威力以四生六

道三世怨有如……

(残缺)

等前无所来今日于至或瞋恚以

或贪爱以或愚痴以三毒根依十恶

行起口四恶以武力罪为或口恶以

(残缺)

父母及眷属一切之侵恼父母处(于)

妄(伪)为业起或亲戚眷属妄(伪)为业起

或师长于(处)妄(伪)为也起或诸众生妄(伪)

为业起或见

TK310B亦为《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六“解怨结之余”的内容,下划线粗体部分与《大正藏》本的用词有所差异:

(前缺)至于今日,以口恶业因缘,于六道中曾备起结㉔。愿以三宝神力(威力),以四生、六道、三世如有怨…… 等从无始已来至于今日,或以瞋恚,或以贪爱,或以愚痴,从三毒根,造十恶行,以口四恶,起无量罪。或以恶口,侵恼㉕父母及一切眷属;或于父母起为妄业㉖;或于亲戚、眷属起为妄业;或于师长起为妄业;于诸众生起为妄业;或复见言不见……[9]947下栏

TK310AV、TK310B皆为《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六“解怨结之余”,TK310AV内容在前,TK310B内容在后,二者中间有佚文,不能完全缀合。

五、TK17P2

TK17为刻本经折装《金刚经》,纸背裱纸有两部分内容:P1为汉文,存2行,为折缝裱补纸保留;P2为西夏文,有4片组成,上下单栏,左右两边双栏,因为底色太深,有些西夏文无法判断。[6]4

TK17P2第1片:

第2片:

第3片:

第4片:

(前缺)今闻需依何船欲度大海,求得圣果。应依于善知识福圆□□□□□。若□女人,圣日贤寿所□□世大王、臣百秋同见。□□□□□□□□法界一切有情亦三宝力□□□□□□之时,悲信□□□□□□□□□□离依意无不成就□□门□□□中依愿□不生不……□。诸佛、如来奉敕所记,不有违背。应受持是经典□中上师恩者最终(究竟)胜也。智觉上师由啼父亲之恩。善男子、善女人等,是《圣大……》(后缺)

TK17P2为佛经发愿文,又据最后出现的“善男子、善女人等,是《圣大……》”,并参考黑水城出土佛经目录,我们推断此或为《圣大乘三归依经》《圣大乘胜意菩萨经》发愿文。因为二者常常一起刊印。

六、TK63B与TK63C

TK63刻本经折装《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另有三块残片,TK63A《华严经普贤行愿品》、TK63B“佛经”、TK63C“佛经(西夏文)”,从A、B、C形制看,它们应是裱补纸,脱落成单片,并单独编号,故此将它们列于此。[6]8

TK63B刊布时定名为“佛经”,西夏刻本经折装,宗舜重新定名为《金刚经》[1],无误。TK63B存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西夏文,下部分为汉文《金刚经》。[7]8从整个单片内容看,它们可能都是折缝裱补纸,由西夏文、汉文共同粘贴裱补。上部分裱纸为1个残片3行,每行仅存4个西夏字,刻本:

……菩萨摩诃萨

萨……恭礼敬此

……知足天生得

上部分残存内容与TK58刘宋沮渠京声译《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中“若有得闻弥勒菩萨摩诃萨名者,闻已欢喜,恭敬礼拜,此人命终如弹指顷即得往生如前无异”相同,故将TK63B西夏文部分定名为《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

TK63B

TK63C

TK63C刊布时定名为“佛经”(西夏文),西夏刻本、写本,经折装,几种佛经纵横粘贴。[6]8TK63C有两层,底层为西夏文,不可辨识。上层也为裱纸,粘在上层中间,西夏文为刻本,存8行,上下皆残,每行存6—7字。中间粘贴刻本西夏文录文并翻译:

……心之眼以身内……

……仓口开豆麻等……

……净安乐故息依……

……净观善根起相……

……心虚寂也时……

……脓流出骨白散……

……是者九想善根起……

……内身外身不净……

残存内容应为宗密述《圆觉道场修证礼忏文》卷第十八“七善根发”,残存内容见下画线部分:

(缺)即以心眼见内三十六物,犹如开仓见诸麻豆等,心大惊喜,寂静安快,是为随息特胜善根发(起)相。二不净观善根发相,行者若得欲界未到地定,身心虚寂。忽然,见他男女身,死已膀胀烂坏,虫脓流出,见白骨狼籍,其心悲喜,厌患所爱。此为九想善根发相,或于静定之中,忽然见内身外身不净(缺)。[10]508中栏

故TK63B上部分西夏文刻本内容为刘宋沮渠京声译《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而TK63C西夏文刻本内容为宗密述《圆觉道场修证礼忏文》的相应内容。

此外,俄藏黑水城汉文文献还涉及一些编号为西夏文残片,如TK39《金刚经》背面为西夏文,修补裱纸时,却将裱纸粘为倒字,不清晰。[6]6TK144《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背面有汉文、西夏文的裱纸,已脱落。[6]18TK168为《妙法莲华经普门品》,其背面折缝处粘补西夏文草书,贴倒。A22-24《圆融忏悔法门》仅存一个字。[6]21这些背面或仅存1个字,或草书,或为倒字,且不清晰,无法辨识。

俄藏黑水城汉文文献裱补所涉西夏文内容丰富,TK63B上部分为西夏文《弥勒上生经》,下部分为《金刚经》,共同成为裱纸;TK63C西夏文为唐宗密述《圆觉道场修证礼忏文》卷十八;TK138V西夏文为唐义净译《金光明最胜王经》卷四;TK178V有西夏文和汉文,西夏文为《现在贤劫千佛名经》、汉文为《真州长芦了和尚劫外录》《金刚经》;TK189V西夏文为唐不空译《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下);TK310AV和TK310B西夏文为《慈悲道场忏法》卷六和TK17P2《圣大乘三归依经》发愿文等。西夏文裱纸皆是废旧纸张再利用,时人使用裁剪时,不再关注被裁剪纸张的内容,或一些西夏文被裁掉,或粘贴杂乱,裱纸粘反的现象也多见。

综上所述,西夏文裱纸或为汉文佛经纸背折缝裱纸,或为佛经衬纸,多数粘贴在汉文文献背面,有的依然粘贴在原处,多以V、P表示;有的已经脱落为单片,分别编号。可以说裱补纸和裱补文献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也透露出一些值得继续研究的信息和内容。

第一,西夏佛教兴盛,佛经需求量比较大,使用频率较高,但由于长期使用、存放保管不当、纸张脆化等因素会使佛经产生不同程度的破损、开裂等。裱补佛经多为经折装,折缝易开裂破损,时人利用已废弃的不同文字纸张对其进行修补,使所裱补佛经外观完整,延长了佛经的使用寿命,也实现了裱补人的功德。这也为后人了解西夏人对于文献的裱补提供了素材。

第二,西夏对境内的纸张十分珍惜,废旧纸张不舍丢弃,背面用于抄写或粘贴刊印其他内容,或改作他用,彰显了西夏人对于纸张的珍爱,对知识的尊敬。恰恰是这些被珍惜的纸片却成为修复文献的重要材料。

第三,展示了西夏流行的佛经,黑水城汉文文献裱补纸和所裱补原文献构成一个新的有机体,其内容多为佛经,汉文佛经有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金刚波罗波罗蜜经》,元魏瞿昙般若流支译《正法念处经》,唐玄奘译《佛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般若译《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唐义净译《金光明最胜王经》和唐不空译《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以及《现在贤劫千佛名经》《慈悲道场忏法》和唐宗密的著述等。这些佛经是西夏比较流行的佛经,与河西地区佛经的流行也是一致的。

第四,西夏人继承并遵循了古代书籍的修复方法和技术,古人对开裂破损文献进行内容和外观技术上的修复,从残存西夏文残片判断,只是涉及了对原有文献进行外观技术上的修复,对于文献修复多用糨糊等黏性物质进行粘贴,粘贴裱补纸有一层或多层,年代久远会产生脱落或散开,因为裱补纸是废旧纸张再利用,裁剪、粘贴都比较随意。

对黑水城汉文文献所涉纸背西夏文内容的译释考证,补充了黑水城出土西夏文佛经的种类,也为学界了解黑水城文献修复裱补、裱补用纸等提供了诸多信息,有助于学界更详细地认识黑水城文献的价值。

注释:

①在《俄藏黑水城文献》中,有些背面折缝西夏文裱纸残片在修补裱纸原文献时又粘贴反了,无法辨识,故此类残片不作为译释的对象。

②“肯重未得十”出自《真州长芦了和尚劫外录》(《大正藏》第71册,第1426号,第774页中栏22)的“犹恐落在肯重,未得十成,更须转取旧时光彩”一句的内容。

③“妙行何”涉及的经律论很多,如东晋佛陀跋陀罗《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二五,姚秦鸠摩罗什译《十住经》卷三,唐玄奘《大宝积经》卷四二,刘宋功德直、玄畅译《无量门破魔陀罗尼经》等,论、僧人文集等都出现此句,故属于哪部,尚难确定。

⑥《大正藏》本为“众僧”,黑水城本用“大众”,表示的范围更广。

⑦《大正藏》本为“而今相”。

⑬《大正藏》本为“皆由”。

⑭《大正藏》本为“于九阿僧祇劫”“于十阿僧祇劫”。

⑮《大正藏》本为“细现行相”。

⑯《大正藏》本为“虽常寂灭”。

⑰《大正藏》本为“示入声闻,常随佛智;示同外道,示作魔王”。

⑱《大正藏》本为“随顺世间而常出世”。

⑳《大正藏》本为“南无开华佛”。

㉔《大正藏》本为“备起怨结”。

㉕《大正藏》本为“恼乱”。

㉖《大正藏》本为“妄语业”。

猜你喜欢

大正藏黑水城西夏文
早期刻经、写经的文本流变及其语言文字学价值
以北齐响堂山石刻佛经看《大正藏》文本变化
北齐响堂山石窟刻经与《大正藏》用字比较研究
黑水城出土西夏文《仁王经》补释
西夏文《同义》考释三则
西夏文《乌鸣占》考释
黑水城出土дx19022元代收付契研究
关于黑水城出土北元文书中若干问题的考察
《西夏文史荟存》第三辑弁言
黑水城所出元代劄子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