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审计赋能数字化转型的路径探索
2023-05-29郭晓燕宿州市审计局
郭晓燕 宿州市审计局
引言
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充分发挥审计职能作用,大力推动审计工作实现数字化转型,审计部门和人员不仅要提升对研究型审计的认识,充分应用其优势为审计工作数字化转型赋能。审计部门和人员还要清晰梳理审计工作数字化转型的方向和思路,立足于实践,积极探究研究型审计赋能数字化转型的路径。
一、研究型审计概述
研究型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对象各项业务具备的特点、资金运动呈现的规律、相关行业领域的各项政策、现行体制机制的状况、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专家学者的观点建议等进行深入研究,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加以剖析,找准其成因,秉持研究型视角和思维方式、具体方法开展审计,提出可行性更强的审计工作建议,增强审计质量和效果。审计人员实施研究型审计,需秉持宏观视野,强调深入分析和科学研究,在落实审计项目和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有必要采用研究课题的模式,展开系统分析和调研,形成层次较高的研究结果[1]。研究型审计在加深审计工作深度的同时,还要拓宽审计工作的广度。
二、研究型审计赋能数字化转型的优势
(一)研究型审计能促进审计工作实现数智化发展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对经济、财政等各类数据和信息实施数字智能分析逐渐成为审计工作的重点。现阶段,审计工作采集数据、转化数据的速度与以往相比更为高效便捷,但不同行业领域形成的原始数据缺乏良好的兼容性,且异构性相对较强,原始数据库具有较为复杂的结构,难以在审计工作中对海量数据加以直接使用,影响审计工作形成显性清晰的线索。对此,有必要利用数字技术对审计对象涉及的各类部门相关数据加以共享使用,对数据展开深入的关联分析,形成数智化的分析视角。研究型审计能有效促进审计工作实现良好的数智化发展。研究型审计秉持研究思维,注重应用先进的审计技术,以增强分析数据的能力,审计人员需综合应用数据挖掘、文本分析等技术,突破行业领域的限制,对审计数据实施综合对比,并展开关联分析。研究型审计在思维方式上强调实证,要求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前对审计对象涉及的经济活动形成全面了解,对海量数据信息展开关联分析,以科学方法对审计结论加以论证,据此保障审计工作的高质量和高效率。研究型审计有助于形成具有模型化特点的审计思路,进而克服审计工作容易形成碎片化结果的弊端。研究型审计强调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的过程中集中精力和资源进行攻克重难点问题,并对审计结果展开深入挖掘,归纳总结普适性的技术方法以改良优化审计工作,搭建具有智能化分析功能的审计模型,便于审计人员套用该模型对审计对象实施快速审计,以一键式操作对疑点形成准确定位,确保审计监督实现全面覆盖[2]。
(二)研究型审计有助于规避日趋复杂化的审计风险
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会增加审计风险,研究型审计有助于规避日趋复杂化的审计风险。研究型审计能增强审计工作的持续性,能准确把握审计工作涉及的各板块的具体需求,能在日常工作提供相应的对口支撑。研究型审计督促负责审计工作的人员增强技能,要求其熟练掌握数据库相关的应用技术,强调对数据的标准化采集,能有效保障数据安全。研究型审计强调在开展审计工作前做好调研,注重开发信息系统用以高效办理各项业务工作,能有效获取所需的审计数据,为提高审计工作的精准化程度提供助力[3]。研究型审计通过深入考察实践,能清晰梳理和准确把握利益相关各方在审计工作数字化转型方面面临的困境,能推动建设实用的审计配套相关机制,促进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
三、研究型审计赋能数字化转型的路径
(一)树立研究型审计思维
要对审计工作的边界进行准确把握,树立研究型审计思维。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审计工作深受互联网的影响,审计人员要转变自身的思维模式,增强对时代变化的适应性,依托先进技术优势,对各类审计风险加以规避,保障高质量和高效率的审计工作。审计人员要秉持研究型审计思维理念,在开展审计工作的实践过程中,从宏观方面对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科学指导。审计人员要将研究型审计思维融入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对具体的审计方法加以创新,并对风险评估相关机制加以完善,实现对审计工作机制的持续优化。审计人员要从深层次上对审计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挖掘,据此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审计工作的本质,从微观细节入手,促进审计工作实现数字化转型[4]。
从工作流程上看,要从审计计划阶段就进行宏观研究,紧扣政治、政策、项目、资金等关键影响因素,研究相关政策意图、准确把握项目资金分布情况,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之后,对审计项目制定出完善的工作计划。确定审计项目计划后,要反复论证推敲,设立清晰明确的审计目标,找准审计工作切入点,合理分阶段划分具体任务,制定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审计工作方案。在审计项目的实施阶段,要进一步加深对行业相关政策的研究,以制定的工作方案作为依据,结合被审计单位的具体特点,对审计项目实施方案加以优化改进。在审计过程中,要秉持逻辑思维,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审计全覆盖向纵深发展;秉持系统思维,准确把握审计项目的结构特征和各项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开展审计工作。在审计报告出具阶段,审计人员要对审计过程中所发现的具体问题加以分析,对风险隐患进行准确揭示,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措施。另外,审计人员要秉持宏观思维,对审计工作成果进行升华,在审计工作实践中深入分析和科学考量审计工作的监督职能,对审计资源进行有效转化,从而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二)对审计工作全过程加以统筹
审计机关要对审计工作全过程加以统筹,构建“一盘棋”格局。统筹抓好“政治站位”。在开展审计工作前,要做好相关研究政策,注重把握好上级部门的相关政策要求,对审计对象所处的具体行业领域在国家层面作出的决策部署进行实时关注,对数字化转型面临的形势、承担的任务展开深入全面研究,形成清晰准确的认识,提高宏观分析能力和政策研究能力。统筹抓好“资源整合”。基层审计机关普遍面临“任务多、人员力量薄弱”的问题,因此,必须创新方法,整合资源、统筹安排。整合人力资源,打破科室职责界限,统一调配不同专业审计力量;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作用,通过协作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建立有序、高效的审计项目运行机制。整合数据资源,面对信息化的发展,积极践行数据先行的理念,推动“业务主审+数据主审”深度融合,大力探索利用大数据的审计方法,运用“总体分析、系统研究、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的数字化审计模式,发现疑点和问题,进行重点核查,从而提高审计效率和工作精准度,统筹抓好“成果运用”。项目审结后,要及时建立整改台账,与被审计单位沟通联系,多维度深层次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意见和审计建议,从而不断促进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其建设性作用,为实现数字化转型夯实基础;同时,要研究建立健全审计与纪检监察、巡察、组织人事部门的工作联动和信息互通机制,把审计监督与纪律监督、巡察监督等结合起来,增强监督合力,促使被审计单位及时整改。
(三)紧扣数据对审计路径进行拓展创新
开展审计工作,要从相关经济业务的海量数据中挖掘真实、可靠且有价值的数据,紧扣数据对审计工作路径进行拓展创新,保障高质量的审计工作。要设置分析处理数据的专业团队,构建具有常态化特点的数据采集工作机制,为审计工作提供丰富的数据来源。完成对海量数据的获取后,要对之实施分类验证和归纳整理。要克服不同数据口径对信息共享造成的限制,对海量数据实施高效分析。要按照不同专业领域审计数据及相关业务的具体特点,对审计人员进行合理安排,增强审计研究的针对性。要督促审计人员对各板块具体需求形成准确了解,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清晰梳理分析数据的思路,实现精准的数据分析。审计人员秉持创新理念,将审计对象具备的特点作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匹配审计思路和具体方法,从总体上展开分析,找准疑点,实施分散化的核查,展开系统化的深入研究,据此提高审计模式的数字化程度[5]。
(四)构建专业高素质的审计队伍
审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对于审计工作数字化转型的质效具有直接影响。对此,要构建专业高素质的审计队伍,引导审计人员秉持研究型思维,加深对审计相关的宏观政策的研读,剖析审计工作的重难点和涉及的社会热点,对审计工作研究的具体方向进行准确把握,筛选有价值的研究课题。进一步发挥审计实务导师辐射作用,组织实务导师综合运用“传、帮、带”的方式向审计人员传授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要针对数字化审计构建人才沟通平台,促进审计人员相互分享和互相学习审计技能。要对研究型审计相关工作机制加以完善,构建审计、科研沟通协作的工作机制,确保研究型审计形成高质量成果。要邀请相关领域专家,针对研究型审计构建专家智库,促进审计理论与实务相结合,帮助审计人员提高科研工作能力和业务技能水平。实施研究型审计相关工作,要清晰梳理各项审计环节,并明确具体责任人,对审计人员具备的审计权限进行合理划分,对审计对象承担的法律责任加以细化,对数据采集、管理、分析、使用各项环节建设内部规范体系。
(五)加强对先进技术的应用
研究型审计为数字化转型赋能,要加强先进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具体可从如下方面着手:1.要搭建依托数字化技术的审计平台,对系统各项工具进行持续改进优化,全面覆盖各项审计业务。审计组织要利用数据立方体分析技术,系统搜集经济业务相关数据,并对之加以分析。针对审计工作搭建综合信息平台之后,要灵活应用图像、语音识别等相关技术,对非结构化数据实施审计分析,帮助审计人员拓宽数据分析的维度。2.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审计模型加以完善,在审计系统中融入研究型审计取得的成果与数字化技术。实施研究型审计工作,要注重加强对数据挖掘、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构建具备数字化功能的审计模型。对于审计对象涉及的不同领域、各个层级的数据展开关联分析,并实施对比分析,精准识别审计工作存在的疑点,设立疑点库,并与相关执法部门对审计工作存在的疑点线索进行探究共享。基于审计工作实践,对业务场景加以拓宽,引导审计人员秉持多重视角开展审计分析。3.加强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审计人员要加强大数据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通过大数据技术创新审计工作具体方法,将审计工作固有的界限打破,促进审计数据交互,对审计数据和相关信息实施高效的集成化处理。审计人员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审计工作重点进行准确把握,对审计数据进行集成分析,构建审计研究的清晰思路,对类型相同的审计项目展开深度的集成分析,提炼总结深层次的研究成果。审计人员要灵活应用大数据技术,在审计工作开展前做好相关调查工作,在审计工作实施过程、出具审计报告、开展后续审计工作的各项阶段,要落实规范标准的数字化操作,提高审计工作的数字化水平。审计人员要采用无纸化办公方式开展各项审计业务,对审计现场实施信息化管理,并基于实践归纳总结规范的数字化审计操作指南。审计人员要秉持大数据思维开展审计工作,利用大数据技术加深对审计数据的挖掘,并从深层次上提升和转化审计成果。
结语
综上所述,研究型审计赋能数字化转型的优势在于研究型审计能促进审计工作实现数智化发展且有助于规避日趋复杂化的审计风险。对此,审计部门及其人员要通过树立研究型审计思维、对审计工作全过程加以统筹、紧扣数据对审计路径进行拓展创新、构建专业高素质的审计队伍、加强对先进技术的应用等路径,以此保障研究型审计赋能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