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期职业本科德育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2023-05-29邢筱琪安进同

公关世界 2023年8期
关键词:德育创新

邢筱琪 安进同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人才需求的不断改变,我国高等教育也不断发展,国家逐渐加大了職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并增设了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目前职业本科教育各项工作均处于转型期,职业本科学生群体有其自身的特点,职业本科院校德育环境和教学模式能否适应转型期人才培养的方向,在现代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对于职业本科德育出现了哪些新的要求等,均需要进行不断探索。职业本科德育教学模式势必面临创新和改革。

关键词:职业本科,德育,创新

在现代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为了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1]职业本科即国家增设的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虽然目前多数职业本科院校正处于转型期,但随着职业本科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有望通过职业本科教育培育更多符合社会发展和国家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青年大学生一代是祖国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德育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职业本科院校学生群体又具有相对独特的特点,转型期内职业本科院校的德育既有新的要求,同时也面临新的环境和挑战。因此,对于信息网络不断变迁发展的社会,对于职业本科转型阶段的特点,对于职业本科学生群体的特点,职业本科德育教学模式也势必面临改革和创新。[2]

首先,就学校方面而言,目前职业本科教育是国家大力度倡导的新型技术型人才培养的一种职业教育。在当前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社会发展阶段,既要有侧重基础专业知识学习研究的学术型人才,也要对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进行培育和选拔。职业本科院校应明确自身的定位和职能,在遵从职业教育特性的基础上对职业本科学生进行素质能力的拓展和提升,只有这样,才能推动职业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拥有技术技能的高素质人才。[3]虽然在转型期职业本科院校面临生源、经费等种种问题,德育也存在教学模式陈旧、教学环节不匹配等不足,但是,只有在此阶段结合现实瓶颈进行调整改革和创新,才能真正实现德育的意义和价值。

其次,就学生群体而言,职业本科院校学生群体具有一定的特点,即学习成绩相对高等院校学生相对较差,其学习态度和热情相对消极。但随着职业本科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已日益成为相伴相生不可或缺的求职资本,同样,学生培养质量也成为检验职业本科院校的试金石。那么,在互联网信息化社会,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如何强化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利用德育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强化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则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职业本科院校的存亡。[4]

再次,就社会环境而言,网络化信息化的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脚步日益加快,大学生作为社会时尚和信息传递的主力,他们对于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而怎样在网络社会引导职业本科院校的学生在多元化信息化时代掌握主动,加强其人文素养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其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效结合,提升其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主人翁意识,则是信息化背景下德育的题中之义。[5]

结合职业本科转型阶段,笔者认为职业本科院校德育教学模式创新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即职业本科德育应具有开放性、针对性、实践性及过程性。

1.职业本科德育应具有开放性

为了适应数字信息时代的发展特点,德育也需要改革现有的教学体系,在不同的学校和学生发展阶段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成为有先进思想的祖国栋梁。[6]较为明确的是,德育与社会发展是不可分割的,职业本科德育也势必纳入到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目前,我国正处于网络信息化高速发展的阶段,大学生接收信息渠道日益多元,且人人都能成为自媒体,其表达和传播的速度也与日俱增,因此,德育需要结合社会信息化背景。而目前德育对于理论课程和学生思想活动基本是相对独立的两个载体,具有单一性。职业本科思想道德教育则应将二者统筹,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运用更加直观,更加开放,更加系统的教学模式使德育达到立德树人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2.职业本科德育应具有针对性

目前职业本科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其教学模式依旧是将课程内容作为主要载体,但该内容是否适应职业本科学生特点,是否满足学生的认识需求以及发展水平则较为缺乏关注。因此,职业本科德育应具有针对性,在德育课程设计中应当选用适合职业本科学生的课程体系,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其专业技术特点,因材施教,寓教于乐。该类学生群体本身也具有自身特点,在德育过程中,应尊重和遵从职业本科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只有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从学生的角度钻研其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和接受方式,才能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而使其在职业本科阶段真正地崇正向善,掌握好自己所学知识,更好地服务社会、报效祖国。

3.职业本科德育应具有实践性

本身职业教育就以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为目标,职业本科教育也以培养和输送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因此,职业本科德育也应具有实践性,在思想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内容、课程教学和专业技能学习相结合。在理论课程教学中,会通过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继而提高学生整体素养。与此同时职业本科教育还应以其专业作为导向,丰富德育教学手段,强调学生自我认知和实践能力的结合与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本身对于其职业发展的既定目标,从而实现德育在职业教育中的价值。

首先,针对课程的功能体系进行创新性改革。职业本科院校对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其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但是技术技能培养势必是和综合素质相结合的。因此,职业本科院校需要进行课程教育教学体系的优化整合,并构建导向性的教学方法。也就是在原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不断探索和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用以满足现代教育体系中实际性的教学需求。这就需要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进行导向性改革,例如,在职业本科院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课程教学中,把该书中的不同章节板块分别划分,通常情况下,板块的构建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有效地、全面系统地掌握课程的相关轮廓,并初步了解这本教材的理论内容,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教育灌输。第二,在课程之中,需要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的认识,并通过社会实际和变革等为例,提高学生对历史和当前社会发展演进的了解,实现教学的最终目标。第三,在形势与政策阶段,为学生模拟“社区选举”或者“大学生到社区/村应聘”等实际场景,加深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使其了解社会实际,了解国际形势和政策,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重连贯性,采用生动形象的案例将每个板块有效串联,使学生加深印象,更好地掌握理论内容。

其次,构建德育与专业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职业本科院校理论课教学中,通过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可以更好地进行学生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于德育内容的理解和综合素养的提高。而且,将专业课和思想道德教学相结合,可以最大程度维护和体现学生学习的成就,以其实际技能结合增强德育内容的实践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又比如,在职业本科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课程教育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当让学生们主动选择学习方式。可以选择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先了解和初步掌握教材理论,再通过板报板书手抄小报等制作比赛的参与,或者引导学生进行“法律纠纷裁决”,并通过设置双方辩手模拟法庭,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充分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同时,例如建筑专业、机械专业等,可以将其专业课专业知识加入教学过程中,比如建筑专业学生可以进行学校建筑文化的绘画展览,表达其爱校荣校积极上进的精神风貌。抑或将校园文化作为载体,通过校园文化的创造,可以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差异性,借助校庆、校运会等大型校园活动,进行路演、心理知识竞赛、爱国演讲比赛、红色文旅活动以及爱心家园等各种活动,通过多元化校园文化构建,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从而进一步满足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德育的核心需求。

再次,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职业本科院校思想理论课教育教学体系创新的过程中,为了切实增强教育内容传播的实效性,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职业本科学生的主体性,积极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以学生为中心,即突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仅仅作为引导者,对学生学习和生活倾注人文关怀。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当前身心发展阶段和思维特点为基础,以学生需求为目标,培养和打磨学生向美向善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本科教育现代化已为学生成为技能型人才提供了相对较好的社会教育环境,那么在此基础上,引导该类学生积极认识自我和世界,形成自我实现的能动主体意识,使其自我尊重,自我认知,了解自身的个性特点和人格特性。在教育过程中不断矫正自己的行为习惯,给予其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谆谆教导,使学生在德育过程中如沐春风,完全避免学生不想听不想学不想接受的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通过调查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兴趣,结合学生的接受方式改革授课模式。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相结合,课上课下多多与学生沟通,运用多种手段进行教育教学。再者就是针对职业本科学生的特点,必须将普遍教育与个案教育相融合,关注学生群体特点的基础上针对个别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除此以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构建应注意,当前社会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发展,自媒体已经逐渐成为了高校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由于信息不受时空限制,其传播速度快,但传播效果也相对逐渐降低。但是在人人都能成为自媒体的时代,通过互联网手段在职业本科院校开展思想教育教学也占有很大比例。因此,为了提高网络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则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自媒体构建中实现信息发布的及时性。教师通过对网络时政、社会新闻热点或者校园生活和学生社团动态等及时更新和发布,使学生及时了解当前的思想道德内容。再者,以学生为中心,在网络教育体系运营过程中,完全可以使用学生管理学生维护。这样不仅能在内容上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同时也能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核心,促进德育工作的展开。

最后,学校思政部体系构建作为保障,提升教师能力素质,重点突出其实践能力培养。不论是高校还是职业本科院校,若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思想理论课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对党对祖国坚定的立场,崇高的理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此同时也必须具备较强的学术科研钻研能力和实践指导能力。思政课教师的实践能力包括对国情和社会时事拥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同时也要善于挖掘实践教学素材,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和组织策划实践教学活动时应有高屋建瓴的引导作用。当前职业本科院校的德育课教学与社会迅速变革的现实脱节、与用人单位的生产实际严重脱节,其根本原因除去职业本科院校自身对理想信念教育的认识存在不足,其思想道德体系有待创新重建以外,教师队伍自身也存在一些不足。思政课教师应时时以立德树人为己任,思想道德的课堂不是照本宣科一成不变的旧课堂,而是不断将国际国内的新闻热点融入教材和教学,要在当代社会的背景下引导学生对事物做出正确的理解和判断,不是直接给学生现成的答案,而是带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让学生自己去看,去了解,去感受,帮助和引導学生了解自己,了解社会和祖国,从而激发学生们爱党爱国和为民服务的热情。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沉下身来,走进学生,走进社会,通过提升自己的科研实践能力来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

结语

职业本科教育虽然目前正处于转型期,但其发展符合社会发展规律,通过职业本科教育的改革,也将培育更多符合社会发展和国家需要的技术型人才。本文结合当前职业本科院校转型期内德育面临的环境和瓶颈,通过分析其教学体系构建的要素,即开放性、针对性和实践性,进一步提出职业本科德育教学创新的方法,从德育课程的功能体系进行创新性改革,明确德育理念,构建德育与专业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充实德育内容,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校思政部体系构建为保障,提升思政教师能力素质等几方面来促进职业本科院校德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当代的青年大学生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职业本科大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群体特点,但强化其思想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全面提升其综合素养百利而无害。进入新时期,职业本科大学生德育也面临着新形势,我们唯有树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注重实践教育,提升教学质量,才能进一步为职业本科院校的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础,从而为职业本科院校德育教学改革开辟新渠道。

本文系山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教育评价专项“本科职业院校德育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PJ-21122。

参考文献:

[1]张伏丽.浅谈视频教学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 应用[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S1):133-135.

[2]时倩,徐小柏.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探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77-79.

[3]糜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04):54-57.

[4]王淑芳.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以晋中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8(3):148-149.

[5]周正宾.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0(1):33-35.

[6]阿斯卡尔江·司迪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初 步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4(17):75.

(作者单位: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 山西晋中 030600)

(责任编辑:姜秀靓)

猜你喜欢

德育创新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社区盛开德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