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用学视角下的散文教学策略研究

2023-05-28贾路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3年5期
关键词:语用学散文教学话语

摘要:语用学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推断语言的真实意义,将语用学的相关知识与散文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语言运用中掌握语言、提升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散文教学中,教师明确散文教学知识体系,将语用学对话语、语用主体、语境的研究与语文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中品析语言,在多角度转换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在具体语境中把握情感内涵,能够有效解决语文教育面临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语用学 散文教学 话语 语用主体 语境

贾路,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语用学,一方面作为研究语言运用的学科,与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1]的课程性质相呼应,是落实新课标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语用学注重对话语、语用主体、语境的研究,可以为解决语文教育面临的通过语言(含文字)表征的生活体验问题、语言表达水平问题和表现语言的文字问题[2]提供策略指导。所以,从语用学视角下研究散文的教学策略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一、语用学与散文教学

语用学即语言实用学,“研究的是语言的使用过程与实际效果,也就是语言运用于实际语境中形成的实际意义。”[3]将语用学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就是要让师生通过对具体语境中话语运用的研究,获得在与自己密切相关的语境中表达交流经验的能力。话语、语用主体、语境是语用学研究的三大方面。结合语文教学来看,话语即教材中选入的相关篇目,以及学生需要掌握的语文知识;语用主体即作品的作者,或者出现在作品中的其他人;语境既包括作品呈现的特定空间的文本语境,也包括作品写作时代的社会语境。将语用学的相关知识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对语用主体、语境(包含文本语境和社会语境)的认识,探讨学习话语“所指”的涵义,从而解决语文教育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方面面临的问题。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共选入现当代散文33篇。散文这种文笔随性、意蕴深厚的文体,在教学时容易落入语言分析、主题升华的窠臼,忽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教材中选入的散文有的修辞多样,有的善于细节描写,有的善于景物描写,有的构思巧妙,有的意蕴深厚,每一篇散文都有其独特之处,值得学生品味感悟。教师在散文教学时应该立足课文本身,创设语言情境,适时知人论世,在语言运用中引导学生品析作品精妙的语言,感悟作者独特的人生感悟。

散文教学可以与语用学相结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不同语境中深入把握作品的情感内涵,在语文活动中实现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目标。而且就语文课堂教学来说,语言运用既是所有语文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所有语文活动的落脚点。所以,将语用学的相关知识运用到语文散文教学中,是对新课程标准的回应,也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可以让语文学习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解决语文教育面临的通过语言(含文字)表征的生活体验问题、语言表达水平问题和表现语言的文字问题。[4]

二、语用学视角下的散文教学策略

语用学视角下的散文教学,教师应将语文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时刻放在心间,根据语用学注重话语、语用主体、语境研究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中品析语言、在多角度转换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在具体语境中把握情感内涵,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产生深厚感情,解决语文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注重话语研究,在语文活动中品析语言

语言(即话语)既是散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用学研究的重点。在散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组织各种以语言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散文中的语言韵味。《紫藤萝瀑布》是一篇优秀的写景散文,作品通过运用拟人、夸张、通感等修辞手法描写紫藤萝,学生能初步感受到语言的美,但缺乏深入分析语言的能力。因此,教师要结合本篇作品中独特的语言,组织语文活动,让学生分析作品的语言,学习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解决语文教育面临的表现语言的文字问题。

整体感知,激发兴趣。学生在朗读一遍课文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整篇文章中,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紫藤萝,又是如何描写的。让学生有意识地从修辞的角度阅读分析文章,感受作者运用拟人、夸张、对比、通感等手法,对繁茂紫藤萝的形态、颜色、香气,以及十多年前伶仃的紫藤萝花进行描写,感受修辞在描写景物时的妙用。教师也可以播放《紫藤萝瀑布》的配音,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作者笔下今昔两个时空的紫藤萝,听完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者眼中的紫藤萝,让学生在文学语言和日常语言的对比中,感受作品的语言美,紧接着引导学生探讨作品语言的美在何处。通过这样的语文活动,学生可以从整体感知作品的语言美,产生探索散文语言的兴趣,带着积极的情感投入到课堂的语言学习中。

以读品文,感悟情理。朗读是感受语言美的最直接方式,教师可以針对学生的阅读情况加以指导,因声求气,感悟语言中蕴含的情感。如在指导学生朗读“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时,教师可以让不同的学生读,然后互相评价,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学生,向学生明确三个“在”要读得越来越欢悦有力,这样才能突出紫藤萝花的生机盎然。教师点拨后,再次让学生齐读,受到班级氛围的感染,学生更容易感受到语言中的欢悦与生机。又如在阅读“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析应该如何去读,而后向学生明确语速要慢,读“稀零的花串”“也”时应该注意停连,感受作者低落惋惜的心情。在朗读的语文活动中,学生可以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如对语速、情感、表情等要素的控制与调整等,让语言更能表情达意。

设置悬念,质疑激思。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如文章开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为什么要加“不由得”,删掉是否可以?上课伊始,教师便可以向学生提出这一问题,在适度讨论之后,迅速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与学生在学习中解决这一问题。当学到文章最末时,可由文末“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再次提出这一问题,首尾呼应。这时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结合作品的写作背景,与学生一起知人论世,由两个句子中“不自觉”的心理表现,探究作者内心情感的变化,升华作品的生命哲理。以问题为核心组织语文活动,学生通过组织语言提出问题、互相讨论解决问题的环节,思维火花不断碰撞,语言运用能力不断强化,有利于改变思考问题浮于表面,语言交流词不达意的情况。

巧用增删对比,体会语言精妙。《紫藤萝瀑布》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学习修辞时,可以设置删词、增词的语言活动,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语言的精妙。如作品中,“‘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两句,让学生品味是否可以将“嚷嚷”改为“在嚷”,或者将“在笑”改为“笑笑”,保持前后一致。在对比中,学生会感受到原文的表述更好一些。这时教师再向学生说明,“嚷”字单独使用时常表现出一种厌恶之情,比如吵嚷、叫嚷等,但叠字运用时,含有俏皮可爱之感,读音也会发生变化,分别为嚷(阴平),嚷(轻声)。在充分思考讨论,经由教师点拨之后,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到散文语言表达的精妙。通过这样对语言进行细致分析的活动,学生在口语表达,或者写作时会更加注意语言的运用。

在语文活动中品析语言,能够让学生了解语言的使用场景,区分书面语与口语,学习应在不同语言环境中运用不同的语言进行表达。语言是散文教学中的重点,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语体、文体,组织语文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活动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二)注重语用主体研究,在多角度转换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语用主体即语言运用者,在文学作品中指作者,或作品中出现的人。语用主体不同,其语言表达方式也会有所变化。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作品,让学生转换角度,体会不同语言运用者的语言表达特色,以及其中蕴含的情感,在思维多角度转换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解决语文教育面临的语言表达水平问题。

主体转换,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紫藤萝瀑布》中的语用主体为作者和紫藤萝,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从作者和紫藤萝的角度展开学习。比如,转换语用主体,让学生以紫藤萝的口吻,描述现在繁茂时的形态和心理,或者描述十多年前紫藤萝伶仃稀落,紫藤萝架被拆掉时的形态和心理。改变以往单纯从作者角度朗读、分析课文的方法,转换新视角,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课文,运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体会不同语用主体的情感内涵。

多元评价,促进批判思维发展。将语用学注重语用主体研究的知识与语文教学结合,还可以让学生作为语言运用的主体,互相表达,彼此评价。比如,要求学生运用紫藤萝的口吻展开陈述时,其他同学可以对该学生的语言和言语行为进行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质疑、共同进步。这时评论者与被评者都是语用主体,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组织、运用语言,批判思维也可以在学生互相评价中得到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引导者,提供点评或者组织语言的支架,比如引导学生在语言组织、角度新颖、表达自然流畅、辞藻优美等方面进行思考,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互相交流探讨中学会学习,“不待教师教”便能有所得。多元评价能够帮助学生客观公正地看待语言、运用语言,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

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在语文教学中要借鉴语用学对语用主体的研究角度,为学生学习语言,正确进行言语创造条件。散文语言优美、意蕴深厚,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寻找不同的切入点,如主体转换、多元评价等角度,让学生组织语言进行表达、互相评价,为学生提供支架,使语言和思维在相互碰撞中得到发展。

(三)注重语境研究,在具体语境中把握情感内涵

语境是准确理解语言“所指”必不可少的因素,在散文教学中,学生通过语文活动品析语言,可以准确把握文本语言的“能指”,但其最终“所指”,即文本的情感内涵还不能全面把握。基于此,教师可以借鉴文学理论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相结合,始终在“这一篇散文里”,揣摩体会作者的哲理情思,从而解决语文教学面临的语言(含文字)表征的生活体验的问题。

以意逆志,在文本语境中体会情感基调。在散文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探讨作品本身的特点,始终在“这一篇散文里”,通过对语言表达和顺序组织的分析,体会作者的感情色彩。《紫藤萝瀑布》采用从整体到局部、从今日到往昔的写作顺序,表达作者由眼前繁茂的紫藤萝,想到十多年前家门口伶仃稀零的紫藤萝,感慨“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启发人们思考应如何面对生活中遇到的不幸与坎坷。作者采用这样的写作顺序既符合视觉触感、心理变化的特点,又将文中每一朵花的生命与生活中每一个人的生命相对应,启发读者应恣意绽放自己的美丽,在生命的长河中奔腾不息。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寻找文章的写作顺序,结合文中悟花的部分,思考作者为何要运用这样的写作顺序。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感知,始终在文本语境中研究分析文本,可以在文本语言中,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思想情感。

知人论世,在社会语境中把握作品内涵。语境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语境不同,语言的表现内容也不同。在语文教学或者文学阅读中,通过文本语境可以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指向,但对其原因有时却不甚了了。在教学中,通过知人论世,研究作者、作品写作背景、时代环境等与作品相关的因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意蕴内涵。如《紫藤萝瀑布》仅通过文本语境,读者只知作者触景生情,进而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悟。知人论世,可以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作品的写作背景,进行深入探究。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内心非常悲痛。且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由此,经过知人论世,剖情析采,读者才能够真正明确作品的能指为形如瀑布的紫藤萝,所指为“势如长河的人生”。语文教学也就是要在寻常处找出其不寻常,而后剖情析采,做到“披文以入情”,把握作品内涵。

语言是一种符号,用來表示观念,观念的变化必会引起符号的变化。[5]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口语交际,还是在语文学习中表达交流、获取信息,都值得去研究语言能指,并结合文化习惯、观念、地域等因素明确其所指。散文是作者通过精妙的语言表达自己独特人生体验的一种文体,在教学中更需要结合语境探究情感。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始终在文本中,立足文本语境,借助社会语境,与学生一起探究作品的意蕴内涵,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关照自己的生活。

综上,语用学与语文教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互通有无。散文教学注重对语言的学习和作者人生体验的感悟,借鉴语用学对话语、语用主体、语境的研究成果,可以指导散文教学,同时散文中的语言也为语用学提供了研究对象。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应明确散文教学的知识体系,整体把握散文应如何教学,然后借鉴语用学研究的相关知识,在语文活动中品析语言、在多角度转换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在具体语境中把握情感内涵,进而解决语文教育面临的问题。这里要明确,在语用学视角下研究散文教学只是创新语文教学方法的策略探究,并不是要让学生学习语用学的知识,而是教师在语用学指导下精心设计教学,使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提升语言素养。总之,在语用学视角下研究散文教学,研究语文教学对现实教学有重要价值,值得继续深入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1

[2][4]王元华.语文教学本质上是语用教学[J].语文建设,2008(Z1):8-12.

[3]王元华.语用学视野下的语文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6.

[5]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67.

猜你喜欢

语用学散文教学话语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从语用学角度分析模糊语的交际功能
由《故都的秋》谈高中散文教学思路
让熟语教学插上“语用学”的翅膀
巧抓散文教学之根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语用视野下的阅读教学思考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