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泽宁基于脐针疗法治疗荨麻疹急性期病变

2023-05-27潘江梅熊胜琳李淑怡农泽宁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4期
关键词:风邪荨麻疹急性期

潘江梅,熊胜琳,李淑怡,农泽宁

1 广西中医药大学 广西南宁 530000

2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广西南宁 530000

在传统的中医药古籍中并没有“荨麻疹”这个病名,而是属于“风疹、瘾疹、鬼饭疙瘩、游风”的范畴,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过敏性疾病,以皮肤剧烈瘙痒为主[1-2]。荨麻疹发作的时间一般不分昼夜,发无定数,一天可发生数次,也可以几天发生一次,反复发作,少则数月,长则数年,难以根治,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而且也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学习、睡眠、社交等等[3]。调查结果显示,大约有20%的人一生中患过荨麻疹,0.1%患者可发展慢性,该病发病率非常高,并且难以根治[4-5]。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荨麻疹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大多数与免疫系统、致敏原以及遗传因素有关[6-7]。目前西医治疗方法有抗组胺药、激素、免疫制剂等,效果并不满意,且容易复发,副作用大等缺点[8]。脐针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的针刺方法,是以易医理论为基础,将脐内八卦全息法应用于脐针治疗中创立的一种新型的针刺方法[9],它是通过针对患者的体质、气候、生活方式等因素,全面的调节人体的免疫机制,抑制相关活化的细胞及炎症介质从而达到治疗本病的目的。

农泽宁教授是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业要员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针药结合专业委员会常委、广西针灸学会副会长,第二批广西名中医,全国第三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预防医学重点学科带头人,主持多项科技厅、卫生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荣获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三等奖2项,从事中医针灸、针刀临床、中医养生保健及教学、科研工作30年。师从全国名老中医黄荣活教授、黄鼎坚教授、国医大师韦贵康教授及针刀医学创始人朱汉章教授。擅长各类针法针刀治疗皮肤疑难杂症、颈肩腰腿痛、骨质增生症、面瘫、中风偏瘫等。农泽宁教授在临床中运用脐针脐针疗法治疗荨麻疹急性期经验丰富,疗效显著,本文结合案例,详细介绍农泽宁教授运用脐内八卦全息法治疗荨麻疹急性期的诊治特点和经验。

脐针疗法的学术渊源

神阙穴最早见于《皇帝内经》,当时以气舍、气合、脐中穴等为命名,为任脉主要的穴位[10-11]。早在殷商时期就有记载太乙真人及彭祖用脐疗方法治疗多种疾病。春秋战国时期所著的《五十二病方》记载了脐疗的方法[12]。而秦汉时期,脐疗法已开始从初步的运用逐渐的转向了理论探索,如《黄帝内经》指出了脐与十二经脉及五脏六腑之间的联系,并且提出了脐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知识,对我们现代应用脐针治疗荨麻疹奠定了理论基础。《难经》中记载神阙“脐下肾间动气者为五脏六腑之本”,“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而经络走向中论述手太阴肺经“气从太阴出……入脐中”,手少阴之筋“下系于脐”,足太阴脾经“上结于脐”,足厥阴肝经“入脐中”,足少阴肾经“挟脐上行”,说明了五脏与神阙相通,并且通过脏腑表里关系与六腑相通,对脐疗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11]。东晋时期葛洪所写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灸脐上十四壮,名曰太仓,可治卒得霍乱腹痛”,标准着脐疗进入萌芽时期。而皇甫谧《针灸甲乙经》中记载:“脐中,神阙穴也……禁不可刺,刺之可使人恶疡溃矢出,死不治。”首次提出了神阙禁刺。之后神阙禁针成为了各大医家的训诫,追踪其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社会消毒环境的限制,针具做工比较粗糙,对我们脐中解剖位置的了解不够透彻,而且对脐部消毒措施意识比较浅薄,因此对脐中针刺容易造成感染,另外,当时在我国古人的思想中,神阙居于腹部,神阙穴里居住着鬼神,故禁不可刺[13],因此神阙禁针的观念一直延续到当今时代。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发展和人们消毒观念的加强,以及针具方面的不断优化,通过将《易经》《中医基础理论》全息以及时间医学等多种理论结合起来在脐部实施针刺,并对其进行观察和总结,发现针刺神阙可治疗许多脏腑性的疾病,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农泽宁教授则是在荨麻疹相关疾病诊疗方面运用脐针疗法经验丰富,总结出了急性期荨麻疹的相关诊治方案。

荨麻疹急性期与五脏相关

现代医学观点认为荨麻疹发病机制是由于各种过敏因素诱导肥大细胞活化释放组胺和其他炎症介质引起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14-15]。目前大致认为与食物、药物、感染、吸入物、物理因素、化学因素、遗传因素及精神因素等密切相关[16-19]。《素问·四时刺逆从论篇》曰“少阴有余,病皮痹瘾疹”首次出现瘾疹这个病名。《金匮要略》“风强则为瘾疹,身体为痒。”《诸病源候论》言:“凡瘙痒者,是体虚受风,风入腠理,与血气相搏,而俱往来,在皮肤之间,邪气微,不能冲击为痛,故但瘙痒也。”历代中医医家认为,荨麻疹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耐,加上六淫外邪的侵袭;或饮食不节、肠胃湿热;或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气血不足,肺卫不能固摄所致[20]。

1 震位为肝

隋代巢元方所著的《风瘙瘾胗候》中:“风入腠理与血气相博……成瘾疹。”说明荨麻疹发作的重要因素是风邪侵袭[21]。而“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了肝与风邪的关系,肝主藏血,肝血虚不能濡润肌肤而导致血虚风燥发为痒疹;肝主疏泄,疏泄失常,肝气郁久化火则引动內风。肝为风为木,风气通于肝,则内外合风致“血为风动”而引发瘾疹,震位对应为肝为风为木[22-23]。

2 兑位为肺

《明医指掌·咳嗽论》云:“夫肺居至高之上,主持诸气……外主皮毛,司腠理开合,卫护一身,如天之覆物”,可见肺在体合皮毛,肺气虚则卫外不固,容易导致风邪侵袭,营卫不和则发为瘾疹。荨麻疹发于皮肤主要责之于肺脏(肺主皮毛)兑位对应为肺为金为燥。

3 离位为心

清代黄元御《素问悬解》言:“心为君火,其主脉,诸痛痒疮疡,皆经脉营卫之郁,故属于心”,因此可见荨麻疹与心与火有关,指出了心火有余则正气受损,正气不足则外邪所凑;心火亢盛,耗伤津液,肌肤失去濡润,则发为痒疹;心火亢盛,根据五行相克原则,出现肺气被制约,而肺主皮毛,肺气抵御外邪无力则发为此病[24];心主血脉,故血热、血瘀、血虚、血燥均为发为痒疹[25-26];心主神志,故七情可致。

4 坤位为脾

《舟仙瘖述·瘾疹》言“瘾疹多属于脾,以其隐隐在皮肤之间,发而多痒,或通身红者或不红者”指出了饮食不当,素体湿热,又食鱼腥海味、辛辣等物,湿热之邪内犯脾胃,使得脾胃运化失司,郁久化热动风,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怫郁于皮毛腠理之间所致[27],坤位对应为脾为湿为土。

5 坎位为肾

《外科大成》曰:“疹属少阴君火”论述了荨麻疹迁延日久易损肾,肾虚则肺卫温煦不足,卫外失固,风邪侵入而发此病。而肾所藏之精可化生为血液而濡养肌肤,若肾精不足则无力生血,血虚则发病;同时,肾主水,调节水液代谢,水液运行不畅则肌肤蕴湿发为瘾疹。而肾不纳气,气血运行失司导致气滞血瘀也会使得瘾疹的发生。脐内八卦全息法中坎位对应为肾为水为寒。结合上述,农教授认为荨麻疹急性期的发作与与五脏密切相关[28]。

脐内八卦全息法理论与荨麻疹急性期的关系

脐针疗法是齐永教授发明的一门独特的针刺体系,通过在脐部行针来达到阴平阳秘,治疗疾病的目的[29]。农教授在此基础上结合脐内八卦全息法理论治疗荨麻疹急性期,认为位于人体腹部正中央,为冲脉之所系,元气归藏之处,为五脏六腑之本,脐又为生气之源,因脐前有神阙,后有肾,共为生气之所系。是人体最大的穴位信息元。脐内八卦全息与人体脏腑有着相对应的关系是来源于八卦与五行、五行与脏腑相对应关系,关系如下:乾为阳金对应大肠,兑为阴金对应肺,离为火对应心与小肠,震为阳木对应肝,巽为阴目对应胆,坎为水对应肾与膀胱,艮为阳土对应胃,坤为阴土对应脾。

根据“凡病源于脏,凡病落于脏”的原则,任何的疾病都可以从脏腑上着手。荨麻疹急性期主要病机是本虚邪实,本虚则以先天禀赋不耐,气血不足,气虚则卫外失固,风邪乘虚而入;血虚则虚热生风,肌肤失养而皮肤发疹瘙痒,荨麻疹的发作本位属于坎位,坎属肾属水属寒,故在治疗该病时取其本位坎。古人云“水火者,阴阳也”,正常人一般情况下是水火既济,一旦发现人体阴阳失衡后常常使水火分离,从而使心肾分离,因此在治疗时将离位考虑进去。急性荨麻疹的发作主要与风邪有关,肝脏属风属木,并且肝脏在调节气血中起到主要作用,肝既能调畅气机,又藏血,通过针刺震位从而达到调节气血,祛除风邪的作用。根据“肺主皮毛”,患者荨麻疹急性期是由于风邪侵袭人体肌肤而发病,肺对应兑位,通过针刺兑位达到补肺固护肌表作用,荨麻疹急性期与脐内八卦对应的脏腑之间的关系如图1。

脐内八卦全息法在治疗荨麻疹急性期的应用

荨麻疹急性期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皮肤瘙痒明显,随即出现红色或苍白色的风团,极少数人可仅有水肿性红斑,风团大小不一,可出现于头面四肢、躯干等任何部位,发作后一般会在 1~2d 内自然消退[1],农泽宁教授认为荨麻疹急性期虽以风邪侵袭为诱发因素,治疗亦以祛邪为主要治疗原则,但其发病的根本原因是先天禀赋不足,导致气血生化不足,血虚生风,气虚则卫外不固,可予以先扶正、后祛邪,或扶正与祛邪交替进行等方案。农泽宁教授重点指出脐针治病定位是关键,定位的准确直接关乎治疗的效果。治疗该病时脐针选方上首选使用生阳三针从坎、震、离三位依次下针,使其形成相生格局,坎水生震木,震木生离火,荨麻疹反复发作耗伤人体的阴精血液,引起肾阴虚,进一步发展可导致阴阳皆虚。坎为肾为水为寒,针刺坎位可起到滋阴补肾的作用,荨麻疹急性期是以风邪侵袭为主要诱发因素,震为肝为木为风,因此针刺震位,可起到祛除风邪的目的,最后配合离位达到水火既济的功效。气虚则不能固摄于外,导致风邪易袭肌肤,故加上兑位具有补肺气作用。诸穴合用,具有补虚强壮,驱邪外出的功效。为了达到治疗的效果,治疗上一般选取针具以直径0.35 mm 为主。临床上需要观察患者脐部的色泽、大小、凹凸、结节、深浅等方面,方可进针。荨麻疹治疗进针方法一般有采用皮下结节进针法、色变处进针法、凹陷处进针法、突起进针法、皱褶处进针法、四大全息图进针法。脐针治疗进针的方向绝大部分是斜刺和横刺,极少数垂直进针,以免伤及直肠组织。进针的深度一般不宜深,直刺一般为0.1~0.5寸,斜刺为0.1~1寸。脐针治疗急性病时大多不作长时间的留针,根据河图之中阳数之和为 25,阴数之和为 30,因此女性患者可留针 25 min,男性患者可留针 30min 。在治疗时,对于补泻原则并没有太多的要求,一般讲求“进针必有方向,下针需含补泻”,所以一般在方位及脏腑病机辨证准确的情况下,其本身就含补泻[30]。任何一种治疗的方法都有自己的局限性,脐针也一样,毕竟它是损伤性疗法,直刺过深可能引起小肠的损伤,一般要注意无菌观念。脐针是在腹部施针,因此妊娠期妇女一般不针,儿童为好动人群,因此一般不主张此疗法。

病案举隅

廖某,女,52岁。初诊时间:2022年3月12日。主诉:反复皮肤瘙痒伴红色丘疹半年余,再发加重3天。病史:患者主诉半年余前因工作事情出现心情抑郁、烦闷,之后开始出现全身散在的红色丘疹及红斑风团,伴全身瘙痒明显,难以忍受,每次发病均以自行口服氯雷他定片,数小时后消退。但症状未能彻底消除,三天前因家庭原因与爱人吵架后开始出现大量的红斑风团,伴红色丘疹,高出皮肤,极痒无比,影响睡眠,此次口服氯雷他定片后效果不佳,仍瘙痒明显,今日为进一步诊疗遂至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弘中门诊部求诊为行针灸治疗。症见:大量的红斑风团,伴红色丘疹,高出皮肤,极痒无比,影响睡眠,纳差、寐差,大便干结,小便调,舌红,苔薄黄,脉弦。查体示:大量的红斑风团,伴红色丘疹,高出皮肤。脐诊:色泽基本正常,坎位、离位隆凸起,震位可见一深裂痕。中医诊断:瘾疹,肝郁化火。处方:脐针,震位+水火既济(坎位加离位)。

2022年 3月19日二诊。患者自诉当天治疗后皮疹明显消退,瘙痒明显缓解,少量红色丘疹,以躯干居多,四肢基本消退,现纳可,寐可,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弦。根据患者的症状及体征、舌脉象而调整脐针方案:处方:脐针,四正位(坎位、震位、离位及兑位各取 1针,启于坎落于兑)。其后患者症状明显减退,未再复诊。1个月后随访,患者述皮疹消退完全,未见再发。

按:初诊时,因情绪波动后开始出现大量的红斑风团,伴红色丘疹,高出皮肤,极痒无比,影响睡眠,纳差、寐差,大便干结,小便调。舌红,苔薄黄,脉弦。说明患者平素工作压力大,心情波动较大,长期心情烦闷、抑郁,不得宣泄,从而导致气机不畅。而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为一派火热之象,肝郁气滞久而化热,法当疏肝清火,引火下行。瘙痒为风邪肆虐,发无定所遍及全身,皮疹色红而高出皮肤,此为火热在上,煎灼腠理。震位对应了病位,配合“水火既济”因势利导,引火下行,交通心肾,病患当即出现全身清凉、心情舒畅的感觉。二诊时可见皮疹明显消退,瘙痒明显缓解,少量红色丘疹,以躯干居多,四肢基本消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弦。患者病程较长,久病必虚,故治疗上予“四正位”调全身补虚治本。进针顺序则从坎位入手,最终落在兑位上,此进针法促进了 人体阳气升发,起到了培土生金的作用[31]。

结 语

荨麻疹的急性发作临床常见,治疗上予抗组胺类药物治疗为主,容易产生损伤肝肾及胃肠道反应的副作用。脐部血管、神经非常丰富,组织结构疏松,脐针通过针刺相应部位刺激,发挥经络感应,从而达到调和营卫,疏通经络,调节自身免疫的目的[32]。脐针则是通过调整人体的免疫机制,平衡人体气血阴阳,标本兼顾,而且临床疗效明显且副作用极少,这就是脐针治疗荨麻疹的优势所在。脐针作为一种新型的中医针刺特色疗法,仅仅取神阙作为针刺的部位,下针不超过五针,具有取穴少,疗效显著,副作用少等优势,方便临床开展实施。总结农泽宁教授脐针治疗荨麻疹急性期的治疗思路发现,第一,脐针操作简单,容易学习,掌握快,诊断疾病过程中要注意其脏腑归位及其之间的关系;第二,在诊疗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脐大小、色泽、形态、结构、弹性、位置移动等方面,这些关系到疾病治愈的情况;第三、要注意行针的顺序,对疾病的治疗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第四、学会在易医学及中医学理论的基础上,灵活转变脐针治疗的思维,通过调节患者的阴阳平和。掌握这四个方面,对于治疗荨麻疹的及其其他疾病则会考虑得更加的全面,从而起到针对性的治疗。

猜你喜欢

风邪荨麻疹急性期
治风邪 按摩风府穴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风邪伤人速 避风如避箭
从湿毒挟风论治炎症风暴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程演进
宣肺止嗽合剂辅助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风邪犯肺证患者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DWI结合ADC图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评价
经方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39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急性期6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