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验设计的学龄前儿童玩具车设计研究
2023-05-27刘利平张阿维
刘利平 张阿维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 体验设计 玩具车 产品设计 体验
引言
2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产品的需求也从“量的满足”转向 “质的追求”,众多企业开始重点关注儿童消费群体,并不断探索学龄前儿童产品的发展方向。学龄前儿童是儿童成长期的一个至關重要的阶段,可以说各个家庭对于学龄前儿童关注度都很高,儿童玩具车作为该阶段一个近乎必备的产品,用户在选购过程中也越来越考究。目前国内儿童玩具车设计中体现体验设计相关理论的相对较少,呈现出良莠不齐的现象,往往在设计中定位模糊,形式单一,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没有考虑儿童用户本身的特殊性。本文将以体验设计理念为切入点,探讨学龄前儿童玩具车的设计策略和原则。
一、体验设计及相关理论概述
(一)体验设计产生的背景
体验源于拉丁文“Exprientia”,喻指探查、试验[1]。亚里士多德认为体验是由多次同样的记忆形成的经验 [1]。体验设计的产生基于两个方面的催化,一个方面是哲学理论提供了学科根基;另一个方面是科学技术提供了创新基础,使得设计从业者能够通过技术创造出更多可能性,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二)体验设计的概念
谢佐夫在《体验设计》一书中描述体验设计,“它是将消费者的参与并融到设计中,是企图把服务当作“舞台”,产品当作“道具”,环境当作“布景”,是用户感受到的美好体验过程[2]。”体验设计以用户为基础[3] 。体验设计在基于产品的功能、效率、结构和外观等基本属性上愈发关注用户群体的内在精神需求。用户体验是美国设计师唐纳德·诺曼于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种注重用户主观感受的设计理念[4] 。
(三)体验设计相关理论
体验设计相关理论观点的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比如设计心理学,情感化设计,交互设计等都是体验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体验设计是一门比较注重用户在参与过程中生理行为和心理感受的专业性学科。在设计心理学中,马斯洛提出五大需求层次:生理性需要、安全性需要、社交性需要、自尊审美性需要、自我实现需要[5]。唐纳德·诺曼教授在《情感化设计》中,将设计体验分成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5]。交互设计是比尔莫格里奇在年一次设计会议上指出的,交互设计最根本的动机是设计出用户喜欢用的产品类别,专注用户的操作感受,比如效率,指引,学习。交互设计系统由人、人的行为、产品使用时的场景和产品中融合的各种技术以及产品五个基本元素组成,即交互系统[1] 。
(四)体验设计的三个层次
产品体验设计的三个层次分别为美学体验,含义体验和情感体验[1] 。所谓美学体验,其实就是从用户对于产品外观的审美感受,包括材质,字体,色彩,形状等。含义体验则体现在操作使用过程中,是关乎用户是否操作方便,产品是否具有易学性展开。而情感体验主要侧重心理感受。美学体验和含义体验的加持更有助于获取情感体验,如图1。
二、用户调研
(一)学龄前儿童的界定
联合国1989年颁布的《儿童权利公约》界定,“儿童系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6]。”教育部门将儿童划分成四个时期,见图2。从这种划分便能够看出6岁以下的儿童都当作学龄前儿童[6]。
(二)学龄前儿童的特点
学龄前儿童缺乏各种方面的知识,多以视觉角度为出发点进行理解,因而市面上许多学龄前儿童产品多在外观上下功夫,这也是一种较为直观的体现。但值得一提的是,孩子们在此期间表现为身体灵活性高、平衡性、注意力等方面的生理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模仿能力明显增强,想象力开始丰富创造性强,学习性高和模仿能力强的特点。
1. 认知特点。认知水平是我们开展设计所必须考虑的因素,它影响着用户对产品的理解力。正如我们所熟知,学龄前儿童具备认识水平处于相对较低的一个阶段,各感官层面的能力不高,这也就导致学龄前儿童对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物还不能很容易理解,对复杂的形式,图案,外观,形态等不能很好地识别和区分。因此,在设计的时候应该根据用户的认知特点,采用比较简单化的形式进行呈现。
2. 生理特点。生理方面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它是用户生理反应和操作能力的一个外在表现,主要涵盖语言,听力,视觉方面进方面的因素。学龄前儿童在语言层面表现为不完善的思维与不健全表达能力,便较难准确抒发自身的想法。学龄前儿童在听觉层面表现为各自声音与周围环境等场景感知因素融合的不敏感和不直接,这也会影响用户对产品的反馈和理解。学龄前儿童在视觉层面表现为一个玩具的外观因素的理解能力,其中包括色彩、形状、图案,能够引起较为直观的反应。根据实验心理学的研究,儿童随着年龄的变化,色彩所产生的心理影响随之有别[7]。
3. 心理特点。心理变化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儿童阶段是利用好奇心引导行为,培养习惯的绝佳时期。此时儿童的抽象思维已经产生,能够对抽象的数概念和形的概念有所认识,创造性想象力也已出现[8]。
三、学龄前儿童玩具车调研
(一)学龄前儿童玩具车类别
目前按照控制方式的不同,可以把儿童玩具车分为电动汽车,电动工程车和遥控玩具车,如表1:
(二)儿童玩具车案例分析:
Chic - Children's scooter是一款多功能儿童滑板车玩具,有滑板车和摇摇马两种形态,照顾到不同年龄段儿童玩具车需求,见图3。
Friendimal是一款鲸鱼造型的可骑行玩具车,它能够伴随儿童的不同阶段成长,它的实现方式是通过调节车座的高度来获得不同的式样和模式。带有圆形身体的鲸鱼,可以像人类的婴儿,采用鲸鱼的机芯作为设计元素,鲸鱼的传奇动作和喷雾动作被转化为设计,如图4。Round - Balance Bike是一款可以帮助儿童把握平衡,进一步保证安全,且在与用户直接或间接接触的部位均从设计角度出发做了处理,可以让用户更安全舒适地体验使用过程,见图5。
(三)现有问题分析:
通过前期调研可以得出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学龄前儿童玩具车,产品存在功能单一,在造型和色彩上只是做一些改变,仅仅停留在CMF,缺少体验上的设计,无论是在美学体验,含义体验和情感体验没有做出新颖潮流,并能引发儿童情感共鸣产品。
(四)设计的机会点
针對现有问题,我们可以找到新的设计机会点。为了给用户提供更满意的产品,在当今体验经济时代,在美学体验,含义体验和情感体验方面需要设计从业者提高关注度,从体验设计的角度展开产品设计的创新,才可以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感受。
四、提出设计原则并搭建儿童玩具车体验模型
(一)学龄前儿童玩具车的体验设计原则
1. 趣味性原则:早期的工业社会,人们对于所购买产品的功能具有较高的追求,在现如今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社会,人们的物质需求已经极大丰富的社会背景下,市场中的任何品类的产品的功能与价格从某种程度上讲已经可以很轻易获满足。面对多变的社会和枯燥工作的压力,用户对于产品的追求标准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也由之前的关注产品的功能层面意义变成现在关注产品的情感层面意义。仅仅是停留在产品功能层面的产品已经不再成为市场的主流。越来越多的用户群体开始注重产品的内涵意义,让产品不仅仅是用具,更是生活中的伴侣和朋友。基于这个思考,人们希望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能够获取幸福感的追求越来越深入,加之现在的经济形态正处于并将持续处于体验经济时期,与此同时,消费者心目中产品的内涵意义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侧面提醒我们注重用户感受的设计方向,而趣味性设计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讲便可以得到相对良好的体验感。
2. 关爱性原则:我们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用户相关的因素[9]。生活习惯、消费方式、文化层次、生理诉求、心理诉求、色彩爱好、造型喜好、市场价格等都需要考虑到设计当中去。其实也对应了人性化设计相关的理论知识,人性化设计要求设计从业者通过设计手段将和用户相关的因素考虑进去,以此来达到用户在使用过程当中最大的满意度,从而可以实现提高用户的体验感的愿景和目的。因此,在设计中考虑关爱性原则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3. 互动性原则:互动性要求设计的时候关注用户和产品之间的信息沟通。当我们做设计的时候,考虑体验设计相关理论,这要求我们明白用户和产品两者之间的一些设计细节,创造互动性。用户往往在使用产品的前,中,后三个阶段都会产生感受。因此说在设计过程中强调用户与产品之间的互动性至关重要,能够提高产品的整体使用感,提升用户的体验感,进而得到心理的愉悦感。值得强调的一点是日常生活中产品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并不仅仅停留在表层含义,往往更重要的是一种内涵层面互动。
(二)体验设计模型
在设计领域,当设计从业者以体验设计为出发点来设计一个工业产品的时候,首先需要我们做的就是从美学体验,含义体验,情感体验三个层次出发构建该产品的体验模型,见图6。
美学体验在学龄前儿童玩具车设计中,主要表现为材质,色彩,肌理,图案等传达给用户。由于学龄前儿童自身的生理心理和认知特点,玩具车产品在设计的时候需要突出感官体验特征,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容易使玩具容易被儿童感知和体会;含义体验层次则是在使用过程当中的体验,主要表现在产品的易用性,普遍适用性,易于操作性,安全可靠性等几个方面。美学体验和含义体验的实现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是更高层次的,精神层面的体验[9]。我们常常通过愉悦感,成就感,归属感和意义感这4个层面来理解产品的体验感受,而针对儿童玩具车的设计,则将4个层面更加具体化,最终定位为趣味性,关爱性,交互性。
五、基于体验设计的儿童玩具车设计开发和实践
基于学龄前的儿童玩具车开发和实践主要按照概念生成阶段,设计展开阶段,设计深化阶段,到设计生成阶段的顺序展开,见图7。
(一)概念生成阶段:设计定位
在设计之初,通过前期调研,可以对设计中的各项要素进行分析,从而明确所设计产品的使用人群,使用方式,使用时间,使用场景,产品类别,动机目的,使用方式,商用价格等各项要素。确定设计定位有助于知道设计细节的展开,这里具体通过5W2H的方式进行呈现,见图8。
(二)设计展开阶段:学龄前儿童玩具车的体验要素分析
为了实现美学体验,要求在设计的时候考虑产品的色彩,材质,结构,形态、纹理等体验要素,不同的色彩,材质,结构能够给用户带来不同的认知感受和美学感受。为了实现含义体验,要求在设计的时候考虑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操作感受,使用效率,易学性,易操作性,容错率等体验要素。而不同的是情感体验是依托美学体验和含义体验一起作用所产生的感觉,满足用户感性层面的需求。为了实现情感体验,要求在设计的时候考虑用户在使用前,中,后所感受到的一种情感层面的满足。这是设计者对于用户的一种关爱性考量,从某种程度上讲,做到情感体验层面的设计可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大千世界中,尽管用户的背景,特点,喜好或许有差别,但是同类型用户群体所追求和所期望的体验是相似的。通过设计要素可以形成丰富的感官体验,实现感知层面的体验感。
(三)设计深化阶段:学龄前儿童玩具车的体验要素转化
在学龄前儿童的设计中,将美学体验方面的体验要素转化为具体产品中,可以采用较为亲和温暖的木材为主体。木材作为一种自然材料,具有亲和性和环保性。将结构设计成结合跷跷板的形式,可以给用户提供趣味,让学龄前儿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感受到具有层次感的乐趣。将含义体验方面的体验要素转化为用户和产品之间的交互。这款儿童产品基于体验设计的相关知识,并对用户和产品进行调研,在此期间对儿童的成长过程进行思考,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大多数玩具或者儿童车都会存在使用时段短,用过即弃的现象和问题。从这个设计点出发考虑设计一款不再是那种短期就会丢弃的玩具车,而是一款成长型玩具车,可以满足学龄前孩子们玩耍时不同的操作方法和使用需求。这从某种程度上讲可以激发出学龄前儿童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将情感体验方面的体验要素转化为跷跷板游戏和传统儿童车的结合,可以通过更多的乐趣和玩法,这也是关注用户心理依赖和喜好的一种设计。通过以上的设计考虑,能够达到趣味性,关爱性,交互性的设计目的,进而提高了用户的整体体验感受,使儿童可以更安全,更舒适地玩耍享受产品所带来的内涵意义。
(四)设计生成阶段:设计展示
这款针对学龄前儿童用户设计的玩具车是基于体验设计相关理论思考,并以用户需求和市场需求,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展开设计活动。通用户研究,竞品分析,并对学龄前儿童的体验要素进行分析和转化,探究出将体验概念转化到学龄前儿童玩具车产品设计当中的策略和方法,并以此进行实践应用,设计出符合用户体验感追求的产品,见图9、10。
该产品的主要创新点是基于体验设计相关理论分析研究如何进行学龄前儿童玩具车的设计实践,丰富学龄前儿童玩具车设计的体验设计方向。提出三项适用于学龄前儿童玩具车设计原则:趣味性原则,关爱性原则和互动性原则方法,并运用到设计实践当中,以此来实现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美学体验,含义体验和情感体验。
1. 趣味性原则应用:这款产品的趣味性设计具体体现在该产品结合了传统玩具跷跷板和传统游戏躲猫猫两种童年意向思考,提升学龄前儿童的体验感。以富有趣味的游戏和玩耍形式展开思考,借传统经典玩具呈现学龄前儿童玩具车的外延,进而引出体验层面的内涵意义。一旦产品拥有了趣味感,便会吸引用户的关注,进而产生良好的体验。
2. 关爱性原则应用:产品的关爱性设计体现在将产品主体设计成宠物伴侣车的功能式样,起到一个关爱动物的思想启迪作用,并让学龄前儿童能够感受到产品所带来的快乐和陪伴,满足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体验感受需求。且在设计的时候将可能会和用户肢体接触的细节均做圆润处理,以免对用户造成伤害,使儿童可以更安全,更舒适地玩耍。
3. 互动性原则应用:产品的互动性体现在可以实现不同的乐趣和玩法。其实现方式主要是对底座部分进行翻转便可以实现不同的使用需求,主要有摇摆不倒翁車小推车助行工具,宠物伴侣车等。通过形态引导用户如何操作这款玩具车,让用户具备易学性和易操作性,以此达到产品和用户之间良好的互动与配合,使用户得到心理满足。
结论
通过研究分析,要实现儿童玩具车设计的体验最大化,首先要根据体验设计相关理论以及研究现状,总结出当前研究中所出现的痛点和机会点。接着以此构建出适用于学龄前儿童的体验模型框架,提出适用于学龄前儿童的玩具车设计原则策略。结果发现通过探究如何通过体验设计来提高儿童的体验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让儿童可以在使用玩具车的时候感受到趣味性,关爱性和互动性,时间用户和产品的良好融合搭配,真正实现产品服务于人,营造出用户和产品之间的和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