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在高校学生中认识现状的调查研究

2023-05-27胡露娜

公关世界 2023年7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高校学生

摘要: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是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群体之一。本文以陕西理工大学1500名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表明,高校学生加深对红色文化的认识有助于其铭记先辈英烈的奋斗史,领悟当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振奋精神、增强使命感等积极作用。高校学生对红色文化有较强认同感,普遍乐于了解红色文化,并受到了红色文化的激励。深度探析当前高校教授红色文化过程中存在课程设置单一、师资力量不足、课程设计呆板和社会实践缺乏等问题,提出高校通过构建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引进大量优秀青年教师、利用以移动互联为基础的新型信息平台及探索多元课程形式有助于提高教育实效性。

关键词:红色文化,高校学生,认识深度

红色文化是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中所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在对高校红色文化的制度化构建[1] 、高校对红色文化的传承研究[2]及红色文化对提升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实价值[3]等方面取得了很多极具启发性的成果。然而,红色文化在高校学生中认识现状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有必要沿着上述学者开辟的问题领域深化红色文化在高校學生中认识现状的调查研究。有鉴于此,本研究基于陕西理工大学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现状调研,剖析当前高校学生红色文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增强红色文化教育实效性的实践路径。

陕西理工大学自建校起坚持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充分挖掘当地红色教育资源,为响应党中央号召,同时,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深度,学校多次组织开展重游红色革命根据地、讲红色故事、集中观看红色影视作品等方式,增强高校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深度。

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采取问卷调研方式,随机选取了陕西理工大学1341名学生作为调研对象,共发放1550份问卷,成功回收1341份问卷,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6%。纳入标准为:陕西理工大学8个院系的在校学生;自愿参与。由于陕西理工大学主要面向全国招生,并且文理兼收,所以此次调查样本具有一定代表性。通过问卷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统计分析,并结合文献研究、集中座谈等方式对问卷调研予以补充和完善。

2.调研内容

(1)对红色文化的兴趣程度。从本次调查的学生兴趣程度(图1)来看:对红色文化不感兴趣和不太感兴趣的学生人数占比同为1.72%,对红色文化非常感兴趣的学生人数占比为25.86%,对红色文化兴趣一般的学生人数占比为34.48%,对红色文化比较感兴趣的占比为36.21%,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对红色文化都是具有一定的了解和学习兴趣的,只有极少部分学生对红色文化缺乏兴致,所以在课程设置上,要开设更多符合学生学习兴趣的课程,同时,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激发部分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学习兴趣。

(2)了解与学习红色文化的方式。从本次调查的学生了解与学习红色文化的方式(图2)来看,通过学校学习了解红色文化的学生人数占比为86.32%,通过相关文化及影视作品了解红色文化的学生人数占比为77.59%,通过新闻广播了解红色文化的为62.07%,通过参观红色文化基地了解红色文化的学生人数占比为56.9%,通过与他人交流了解红色文化的学生人数占比为39.66%,由此可见,随着学校加强对红色文化的宣传与教育及不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文化基地,新闻媒体加大对红色文化的宣传以及《长津湖》《1921》《觉醒年代》等相关影视作品的宣传,这三种途径也成为学生了解红色文化的主要途径,但与此同时,学校要定期组织分享会,让学生分享“我家的红色故事”,以便提高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程度。

(3)自行学习红色文化的组织方式。从本次调查的学生自行学习红色文化的组织形式(图3)来看,选择观看红色影视作品学习红色文化的学生人数占比为79.31%,选择参观红色景区基地的方式学习红色文化的学生人数占比为75.86%,选择组织大家自行学习红色知识的学生人数占比为32.76%,不愿意组织学生学习红色知识的学生人数占比为5.17%,由此可见,由于教室配备多媒体设施为放映红色革命影片提供了场所,所以大多数学生愿意通过观看红色影视作品的便捷方式学习红色文化,大多数学生也愿意通过参观红色景区等社会实践的方式了解红色文化,也有少部分同学愿意通过组织红色文化知识竞赛的方式让更多学生了解红色文化,只有极少部分同学对组织学生了解红色文化兴致缺缺。

(4)观看红色影视作品的数量。从本次调查的学生观看红色影视作品的数量(图4)可以看出,看过四部以上红色影视作品的学生人数占比为58.62%,看过2~4部红色影视作品的学生人数占比为29.31%,看过一部红色影视作品的学生人数占比为8.62%,没看过红色影视作品的学生人数占比为3.45%,由此可见,随着近年来红色影视作品的制作越来越精良,多种类型的如《长津湖》《1921》《觉醒年代》等精品影视作品的出现,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日渐丰满,对学生群体的吸引力在增加,红色影视作品逐渐成为学生了解红色文化的重要途径。

(5)红色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从本次调查的红色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图5)可以看出,认为红色文化可以让学生铭记革命先辈历史,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和振奋精神,表达爱国情怀的学生人数占比为89.66%,认为红色文化可增强自身使命感,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奋斗的学生人数占比为82.76%,认为红色文化还有其他积极影响的学生人数占比为17.24%,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认可红色文化具有让学生铭记历史、缅怀先辈、激励自我、振兴中华的作用。

(6)对继承红色文化的认识程度。从本次调查的学生对继承红色文化的认识程度(图6)可以看出,认为红色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继承发扬红色文化并宣传革命精神的学生人数占比为62.07%,认为学习精神,为理想奋斗的学生人数占比为32.96%,认为红色文化只需宣之于口,无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学生人数占比为3.45%,認为红色文化无需继承,革命精神已经过时的学生人数占比为1.72%,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都认可红色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对其继承并弘扬,革命精神可激励青年人为理想奋勇拼搏,只有极少数学生认为革命精神过时,红色文化只需宣之于口,对于这部分同学,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加深其对红色文化、革命精神的理解。

(7)当今弘扬红色文化的不足之处。从本次调查的学生认为当今弘扬红色文化的不足之处(图7)可以看出,认为相关组织方组织学习时,重形式、喊口号,缺乏实际内容的学生人数占比为43.1%,认为优秀的红色影视文化作品较少,雷剧神剧较多的学生人数占比为39.66%,认为红色景区及相关基地建设单调雷同,没有突出地方特色的学生人数占比为13.79%,认为在弘扬红色文化过程中还存在其他问题的人数占比为3.45%,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认为弘扬红色文化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在教学活动中,老师讲授红色文化时不能只是政治口号式宣讲,更应注重红色文化的内涵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影视文化工作者应多创造精良的影视作品,更好地弘扬红色文化,地方政府在建设当地红色旅游基地时,应注重发挥地方特色,使其脱颖而出,才能提升红色景区的吸引力。

(8)现阶段传承并弘扬革命精神的途径。从本次调查的学生认为现阶段传承并弘扬革命精神的途径(图8)可以看出,认为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共享,传播红色文化的学生人数占比为81.03%,认为当地政府可利用好本土红色资源,打造优质红色景区,弘扬红色文化的学生人数占比为72.41%,认为影视工作者需创造更多的革命影视作品的学生人数占比为70.69%,认为要加强学校对青年人的红色文化教育的学生人数占比为58.62%,认为要运用影视小品音乐等艺术形式弘扬革命精神的学生人数占比为53.45%,认为还可以用更多方式弘扬革命精神的学生人数占比为12.07%,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认为可通过互联网、打造当地红色景区、加强学校教育和运用多种艺术形式传承并弘扬革命精神。

(9)对革命精神的了解程度。从本次调查的学生对革命精神的了解程度(图9)可以看出,认为不畏艰难是革命精神内涵的学生人数占比为87.93%,认为勇于牺牲是革命精神内涵的学生人数占比为82.76%,认为实事求是是革命精神内涵的学生人数占比为63.79%,认为革命精神还有其他丰富内涵的学生人数占比为15.72%,由此可见,通过大量的宣传教育,大多数学生对革命精神的深刻内涵都有深刻的理解。

3.谈话调查与分析

本次调查随机对82名学生进行谈话,其中女学生64名,男学生18名。谈话的题目为:1.如果课程进行改革,红色文化知识列入考试范围,您持什么态度?2.您认为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对于增强一个城市的文化实力是否有好处?3.您认为学习红色文化的最好形式是?4.您认为传统的红色经典不能吸引你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大多数学生支持将红色文化知识纳入考试范畴并认为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有助于增强城市的文化实力。由此可见,大多数同学对红色文化的学习兴趣高,并认为红色景区可通过红色旅游的形式,成为当地经济新的增长点。对于第三个问题,62个学生认为学习红色文化的最好形式是课堂学习和参加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20个学生认为学习红色文化的最好形式是参加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由此可见,学生认为学习红色文化的最好形式是课堂学习与参加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对于第四个问题,50个学生认为红色经典不能吸引他的主要原因是内容枯燥无味,同质化严重,32个学生认为红色经典不能吸引他的原因是形式单一化,由此可见,艺术工作者应该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创造更多经典的红色文化,提高其对广大青年人的吸引力。

1.课程设置单一。教师主要是将红色文化融入《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两门课进行教授,这样不利于学生系统化掌握红色文化,容易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浮于表面,不能深入理解其思想内涵。

2.师资建设不足。主要负责教育教学的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以硕士学历为主,博士研究生参与教学工作较少,师资力量有待提升。

3.课程设计呆板。在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师年龄整体偏大,青年教师人数占比较少,教学方式还是主要采用填鸭式教学,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较少,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社会实践缺乏。教师教学方式还是采取传统的知识性教学和观看革命影片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红色知识,通过参观红色旅游景区的社会实践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红色文化的教学方式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所欠缺。

1.构建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分散在多门课程里,导致课程系统化不足,所以,构建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对提升学生对红色文化知识的理解至关重要。要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首先要将大量的专业教师纳入其中,由专业教师联合开发一套较为系统的红色文化课程体系用于教育教学。课程设计要更为丰富。例如,可通过不同的历史时期将红色文化分为新民主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等。

2.引进大量优秀青年教师。当前课程教师团队,以硕士学历为主,博士研究生较少,本校教师团队的建设有待加强。硕士研究生的学历决定了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可能不够,在课程的开设上缺乏前瞻性,在课程的讲授上也缺乏明确的指向性,授课内容较为松散且在授课方式上由于经验不足、学识有限,往往缺乏一定的授课技巧,更没有深刻思考面对青年人这一教育群体如何更好地提高教育实效性。因此本校引进大量青年教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校大量优秀青年教师的引进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学习先辈革命精神的重要条件之一。

3.利用以移动互联为基础的新型信息平台。随着科技的进步,

大多数青年学生都有使用qq和快手app的习惯。这也启示我们在课堂教学之余,要根据青年学生的行为习惯方式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开发教学资源、丰富教学信息交流,通过利用新型信息平台来丰富课程内容、帮助青年学生更好地理解红色文化知识。

4.探索多元课程形式。课程设计应以知识性为主,同时兼具趣味性与互动性,需要探索出更多元化的课程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教育实效性。比如,利用课外时间不定期组织学生去参观红色景区或革命根据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可以开展红色经典诵读活动,在学校举办红色经典朗诵比赛,吸引更多的青年学子参与其中,领略红色文化的精彩之处。

参考文献:

[1]郑舒婷;李鸿凯.论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制度化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21):7-9.

[2]肖洋;陈中奇.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对红色文化传承的探究[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06):79-83+88.

[3]蓝飞鹏.红色文化对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实价值[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32):30-33.

[4]肖军.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面临的困境及应对策略[J].理论与当代,2021,(05):39-42.

[5]程绫绡;卢雷.红色文化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实现[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21,39(02):135-140.

[6]鲁君;杨文选.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1):83-85.

(作者简介:胡露娜,单位:陕西理工大学 陕西汉中 723000;学历:在读硕士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责任编辑:李雪威)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临泽镇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的整理开发和利用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高校学生网上评教的探索与实践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红色文化书籍的历史及装帧的特色审美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