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曾国藩家风文化对新时代家风建设的导向作用

2023-05-27杨柳青

公关世界 2023年7期
关键词:导向作用

摘要:家风作为国风的构成基础,加强家风建设有利于解决家风建设意识淡化和整合性不足的问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曾国藩家风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文化的代表,具有勤俭自律、孝悌友爱、睦邻诚善等特点,对新时代家风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导向作用。

关键词:曾国藩家风文化,新时代家风建设,导向作用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是一个家族成员精神风貌、价值观念、道德品质和生活作风的整体体现,并对家庭成员起到规范行为和约束思想的作用,是保证一个家族人才辈出、经久不衰的精神密码,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端蒙养,重家教”,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重视家风建设的优良传统,因此在绵延了五千多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家风文化,并以家训家规、家书家信、家谱族谱、日常家教等形式得以传承发扬,其中以《曾国藩家书》为主要载体的曾氏家风文化对新时代家风建设、继承和发扬传统家庭美德、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从理论层面来看,优良家风建设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从客观现实来看,解决当前家风建设问题迫在眉睫。

1.优良家风建设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从家庭与国家的关系来看,良好的家风文化可以带动整个国家的党风政风及民风的建设。家风作为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风气的形成息息相关。一个正统的家风,塑造清明的国风;一个和善的家风,塑造和谐的国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无数醇厚文明家风的折射,又通过家庭这所特殊学校教育引导着家庭成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通过培育优良家风,形成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可以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来看,家风作为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物质文明具有重要的智力推动作用和道德规范作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个具有高度文明的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也必然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协同发力的过程。因此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要通过发展物质力量以确保家家仓廪实衣食足,还要通过增强精神力量以确保人人知礼节明荣辱。而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其精神力量的强弱直接关系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高低,其成员的精神面貌直接关系整个社会的风尚风貌。因此发挥好家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有利于增强家庭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认同,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

2.加强家风建设是解决家风建设问题的需要

优良家风建设不仅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更是解决当前家风建设问题的客观要求。一方面是家庭成员对于家风建设意识不足或缺乏参与感。现代文明将家庭分散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三室一厅里,同时成员规模也比以往的大家族规模小得多。这就造成成员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沟通交流更加随意随性,不受行为准则的约束。因此在家庭成员的潜意识里,家庭的正常运转根本不需要特定的规章制度。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家庭教育观念模式也受到了多元價值的冲击,父母与孩子的地位趋于平等,而孝道与长幼有序等传统家庭观念也被逐渐淡化。

另一方面是新时代家风建设整合性不足。[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已经意识到家风建设的重要性,出台了相关政策,采取了各种措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中国优秀传统家风文化的内涵挖掘深度不够,未将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整合到现代家风建设中去,而使得家风建设后劲不足。因此,为新时代家风建设补足后劲就要不断从传统家风文化中汲取营养。

曾国藩继承传统儒家理学思想,传承曾氏家族优良家风,融合百家思想之精华,吸纳西方先进之观念[2],形成了勤俭自律乃成家之基、孝悌友爱乃和家之根、睦邻诚善乃兴家之魂的完整思想体系,时至今日依然熠熠生辉。

1.勤俭自律乃成家之基

克勤则可创业,克俭则可守业,贪惰贪奢则败业。曾国藩在很多方面都提出了勤劳的观点,“身勤则强,佚则病,家勤则兴,懒则衰。国勤则治,怠则乱。军勤则胜,怠则败。”[3]无论是个人、家庭、国家亦是军队,只有勤奋才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道路。曾国藩要求弟弟们黎明即起读书,醒后勿贪恋。告诫弟弟们要克服懒惰,不可虚掷时光,用勤奋来弥补拙劣,才能摆脱平庸的人生。此外,曾国藩还是一个节俭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他的衣食住行一贯追求极简主义。出行从不乘坐轿子,并不留家产给后代子孙。在他看来,只有艰苦的环境才能磨练意志,增长才干。

自律即自持、慎独之意。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曾国藩把慎独作为对自身的要求。曾在《君子慎独论》中写到:“细思卉人工夫,其效之尤著者,约有四端:日慎独则心泰,日主敬则身强,日求仁则人悦,日思诚则神钦。”他认为慎重独处,就是要遏制自己的贪欲,连其中最隐蔽微小的地方也不放过,行事遵循自然之理,一刻也不间断,内心时时自省才能无愧于心。

2.孝悌友爱乃和家之根

孝,即孝敬父母之意;悌,即兄友弟恭之意。孝敬父母乃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曾氏家庭和睦的根本法宝。曾国藩终生践行传统家庭伦理思想中“孝”的伦理观念和道德义务。[4]他认为孝敬有三个层次,第一是尊亲,其次是弗辱,最下是能养。物质上的满足是对父母最基本的孝顺,因此当他在京做官时,顾及家中所需,省吃俭用攒钱也要寄给家中父母,确保父母不受冻馁之患,不陷窘迫之境。“夫善事父母,敬顺为本。”[5]除了履行基本的赡养义务以外,曾国藩还十分敬重长辈。时常在外,许多孝事不能亲自躬为,便以书信保持与家人的密切联系,了解父母的身体状况与家中经济情况。此外,在信中也常常报喜不报忧,免得千里之外的父母徒增担忧。

兄友弟恭则对家庭和睦起到辅佐和稳固的作用。曾国藩十分看重兄弟之间的相处,认为一个家庭能否长盛不衰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兄弟间是否团结友爱。曾在家书中说过:“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6]作为长子的曾国藩,言行举止皆为大哥模样,对于兄弟们既是兄长又是益友。在寄往家中的书信里,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对兄弟子侄的谆谆教导与殷切期望。而弟弟妹妹们对哥哥也极其信任与恭敬,愿意听取哥哥的建议,接受哥哥的监督。

3.睦邻诚善乃兴家之魂

睦邻友善是一个家族兴旺发达的灵魂。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曾国藩十分重视与邻里乡亲的友好和睦关系,要求家人们要团结乡邻。不仅要求家人们这样做,还身体力行,把自己在京做官获得的钱财衣物寄回湘潭惠及邻里乡亲。因此,曾家积善积德的行为获得了周遭百姓们的一致称赞与认可。而在曾国藩最初因囊中羞涩无法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邻居们也及时的接济于他。他一方面要求家人要亲近乡邻,另一方面要求家人把握好尺度,即对于邻居的事情该管的管,不该管的不管,不过多干涉他人家事。

曾国藩深受祖父的影响,把“人待人无价之宝”的训示牢记于心、外化于行。在与邻里交往的时候,表现出发自内心的真诚与友善。“凡人以伪来,我以诚往,久之则伪者亦共趋于诚矣。”[7]曾国藩认为只要坚持坦诚待人,表达善意,即便是伪善之人也会真诚回馈。曾家因曾国藩在朝做官位高权重而家大业大,曾国藩便开始担忧子侄们变成纨绔子弟,于是就在家书中告诫家人切莫因家族势力强大而怠慢他人,而要常怀诚与善之心。

农耕时期,家族成员聚族而居,更易形成“大家庭”,家庭伦理中侧重强调父与子、婆与媳的纵向关系。而现代社会,随着小农经济的瓦解,商品经济的发展,“大家庭”逐渐分解为独门独户且只有两代人的“小家庭”,同时伴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不断提升,家庭伦理中更侧重强调夫与妻、兄与妹之间的横向关系。即便家庭结构由昔日的四世同堂变成了今日的三口之家,家风建设的核心要义仍然不变,具体可以归结为要处理好个体与自身、长辈子女和兄弟姐妹、邻里乡亲的关系。

1.对处理个体与自身关系的启示

人的本质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家风建设的根本就是人的关系建设。而个体作为家庭构成的基础,首先要处理好个体与自身的关系,即曾国藩所强调的立德修身之道。

当今社会物质财富得到快速积累,物质文明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使人们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迷失了方向,奢靡之风、享乐之风弥漫,过度消费、超前消费等消费观盛行,与当下社会所崇尚的勤劳节俭的主流价值背道而驰。因此,曾国藩的勤俭思想针对年轻人摒弃贪奢贪惰的恶习、提高精神追求仍有现实意义。一方面应注重节俭意识的培养。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即便堆金积玉,倘若挥金如土,也迟早会有家财散尽的一天。而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若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杀鸡取卵来换取经济发展,那绿水青山也会变成枯水秃山。所以无论是国家亦或是个人都要遵循“成由节俭败由奢”的定律,国家应始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个人要始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另一方面要能够吃苦耐劳。在新时代,吃苦有了新的含义,不再是战争年代因物质匮乏所必须承受的身体上和饮食上的苦难,而是为了做成一件事而付出的专注力、自控力和深度思考力。在长时间聚焦做一件事情的过程中,需要放弃娱乐生活、无效社交和无意义的消费生活,以及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忍受孤独和不被理解。青年人要时常反观自己是否在最该奋斗的年纪真正做到了克勤克俭。

2.对处理个体与长辈子女、兄妹姐妹关系的启示

长辈子女、兄弟姐妹作为与个体在血缘关系上联系最为紧密的家庭成员,是家风建设中要处理好的重要关系,即曾国藩所强调的齐家治家之道。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就造成了大量空巢老人和留守子女的出现,甚至会有一些老人和孩子被虐待或遗弃。而在赡养父母方面存在的典型问题就是大多数年轻人只顾及到了父母的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的满足,而忽视了情感需求,导致老年人精神空虚,幸福感不强。自古忠臣多孝子,曾国藩孝悌思想中“养与敬”的内涵对于解决当下养老问题仍具有借鉴意义。一方面,在心理、情感上持以尊敬、恭敬之意对待父母可以给父母带来精神慰藉。因工作学习压力,年轻人与父母聚少离多,面对面的沟通也随之减少,但年轻人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交流通信方式与父母保持联系,时常关心问候父母,满足其精神需求。另一方面,兄弟和睦即为孝。父母感到最欣喜的事情莫过于看到兄弟之间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相反,在一个家庭中若兄弟争斗,目无尊长,那么这种孝是不圆满的,也让长辈感到为难忧虑。因此兄弟之间切莫因为争夺财产等家事将手足之情抛之脑后,违背父母的心愿。

而在养育子女方面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受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等传统观念的影响,父母对子女的教育遵循唯分数论,从而忽视了孩子道德品质的培养。曾国藩在家庭教育中强调德智两全,并以身作则来教导孩子,这种言传身教的教育目标和方法值得现代家庭的父母学习和效仿。一方面,父母应重视家庭道德观念的传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对孩子的人格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家庭教育中除了智力开发,还有道德的培养。知识增长与道德的养成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只有两者兼具时才是一个真正健康的、全面发展的孩子。另一方面,父母应注意道德行为的躬行。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深刻的影响着孩子的言行举止。因此,父母应时刻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的提升与实践,规范自身言行,以身垂范,做孩子最好的老师。

3.对处理个体与邻里乡亲关系的启示

邻里乡亲是地缘关系上与家庭联系最密切的社会成员,是家风建设中要处理好的又一重要关系,即曾国藩所强调的处世交往之道。

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城市安家。同时伴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一家一户的小家庭独立自主性增强。每个家庭都像是独立的小王国,自己走不出去,别人也休想进来。[8]互联网时代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人们的交往方式,学习、娱乐、交友等日常生活都可以在互联网中实现。曾经走亲串巷的社交习惯早已被年轻群体放弃,变成“人与网”的生活方式,同时造成社交惰性。因此,即便是门对门的邻居,也互不相识。 诚实与友善决定了一个家庭或家族兴旺发达的上限。一个家族能够在社会上游刃有余的成就一番大事业,靠的是与人交往时表现出来的真诚、守信、友好和善良。因此,在与他人交往时,要以和为贵。以和为贵即面子上常微笑示意,给人易于交往的亲切感;语言上文明用语挂嘴边,语气温和;行为上端庄大气、讲道理,一举一动讲求符合道德规范。

曾国藩家风文化对新时代家风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但我们还应与时俱进建设优良家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文明成果与家风建设有机结合,丰富新时代家风文化的内涵,突出时代主流价值观,建设能够满足社会发展进步要求的新型家风。一方面充分挖掘并发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红色家风文化的积极作用,不仅要将红色基因融入党员干部的家风建设中,而且要推动独特的红色家风大众化、制度化。另一方面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优良家风建设中去。[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对优良家风建设具有根本的指导意义,将家风的建设发展和价值观的细化落实过程结合起来,实现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PR

参考文献:

[1]何兰新.曾国藩家庭伦理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17(04):61.

[2]邱曉艳. 曾国藩家训思想对当代家风建设的启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0.DOI:10.27280/d.cnki.gsdsu.2020.000904.

[3]钟叔河,汇编校点.曾国藩往来家书全编(上卷)[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年,第334页。

[4]王颖. 曾国藩家庭伦理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南京师范大学,2020.DOI:10.27245/d.cnki.gnjsu.2020.000949.

[5]《亢仓子?训道篇》

[6]董力选编.曾国藩家书[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08:24.

[7]曾国藩.曾国藩家书[M].李青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71

[8]刘洁莹. 曾国藩家庭伦理思想的探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8.

[9]刘闯. 新时代优良家风建设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21.

(作者简介:杨柳青,单位:郑州轻工业大学 与河南郑州450000;学历:2021级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李雪威)

猜你喜欢

导向作用
论四级选词填空题型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导向作用
巧设“数学学习评价表”,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对网络价值取向的导向作用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意义探析
论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导向作用
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大众传媒对公众食品消费的导向作用研究
日本娱乐文化对中国大学生的导向作用
新形式下研究生会在研究生自我管理模式中导向作用的实践与探索
以正面宣传来强化新闻主流媒体的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