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善观摩机制提升幼儿园环境价值的探索实践

2023-05-26周玮君

经济师 2023年5期
关键词:探索实践幼儿园

摘要:环境观摩是幼儿园为了促进环境创设建设所普遍采用的交流研讨形式。然而目前的观摩活动往往缺乏实效性和趣味性,走马观花、流于形式的观摩活动比比皆是。分析原因,主要是观摩活动目的模糊不清,观摩形式单一乏味,观摩研讨浅尝辄止,评价标准单调机械等原因。文章对环境观摩机制探索实践进行了分析,指出要突破原有环境观摩形式,创生出能实践探讨、示范促进、体验深刻、持久提高的环境观摩新机制。

关键词:幼儿园 环境观摩机制 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F061.3: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5-288-0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教育价值应与审美价值同时存在,要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的重要性促使我们去关注环境创设。当下的环境观摩活动,旨在鼓励教师参观学习,寻找差距,相互促进,以激发教师对环境创设的重视,对环境创设理念的认同,同时提升教师在环境创设方面的实践能力。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活动实效往往不尽理想。

一、幼儿园环境观摩的现状

(一)环境观摩中的主要现象

走马观花。镜头切换到环境观摩现场:老师们拿着环境观摩表在各班自由参观,大家驻看似有趣的小学造型的主题墙前,指指点点,颇有话题:“这个好玩,以前没看到过”“这个有点意思,有创意”……七嘴八舌议论着对这块墙面的感受。走了一圈。有趣的地方人气多点,不出彩的地方无人问津。组织者惊讶地询问:“这么快看完啦?”“是啊,差不多的”。一旦这个班级没有什么噱头,老师就匆匆而过,草草结束观摩。

兴致不高。镜头二:观摩中,组织者增添了一些花样,诸如小贴纸、小便条之类的,请大家看到喜欢的板块送上贴纸,留下足迹。开始老师们还觉得挺有新意,认真地观摩,点评。当组织者欣喜之余开始让此套路成为固定不变的模式时,已吸引不了老师,送贴纸成为她们挖空心思要送完的负担,大家觉得环境观摩也不过如此,逐渐丧失兴致。

浅尝辄止。镜头三:观摩结束后,组织者将大家相同观摩的感受整理在一起,并给予反馈,诸如“还要关注与幼儿的互动”“墙面脉络要呈现推进”“更要突出幼儿参与性”。可是事后老师们还是反映:“主要是不知道我班里的环境该怎么做”“遇到具体操作时我就不知道了”……老师们还是觉得那些环境创设的道理高高在上,却不知实际工作中该怎么改进。

得不偿失。镜头四:环境观摩一般都会提早告知,给予老师一定准备时间。但在日常巡查時,却总不见教师开始动手,组织者百般焦急,老师们坦然自若。但真的等到环境观摩那一刻时,各个班都犹如一夜春风梨花开,刹那“万紫千红,琳琅满目”。原来为了在环境观摩后得到较高的奖项,老师们藏了一手,等观摩时才显山露水,要不就变着法儿更新花样,有些老师忍不住诉苦:这样的竞争实在太辛苦。

(二)对环境观摩中主要现象的反思

怎样的观摩活动能调动教师参与积极性、如何使活动更有效,教师的应付现象,背后的抵触心理,活动的无效性,值得组织者引起足够重视和深刻反思。为此,我们从“观”和“摩”两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发现产生上述问题的有许多深层次原因。

“观”的目的不清楚。常态化的观摩活动,教师往往已失去兴趣,出现走马观花的状态。观察后分析根源,一方面“观”无重点:观摩活动前,组织者没有真正了解教师在环境中的近期困惑,没有围绕疑问或重点。引导教师带着问题去看。另一方面“观”无方向。每次观摩方向不明确,就是笼统地观摩,教师自然以为观摩就是看看有什么新颖的、好看的、有趣的。长久以往,观摩过程流于形式。处于茫然。

“观”的模式无针对。细观教师们兴致不高、任务观点的观摩状态,主要是组织者不能根据设定具体且有针对性的观摩,来满足教师多样化的学习需要。观摩活动一般都安排于学期前,任务前,每次观摩往往都要顾及每个班,每项内容,涉及面广,项目多,形式局限于全园铺开,集中观看,打分评奖,这样一成不变的观摩模式让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还会产生应付心理。

“摩”的方式欠深入。环境参观学习后的研磨质量直接影响活动质量,浅尝辄止的环境研讨,一方面没有抓住“摩”的本质:组织者单方面以为给老师提供一点思路,她们就能自我消化和自我转化,殊不知要实现这知行合一的过程,需要管理者在实践中不断地扶持和帮助。另一方面存在“摩”的错位,导致环境观摩的实践效应无法体现。

“摩”的结果成竞争。观摩活动本来的出发点是积极的,推动的,可是分数比高低,整体比优劣,一不小心把环境观摩中的激励性评价解读成了评比分层,导致了你优我劣的恶性竞争,教师产生抵触情绪。还有不痛不痒的评价方式,又变成了“你好我好大家好”,无法触动教师。这种得不偿失的观摩,大大削弱了教师间互相促进和共同提高的“摩”之本意。

由上可见,已有的环境观摩并没有预期的那样理想。组织者对环境创设寄予的美好期望与教师内心之中的彷徨与无奈形成了无法化解的尴尬。到底应该“观”什么,“摩”什么,使环境观摩机制适应当下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需要,适应教师在现实中迫切需要提升创设水平的需要,这一机制的完善必须纳入现实议程。

二、环境观摩机制的概念与特征

皮亚杰曾经指出,“孩子在与环境、材料的交互中主动建构知识”。富有教育价值的环境对孩子们发展尤为重要。因此,如何激发教师更好地去创设适合孩子发展的环境,提高环境观摩活动有效性,完善环境观摩机制等问题都值得我们去反思、去实践、去探究。

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与精神要素的总和。观摩原意是指互相观看成绩并相互学习。本文基于此将“环境观摩”引申为教师对班级环境创设互相观看与相互学习。观摩机制指经过实践证明有效的、较为固定的观摩方法,含有制度的因素,在各种有效的观摩方式、观摩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和提炼,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并有效地指导实践。由此引申出“环境观摩机制”具备一定的动态性、支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幼儿园教育中,环境创设不仅是美化的需要,更是教育者实现教育意图的重要中介。教育者把教育意图隐含在环境中,让环境去说话,让环境去引发幼儿的行为。幼儿园内的环境与外界的环境相比。具有可控性。因此,幼儿园环境的特征首先是可控性,其次是安全性与儿童性、游戏性与生活性、教育性与潜移默化性、互动性与开放性。

一是与课程实施相融合,突出动态性。良好的环境观摩机制为更好地创设幼儿园环境起到制度保障、理念引导、行政支持、实践指导等作用。幼儿园的课程实施和环境息息相关,环境观摩机制不是一意孤行的,也不是静止不前的,随着教育教学活动,课程的进展呈现动态性、变化性、持久性。从机制本身来说,它并不是“一次性”的产品,它是在不断实践、不断调整、不断完善中持久跟进的过程。环境观摩活动脱离了课程实施、教育教学,那也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

二是与教师发展相契合,突出支持性。社会需求、教育观念、传统价值观等诸多因素影响着教师的认识水平和创设能力,在强调“环境价值”的社会背景下,教师对环境创设的认识还表现出一定的模糊性、片面性和困惑性等特点,当然教师的成长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为此,要提高教师对环境创设的认识,应从多角度多方位加以改善。观摩活动根据教师的不同发展期,逐级规划,分层开展,抓住环境观摩活动这一平台,为教师设定攀登目标,满足教师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并支持她们在自我发展平台上向前迈进[2]。

三是与现状需求相吻合,突出针对性。每个幼儿园、每个班级、每个阶段对环境的要求都会有其侧重点,这就生成了相关的环境观摩的针对性。观摩活动应该追随环境的需要而开展,比如,根据园所特色开展的特色环境创设、根据季节变化、根据节日的需求、随着教育主题的跟进、围绕教师困惑……。总之,环境观摩必须以实践为基点,根据幼儿园现状和需求,要有针对性,否则就盲目无效。

四是与教育科研相结合,突出有效性。观摩字面上理解就是有“观”有“摩”,观后摩、摩后思、思后行。观摩的目的要回归实践,教师通过参与、学习、研磨、跟进的教研活动,调动原有经验和新经验之间的冲突,并模仿学习,取长补短。组织者通过观摩活动引领教师学会“观”的方法,掌握“观”的技巧。通过教研活动激发教师把握“摩”的实质,真正让观摩活动有效果、有意义,让环境机制得到良性运作,让环境创设回归本质。

三、环境观摩机制的探索实践

(一)准备铺垫

1.调查收集信息。为了了解教师们所关注的问题和实践中的困惑。我们通过问卷、谈话、实地观察等形式进行调查,尤其对组织形式、观摩内容、研磨方式、评价指向等方面进行了重点调查,如“你喜欢怎样的观摩形式”“对现有的观摩模式有何看法”“在环境创设中最困惑的是什么”“怎样的研磨活动对你有帮助”等,收集这些信息,为下一步开展观摩活动提供了实践依据。

2.梳理罗列现状。根据调查问卷,进行梳理,罗列现状。组织形式上,教师明确表示太单一,无趣味性。教师渴求创新性、针对性的观摩活动,能真正对她们有触动。有帮助。研磨方式上,教师更希望有互动、有指导、有引领的研讨活动,明白怎样去观摩,怎样去实践。评价方式上,存在单一性、片面性,有失公平性。

3.反思制定措施。首先成立观摩研讨小组,由骨干教师和年级组长组成小组成员。大家认真剖析现有观摩机制的弊端。反思弊端存在的根源,提出为什么要改,改进哪些方面,怎么去改。如针对“观”的目的不明确、形式欠多样,那就商议明确观摩目的的好方法,形式可以怎样变化:如针对“摩”的内容不深入,观摩评比成竞争的现象,就探讨新颖而有效的研磨方式,制定各种多元化的评价手段。

(二)实施举措

1.有根据,明确观摩方向。(1)依据教育的目标去观摩:布朗芬布那的教育生态系统理论指出,幼儿的发展离不开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可见,环境的价值也体现于教育目标中。环境的价值就是让孩子与其互动,发挥该有的教育价值。环境观摩是为了更好地推进环境发挥教育价值而实施的一种手段,由此推出,觀摩活动也是根据教育目标及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去开展的,具有一定的方向性。(2)围绕教师的热点去观摩。组织者以本着解决实际困难的目标去组织观摩活动,听取教师心声,围绕教师出现的共性问题、典型问题进行观摩活动,引导教师带着问题去观摩“规则类板块如何创设”“信息板块呈现的类型”等等,这样教师迫切有需要的,有疑问地观摩,容易让教师产生共鸣。(3)追随教学的内容去观摩。避免为了观摩而观摩的形式化现象,观摩活动可根据教育教学主题的进展进行动态性观摩,主题在变化、延伸中更能为教师提供观摩价值,如在“我上小学了”主题中,以孩子“我担心”问题出发,“怎么照顾自己”“怎么和老师、同学做朋友”“学不好怎么办”等等。主题随着孩子们的担心、不担心了:又担心,又不担心了的情感线索推进发展,与此进行相应的跟进式的观摩活动,对教师就很有必要。(4)根据现状的需求去观摩。幼儿园对环境既有一些常规要求(如季节变化、新学期开学、参观学习等),也对特定活动的要求(如节日、大型园所活动、园所文化等),这时开展的观摩活动要紧随具体活动对环境的特殊要求而进行。如“六一”活动突出节日气氛,围绕主题内容,这时开展以“幼儿参与、节日喜庆”为主要内容的观摩就特别吻合。“艺术节”里,针对性地开展“色彩搭配、板块布局”等内容的观摩更加适用:在区域游戏、生活活动的环境创设中,针对“规则类板块”观摩就很需要了。

2.有改变,丰富观摩形式。(1)由大到小——改变组织形式。从以往全园大行动式的环境观摩活动转变为以年级组、姐妹班、自主结对等小组为单位的小范围观摩。可以是年级组长组织的年级组内的环境观摩:也可以是姐妹班(大一、中一、小一)观摩。大班去观摩中班,中班帮扶小班(因为以前做过这样的主题,对主题环境的把握有实践经验);还有自由结对的班级或老师进行小组式互相观摩,这些小范围的观摩活动运作更灵活,也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和实效性。(2)由粗到细——聚焦观摩内容。改变以往那种什么都要看。什么都看不出来的观摩现状。每次观摩和反馈聚焦一个内容进行展开。如这次就观摩“信息提示板块”,下次只观摩“版图设计”,或者仅观摩“呈现方式”或“主题推进”:还可以根据教师的困惑,就一个问题进行单项观摩,在细化的观摩内容中比较着观摩,观出花头,得到收获。(3)由旧到新——创新观摩模式。改变以往千篇一律的环境观摩评比活动,创新出互动性、跟进性、有效性的观摩新模式。比如“样板式”观摩:各年级组推出一个样板房式的班级作为环境创设的示范点。年级组成员群策群力一起完成,然后邀请全园教师进行现场观摩、推广和借鉴;针对个别班级或教师进行“帮扶指导式”观摩,组织者以帮扶角色和班组成员结对子,跟班式参与,边实践边帮扶:“对比观摩”是受欢迎而又有效的观摩模式,可以是“同主题对比”“同版块对比”“同年级对比”等等,这样的观摩模式更容易发现差异,分辨优劣。

3.有圈点,拓展观摩评价。评价在观摩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改变观摩就是评比,单一而又不客观的评价现象,遵照每个教师既是参与者,也是评价者的原则,尝试了各种评价方式,突出评价实效。(1)寻亮点。笑脸贴是观摩活动中发现亮点,肯定优点的评价方式。教师在观摩时可以根据自己对环境的喜好做出客观评价,找出闪光点,并在观摩后分享亮点的“亮”在哪里?为什么值得推荐?当然针对亮点大家都可以各抒己见,创设的老师也就方案的设想,操作的经验等进行分享交流。(2)找问题。疑问贴是教师在观摩中有疑问,在创作中有困惑而设的贴纸。在同板块对比观摩,同主题观摩中运用较多,创设者在疑问贴上,可以注上自己的疑惑,随后可当面进行交流。针对疑难的、共性的、有价值的问题。就集中到研磨活动中进行专题讨论。组织者也可以围绕热点随后进行“问题诊断式观摩”活动。(3)提建议。加油贴表示观摩中针对环境创设的存在的不足说出建议,指出调整改进措施的小贴士。观摩中,教师都会有一个任务,找出自己或别人在环境创设中不够或值得改进的地方。小贴士比较温馨,针对一点、一个问题都可交流,比较讨巧和便捷。(4)享收获。鲜花贴用于观摩活动后的分享经验环节。观摩后大家在总结经验时,针对自己在观摩中的发现进行阐述,对自己在实践创设过程中的感悟进行交流,对自己认为得意的创设成果进行精彩呈现。研磨活动中,鲜花贴送给了智慧的教师,有进步的教师,有收获的教师,有创意的老师。

4.有研导,优化观摩成效。“支持性课程环境创设”系列活动中的专题报告《让孩子成为环境的主人》提出了教研在教师环境创设中的作用,只有通过教研让教师们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做?怎么去做?怎样才能做得更好?从而真正实现“让孩子成为环境的主人”这一目标。以此,通过有效的教研活动,以环境观摩活动为契机。提高教師环境创生能力,也是幼儿园和教师共同发展的有效方式。(1)培训支持。根据观摩活动和教师的需求,加强相关培训。首先帮助教师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培养观察孩子、解读孩子的能力,重新审视环境的重要价值。其次学习支持。增设环境方面书籍、图片库等,可以走出去参观、请进来指导,进行环境专题交流分享。还要针对教师在环境创设中的遇到的困惑和不足,进行专项培训。如为了让教师具有板块布置能力,进行了“板块变变变”培训和操作活动;开设“pop卡通字”书写培训:建立废旧材料库,组织自制玩具技能操作活动。(2)实践指导。观摩活动的基点就是实践,组织者不仅要引导教师能把握观摩中怎么看,而且要帮助教师掌握实践环境创生能力。为此,我们尝试了各种实践指导式的观摩活动,旨在支持和帮助教师提高实践操作水平。如针对教师的疑惑困难,设立“困惑相同组”围绕困惑去“观”去“摩”;建立“经验冲突组”抓住冲突点去“思”去“做”;“同主题对比式”观摩,同一主题不同班级的不同创设效果,百花齐放式呈现在大家面前,一目了然;“同板块对比式观摩”,教师能深入把握各版块的特性;针对观摩中的重点、难点开展的“现场调整式观摩”,在观摩现场(切入点可以是某个班的某个墙)大家群策群力提建议,当场调整后。现场呈现各种不同的设想下的不同创建效果。为自己的环境创生提供了借鉴。

(三)实践效果

在我们明确观摩方向、调整观摩形式,改变观摩评价之后,幼儿园的环境观摩活动实效明显有所改善,发现教师参与观摩活动渐渐有了兴趣,各班的大环境,小细节都有了改观,教师实践操作能力有了提高,对观摩后的研讨活动教师更乐于参与了。

1.环境观摩突显实效化。组织者参与到观摩活动的实践创设环节中,深入一线,了解教师,了解现状,多样的观摩形式,明显更具有吸引力和实效性,教师参与主动性增加。带着问题去“观”,带着方向去“观”,从“观”中去发现环境所带来的外在美感,在“摩”中去切磋研究它的内在价值,从而获得好经验。

2.环境创设凸显价值化。教师的实践环境创设水平直接影响了环境所赋予的教育价值。通过观摩活动,组织者不仅为环境创设的一线教师提供理念支持和理论支撑,还为实践层面操作提供了跟进和帮助[4]。观摩活动突出了对环境价值的研究,不断通过“观精髓,摩价值”的过程,让教师充分认识环境的价值所在,并渐渐在了解孩子基础上去创设孩子喜欢的、适合孩子发展的、产生互动等等的环境,从而真正实现环境的教育价值。

3.环境评价彰显多元化。设立人性化的奖项激发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过程性的评价让观摩活动趋向客观持久,同时过程的彰显也能让大家在回顾自己创设全程中,看到成长,积累经验,引发感悟。管理层深入一线的参与式评价消除了教师的防备心理,达成了共同参与、和谐共进的学习氛围。同伴间的互评达到了互帮互助,群策群力的成效;多元化的评价手段,教师的进步有了肯定,困难有了帮助,不足有了指导,真正实现了评价推动促进的积极意义。

四、环境观摩机制实践的体会

完善幼儿园环境观摩机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一个不断摸索、不断实践、不断改进的过程,还需要更多幼儿园的高度重视和教师们的再三实践改进。幼儿园要把优化环境观摩机制作为推进幼儿园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以建立长效积极机制。

(一)静“观”其髓

1.“观”及精髓。幼儿园应避免流于形式的环境观摩活动,组织者要以支持者、参与者身份帮助教师积极投入观摩活动中,并给予理论引领和实践指导,“观”前要深思熟虑,观什么、怎么观,围绕观摩的重点、难点、疑点去观看,并置身一线,了解教师观摩活动的所需和困惑,引导教师带着问题,有目的去观摩,努力做到让教师有触动,有帮助。

2.“观”其价值。《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让每一寸空间都具有教育价值,让每一面墙饰都尽可能与幼儿互动,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一方面重视教师对环境内在价值的认识和把握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更要了解教师在实践中的困惑,推动教师具备观透观全、观出名堂的智慧。

(二)心“摩”手追

1.潜心“摩”。刘海岩在《教师的成长是幼儿园发展的生命力》中提到,唤起教师内在的“攀登”激情,让教师获得成就感,管理者应给予教师足够的“发展刺激”,这里的刺激主要指“摩”这一关。通过潜心研磨,“摩”孩子,“摩”环境,“摩”差异,摩疑点、摩难点、摩重点,激发教师反思提炼,从而把握环境的内涵,捕捉有价值的信息,真正摩出成效,摩出成长。

2.着手“追”。刘占兰在《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理论与实践策略》中提出,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应以实践和研究为基点,环境观摩活动也一样,首先要以立足实践为基点,观摩活动的本意就是以教师实践参与环境创设为根本,随后以激发体验为重点,通过研磨中触动内化——体验反思——调整再行动——形成迁移——可持续性发展的过程中,心“摩”手“追”。这样在不断“追”,不断“思”,促进经验迁移和发展。

我园现有的环境观摩活动实践已明显有所成效,但也并不意味着可以到此为止了,我们还要随着教育目标的新指示、管理和教师的新需求,不断去创新改进,让环境观摩活动真正“活”起来,促进教师成长的深层价值,观摩机制得以完善并可持续性发展;这些都是我们今后还需继续探究和实践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袁爱玲.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2

[2]隋立国,王瑞雪.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策略[J].文教资料2008:114 -115

[3]粟怡.幼儿教师墙面环境创设认识状况的访谈研究[J].研究与探索.2011:8-9

[4]管倚.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及其教育功能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幼儿园 浙江杭州310000)

[作者简介:周玮君(1970-),女,浙江杭州人,本科,研究方向:学前

猜你喜欢

探索实践幼儿园
幼儿园里欢乐多
爱“上”幼儿园
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提高与培养
新时期校企有效结合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