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单元主题教学实施策略
2023-05-26缪俐俐
缪俐俐
[摘 要]实施单元主题教学,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学习内容,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文章主要就单元主题教学的基本特点、意义价值及实施策略进行探讨,以帮助学生形成对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的结构化认知,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单元主题教学;大单元;结构化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08-0084-03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多以教材知识点为载体,以课时为主要组织形式,引领学生进行课堂学习,这样的学习形式不利于学生将数学知识进行相互融通,不利于学生举一反三、迁移运用等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为了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实施单元主题教学很有必要,它可以有效改变时下教学的弊端,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全面、系统。实施单元主题教学时,教师要将单元学习内容进行整合、优化,以实现学生数学整体认知结构的同构共生、同生同长。
一、单元主题教学的基本特点
单元主题教学是指围绕学习主题,通过重组单元内容进行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单元主题教学主要是针对时下课堂目标关联度不高、学习内容分散、课时形式固化、教学素材匮乏等问题提出的。与时下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相比,单元主题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1.知识主题化
知识主题化是教材对单元最基本的编排方式。“知识主题单元”就是指把同类知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编制的单元。在以知识为主题的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把相关的数学知识整合在一起进行统整教学,这样能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整体认知,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单元主题教学首先是指主题教学,也就是依据单元学习内容,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来龙去脉的过程。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为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就是在学生已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编排的,知识主题化就是要凸显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单元主题教学就是让学生把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长方体的认识、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等知识关联整合起来进行教学的方法。
根据知识主题化这一特点,教师就要注重知识的关联教学,要依据知识特点,全方位、多角度地帮助学生建立起与相关知识的关联,让学生在系统化的学习目标下实现数学的高效学习。
2.方法主题化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教师可以依据数学内容,在某个单元中采取以某种数学方法为主的教学方式,这种做法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形成。
例如,“梯形的面积”教学涉及“转化”这一数学方法,要把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转化为学生已经学过的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为此,教师可以把如何转化梯形当成重点进行教学,通过拼一拼、剪一剪等活动来凸显“转化”。这样教学,可以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深化学生认知。
教给学生数学方法比教会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数学方法的指导,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全面提升。
3.思想主题化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在这个过程中,抽象、转化、推理和建模等数学思想贯穿学习的始终。以数学思想为主题展开教学,需要跨单元、跨教材以及跨学段来实施。
例如,在教学“路程问题”时,在引領学生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随时渗透建模思想,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鸡兔同笼”问题时,又可进一步深化建模思想,帮助学生巩固数学思想,把单元主题教学的目标落到实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数学知识,还要注重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二、实施单元主题教学的意义价值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单元主题教学能促进学生对单元内容的整体理解,提升学生的数学迁移能力,丰富学生的数学认知,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学生整体感知
实施单元主题教学就是指把教材中散落的知识点和学习内容整合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个有层次的关联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单元主题教学,可以让学生从单元整体上去感知、分析问题,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内容的了解更加全面、客观。
例如,“多边形的面积”涉及的内容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等。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把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图形投影到大屏幕上,让学生说说这些是什么图形,各自具有什么特点,如何计算出这些图形的面积等,这样给学生从整体上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提供了条件,就可以使学生对本单元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从整体上把握单元学习目标。
单元主题教学主要以明确的主题统领单元教学结构,促进学生对所学问题的整体认知,让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认识更加完善与系统。
2.促进学生知识迁移
实施单元主题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内容的整体感知,让学生的数学学习由“割裂”走向“关联”,还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知与理解。为此,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梳理,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迁移运用奠定基础。
例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在单元主题教学背景下,教师可以把学生学过的“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等关联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先分别说说它们的计算法则,明确只有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或者相减,再带领学生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样可以使学生真正意识到为什么在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再计算,以及统一计数单位在加减法中的重要价值。
可见,实施单元主题教学,对于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迁移运用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关注学生所学内容之间的关联,在迁移运用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3.促进学生素养形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单元主题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数学知识脉络,帮助学生完善思维认知结构,洞察数学知识的本质。教师要遵循数学知识的形成规律以及学生接受、认知事物特点的规律,以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例如,教学“认识时间”时,在单元主题教学背景下,教师可以把“认识时间”与“年月日”的教学统整在一起,让学生在认识“年月日”“时分秒”的基础上,以表格的形式对自己暑假的生活进行规划,写清楚每天需要做什么,几点有什么安排等。这样的活动充满挑战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规划与安排自己的生活,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实施单元主题教学可以使学生以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所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学习素养的提升。
三、单元主题教学在数学课堂的实施
实施单元主题教学对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整体认知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材所编排的单元,而要明确学习主题,以明确的学习主题来统领课堂。那么,单元主题教学如何实施与开展呢?
1.以“主题”作为出发点与归宿
明确的学习主題是单元主题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传统的数学教学以课时来划分学习内容,教学视域狭窄。而在单元主题教学背景下,学习主题针对性更强,迁移性更强,更具备弹性的生成性空间。教师在实施单元主题教学时要认真研究教材,确定单元主题学习内容,确定学习主题的可行性、可操作性。
例如,教学“厘米和米”时,教师可以对内容进行扩充,把学习主题确定为“认识长度单位”,即在“认识长度单位”这一学习主题的统领下,把“毫米、分米、千米”与“厘米和米”关联在一起。这样教学,可以使学生对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的认识更加深刻,使学生对长度单位的了解更加完整与系统,对所学知识有深刻体会。又如,教学“千克与克”时,教师可以把这部分内容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斤、公斤、吨等称重的单位关联在一起,建立起以“常见的称重单位”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主题学习中真正明白它们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这样教学可以深化学生对质量单位的认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单元主题教学,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教师要能够以整体的视角,帮助学生找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让单元主题教学更具针对性,真正把单元主题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2.以“大观念”作为学习指导与串联
所谓“大观念”是指在数学学科中具有核心地位的大概念、大想法、大问题等。其中,“大观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指导和串联的作用,它不仅指向数学学科的本质,而且还能放大数学学科的功能,彰显数学学科的价值与结构,提供数学思维及认知模型等。在小学数学单元主题教学中,用“大观念”指导与串联单元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教学价值。
例如,“负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现实世界中对负数的产生背景有一定的了解,理解正负数的意义,学会正负数的表达方法,能够用正负数来描述生活中的现象。用“大观念”教学时,教师就要把“负数”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概念,将其贯穿教学的始终。对学生来说,负数是一个全新的数学概念,让学生了解负数与自己以往所学的数的区别是教学的难点。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从“大观念”视域出发,引导学生对比用负数、正数来描述生活现象的不同之处,从负数的认识、负数在生活中的运用、正确书写负数等方面展开教学,虽然这些是不同视角,但都能不断补充与完善学生对负数的认知。
大观念教学已经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热门话题,对于培养学生的宏观思想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借助“大观念”来统领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可以把数学相关知识有机地串联在一起,引导学生从更高层次的视角去学习数学知识,把单元主题教学的目标落到实处。
3.以“结构化”作为学习手段与方式
在单元主题教学中,以“结构化”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和方式,可以把相关知识集合在一起,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9加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操作学具真正经历9加几中的凑10过程,进而学会运用凑十法来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从“结构化”视角出发,教师可以用问题“如果是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话,你该如何计算”“怎样才能用学过的凑十法算出这些算式的结果”启发学生思考。通过“结构化”学习,学生对于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不但有了深刻的认识,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学会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又如,在学习“长度单位”时,通过实践操作学生明白了确定长度单位后,一个物体的长度就是看这个物体中包含着多少个这样的长度单位。教学时,教师可以把“包含”这一数学思想方法贯穿教学始终,以帮助学生形成对这一数学思想方法的一般性认知。在这种大观念视域下,学生今后在学习“认识面积”“认识体积”时,就能够运用包含思想去理解面积和体积单位,形成对数学问题的“结构化”认知,对于自身的数学学习具有积极的意义与作用。
综上所述,在单元主题教学背景下,教师需要对单元学习内容进行整体把握,从教材结构出发,通过“主题”“大观念”“结构化”等形式帮助学生全面完善数学认知结构,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质量。
[ 参 考 文 献 ]
[1] 任存金.小学数学单元主题教学的开展与实施[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2(10):48-49.
[2] 韩淑君.小学数学单元主题教学的设计与实施[J].天津教育,2022(33):28-30.
[3] 徐明旭.小学数学单元主题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以“垂线与平行线”为例[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2(12):38-40.
(责编 杨偲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