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大概念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教学研究

2023-05-26张静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3年3期
关键词:单元教学小学数学

张静

[摘 要]学科大概念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可以消除传统教学的弊端,使知识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体系,深化学生认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文章分析了学科大概念教学的特点,明确了大概念教学的应用价值,探讨了大概念教学的课堂实施策略,以帮助学生构建出全面、系统的知识结构,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科大概念;单元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08-0081-03

单元大概念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近几年不少学者提出的“单元模块教学”“单元整体教学”等都是单元大概念的理论基础。学科大概念指的是以学科核心内容和教学任务为中心,把学科关键思想和重點内容联系起来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学科大概念思想融入课堂教学中可以将数学单元中分散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体系,以促进学生对单元内容的融会贯通,提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小学数学学科大概念教学的特点

把握学科大概念教学的特点是高效教学的前提与基础。学科大概念教学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全局性

在传统的数学单元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对相关的知识点单独进行梳理,每节课的学习内容具有独立性,数学知识之间缺乏联系,以至于学生很难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而各部分知识内容之间不是孤立存在,而是有着一定联系的,具有全局性的特点,在单元大概念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将单元的各部分知识进行整体化处理,把单元中的若干个知识点有机地串联在一起。

2.计划性

传统的数学教学总是按照教材的编排按部就班地开展,缺乏对单元学习内容的整体设计和规划,显得比较随意。在单元大概念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提前对单元学习内容进行整体规划,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单元内的每个知识点进行细化设计,引导学生有序开展学习。

3.联结性

在小学数学单元大概念教学模式下,教师应以单元为立足点,紧扣单元教学重点,把单元各部分内容中的相关知识通过恰当的方式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打通单元内部知识之间的壁垒,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和内化,在举一反三中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4.主体性

传统的以单个知识点为主的课堂教学,教师讲的环节多,学生亲自参与的环节少。在数学单元大概念教学模式下,需要学生对数学知识点及相关内容有更多的了解与认识,以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促进学生思维参与积极性的提高。这体现了大概念教学主体性的特点。

二、小学数学学科大概念教学的应用价值

教师要认识实施学科大概念教学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科大概念教学的目标落到实处。

1.可以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形式的参与

学科大概念的提出改变了以往“以知识点为依据”的学习模式,强调从学科的整体角度出发,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对所学内容的学科思维能力。这是因为“以知识点为依据”的数学学习很容易产生围绕着某个数学知识打转的现象,导致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比较片面,参与学习的层次较低。在学科大概念视域下,学生需要从单元、课程范畴、生活经验等方面对相关知识进行提炼、汇总、整合,这就需要学生高阶思维的参与,进而使学生在思维的驱动下全面提升学习能力。

2.可以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系统化认知

学科大概念与以往的数学思想不同,教学之前,需要教师根据每个单元的数学思想、数学价值、数学知识结构等设计出契合学生实际需求的学习目标,以此来设计教学。教师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时,需要考虑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要注重对学生数学思想与数学价值观的培养,从数学学科大概念的视角出发,立足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提出具体的要求。按照这样的思路,才能充分发挥出大概念教学的优势,帮助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

三、基于学科大概念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在学科大概念视域下,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小学数学单元教学。

1.明确教学目标,设计合理教学方式

在学科大单元视域下,教师要依据单元学习目标要求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需要将单元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然后围绕单元教学目标教学。这样可以使教学指向更加精准。

以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学为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具体操作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能够根据看到的形状判断出观察者所处的位置。教学这一单元内容时,基于大概念视域下的课堂教学就不能仅仅观察物体的形状,而要注重与相关知识的关联,并以此来确定教学目标。结合学习内容及学生情况,可确定单元教学目标:能够说出不同方位的名称,掌握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认识观察物体的基本方位;能够表述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物体形状,知道表达方位的基本方法;知道方位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说出生活中有哪些场景需要用到方位。

这些学习目标的设定都是为学生学会观察物体并能够准确说出观察物体的方位等服务的。依据这些学习目标,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问题情境,引领学生结合生活展开思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方位的描述更加真实、直观,深化学生对观察物体的认识与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文具盒、书包等作为观察对象,让学生变换观察物体的方位,并说说自己观察到的形状,这些属于对实物的观察。在学生观察实物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把这些实物拍摄成照片,在大屏幕上展示出来,让学生说说这些照片是从哪个方位拍摄的,有了生活经验作为基础,学生可以很快回答上来。教师这样引领学生学习,可以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学科大概念视域下,教师要能够结合学生所学内容制订出切实可行且合理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2.关注学生情况,把准单元教学基础

学科大概念视域下的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对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认知进行分析,以及要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全面的了解与认识。

以“乘法的初步认识”为例,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实际学习过程中,随着对数的认识的增多,学生在计算100以内加减法的时候,会渴望能够用一种简便的方式取代以前学过的算法,这时候学习乘法就很有必要。但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之前,教师发现多数学生对乘法概念一无所知,即使有部分学生知道一些,也仅仅是从高年级学生或者家长口中听过这个词,并不知道乘法的真正意义。基于此,教师就可以从学科大概念视域出发,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具体拆解为“引入乘法现象—将乘法拆解为学生熟悉的加法—引导学生发现乘法与加法的关联—激发学生的乘法思维”等过程。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出示一些情境图,让学生运用学过的加法知识进行计算;在学生计算完毕之后,教师再出示乘法算式,告诉学生这些问题也可以用乘法计算,引领学生认识乘号以及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最后,教师让学生把情境图中的加法算式转化为乘法算式,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对乘法意义的系统建构,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概念与意义,真正对乘法这一核心知识有更深的了解与把握。这一教学设计实施后,学生可以从整体上了解乘法的概念、意义与计算方法,明白了乘法与加法的区别与联系,真正帮助学生把握乘法的本质特点,实现学科大概念下的单元整体教学。在学科大概念视域下,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学情,才能使学生获得对所学内容的系统化、结构化认知,才能准确把握学生学习基础,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3.依据单元特点,设计具体学习策略

学科大概念视域下教师要针对学生学情以及单元核心要点进行教学设计,只有依据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具体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才能为学生的学习探索提供明确的方向。

如在教学“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时,教师就可以从长度单位这一概念出发,从整体上帮助学生找到各部分知识内容之间的关联点,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落实单元教学目标。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基础知识、数学能力、数学观念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与掌握毫米、分米、千米等长度单位知识。教学之前,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入手,先从数学知识目标出发帮助学生建构起这些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然后从数学能力出发,通过动手实践等形式帮助学生获得对毫米、分米、千米等长度单位的直观感知和理解;最后,从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视角出发,引领学生从对实物的认识逐步过渡到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如让学生先量书本的厚度、测课桌的高度和宽度,再用画图的方式记录等,这样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与认识核心概念,逐渐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与关键素养的提升,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计量思维,把学科大概念的数学单元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不同的数学单元,单元知识的板块内容不同,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挖掘各个板块内部的关系,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单元知识,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4.构建整体框架,整合单元学习内容

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对所学知识缺乏整体性认识的情况,数学知识在他们眼里是孤立的、片面的、分散的,因此帮助学生建构出数学学科知识的整体框架就很有必要。学科大概念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要对单元学习内容进行梳理、整合,使单元学习内容直观、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以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教学“百分数的认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大屏幕向学生展示一些用百分数表示的数,让学生观察后思考:这样的数与自己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区别?自己还知道哪些数?这些数有哪些特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学过的自然数、分数、整数、小数等以表格的形式进行整合,并举例说明。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就分数与小数的转化,以及分数与小数、百分数之间的转化进行具体的说明。借助表格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不同数之间的区别,更好地参与百分数的学习,形成对数的整体化、结构化认知,提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凸显数学学科的教学价值。

5.注重问题引导,构建探究学习体系

探究学习是数学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学习方式,但以往的探究学习更多的是对于某个知识点的探究,很少从学科视域、单元视角出发,因此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较浅。学科大概念视域下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要能够依据单元学习内容提出具有统整性、全局性、关联性和主体性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真正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如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教师可以设计“你对分数有哪些了解”“分数的性质是什么”“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分数与小数有什么关系”“如何實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等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并通过查阅资料等形式认识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学科大概念视域下,有了这些驱动性问题,学生探究学习的目的更加明确,就能全面了解与认识分数的基本性质,深化对数学学科的理解与认识。

在学科大概念数学单元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问题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价值与作用,在学生探究学习过程中进行指导,使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逐步向学习的目标迈进,形成对知识内容的系统化认知。

综上所述,在学科大概念视域下,在小学数学单元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从单元整体出发,对单元学习内容进行统筹安排,通过整体性知识框架的搭建过程来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学习模式,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完整系统,推动学生数学学习的全面发展与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 唐明明,邓颖欣.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2(11):64.

[2] 韩淑君.小学数学单元主题教学的设计与实施[J].天津教育,2022(33):28-30.

[3] 朱俊华.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问题与对策:基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视角[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3(1):64-68.

(责编 杨偲培)

猜你喜欢

单元教学小学数学
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化学平衡的移动”单元教学创新设计
运用分析、比较策略设计单元语言实践活动
单元教学模式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