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意识

2023-05-26孟欢

文学教育 2023年5期
关键词:女性观女性意识女性形象

孟欢

内容摘要:《聊斋志异》塑造了一大批身份迥异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不再是一成不变的孝女、节妇、淑女,而是从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女性在追求爱情婚姻、思想解放以及经济独立上的努力,体现出了明显的女性意识。通过描写这些女性在婚姻家庭、社会生活中的表现也体现出作者个人的思想倾向,作者关注女性、赞美女性,体现了进步的女性观,但由于时代和作者自身思想观念的种种限制,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女性观又有矛盾和复杂的一面。

关键词:《聊斋志异》 女性形象 女性意识 女性观

《聊斋志异》中塑造了大量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与传统的孝女、节妇及淑女形象不同,呈现一定的独立性和思想性,在她们身上体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更体现了作者在女性问题方面的进步性。她们是想要挣脱旧社会藩篱的女性缩影,同时小说中也带有进步文化思潮影响的痕迹,有比较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拟从小说中的典型形象出发,对聊斋女子身上的女性意识以及作者的女性观做进一步分析和阐释。

一.追求爱情婚姻的自主意识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在爱情婚姻方面有着明显的自主意识,一定程度上冲破了“郎才女貌、门当户对”的传统束缚。

第一,面对爱情时没有克制自我情感,主动大胆出击。《胭脂》中,胭脂对门前过路的鄂生一见钟情后能够主动出击;《白秋练》中,白秋练主动上慕生的船以身相许;《聂小倩》中,小倩为爱飞蛾扑火,甘愿做凡人为其“执箕帚、奉晨昏”[2]51;《红玉》中,红玉逾墙而过大胆求爱。她们置闺门礼教及贞洁观念于脑后,面对心仪男子时毫不避讳,大方主动的面对自我情感。“伟大的爱情只忠实于感情,而且是自生自长的。”[1]44这些女性敢于直面自我的感情,并自由大胆追求,是女性意识在情感上的初步觉醒。

第二,将婚姻的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中国封建社会是典型的男权社会,女性在婚姻爱情中没有自我选择权,往往只能被动的承受,依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究门第与财产,而《聊斋》女子则反其道而行之。《连城》中,连城与贫贱的乔生私定终身,不惜用生命换取爱情。在等级森严的门第制度下,嫁娶也有严格的规定,“聘则为妻,奔则为妾”,无论门户大小都要讲究“三书六礼,明媒正娶”的常规程序。《青凤》中,青凤不顾家门闺训私自前往与落魄书生耿去病约会;《鸦头》中,鸦头流落青楼做妓女,与穷秀才王文相爱并大胆私奔;《霍女》中,霍女毫不在乎“好女不事二夫”的原则三易其夫……这些在婚姻中离经叛道的女性在《聊斋志异》中比比皆是,这些女性勇敢地抛开了尘世羁绊,自主选择婚姻。

第三,敢于在爱情婚姻中维护自己的地位和尊严。波伏瓦在《第二性》中指出:“婚姻对于男人和女人,一向都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男女两性是彼此必需的,但这种必需从未在他们之间产生过相互性的地位。如我们所见,女人从未形成过一个等级,平等地与男性等级进行交换、订立契约。”[3]200这也是为什么女性在家庭婚姻中毫无自尊可言的原因。“多妻制是另一个贬低妇女身份的具体表现”[1]100,但那时候的女性反而习以为常。反观《聊斋》中的部分女性,她们在婚姻中却可以自尊自爱,坚持追求平等地位。《王桂庵》中,芸娘婚后因不愿做妾憤然投江;《房文淑》中,房文淑勇敢地对一夫多妻制说不,在不平等的多妻制婚姻里理智抽身。

《聊斋》女子不仅能突破“男女授受不亲”的观念大胆求爱,且拥有爱情婚姻中的自主选择权,在婚姻生活中保持尊严,昭示出女性意识的觉醒。

二.追求思想解放的自由意识

封建社会的糟粕在于对人性的压制,甚至扭曲,女性即是受管控的第一对象。她们没有思想,不能读书识字,止步于闺房后院,成为传宗接代的工具,她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必须合乎道德规范,被迫成为程式化的“淑女”形象。面对封建礼教的压迫,小说中的部分女性没有逆来顺受,而是有选择地接受、抗争,这无疑是女性意识觉醒的表现。她们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礼教及世俗观念的限制,不压抑自己的才能,展现女子原本的天真活泼、热情善良、以及聪明才智。

在封建社会下,女性是礼教的囚徒,“礼法将代替妇女的天性,排除掉一切妇女性格方面的淳朴和多样性”[1]140。俗世女子因囿于世俗的囹圄而无法摆脱礼法,但小说中的女子却可以游离于礼教之外,自在随心。《婴宁》中,婴宁是山中未受世俗沾染的小狐仙,她跟随本性,开心时开怀大笑、害羞时咯咯巧笑、看到心爱的人哈哈大笑……她那不同于传统女子的笑,使她活得真实而又率性,就连作者都亲切的称她为“吾婴宁”“我婴宁”;《小翠》中,天性爱玩的小翠带着傻子丈夫整日踢球作乐、涂脂抹粉,闹出不少笑话,在玩耍中穿龙袍、装高官,一路闯祸,看似不正经的她却在玩闹中为家庭化解了政治危机,而且治好了王元丰的傻病。在她漫不经心的玩闹下藏着一个女子的智慧,她用游戏的方式反抗着封建礼教对女子的束缚。

如果说礼法对女性的制约是有形的,那么世俗道德则是一张无形的网,后者往往比前者更难打破。在封建社会下,男女互为知己是不被世俗认可的,而聊斋女子却能勇敢争取交友权力。《乔女》中,长相丑陋的乔女与鳏居的孟生冲破世俗观念互为知己,《娇娜》中,孔生与娇娜可以超越爱情互为知己。她们有勇气突破世俗的偏见,用自己方式捍卫女子的交友权,证明男女之间纯洁的友情。

西方自由女性主义流派也认为“女性受压迫的根源在于个人和群体缺乏公平竞争机会与受教育机会”[4]41,封建社会以“女子无才便是德”将女子紧紧桎梏于教育的盲区,知识是平民家庭女子不可触碰的禁区,即便生于富贵之家,对知识也是浅尝辄止,所以她们不可避免的会成为被压迫的对象,导致一些原本有才能的女性受到歧视和埋没。《聊斋》中却有这样一群女性,她们不仅能出口成章、吟诗作对,还能考取功名、披荆斩棘。《颜氏》中,才女颜氏女扮男装替夫考试,一路高中,连做十年高官且政绩突出;《狐谐》中,聪明美丽的狐娘子巧舌如簧,智斗儒生;《吕无病》中的丑陋少女无病博学多才,引经据典;《仙人岛》更是刻画了一批出口成章,将儒家经典肆意调侃的女性;《夜叉国》中,夜叉国中的女性更是“巾帼不让须眉”,她们带兵打仗,持家卫国,无所不能。她们的文才谋略,治国才干,让那些碌碌无为的男子自愧不如。

三.追求经济独立的平等意识

较之于社会的偏见,古代女子在家中受到的不平等待遇更为典型,而造成这种不平等的首要一点就是经济上的不对等。在传统的小农经济以及男耕女织的经济模式下,封建社会家庭中的经济大权一般情况下由男子掌控,女子只能退居男子与家庭背后,是男子的附属品并依附男子而活,这也似乎是那个时代女性的众生相。但如何打破这种不平等的现象?聊斋女子却有自己的办法,她们没有被束缚在传统的男耕女织、相夫教子之中,而是凭借着自己的智慧与长处,改变家庭经济状况,更难得的是直接掌管了家中的经济大权。

《黄英》中,黄英靠卖菊为生,为家庭创造了许多财富,却遭到了丈夫马子才鄙夷,她不顾丈夫的抱怨,依然坚持卖菊花改变家庭的经济状况,她认为只要凭着自己的辛勤努力赚钱,卖菊花并没什么不雅,黄英的精明能干最终使家庭经济得到提升,丈夫也对其慢慢改观。《小二》中,赵小二有着高超的经营才能,她将丈夫变为自己琉璃厂中的帮手,她生产的灯,款式新颖吸引人,不到几年功夫便使家庭富甲一方,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商业型女性,并成功获得丈夫的尊重。这些女性改变了传统女性的生存模式,她们的独立以经济上的独立为前提,不仅奋力摆脱家庭、社会中的附属以及卑微地位,还能审时度势,改变传统男耕女织的经济模式,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女性。

四.蒲松龄的女性观及其女性观的矛盾性

蒲松龄作为明末清初的文人,受李贽、顾炎武等进步思想家的影响,他将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倾注于作品中一个个拥有鲜明个性的女性身上,以犀利的眼光投射于女性的个体生活。从写情来看,《聊斋志异》突出了情的巨大力量,充分肯定了青年男女敢于突破封建观念、追求自由爱情的大胆行为,并在作品中塑造了许多“情痴”形象,其次,突破了“郎才女貌”的传统模式以及门第观念,强调以双方志趣相投、互相尊重、患难相扶为基础的“知己之爱”,如瑞云、乔女、连城、晚霞等;第三,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的“妇德”以及贞操观念的限制,塑造了一批聪明美丽、热情纯真、不为封建礼教束缚的女性形象,如婴宁、小翠等,最重要的一点是蒲松龄突破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观念,在作品中塑造了许多才华横溢、有胆有识的女性,如黄英、小二、颜氏等。作者不仅能发现她们的美德,欣赏她们的一些叛逆行为,还对这些行为大加赞赏,这显然是对男尊女卑社会强有力的冲击。

不可否认的是,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必将影响文人的创作,蒲松龄也不例外。《聊斋志异》中塑造了一批优美、动人的女性形象,但这些女性都是以男子为中心构建的,虽然拥有自我意识,但她们仍无法从根本上脱离封建社会的桎梏,同时书中也明显地表现出男本位思想,仍掺杂着传统的子嗣观念与一夫多妻制思想,且不少作品都是雙美式,书生和狐女的恋爱多是以“色”量人,大都是养外室,不少作品写妒妇,也是从多妻制角度出发,书中虽写了不少抗争恶势力不屈不挠的女子,但同时也写了一些屈从恶势力、一味忍辱的变态女子。《林氏》中,林氏因自己相貌丑陋不能生育,便偷偷将丫鬟送到丈夫床上延续香火,作者却称其为贤良淑德的典范;表现爱情主题的《聂小倩》中也同样体现出封建的子嗣观念,宁母在面对小倩是鬼女的身份时并不害怕,反而担心小倩作为鬼女能否为宁家传宗接代;《细侯》中,细侯认为最大的报复就是断子绝孙,不惜亲手摔死自己与富贾的儿子,这样有悖常理的情节被作者认为是大快人心的惩罚。这些传统的子嗣观念穿插在书中很多故事当中,几乎每个女性在婚后诞下的都是男婴,从侧面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带有时代性和封建性的特点。

在描写婚姻爱情时,作者也融入了不少自身感触。从其经历出发,蒲松龄一生大多时间在毕家坐馆,家事都由发妻刘氏操劳,在文学闲暇之余,他不免会对自己理想中的爱情婚姻进行思考,从作品中描写爱情的篇章来看,作者更倾向于一夫多妻、多美环绕式的爱情,这些美女不仅能于危难中救夫,而且个个都有才华,善解人意。这种理想化的婚姻爱情在现实中无法实现,在书中便给予作者很好的精神补偿。如《张鸿渐》中既赞扬了张妻方氏在危机之下救夫的镇定自若,又在后文加了狐女舜华救张的感情纠葛,篇末也都肯定了二女的作用;《莲香》中,桑生既贪恋柔美的狐女莲香,又迷恋鬼女李氏的容貌,在生命垂危时也不愿抛弃任何一者;《香玉》中看似肯定大胆求爱的香玉,却默许黄生乘香玉不在时觊觎香玉的姐妹绛雪,甚至让绛雪代香玉做妇。可见书中对爱情的描写往往是贫苦书生遇到两个甚至更多美丽的女子的爱情模式,表明了在男尊女卑的时代,男女爱情永远不会真正平等,这不仅是蒲松龄笔下的历史真实,更折射出作者理想中的婚姻爱情模式。

在描写一类妒妇、怨妇以及另一类贤妇时,作者的好恶十分鲜明,他认为一切家庭的矛盾都是由悍妇、妒妇等造成的。如在《江城》《马介甫》篇中,作者在言语间毫不掩饰对这些女性的厌恶之情,她们将婆家搞得鸡犬不宁、家破人亡,甚至鞭打、贬低男性,从精神以及肉体上控制男性,极端地丧失了作为人的品质。同样他持肯定态度赞扬了一批可以在父母公婆间巧妙调和、克己奉家的贤妻良母。《珊瑚》中,珊瑚自幼被教导“孝”的最高标准即为“顺”,面对丈夫的责备不断退让,受到婆母沈氏虐待时忍辱自杀,被救后在沈氏受到二媳虐待时也不计前嫌的照顾沈氏,最终作者也给这个愚孝的女子以最好的结局:“生三子,举两进士,并以寿终”[2]486;《邵女》中柴庭宾妾受妻百般变态的折磨与虐待,始终以德报怨;《妾击贼》中妾武功盖世,却因名分而情愿忍受正妻折磨;《陈锡九》中富家小姐周氏恪守从小的婚约甘愿嫁给落魄的陈锡九,在娘家仆人对陈母出言不逊后细心照顾婆母情绪,父母逼其离婚后又以绝食抵抗,最后如愿与陈生在一起,并极力调和关系使两家解除矛盾。这些女性是蒲松龄心目中贤妻良母的最高典范,作者毫不掩饰的对这些女性予以赞美,从中也可窥探到作者的思想中的浓厚封建色彩。

纪文达公尝言:“《聊斋志異》一书才子之笔,非著书者之笔也,先君子亦云蒲留仙才人也,其所藻繢未脫唐宋人小說窠臼。”《聊斋》的成就不仅在于他写了书中多种类型的女性,其透过描写女性所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环境也引人深思。

总之,蒲松龄的女性观是复杂又矛盾的,《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也是在男性视角下塑造的,仍带有传统思想和文化的烙印。但小说中触及到了女性在婚姻爱情、家庭经济以及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并通过对她们思想及行为的描写,展现出了进步的女性意识,即便小说的主旨不完全是赞扬女性的,但小说中这些女性的一系列活动具有划时代的进步意义。《聊斋》女子身上的女性意识也直接影响了后来文人对女性的塑造,使得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更加鲜明、饱满。

参考文献

[1](英)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王蓁译,女权辩护&(英)约翰·斯图尔特·穆勒.汪溪译,妇女的屈从地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2](清)蒲松龄.聊斋志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3]西蒙娜·德·波伏瓦.郑克鲁译,第二性Ⅱ[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4]李银河.女性主义[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5]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

[6]马瑞芳.马瑞芳讲聊斋[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8.

[7]马瑞芳.狐鬼与人间:解读奇书《聊斋志异》[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

[8]谭本龙,王洁,陈菊.从《聊斋志异》看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9]严江.论《聊斋志异》中的女狐形象[D].云南大学,2011.

(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女性观女性意识女性形象
《红楼梦》宝黛诗词与女性意识研究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女性观与性别意识之思想根源比较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从女性主义视角比较研究《名利场》两个汉译本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业化运作下的作用
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
浅析泉镜花的文学作品中女性观与恋爱观
在场的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