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如何助推乡村生态振兴
2023-05-26周宸
摘 要: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国乡村生态振兴取得较大进展,乡村生态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但是因为历史、现实、自然和人为等多方面的因素,还有相当部分乡村存在生态问题。随着互联网、智能信息的飞速发展,国家对数字乡村的发展也日益重视,数字经济对生态的振兴也起到了相当大的一部分作用,但是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基于此,在数字经济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的背景上,深入研究数字经济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的背后机理,对我国如何更好地促进数字经济与乡村生态振兴进行深度融合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数字经济;生态振兴;数字乡村;内在机理
一、选题背景
我国乡村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最为突出,农村基层党建存在薄弱环节,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强化。同时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已经临近“刘易斯拐点”。因此党中央基于以上情况,在党的十九大上正式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到“生态”“生态环境”等相关名词,足以可见“保护生态”的重要性。其次,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之一。不管是“生态”或是“生态环境”,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与日常生活生产密不可分。任何的发展离开了生态环境只是空谈,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美好生活的愿景就难以实现。只有把生态振兴的基础夯实好、建设好、巩固好,才能使得乡村振兴战略更好地实施。
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作为核心驱动力量,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的载体,再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经济社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数字经济作为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在各种领域所起到的作用都是十分可观的[1]。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和数字经济发展两大战略的结合点。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多次强调,要推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在2021年年初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数字经济赋能更是被提升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地位。由此可见,数字经济对于促进产业的转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经济更好更高质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数字经济正在推动各行各业的变革,乡村生态也不例外,将数字经济与乡村生态振兴进行结合,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活力与创造力,使其成为乡村生态振兴的“助推器”,有利于加强乡村生态环境数字化监管,从而统筹生态系统的治理,提高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能力;有利于推进乡村生态资源数字化管理,从而加强生态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推进乡村生态产业数字化变革,促使生态产业绿色可循环发展;有利于开展农业污染环境数字化治理,提高乡村环境污染整治的效率;有利于健全多元数字化生态补偿机制,把握生态薄弱点,实施精准修复补偿。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功在当代,福泽子孙。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研究数字经济如何助推乡村生态振兴,有利于我们了解数字经济在推动乡村生态振兴中起到了哪些作用,数字经济在哪些方面促进了乡村生态振兴,生态振兴在哪些方面还有问题亟待进一步解决。对以上重要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推进全面乡村生态振兴,使得国家更好地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着力点,促进数字经济与生态产业进行深度融合,也有利于探索构建乡村生态振兴的发展新格局,从而推动乡村生态振兴,进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二、研究现状
(一)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一词最早是由Don Tapscott(1995)提出的,他认为数字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是知识经济的一种重要体现,是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关于数字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数字经济的内涵和信息技术与数字经济关系以及产业结构之间的研究[2]。
1. 数字经济的内涵
关于数字经济的内涵研究,有些学者们从数字经济的特征出发去研究。Negroponte(1996)认为由于数字经济的推动和促进,人类的发展由原子加工过程变为信息加工处理过程;赵玉鹏(2003)等认为能够用来动态地描述数字流动的经济称为数字经济;徐晨(2017)提出数字经济其实是数字技术推动下呈现的一种新经济形态[3];马建堂(2018)认为数字经济的内涵是信息技术的市场化,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结果[2];荆文君、孙宝文(2019)则认为数字经济是通过广泛应用互联网技术从而产生的经济活动[2]。
2. 数字经济的内容
也有学者从数字经济的内容作为出发点去研究的,如Mesenburg(2001)将数字经济分为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电子商务、电子商业三个组成部分[4];何大东(2021)则将数字经济认为是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融合的结果;梅宏(2021)将数字经济定义为一种新的经济范式,包括了信息技术和装备产业、信息化行业和数据增值产业三个部分。
3. 数字经济的相关概念
还有一些学者从数字经济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何枭吟(2011)认为,数字经济与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等概念是相辅相成的;朱晓静、陈璨(2021)认为数字经济是通过数字的方式来给社会提供无形服务,在一开始出现时被认为是知识经济的一部分。
4. 数字经济与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
随着研究的深入,许多国内的学者指出信息通信技术与数字经济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裴长洪、倪红飞、李越(2018)研究认为,信息通信技术是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驱动力;董有德、米筱筱(2019)提出,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产生与快速发展,数字经济的内涵变得十分丰富,数字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趋势[2]。
关于产业结构方面,Kaakkola(1991)认为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进行知识管理和知识共享,这样企业可以使生产的各个环节更加科学化、智能化,推动产業更加先进化;Manyika(2016)等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应用有利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关于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方面,张辉、石琳(2019)通过研究认为,数字经济在这三大产业中的重要程度也在与日俱增,这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
综上可以发现,数字经济之所以能够得到发展,离不开互联网技术与信息通信技术的广泛运用;数据是数字经济的关键内涵之一;数字经济可以使得各行业结构得到转型与升级。不同的机构和组织对数字经济的研究促进了我们对于数字经济的认识,但是尽管关于数字经济概念的研究较多,但是目前的研究定义大都只是局限于数字经济的一些共性上,对其认识尚且不足。
(二)数字经济与生态振兴
关于数字经济与生态振兴方面的研究较少,例如,徐佳慧(2021)提出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提高生态环境整治水平、加强生态资源优化配置、促使生态产业绿色发展[5];王红艳(2021)提出要坚持和踐行将互联网和科学思维与乡村生态振兴互嵌;秦秋霞等(2021)通过探究数字赋能与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认为数字经济可以在农业生产方式和乡村环保方面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张晨欣(2021)提出,数字经济可以通过发展绿色农业、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和助力生态旅游三方面来推进乡村生态振兴。
由此可知,当前学者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从既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虽然对数字经济和乡村振兴的发展做出了探索,但是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人才振兴、产业振兴等方面,尤其以农村电商居多,而研究生态振兴的学者们大都是对农村生态问题与成因、治理困境、治理路径等单向度的研究,并没有对数字经济与生态振兴之间的关系进行更多的探索,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推进乡村振兴进程起到阻碍作用。中国的数字经济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在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共识的情况下,研究数字经济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的背后机理,有利于对我国后续高水平推进生态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三、数字经济助推乡村生态振兴的内在机理
通过将大数据技术与乡村生态振兴的有机结合,实现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有利于美丽乡村战略的实施,实现乡村生态振兴,从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根本目标。
(一)助推乡村生态环境保护数字化,提高生态环境整治水平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指出:“大力实施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重大工程,完善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制度。”因此,推进乡村生态修复治理是实现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任务。
乡村生态系统是一个以自然为主的半人工生态系统,是乡村区域由人类、资源、各种环境因子通过各种生态网络机制而形成的一个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体。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是根本[5]。
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首先可以加强农产品产地的环境保护,农产品的产地环境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农产品产地安全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证,通过大数据技术开展污染排查,摸清农田的污染状况,杜绝重金属污染物进入农田产地,同时控制灌溉用水的质量。
其次可以依托大数据技术来建立环境监控和预测系统,通过大数据来实现对环境危机的预警并通过取得的环境数据和影响因素来对污染进行分析,及时采取策略来避免环境的恶化,以此来提高生态环境整治水平。
(二)助推乡村生态资源管理数字化,加强生态资源优化配置
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乡村的生态资源是无价之宝,要把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放在突出位置。
借助大数据技术将乡村生态资源进行数据化建模,将当地的资源分布情况完美展示在模型中,分析资源的具体情况,开采对环境的危害等等,对开采数量进行控制,因地制宜地进行开采活动,提高开采活动的合理化、标准化与科学化。
同时还要善于发现乡村价值,乡村文化也是另类的价值,乡村的形态格局、景观、文化等也是生态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越来越多农家乐的出现,吸引了无数游客和观光者的注意力。通过数字技术对乡村的格局进行分析,在合适的区位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旅游业,赋予乡村资源新的价值,将生活、生态转变为财富资源,以此来加强生态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助推乡村生态体系建设数字化,推动乡村三生空间优化
乡村三生空间具体来说是指乡村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这三生空间是乡村居民进行生产、生活和生态的主要空间。乡村生态体系的建设有利于对整个乡村生态系统进行统筹管理,我国乡村大都是从当初居民聚集区演变而来,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历史性,在现在的生活标准下,有很多需求得不到满足。
通过将数字经济引入生态体系建设方面中去,有助于推动乡村三生空间的优化。首先,是推动乡村生产空间的高效利用,乡村生产出的农产品也是具有生态功能的,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同时,也需要完善配套的生产服务设施建设提升生产空间的集约利用效率。用数据技术对当地的土壤、环境、资源进行勘探测试,合理划分粮食区和养殖区,同时还要划分限养和禁养区,严格保护乡村农业的生产空间。除去产品之外也要投资建设配套服务设施,如产品集散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产品展示中心,以兹为当地乡村农业的发展提供助力。和乡镇、城区、产业园区展开合作,推进涉农产业的集聚发展。
其次,可以优化乡村生活空间的布局,乡村生活空间是乡村居民进行日常活动的载体。我国乡村目前还存在着很多违规乱搭乱建的现象,这对于居民的活动空间无疑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通过数字手段,秉着节约用地,遵循乡村传统格局,合理地确定基础设施用地的位置、规模及标准,确保将来不会对居民的生活空间产生影响。
最后,则是可以保护乡村生态空间,三个空间中,生态空间是支撑生产和生活、协调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关键。要想加强对自然生态空间的保护、修复与改善,与数字技术融合无疑是事半功倍的。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山脉、森林、河流、湖泊等重要的生态空间进行监控与保护,运用数据监控设备对红线保护区域进行实时监控,确保重要生态区域不被人为活动影响;通过大范围的信息收集,精准定位区域内需要进行修复的生态资源,打造出一个乡村与生态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空间。
四、我国数字经济助推乡村生态振兴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乡村信息化程度偏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虽然我国近些年来数字经济发展得十分迅速,但是仍然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东西部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信息化差距十分明显,尤其是乡村的信息化程度偏低,导致数字经济很难发挥其作用,助推生态振兴效果不明显;同时,乡村由于其地理交通、经济文化等因素,数据信息基础设施很难布局与建设,部分山区处于与世隔绝、不知有尔的状态,而有的农村地区虽然有一些基础设施,但是并没有得到及时的升级与更新,效果甚微。这些问题使得消息的传播与发布较为困难。
(二)收集数据难度较大,缺乏相关法律制度
进行生态监管需要全面收集与生态环境相关的数据,这些数据多分散在各级政府的报告文件与统计年鉴之中。但是我国政府目前的数据开放力度不大,且分布平台过多,各级政府间的合作意愿不强,这就给数据的收集工作造成较大的困难与阻力。而且我国数据开放还正处在起步阶段,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没有对数据公开的原则、要求进行规定,还没有建立起统一的信息公开平台和信息公开管理部门。最关键的是,部门对于何时公开数据,公开哪些数据,对于哪些人公开数据并不清楚。
(三)乡村居民文化水平较低,信息人才严重匮乏
我国数字经济不能很好推动生态振兴的一大原因是乡村居民的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无法很好地学习接受大数据相关的知识。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指出,截至2022年6月,我国农村人口为4.98亿,农村网民规模达到2.93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58.8%,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仍存在大规模非网民的原因主要是缺乏互联网的使用技能。另一方面,农村的大数据信息人才严重匮乏,从统计数据来看,大数据相关人才主要集中于我国的沿海地区,华北地区占比37.9%,华东地区占32.4%,华南地区占17.2%,乡村受制于自身的地理环境和薪资等原因,缺乏对这些人才的吸引力,很难引进和留住人才。
五、相关对策
(一)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推进系统升级更新
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的关键在于完善乡村信息设施的建设,只有将基础设施建设好了,才有了数字经济的基础,才能更好地推动乡村生态振兴。针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的地区,相关部门在投资建设计划中对这些地区应重点关注,基础设施从无到有,起到的效果是巨大的。同时,针对那些已经拥有基础设施但却没有及时得到升级与更新的乡村,应设置专门机构安排人员对基础设施进行定时定期地更新与升级,从而让这些设施起到应起的作用。
(二)加大数据公开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已知建立生态数据库的最大问题是数据信息的收集,而这些数据大都存在于各级政府的相关文件及统计年鉴之中,统计年鉴是对公众开放的,易于收集和统计,但是政府的相关文件及其内容相对来说则是没有那么容易获取,收集难度很大。要想建立一个数据精准可靠的生态数据库,就需要政府设立专们的生态部门,加大公开文件的力度,拓宽获取文件数据的渠道,通过这些措施来加大政府数据的公开力度,降低公众获取数据的难度。同时还要出台生态数据库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规定数据的类别,哪些数据全面公开,哪些数据不全面公开,哪些数据不公开,何时公开,公开多久,这都需要严格的法律规定,同时还要规定哪些数据不能另作他用,只能应用于生态数据库的建立与更新。
(三)加强人才的引进力度,培养数字时代新农民
由于地区之间的差异性,乡村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大,很难留住人才。多数毕业生和人才大都选择留在沿海发达地区,只有相当少的一部分会选择深入乡村,这也是乡村数字经济薄弱的一大原因。想要吸引人才,就需要加强人才的引进力度,出台一些具有吸引力的政策。同时还要开设培训班,对农民进行技能培训,在信息人才的带动下,提高他们的数字技术应用能力,从而培养出一批懂生产、懂技术的“新农民”;通過对数字技术的学习,农村的居民们可以通过信息设备了解学习到相关的知识,使得他们可以从生态数据库获取到相关的信息,从而提高他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小忠.数字经济发展与企业价值提升——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视角[J].经济问题,2021(3):116-121.
[2] 丁玉龙.数字经济的本源、内涵与测算:一个文献综述[J].社会科学动态,2021(8):57-63.
[3] 刘啸宇.数字经济的内涵及核算:文献回顾视角[J].中国集体经济,2020(19):84-85.
[4] 张辉,石琳.数字经济:新时代的新动力[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科会科学版),2019,18(2):10-22.
[5] 徐佳慧.数字乡村助推乡村生态振兴的困境与对策[J].福州党校学报,2021(1):56-59.
[6] 相雅芳.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生态治理困境及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20(10):1-6.
作者简介:周宸(1997- ),男,江苏南通人,西安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环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