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传播时代下新媒体推广策略分析

2023-05-26袁隽永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3年9期
关键词:微传播推广策略微博

袁隽永

【摘要】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加快了媒体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进程,且媒体升级速度相对较快。在运用互联网技术时,基于该类即时性的通讯工具,并在多样化的社交工具辅助作用下,能够打造完善的互联网社交信息平台,可以在全社会范围之内,为信息的处理和传播提供全新发展路径,从而呈现出新的发展变化。随着不同信息的发出,顺应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发展趋势,能够促进传统媒介有效创新,打造全新的媒体融合形式。在微传播背景的影响下,借助微博、微信等信息平台,能够进一步焕发新媒体的发展魅力,为其推广和运用提供了基本支持。

【关键词】微传播;微信;微博;新媒体;推广策略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3.09.027

随着媒体的不断发展,在与网络平台紧密结合时,能够为大众言论的传播和意识的形成提供基本支持。在开展新媒体工作时,基于微传播这一视角,使当前的新媒体工作模式逐渐贴近实际,并且能够走向创新发展的道路。随着新型思维方式的形成,对于新媒体工作方式的运用,所使用的传播工具更为便捷、有效,能够突出坚持与时俱进发展原则的关键作用,充分利用微传播平台,可为新媒体的推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微传播

对于微传播而言,主要是指现在所运用的传播媒介和学习媒介,属于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类型。例如,手机微信、软件、电脑网站等。主体在运用微传播方式时,能够运用日常生活中的零碎时间或休闲时间,借助软件或者网站获取所需要的信息。随着微传播计划的不断推行,能够在运用微小零碎的时间时,借助微信、微博、博客等平台,或者运用其他类型的常见社交软件,为信息的传播以及用户的交流提供多样化的渠道。

以微信为例,属于新时代背景下的新兴传播形式,将其与传统媒介做出对比可以看出,微信具有全球性、多元性和互动性等多重特性。所以,微信具有较大的潜在性市场。随着微传播计划的推出,在执行过程中,可以运用多种微传播平台,为新媒体推广这一环节提供更为多样的渠道作为基本支持,可以拉近不同用户之间的距离,便于新媒体更好地实现社会价值。

2. 微传播的基本特点

2.1 创新信息传播与接收方式

就微传播形式来说,它与传统的大屏幕传播存在显著差异,使用的媒体技术不同,可以颠覆原来的传播模式,而且,消息的发出者和接收者都不具有角色惯性。在对单一媒介传播形式进行改进的同时,可以向移动、多媒介、新锐、小屏等多个发展方向进行转变,弥补传统、宏大、单向以及时空固定化的单介质传播局限。在打破时空局限的过程中,能够形成广泛的连接形式,所以在整个媒体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微传播形式逐渐形成了较为深刻的影响。

随着新型信息终端的形成,能够在具化处理之后,直接与终端链接对接,并且与消费者建立联系。在运用移动媒介时,能够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形成可连接的终端,避免在传输和接收等双方存在时空距离,能够最大程度突破时空方面的局限。在运用微传播形式时,其传播速度以微秒计算,所以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具有短、平、快的特点。

在微传播视角下,受众的主体意识逐渐发挥到极致,在整个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受众在接受信息时有着较强的主动性,并且可以有选择性地进行接收,能够满足受众强烈的参与心理需求。在积极参与信息的传播过程时,形成更為广泛的互动模式,可以实现自我赋权这一目标。借助多种不同的途径,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表达意见。在赋予更多的展示空间时,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从而凸显出用户强烈的主体意识。

例如,在运用拍客APP时,这类视频客户端的操作,包括了视频拍摄和分享等多种功能。共享视频后,可以扩展到手机上,这就是“到处都是拍客”的根本概念。观众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录制,并且记录周围的新鲜事物。通过拍客视频,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使用者可以尽情地展现自己,释放个性。他们上传的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能够面向全球六十亿人受众,实现共同分享的目标。在此期间,信息的传播和受众等两项主体,相互之间的身份界限逐渐被瓦解。基于受众跨媒介的方式,进一步突出了该类平台的开放性和组合性,属于微时代背景下新媒体推广的主要方向。

2.2 延伸新型媒介生态

根据媒体的尺寸来划分,比如电影银屏和电视屏幕,一般都是大的,台式计算机是中等尺寸,而手机、ipad和移动智能终端,就是小的移动媒体,在运用时具有便捷性的特点。

随着微传播时代的到来,在运用大屏媒介的过程中,以影院银屏和电视荧屏为主,所以观众在观看相关节目时,通常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并且在接收信息时具有被动性。对于收视率、行为、空间、时间以及在选择节目的过程中,通常需要由节目的播出端来控制。在给定菜单时,使用户的选择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在电脑终端的运用过程中,虽然能够设置更为多样的影视接收终端,为用户提供了自由的选择形式。但对于该类终端的可移动性、便捷性而言,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在移动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并且无法使用户随时随地快速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能够带动小屏时代的发展,能够摒弃传统以信息发出终端来控制的操作形式,逐渐延伸出了全新的媒介形态。随着媒介生态系统的不断创新,能够在应用便携式移动媒介时,将相关信息微缩至小屏当中。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在分享视听作品时,可以运用电视、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实现跨媒介传播这一生态发展目标。基于一站式、便捷式的服务形式,在促进微传播方法高度融合时,使其独具创意形式。在内容的创新过程中,均能够受到新媒体技术的支持,在信息的传播阶段,呈现出多样化的特性,并且能够打破时空方面的局限,满足用户各式各样的信息需求。

3. 微传播时代下新媒体推广时的具体特性

在微传播时代背景的影响下,在网络平台中,与之相结合使用最多的是微博和微信这两种信息处理平台。随着新媒体宣传工作的持续开展,在两个平台使用度都相对较高。对于微信和微博而言,所形成的传播特性各不相同,在做好新媒体推广工作时,基于不同的传播平台,所呈现的形式存在一定的差异。

3.1 微信传播特性

由腾讯公司推出的技术智能手机平台APP——微信,该类信息传播模式的形成,集人际传播、大众网络传播和组织群体传播于一体。微信具有即时通讯功能,并且还加入了公众号、朋友圈等多项传播功能。其中,当使用朋友圈这一功能时,为图像、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动态的发布带来了方便,可以从人际、群体等层面入手,推动了传播范围的不断扩大。在建立公众号体系的过程中,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已逐步成为目前的主流形态。在传播信息的时候,可以借助公众号这个平台,方便读者的阅读,也可以在微信内部构建出与之对应的人际关系,满足群体的信息发送和传播需求。

一方面,因为微信的特殊性,其用户素质也很高。对于微信号的构成,与微博有根本的区别,这类网络信息工具的使用,具有很强的私密性。一个微信账号,只能绑定一个手机,可以确保账号的独一性。在信息的传播上。利用微信平台时,所获得的反馈具有真实性、独立性和个体化的特点。在推送微信消息时,虽然不能将个人的行为数据与之相融合,但却可以利用微信平台上的多种应用界面,让信息的发送者勾勒出用户的最基础的行为数据,从而对其后续的推送行为作出合理的调整。

另一方面,信息传递即时性。就微信来说,是一种即时的交流软件,通过传播活动的进行,消息的发出是即时的,在一定时间内可以收回,而且不能改变。基于对话式的信息传播模式,能够保障信息反馈的实时性。在新媒体推广工作中,依托于公众号传播功能,在公众号文章发布时,所有关注者均能够接收文章推送消息,并结合所推送的信息,形成相应的评价和分析。所以,该类传播模式具有互动性和导向性,突出了微信平台的发展特色。

3.2 微博的传播特性

在我国社交网络平台的发展过程中,以微博为例,能够实现对短信息的实时传播,在该类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当中,用户的总体数量相对较大,并且逐渐形成了较强的影响力,全民使用程度相对较深,为该类互联网信息交互手段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以新浪微博为例,属于当前最为流行的平台发展形式。自2017年起,新浪微博平台中的月活跃用户数量高达3.76亿。在平台的使用过程中,移动端的用户人数相对较多,占据总人数的92%。

首先,通过分析微博平台的发展特性,在微博的传播过程中,形成了“沉默螺旋”式的特点。在社会范围内,通过考虑舆论的倾向性,在个体的表达过程中,若自身观点与舆论保持相同时,自身个体表达意愿会随之增强。如果自身观点与舆论方向并不相同,个体也在表达时更加倾向于沉默。在微博的传播中,媒介和受众之间不易产生隔阂,在有关舆论的引导下,或在精神领袖的传播中,微博的影响力得到了极大的加强。

其次,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有着强烈的靶向性,所以能够实现精准化的信息传播目标。对于微博传播这一方式而言,需要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等多重特性,在海量的信息当中,由受众自行选择所需要信息内容。在微博后台数据当中,能够呈现出每一位用户的特征,且该类信息的呈现更为精准,并且可以形成更为完善的用户行为习惯数据形象。

最后,通过采用特定的算法,由微博后台为每一名用户精准地推送信息,其提供的信息接收类型使用户更容易接受。借助微博平台中的精准计算功能,在部分观点的筛选和评价过程中,基本会形成特定的群体。所以,该类自我筛选模式下所构成的拟态环境,虽然导致信息的传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可以针对特定的人群和习惯,形成有针对性的投送方式,使用户的接受度随之提升。

4. 微传播时代下做好新媒体推广工作的主要策略

4.1 开展线上、线下多种活动

随着新媒体推广工作的开展,组织线下活动和线上活动的展开,借助不同类型的活动形式,基于有效的推广手段,充分做好新媒体推广工作。在微博平台中,可以借助抽奖活动的形式,在用户转发关注之后获得抽奖机会,该类模式已经成为当前新媒体工作在推广时的主流手段。

在推广工作的实施过程中,新媒体平台也可以运用微博、微信等平台的发展优势,借助线上宣传、线下聚合的模式,实现对各类活动的组织和实施。随着线下活动的开展,新媒体平台可以与各类企业建立良性合作关系,采用关注微信、关注微博等形式,为用户提供领取奖品的机会,并设置相关优惠渠道,进而调动用户的关注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新媒体的关注度。

4.2 分析平台不同特点,设计自媒体平台

对于微博和微信等平台来说,在信息的处理过程中有着显著的差异,微博平台的运作很可能会受限于其内容。因此,在对有关的信息进行筛选时,一般都是以碎片化的信息为主要内容。在题材较短、资讯较多的情况下,要以正面的情绪引导来调动观众的情绪共鸣。因此,在写微博消息的时候,要伴隨着自媒体平台的运作,要根据自己的特点,设置一系列的感性词汇或者感性因素,从而构成完整的信息条。

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中,由于公众号文章的篇幅相对较长,并且还可以插入多种形式的媒体资源。例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为此,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中,随着新媒体推广工作的开展,对内容能够全面、翔实地分析、评论以及深入报道,满足评论、通讯等多方面的需求。

5. 结束语

结合微博、微信等两个互联网信息处理平台的主流特点,通常将用户的行为数据作为发展追求,通过分析用户的行为习惯,采用定性、定向的方式,为用户推送信息。因此,在新媒体的发展过程中,随着推广工作的开展,同样可以借鉴互联网信息处理平台的发展核心,保障推广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唐绪军,黄楚新,刘瑞生.移动化新媒体:微传播改变中国[J].中国报业,2014(13):36-39.

[2]王炎.新媒体时代电视节目的微传播与关系重构[J].传播力研究,2018,2(23):33-34.

[3]李冶陶.新媒体变迁中的微传播消费[J].西部广播电视,2013(20):15-17.

猜你喜欢

微传播推广策略微博
突发公共事件中媒体的舆论引导研究
“微传播”时代微信平台在医学期刊中的实际应用
对新兴排舞项目及其在普通高中推广策略的研究
“延吉三打一”项目推广策略分析
试论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推广策略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
公共领域视野下的高校微传播研究
传统媒体微传播的“把关”角色探索
神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