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维支持培养小学生语文思维发展自动力

2023-05-26王蓓伦

江苏教育研究 2023年5期

摘要:语文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语文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培养小学生思维发展自动力,需要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技术支持和资源支持。

关键词:思维发展自动力;语文思维品质;多维支持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3)05-0082-05

随着“互联网+”教育时代和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学习越来越依靠学生的自觉性,思维品质的提升越来越依靠学生的自动力。这种自动力,是需要适当的培养才能实现的。语文课堂在培养学生思维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语文思维发展的自动力。

一、语文思维品质的内涵与特征

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本质和事物内在规律性概括的、间接的、有目的的反映。品质是指物品的质量,思维品质就是指思维的质量,能反映思维的特点和表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了语文思维能力的内涵,即“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1]。思维具有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在语文学科领域具有独特表现。

语文思维品质的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此为“语文”。因此,语文思维品质的敏捷性主要表现为口语交际时的及时、得体以及下笔写作时的速度。

语文思维品质的灵活性是指个体能根据不同的客观情况,迅速地转变思维的方向、方式。语文思维品质的灵活性主要表现为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能举一反三、迁移运用,例如学生看到书上的某种句式,能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这种句式。

语文思维品质的深刻性是指个体进行抽象和逻辑推理,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表现为深刻理解词语或其他概念,分析异同,领悟作者写作的真实意图,善于抓住语言的规律和本质。思维的深刻性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体现了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

语文思维品质的独创性是指思维活动的与众不同,表现为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特别是在写作中,个体能从独特的角度观察和切入,选择新颖的体裁,构思奇妙,有自己的观点并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语文材料中的语言值得学生学习,但并不是完美且不可改变的,文章的立意主旨从不同角度思考也有不同的评价,语文思维品质的批判性就是指个体能对现有的语文材料保持一种质疑的态度,在语文学习中能坚持独立思考,拥有自己独特的观点,不人云亦云。另外,批判性也表现在对自我的审视,以元认知为核心,在语文学习活动后,能认识到自己思维活动的不足,并努力寻找改善方式。

二、培养小学生语文思维发展自动力的意义

思维品质决定着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随着信息技术和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日益拓展,这就给了学生的思维品质更大的發展空间,意味着学生思维品质发展更多地依靠自身的自动力。所谓自动力,就是个体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依据已有经验,凭借个人兴趣,利用已掌握之方法自觉行动、自主探索、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2]。

(一)应对新时代的要求

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教育进入了“网络+”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拓宽了,方式丰富了。但是,手机、平板、电脑在帮助学生学习的同时也分散着他们的注意力,这使得学生的学习时间在延长的同时也在变得碎片化。在教师管理和督促力度相对较弱的线上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更要依靠自身的自觉和主动。而小学生在自控力方面又是比较弱的。因此,教师就十分有必要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自动力,让学生能自觉行动、自主探索、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二)符合核心素养内涵

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实为舶来品,周洪宇认为,陶行知先生提出了以培养生活力、自动力和创造力为主要能力的“三力论”和“常能论”,在原则、结构和内容等方面可为构建21世纪核心素养体系提供诸多启示,因此“三力论”和“常能论”其实是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述[3]。因此,培养学生思维发展的自动力是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相一致的。

(三)满足学生成长需求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得之鱼不如得之渔。在终身学习的时代,学生需要提高的不是某一种思维品质,而是思维发展的自动力。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初始阶段,人生的学习之路才刚刚开始,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自动力,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之路上能自觉自动,而不至于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就放纵自我。培养学生思维发展自动力,才能满足学生终身学习的需求。

三、小学生语文思维发展自动力的多维支持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发是指不受外力的影响而自然产生的,而自觉是指自己有所认识而主动去做,前者不需要意志品质的支持,而后者需要。教师应该从主观意愿和客观方法两个维度去支持学生语文思维发展的自动力,具体而言,可以分为情感支持、技术支持和资源支持三种支持类型。

(一)情感支持,让小学生语文思维发展有动力

情感支持是指使用倾听、关注、情绪支持、鼓励等方法,给予学生情感上的关怀。情感支持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发展自动力的主观意愿。

1.正向期许,支持学生自我的期待。罗森塔尔效应证明,教师对学生的正向期待能帮助学生达到期望的结果。在执教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口语交际“说新闻”时,笔者在布置学生回家搜集新闻之后,就传递给学生正向期待:“你们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相信你们一定会对新闻有自己的看法。明天交流时,希望你们除了说出自己看到的新闻,还能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听到老师说“相信你们一定会对新闻有自己的看法”后,很多学生脸上露出了微笑,有的则是微微点头。在第二天交流之时,学生除了能说出自己搜集到的新闻外,有的表达了自己对某新闻的震撼,有的对新闻中提到的航天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有的学生对某新闻的真实性产生了质疑。

教师要把自己对学生的期许毫无保留地传达给学生,这能帮助学生形成自我的正面期待,让学生敢于去质疑,敢于去创新,形成思维品质发展的内驱力。

2.积极语言,支持学生信心的树立。积极语言和消极语言相对,它能引发个体积极情绪,发现个体优点及潜能。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即使是面对在学习上不那么出色的学生时,教师也应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鼓励他发扬自己的优点。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习作《小小“动物园”》要求学生想一想家里的人像什么动物,为每个人都写上一段话。当大部分同学都将家人比喻成绵羊、孔雀、兔子等“正面”动物时,小骆说:“我的爸爸像狮子,因为他的头发像狮子一样蓬松。”小骆在语文学习中的表现一向不如人意,但笔者抓住这一契机,发现她思维中的独创性,并鼓励她:“你很善于观察,也非常有想象力,抓住了爸爸头发的特点,那爸爸还有什么方面也和狮子有点像呢?”小骆想了一会儿,说:“爸爸的脾气和狮子也有点像,经常对我吼。”笔者继续用积极的语言引导她:“你不仅抓住了爸爸外形的特点,也抓住了他的性格特征,说得非常好。”果不其然,小骆的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而且与其他学生的作文不同,很有独创性。在接下来的习作中,小骆的构思也总是独具一格,与众不同。

积极语言能让学生树立信心,从而在主观上愿意去发展思维的自动力。

(二)技术支持,让小学生语文思维发展有方法

仅仅拥有思维品质提升的主观意愿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掌握思维品质自动提升的方法,这就需要教师提供技术的支持。听、说、读、写是语文的主要活动方式,其中听与读是输入,说与写则是输出,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输入与输出的不同支架,教给学生思维品质自动发展的方法。

1.输入支架,支持学生的听与读。语文学习中的输入支架指的是听的方法与读的方法。教师要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让学生发现在倾听别人说话时要专心,要能抓住重点,不能打断他人,表示自己听明白了可以点头示意。这样的言传身教,让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游戏,如教师或学生说一段话,然后根据说话内容进行提问,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在执教本单元课文时,教师应教授学生具体的预测方法。《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中,教师指导学生根据题目进行预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中,指导学生根据前文的情节进行预测;《不会叫的狗》中,指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预测。对于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比较、联想等,在有感触的地方写下批注。总之,阅读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教材,落实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

2.输出支架,支持学生的说与写。语文学习中的输出支架指的是说的方法和写的方法。教师要培养学生说话的技巧。事实上,口语交际是最能反映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的,因为对话通常需要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反应,而写作的反应时间则相对较长。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口语交际主题是“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教师应指导学生分条阐述,首先开门见山说出人物名字,再交代出处,最后说明喜欢的理由,在阐述理由时可以用上“第一,……第二,……第三,……”或“首先,……其次,……再次,……”等句式,以使自己的阐述更具条理性。学生口语交际的背后藏着他们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说话技巧有利于培养他们思维的敏捷性、创造性。

教师要教给学生写作的诀窍。口语交际能反映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而写作最能反映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小学生的写作大多从模仿开始,教师要教給学生举一反三的窍门。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赵州桥》,其第三自然段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教师在执教此文时,不仅要引导学生体会赵州桥的坚固和美观,还可以指导学生学习总分的构段方式进行写作——介绍一下自己的校园,试着围绕一句话将这段话写具体。通过这样的仿写,学生掌握了写作的技巧,更为重要的是,这传递给了学生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在以后的阅读过程中看到好的表达方式时,能有抓手地跟着学。用教材教,教给学生写作的窍门,更教给学生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

(三)资源支持,让小学生语文思维发展有平台

新时代的学习资源是丰富的,所以也就具有更多选择性,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为不同的学生提供思维品质提升的资源支持,主要包括阅读资源支持和平台资源支持两大类。

1.阅读推荐,支持学生的思维拓展。读书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学者认为语文思维品质与学生阅读的课外书多少有密切关系。语文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地为本班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可以根据教材中“快乐读书吧”的内容推荐阅读的书籍,并组织整班的整本书阅读。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文的相关内容,推荐同一作者的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选取老舍先生的两篇文章,分别是《猫》和《母鸡》,这两篇文章都是运用了生活化的语言,通俗易懂又鲜明生动,充分体现了老舍先生的语言艺术。除了这两篇文章,老舍先生还有很多作品,如同样是写动物的《小麻雀》,教师就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老舍先生的语言魅力。阅读推荐,拓宽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加深学生的思维深度,有利于思维深刻性和批判性的发展。

2.交流平台,支持学生的思维个性。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能反映个体的思维水平,交流也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教师应当抓住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化认识,进行反思。笔者在执教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田忌赛马》时,大部分学生都同意“田忌很有智慧,值得我们学习”,但是有一位学生指出“田忌破坏了比赛的公平公正性,这是不对的”。此话一出,有人赞同,有人反对。笔者没有着急完成课堂进度,而是让学生辩论,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双方的深度交流后,学生达成了和解——如果马的出场顺序是公开的,或者田忌准确预测了对方的出马顺序,有针对性地安排自己的出马顺序从而巧胜,那田忌的谋略值得我们学习;如果田忌是用不正当的手段知道了对方的出马顺序,那田忌的这种做法并不值得我们效仿。在笔者提供的课堂交流平台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而这样深刻的交流也在学生心中埋下了种子,让他们以后在学习课文的时候保持质疑的态度。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互相评价、修改作文,或者进行自评和自我修改。在评价与修改的过程中,学生对他人作文进行深刻、批判的阅读,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反思,对自己作文的反思就是对自己思维活动的反思,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反思性思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5.

[2]周洪宇,龚苗.生活力、自动力、创造力:陶行知的学生核心能力论[J].教育科学研究,2016(12):15.

[3]周洪宇.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述:陶行知的“三力论”和“常能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5(1):1.

责任编辑:石萍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促进小学生思维品质提升的学习支持策略研究”(D/2021/02/180)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2-09-15

作者简介:王蓓伦,苏州市吴江区思贤实验小学副校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