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拨云去雾见太阳--特殊家庭学生教育案例

2023-05-26袁赛花

中学生学习报·教研周报 2023年8期
关键词:小陆家庭班主任

袁赛花

每一个优秀的孩子身上,都有其父母的影子;而每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都有其家庭教育的缺失。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发现,职业学校的学生中来自单亲家庭、重组家庭或其他特殊家庭的学生不在少数,这些学生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在思想和行为上往往与众不同,很容易成为人们眼中的“问题学生”。

一、案例基本情况

16岁的小陆(化名)是中职建筑专业的一名男生,初入校园时他目标明确,想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经过一段时间的寄宿生活后,由于性格孤僻,卫生习惯差,常与同学发生语言和肢体冲突,班主任多次劝解开导,但收效甚微。第二学期开学后,情况更加严重,有时甚至同学一句无心的话就让他暴怒,对老师的善意劝导也持抵触和抗拒的态度,认为所有人都对他不公平。

二、个案背景资料

(1)家庭情况

小陆的父母都是聋哑人,有一个亲哥哥大他十来岁,小陆小时候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直到上初中才回到父母身边。小陆的爷爷脾气暴躁,从小对小陆的教育简单粗暴,上初中后小陆虽然回到父母身边,但由于语言沟通不畅,小陆一直没有从家庭中得到良好的引导和教育。由于在老人身边长大,小陆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父母聋哑以及家庭教育和关爱的缺失导致了小陆极度不自信。小陆的哥哥是家中唯一能与他正常沟通的人,小陆也比较听哥哥的话,但哥哥平时在外地上班,和小陆相处的时间有限,平时只能通过电话联系。

(2)学校生活

小陆在升入中专前没有经历过寄宿生活,生活环境单一,习惯独来独往,跟同龄人没有太多的交集。升入中专后,小陆进入了一个新的环境,因家境特殊立志靠自身努力改变现状,因此学习比较用功。但因从小养成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在集体宿舍生活中摩擦日渐增多,他对同学存在高度的戒备心,认为同学都很虚伪、势利,同学却都觉得他性格古怪、反复无常。在课余玩耍交流中小陆显得格格不入,常常躲到空教室“思考”。

(3)个性与兴趣

自卑敏感,疑心重,喜欢独自思考,喜欢钻研数学题。

三、转化过程及效果

(1)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请你记住,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教育孩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们教师的大量耐心和爱心,面对有着特殊家庭背景的学生,更需要教师寻找合适的渠道和方法,主动消除沟通理解中的各种障碍,帮助他更好的成长。

一天下午的班会课上,我正以吸烟与健康为主题召开班会,因之前小陆在宿舍有过抽烟的情况,以为我在针对他,故意举了一些吸烟长寿的例子唱反调。下课后我想找他好好谈谈,但他对我不理不睬,直接赌气离开。当天晚上本该晚自习时间,小陆竟借故回到宿舍吸烟,被生管老师发现后才回到教室。通过宿舍同学多方沟通了解我才知道小陆这些反常表现的原因:原来小陆觉得班主任反正已经对他印象不好了,所以破罐破摔就做给班主任看。

了解情况后,我找了一个时机与他进行谈话,首先向他表明召开吸烟与健康主题班会绝无针对他的意思,班主任与学生绝对不是对立的立场,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让学生在发生一些小的错误时及时改正避免大错。人无完人,知错能改的孩子老师照样喜欢。起先小陆一直以头疼为借口拒绝谈话,后来我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终于能和他进行沟通,在谈话过程中小陆表明其实吸烟的事他哥哥也一直反对,但不明白为什么。我跟他聊了很多,从吸烟对未成年人身体的影响到学校与家人对他的关爱和希望让他理解我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他好,绝不是借着错误来贬低责罚他。最终,小陆仍以头疼为由请假回家。但从这次谈话开始,小陆对我的态度似乎有所缓解,这也为下一步转化工作打下了基础。

(2)专业咨询、解开心结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她热爱着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她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学生的心灵,时刻不忘自己也是个孩子。”

通过之前交心的谈话,小陆对我的态度有所缓解,在和同学产生矛盾时也知道向我求助了。一天,小陆找到我,跟我反映小坤同学骂他,希望我给评理。经过了解事情经过,我意识到他本身其实也有处理不当的地方,但考虑到小陆当时情绪激动,我首先肯定小坤同学确实有不对的地方。等小陆稍稍冷静下来,我再给他分析一下矛盾产生的原因,让他想想如果当时他换一种做法是不是能够避免这样的矛盾产生。虽然很委婉的提醒,但小陆对此非常敏感,执意觉得是小坤不对,经过两节课的调解他才回到了教室。回到教室有同学开玩笑的对他说了一句:“你是不是又去找老师主持公道了。”这一下小陆又平静不了了,想想还是觉得小坤不对,他自己没有错,当天下午他又两次找我理论。

鉴于小陆的家庭情况和平时表现,我找了一个机会带他去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经过专业老师的谈话咨询,找到了症结所在。小陆的父母是聋哑人,从小没有给予他正确的引导和教育,生活习惯差导致同学直接摩擦不断。家庭的原因又导致他极度自卑敏感,总以为别人觉得他不好,遇到困难时家里没有人能给他支持和帮助,他很无助所以只能用抵触和抗拒的情绪来保护自己。

(3)家校联合、用爱暖心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

小陆的哥哥很重视小陆的情况,在沟通中我了解到小陆的父母虽然聋哑不能和他沟通,但小陆有一个小伯一直对他们兄弟非常关照,小陆对这个小伯也非常崇拜。小陆的小伯在了解情况后专程从外地赶回来关心照顾小陆。

在小陆小伯的安排下,小陆请了一周的假去了小伯所在的城市,进行了更专业的心理咨询,给出了更专业的建议。由寄宿改为走读,减少了小陆与同学产生摩擦的机会;以学习成绩为突破点,任课老师积极配合,慢慢帮助小陆建立自信;班主任经常用关爱的语言和行为给予温暖,不流露出同情;从根源上去理解他,多给予耐心与关心,用爱打动她;适当进行心理辅导。

小陆回到学校后,我和小陆的家人建立了密切的聯系,经常就小陆在学校的表现进行沟通,我能明显感到小陆的改变,虽然有时还有反复,但他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对同学和老师不再那么抗拒和抵触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通过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用爱去浇灌,笼罩在孩子心头的雾霾终将散去,爱的阳光定会照亮温暖他的心田。

猜你喜欢

小陆家庭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谁扔的粉笔?
夸夸我的班主任
说好的白头到老
家庭“煮”夫
就是要住车库
恋练有词
班主任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