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教育”理论视域下的早期亲子阅读

2023-05-26江赛蓉 黄佳

江苏教育研究 2023年7期
关键词:活教育亲子阅读学前教育

江赛蓉 黄佳

摘要:早期亲子阅读对阅读习惯与兴趣培养至关重要。当前社会各界普遍认可早期亲子阅读的重要性,但如何科学开展早期亲子阅读,并未形成共识。通过梳理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发现,其对早期亲子阅读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在“活教育”理论指导下,早期亲子阅读需遵循阅读旨趣的情感联结、阅读材料的鲜活性和阅读模式的活动性原则。早期亲子阅读需采用灵活多样的阅读方式与策略:将阅读与情景融会,寓阅读于情境互动中;将阅读与日常生活融通,寓阅读于日常生活中;将阅读与游戏融合,寓阅读于游戏中。

关键词:亲子阅读;“活教育”理论;学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3)07-0087-05

早期阅读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甚至对幼儿毕生发展具有奠基性作用。诗句“有个天天向前走的孩子/他只要观看某一个东西/他就变成了那东西/在当天或当天某个时候那个对象就成为他的一部分”[1]最好地诠释了早期阅读对幼儿毕生发展的影响。近十年来,早期阅读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作为早期阅读的重要形式,早期亲子阅读在学界讨论颇多,但如何科学开展早期亲子阅读仍有待多视角的探析。

学前儿童教育理论与实践开创者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为科学开展早期亲子阅读提供了理论指导框架。针对陶行知先生揭露的“旧教育”弊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2]20,陈先生决心变因袭旧法的“死教育”为“活教育”,提出要让教师“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要让儿童“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2]20的主张,并在多年亲身实验研究基础上,凝练出“活教育”理论。“活教育”理论的灵魂在于“活”,主要包括教育目的之“活”,教育内容之“活”和教育方法之“活”。

一、“活教育”理论视域下早期亲子阅读的误区

以“活教育”理论审视早期亲子阅读实践,结合对江苏省南通市区早期亲子阅读现状的调研,发现存有以下误区。

(一)阅读旨趣功利化,忽视情感联结

阅读旨趣是判断早期阅读科学与否的关键因素,决定着早期阅读的方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阅读的教育建议为“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3]23。“活教育”理论认为,“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做人的态度,养成优良的习惯,发现内在的兴趣;“活教育”中的儿童天真烂漫、活泼可爱”[2]21-22。因此,“活教育”理论视域下的幼儿早期阅读不仅要开发幼儿智力,还应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更为重要的是增进情感联结、唤醒积极的情感态度,培养活泼可爱的儿童。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于2022年4月以南通市区幼儿家长为对象,发放问卷302份,就早期亲子阅读旨趣展开了调查,调查结果见图1。

统计家长选择排在第1位和第2位的占比之和可见,56.5%的家长认为早期阅读旨趣为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59.7%的家长认为是让幼儿从阅读中获得乐趣,但66.3%的家长视开发智力为早期亲子阅读主要目的,且有46.9%的家长视早期阅读旨趣为认识更多的字,仅有35.8%的家长意识到早期亲子阅读的情感联结价值,认为早期阅读是增进亲子情感的有效途径。由此可见,早期亲子阅读旨趣存有功利化倾向,忽视情感联结的价值。

(二)阅读材料静态化,忽视鲜活性

阅读材料是顺利开展阅读的必要条件,好的阅读材料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开拓视野,还可使亲子阅读更加生动、有趣,促进幼儿亲近大自然及亲社会行为的增加。早期亲子阅读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青睐,但他们把阅读材料囿于静态的绘本(包括电子类绘本)。

数据显示,50%以上家长认为,早期阅读材料是绘本(包括电子类绘本),而把大自然的景物、大社会中的事件视为早期阅读材料的家长均低于50%。意识到大自然中的景物、大社会中的事件是阅读材料的家长平时就喜欢阅读,具有阅读的良好习惯。陈鹤琴先生早就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4]244。据此,就阅读材料而言,早期亲子阅读存有阅读材料静态化、忽视鲜活性的问题。

(三)阅读模式固定化,忽视互动性

阅读模式是影响阅读方式和策略的重要因素。“活教育”理论极力反对固定化、单向度的教育模式,倡导要让幼儿在环境中、活动中创生和互动。早期亲子阅读活动也不例外。现实中早期亲子阅读互动情况如何?通过调查发现,在早期阅读过程中,选择多种方式经常和孩子互动的家长不到50%,反观之,50%以上的家长通常采用自己读、孩子听的模式。这种早期亲子阅读模式既不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也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建立,明显存有阅读模式固定化、忽视阅读活动的互动性问题。

二、“活教育”理论视域下早期亲子阅读的原则

用“活教育”理论指导早期亲子阅读,应遵循阅读旨趣的情感联结原则、阅读材料的鲜活性原则、阅读方式与策略的活动性原则。

(一)阅读旨趣的情感联结原则

“活教育”理论首先是教育目的之“活”。陈先生极力反对目中无人的“死教育”,倡导并践行“活教育”,把“做人”定位为“活教育”的首要目标。把“做人”视为“活教育”首要目标是因为他认为近世教育把人“异化”了。诚如他自己所言,“古代教育非常注重做人的本质,但到了近世,教育变了质,把做人给忘记了”[2]59。 陈先生于1948年发表《活教育的目的论》,进一步提出做“爱国家、爱人类、爱真理”[2]62的现代中国人的教育目标。陈先生提及的“做人”,首先指教育要遵循儿童心理特点,培养活泼可爱的儿童,而非暮气沉沉的不好动、不好问的“小老人”;其次指教育要培養“有温度、有态度”的人,而非冰冷的、无情无义的个体。总之,“活教育”要培养的是“有情有义、正直仁爱、活活泼泼”的幼儿。培养正直仁爱 、活泼可爱的幼儿是我国幼儿园重要办园方向。教育部2022年2月印发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指出,“品德启蒙是办园方向的关键指标之一”[5],这扭转了国内一度重智力启蒙的办园倾向。

作为学前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早期亲子阅读自然要视幼儿园办园方向为“风向标”,不能把阅读旨趣仅限于智力启蒙,更应关注幼儿的品德启蒙,注重培养“有血有肉”、情感丰富的幼儿。

(二)阅读材料的鲜活性原则

“活教育”理论其次是教育内容之“活”。陈先生认为,“对儿童的培养与成人不同,不能给他们成人化的东西,要适合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要做到儿童化”[6]503。基于对幼儿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的认识,陈先生提出,“书本上的知识是死的、是间接的,而从大自然、大社会获得知识是活的和直接的”[4]243。他还提出,“大自然、大社会应被视为我们的知识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活教师,我们应当向它领教,向它探讨”[2]74。总之,在长期观察研究的基础上,陈先生提出了幼儿园课程内容应以自然、社会为中心进行选择,即遵循教育内容选择的灵活性与鲜活性原则。

“活教育”理论教育内容之“活”诉诸儿童教育内容的鲜活有趣。因此,早期亲子阅读不应囿于静态的图画书,阅读材料应丰富多样,大自然中的景物、大社会中的事物都是鲜活的阅读材料,早期亲子阅读须在考虑季节和地域差异的基础上,根据幼儿经验因地制宜地选择阅读材料,体现亲子阅读材料的鲜活性原则。

(三)阅读模式的活动性原则

“活教育”理论还注重教育方法之“活”,方法之“活”集中体现为“做”。陈先生提出,“不论是肌肉的、感觉的,不论神经的,都要靠‘做’”[2]68。但“做”并不限于双手做,凡是耳闻、目睹都包括在内,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实践。为此,他提出“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2]67的教学原则;在强调“做”的同时,还重视思维的作用,又提出“凡是儿童能够自己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2]68,让儿童在劳力基础上劳心,手脑并用,成为主动的学习者。陈先生说的“做”,其实质就是让儿童对生活、事物有直接的体验。若想让儿童求得真知,一定要让儿童在活动中进行,即遵循活动性原则。

活动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在幼儿早期亲子阅读中,需打破家长读、儿童听的固定化模式,结合幼儿认知发展规律和阅读材料的特点,遵循阅读的活动性原则,在阅读中“做”,在“做”中阅读。

三、“活教育”理论视域下早期亲子阅读的策略

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是“活教育”的理论基础。陈鹤琴提出,“若能依据小孩子的心理而施行教育,那教育必定有良好的效果”[6]527。 儿童心理发展决定了学习方式。《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说明”部分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3]3。因此,幼儿学习重要途径之一的早期亲子阅读需在情境互动、日常生活、游戏活动中进行,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

(一)将阅读与情境融会,寓阅读于情境互动中

“活教育”旨在唤醒儿童好奇、好动的本性,注重情感联结、激发创造力,培养“活泼泼”的幼儿。因此,“活教育”理论视域下的早期亲子阅读绝不是“家长读、孩子听”的固化方式,而应根据阅读材料特点创设相应情境,引导互动,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1.启发性提问。在与幼儿阅读的过程中,家长应多提一些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让幼儿有自由表达想法的机会,还能提高孩子的想象力。例如,在阅读《道格拉斯要抱抱》时,可提一些启发性问题,如:“道格拉斯会对松鼠说什么?”“道格拉斯抱大树时会想什么?”在《大熊的拥抱节》中提问:“大家为什么不愿意和大熊拥抱呢?”通过诸如此类问题,创设一个个情境,给予幼儿大胆想象、自由表达的机会。

2.续编创编故事。家长在与幼儿共读时应运用续编和创编的技巧,促进幼儿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如在《母鸡萝丝去散步》中,可通过提问“母鸡萝丝散步的过程中还会路过什么地方?会发生什么事情”,引导幼儿续编故事;又如在《爸爸,别怕》中,可以通过提问“如果你是小熊,你遇到困难时会怎么做?”,引导幼儿创编故事。幼儿续编、创编故事的过程,是表达自己情绪情感和生活态度的过程;根据幼儿续编、创编的故事情节,家长可更全面地了解幼儿内心世界,走进幼儿心灵。

3.开展主题探究。很多家长由于时间等因素,往往给幼儿讲完绘本故事后就去干自己的事情,对于幼儿在阅读过程中的疑问或兴趣点完全没有察觉或注意到,匆忙结束故事讲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7]。阅读也是如此,家长与幼儿共同阅读时,应多留意幼儿的兴趣和疑问,以绘本为线索,引领幼儿走进现实情境,展开主题探究活动。如在《森林里的秋天》中,家长可带领幼儿从书中的“秋天”走进现实的“秋天”,在大自然中阅读树叶的异同、阅读生活中“秋”的气息等,以一本有关秋天的绘本,引出关于秋天的主题探究活动,引导幼儿与大自然互动。

(二)将阅读与日常生活融通,寓阅读于日常生活中

生活、自然是一本丰富多彩的书,早期亲子阅读不应囿于静态的绘本,而应转向大自然、大社会,把周边生活环境作为阅读材料,寓阅读于日常生活中。陈先生的“活教材”就是要把幼儿置于一个个真实具体的生活场景中,让幼儿生成自己的独特感受与体验,让幼儿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一个个的难题。

1.阅读大自然,探究大自然奥妙。家长要善于运用自然环境中的阅读材料,包括各类动植物和大自然中的現象,如冬天的雪花、夏天的闪电、春天的燕子等,在大自然中阅读,探究大自然奥妙。如为什么快下雨时,燕子、蜻蜓会低飞?尽管此问题可通过“家长读、孩子听”的方式获得答案,但若家长能带领孩子走进真实的大自然,引导幼儿通过“仔细观察—亲身体验—认真思考”寻找答案,更符合幼儿心理发展规律。于幼儿认知发展而言,具有截然不同的意义。

2.阅读大社会,丰富生活经验。社会生活中处处有可阅读的事物、规则等,家长要将亲子阅读延伸到大社会中,应引导幼儿从小学习基本的安全知识和培养规则意识,以便幼儿更好地保护自己。在马路上遇到红绿灯时,家长可以带领幼儿一起学习交通安全知识;在公共场合时,家长可以带领幼儿认识一些特别的安全标识,和幼儿一起阅读标识的含义,并遵守标识上的规则,学习保护自己;在與人交往时,家长可引导幼儿阅读他人的言行举止、行为规范等,学习基本的交往规则与技巧。总之,要充分地抓住人类社会中的阅读契机,引导幼儿在社会中阅读,丰富生活经验。

(三)将阅读与游戏融合,寓阅读于游戏中

游戏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陈先生曾言,“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6]582。刘英琴提出“亲子阅读形式需多元化,并融入丰富的游戏活动中”[8]。因此,早期亲子阅读须与游戏融合,寓阅读于游戏中。

1.以绘本为题材,和幼儿一起扮演绘本角色。家长们不仅要重塑早期亲子阅读理念,而且要将理念落实到行动中。如,父母可以寻找经典的绘本素材与幼儿一起扮演绘本角色,在游戏中进行阅读。看似简单的一个绘本剧,实则包含服装、音乐、背景、场景的选择和制作,还考验幼儿对绘本中故事人物的理解程度。幼儿在与父母共同排练和扮演的过程中,在对绘本角色逐步深入解读和诠释的同时,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去自我中心”,移情能力和换位思考能力得到培养。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需要多加关注与绘本剧相关的主题活动,带动孩子参与进来,齐心协力实现阅读游戏化。

2.以绘本为载体,和幼儿一起表演绘本故事。现实中,家长认为好的亲子阅读环境应该是温馨舒适、安静柔和的。其实不然,温馨、舒适的环境可能会减少一些外在干扰,让幼儿静心阅读。但如果家长能带领幼儿把阅读材料通过表演方式呈现出来,幼儿的注意力将会更加集中。在亲子共读时,家长可以先大致讲述一下绘本的内容,接着针对幼儿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游戏表演。如,在《道格拉斯要抱抱》中,家长可和幼儿一块,用肢体模仿表演小熊伸懒腰的动作,如站着伸、坐着伸、躺着伸等;幼儿也可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表演小熊伸懒腰的动作,全神贯注和父母在表演游戏中进行阅读。

总之,在“活教育”理论视域下,早期亲子阅读需要打破静态阅读的禁锢,突破固化的阅读模式,重视鲜活的阅读材料,走进动态的阅读,并采用多样化的阅读方式与策略,引导幼儿与大自然、大社会积极互动,培养“活泼泼”的幼儿。

参考文献:

[1]惠特曼.草叶集[M].楚图南,李野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625.

[2]陈秀云,陈一飞.陈鹤琴全集:第五卷[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陈秀云,陈一飞.陈鹤琴全集:第六卷[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8.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EB/OL]. (2022-02-11)[2022-06-27].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7/202202/t20220214_599198.html.

[6]陈秀云,陈一飞.陈鹤琴全集:第二卷[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8.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0.

[8]刘英琴.教师指导家长开展亲子阅读的几条经验[J].人民教育,2019(17):72.

责任编辑:石萍

*本文系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一般课题“‘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内容建设与路径研究”(TSGZ2021Y02)的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2-07-29

作者简介:江赛蓉,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基本理论;黄佳,南京晓庄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基本理论。

猜你喜欢

活教育亲子阅读学前教育
“活教育”思想在幼儿审美教育中的渗透
论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
中英文绘本亲子阅读模式研究
有效进行亲子阅读教学管见
简析亲子阅读中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浅谈少儿图书馆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探讨
幼儿园自主游戏中的“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