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融合路径

2023-05-26余静

中学生学习报·教研周报 2023年8期
关键词:融合路径优秀传统文化写作教学

余静

摘 要:伴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初中语文教学水平有了很大进步。初中语文教学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为教师不够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不浓和课程资源不够丰富。教师要意识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基于此,本文把握传统文化与写作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探讨语文写作教学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路径,供相关教师参考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融合路径

引言

写作是指学生通过书写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写作文总是让学生有一种想要逃离的冲动。让他们的文章变得枯燥、乏味、空洞。随着新课标改革,明确提出了初中语文教学应该以写作为核心,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成为了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1当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问题透视

1.1作文训练教学模式化、公式化

当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普遍现象是教学模式固化、死板,大多数老师将作文技巧、写作要点难点、作文规律等总结成一套固定的规则和程式让学生死记硬套,在写作的时候套用公式和规则进行作文,这种情况大大地阻碍了学生自主思考和自由想象的能动发挥,把开放式、自由式的作文变成了机械式的套路作文,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散,这跟作文教学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1.2初中生的写作材料缺乏,缺乏情感

在初中,这是一个思想和心理发育不全的时期。相对于前辈们来说,他们的心理素质和自我约束能力都要差一些。但他们的想象力却和儿童无异。尤其是语文的写作,可以展现出很多富有想像力的创造性。语文高素质的教育实践强调了在写作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真情实感。但是,在教育过程中,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作文无法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而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又很少,因而在写作中也缺少真情实感。混合教学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然而,有些初中生却对写作感到恐惧,感到困惑。因为学生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在写作中无法形成一定的词汇,造成了写作中内容“大而空”的错误。这主要是因为,一般的学生都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日常的写作学习与练习。

2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融合路径

2.1把握传统文化与写作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水平之间的联系相当密切。为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教师要合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给学生更多阅读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在陶冶情操中产生较高的写作兴趣。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将阅读与写作分开,并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学生也无法在写作中应用阅读素材。所以,教师应把握传统文化和写作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将传统文化应用到写作中,提高文章的感染力。首先,教师可以立足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让学生深入地分析教材内容,从中积累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比如,教师开展写作教学活动时可以应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古文,让学生学习写作中常用的排比以及正反对比证明论点的写作方法。在此之后,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议论文写作作业,要求学生应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让其更好地应用优秀传统文化。

2.3在写作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写作是学生运用所学,表情达意的主要途径,是展现对传统文化感悟的主要手段。尤其在写作活动参与过程中,学生不能缺乏写作素材,否则将难以有效地建构文字语言。对此,本人在实施语文教学的时候,会以写作为切入点,为学生设定与传统文化有关的主题,驱动学生搜集文化内容,提升文化认知,为信手拈来、有效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在组织了《愚公移山》教学之后,本人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写作要求: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让我们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这种精神是什么呢?我们要如何学习、弘扬呢?在如此要求的驱动下,学生会深入探寻愚公移山的精神,回归现实,搜集具备愚公移山精神的故事,積累写作素材,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2.4坚持与时俱进,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一)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

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 教学手段越来越先进,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 也要做到与时俱进。 教师所制订的语文教学方案应符合时代的发展特征, 体现科学有效的原则。 同时教师要重视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 从而有效增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使学生更易于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不知不觉内化学生的思想, 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使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所获得的教学成果能与时俱进。 例如, 《 动物笑谈》 的教学,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学生会更加关注和爱护动物, 形成对自然的正确看法, 正如优秀传统文化所提倡的那样, 敬畏自然, 保护自然。

(二)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非常丰富, 能用于教育的内容也很多, 在应用的过程中, 应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同时还能塑造学生坚韧的品格, 使学生在面对人生困境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优秀传统文化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无处不在, 在语文课堂上,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一起对生活中的一些实践知识进行探讨。 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 学生都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 让他人能从自己的观点中获得启发。 在交流和讨论的环节中, 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会不断得到完善, 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也有利于锤炼学生的个人品质, 丰富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通过讲解实际的生活案例, 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初中生能正确对待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

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是相当重要的。学生除了要掌握文化知识之外,还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更好地给学生讲解教材知识,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宝娟.浅谈新时期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新模式[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11(36):52-53.

[2]叶晓霞.初中语文作文学生互评互故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家长(上旬刊).2020(10):157-159.

猜你喜欢

融合路径优秀传统文化写作教学
传统商贸与互联网时代供应链模式比较及融合路径研究
高校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效融合的路径研究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差异性与相通性
浅析小学阶段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
地方传统文化对实现中国梦的时代价值
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路径分析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