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域实践

2023-05-26朱全中

江苏教育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新时代推进和深化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近年来,在社会支持理论的指导下,南通市通过系统谋划,扎实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域实践,集合来自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的力量,以党政推动、各方联动、学校能动、家校互动、帮扶行动、考核驱动等策略护航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生;社会支持理论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3)03-0013-04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着力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内在生理和外部经验的快速变化使他们很容易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这些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党和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把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本文将以南通市为例,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分析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关策略的制定思路和执行效果,为区域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形势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尤其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频发,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社会环境看,青少年所处的社会思想文化环境更加复杂,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各种价值观念冲突更加激烈,“追星文化”“佛系文化”“娘炮现象”等亚文化侵蚀青少年精神,消磨青少年意志,对学生心理造成负面影响。从网络环境看,网络上一些暴力、色情、赌博等有害信息,对青少年价值导向、道德观念造成严重负面影响。有的未成年人长时间沉迷网络游戏,不仅影响视力健康和身体发育,还引发神经紧张、抑郁、焦虑等精神问题。从家庭环境看,单亲家庭子女、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特殊群体越来越多,父母期望值过高,隔代抚养现象普遍存在,许多中小学生面临亲人陪伴较少、亲子关系紧张、隔代溺爱等突出问题。学生面临超前教育、过度竞争的压力,身心得不到放松,片面发展、畸形发展,势必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心理健康教育面临专业人员缺乏、经费投入不足、场馆配备不到位、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

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域实践

根据社会支持理论,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需要多方支持[1]。一是来自政府和学校的行政支持,如政府部门制定政策、发布文件、设置领导机构、设立专项经费等,学校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建设心理咨询中心、配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等;二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术支持,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保健常识与技能,如学校的心理健康专题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活动等;三是来自家庭、同伴、教师及社会的关爱支持,如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等[2]。在社会支持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背景,南通市通过系统谋划、科学施策,建立了多主体共同参与、协同治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支持体系,集合了来自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的力量,以党政推动、各方联动、学校能动、家校互动、帮扶行动、考核驱动等策略护航学生健康成长。

(一)党政推动,落实刚性举措

全面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政策支持。南通市党政领导高度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牵头23个市级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明确要求像抓安全生产一样抓青少年生命健康关爱工作。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制定10条工作举措。同时,印发《加强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细则》,43条具体举措逐条明确责任部门。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全市部署大会,狠抓推进落实,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迅速跟进,全市上下进一步形成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各方联动,凝聚工作合力

市教育局牵头召集市级部门召开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联席会议,研判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形势,提请研究重点关注的热点问题,集结各方力量,护航学生成长。23个市级部门遵循青少年成长规律与教育规律,全要素精准施策,全链条靶向发力,优化成长环境,缓解成才焦虑。市总工会突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宣讲活动。市报业集团、广电集团开辟“阳光下的成长”专栏。市文广旅局举办《每一个人都了不起》等舞台艺术精品进校园全市巡演活动。市公安局、网信办等部门加强监管,开展“E起护苗伴网成长”“指尖少年阳光成长”等活动,净化青少年网络成长环境。市司法局、中级人民法院、检察院,为全市所有中小学每校配备3名法治副校长,每月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市卫健委、团市委、关工委等部门联合行动,优化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丰富青少年心理问题解决途径。市妇联建设“家长学吧”,举办各级各类家庭教育指导活动。

(三)学校能动,强化主体责任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浸润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落实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3]。南通市强化学校主体责任,明确校长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各中小学均要做到:一是按标准配齐配足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市直属学校每校至少配备1名专业心理健康教师;二是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每年开展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三是全部配置基础要求以上的心理咨询室,且正常开放;四是开齐开足心理健康教育、艺术、体育等课程,实施“一生一运动项目”“一生一艺术特长项目”;五是实现每学期家访全覆盖,全市班主任、任课教师全员参与;六是各班级均设立男女心理健康委员,并对心理健康委员进行专题培训;七是所有学校设立“525(我爱我)成长热线”,安排专人接听;八是所有学校配备法治副校长,每月到校开展一次教育活动;九是各学校针对心理危机学生建立“一生一档”,全程跟踪,科学干预;十是各学校均设立家长学校,开设家长讲堂,加强家校联系,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才观、育儿观。

(四)家校互动,加强协同育人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家庭干预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能更有效地改善青少年的心理问题[4]。南通市高度重视家庭教育指导,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市教育局将每年十月份确定为家庭教育促进月,精心策划开展“五个一”活动,包括举办一期家长学校、开展一次全员家访、举行一次辅导培训、摸排一批重点人群、建立一份学生档案。重点开展“百名校长、千名班主任、万名教师”全员家访活动,了解学生成长环境、家庭情况和心理动向等。家庭教育促进月期间,全市各中小学成立新一届家委会,举办家长学校,开设家长课堂。各校通过教工会议、班主任会议加强工作部署,指导教师落实家访“十一要”(规范教师家访内容)、“七必访”(明确家访必访对象)、“五回避”(指出家访注意事项)要求。市教育局专题推出小学、初中、高中家访指导视频《“老班”话家访》,推动全市教师家访工作水平和能力提升。

(五)帮扶行动,建立工作机制

针对摸排发现的存在心理危机的学生,南通市建立健全“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应急处置”分类帮扶、联合帮扶、立体帮扶机制,及时干预。全市建立家校社联合干预机制,重点学生“一生一档”,症状较轻的侧重家校协同,帮扶疏导,症状较重的侧重家校社联合干预,形成帮扶合力。全市建立班级学生异常情况发现预警机制,以同伴发现为主,由班级男女生心理健康委员及时发现、帮助心理异常学生。同时,强化班主任、任课教师育人职责,关注学生的日常细节与情绪表现。全市建立心理危机应急干预机制,针对极端警情发生后的应急处置,设立专家技术研判队伍,负责对疑似危机予以判断甄别、指导督导;联合处置队伍负责及时决策,启动行政干预机制,确保6小时内找到求助者;疏导帮扶队伍负责在危机存续及暂时解除后的持续帮扶行动。此外,全市建立重点学生转接机制,细化、实化工作举措,持续关爱重点学生,实现重点学生帮扶无缝对接。特别针对起始年级学生,落实重点学生档案交接机制,发现学生心理异常,向原就读学校开展溯源工作,保持关爱帮扶的前后连贯性、一致性与有效性。

(六)考核驱动,倒逼责任落实

为推动各地各校常态化落实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南通市通过随访、电话访谈等形式开展督查。

一是通报促动。每月汇总各县(市、区)、市直属学校落实心理健康教育主体责任、守好心理健康教育主阵地工作推进情况,对照刚性举措,依托具体数据,以学期为时间模块,全面客观反映各地各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序时进度与推进情况,褒扬先进,鞭策不足。

二是督查推动。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办公室对学校落实心理健康教育主体责任组织专项督查,聚焦重点任务完成与常态机制建立,对各学校完成情况与工作实效进行实地抽查,及时反馈并督促整改。

三是监督问责。市纪委监委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因心理健康问题而导致的学生极端事件,密切关注、跟踪督办处置工作。建立“室组地”联动的专项监督机制,明确属地管理主体责任、教育部门行业监管责任、纪委监委专责监督责任,推动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工作纳入对属地政府与事发学校的综合考核。

三、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反思

在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南通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做到了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科学识别、实时预警、专业咨询和妥善应对,形成了“人人关心,时时关注,处处关照”的良好教育氛围。

但科学规范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培育学生积极阳光的心态,仍然任重道远,相关策略仍需反思和改进。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理论观点多源于经验性观察,而非科学研究,以过去经验解决当下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新问题可能会忽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5]。这种因专业性不足造成的需求-服务间的不匹配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面临的一大难题。虽然政府和学校已经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但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建设“具有科学教育理念、掌握科学心理学系统知识和心理咨询技术、拥有丰富心理辅导经验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队伍”[6],需要持续不断的投入与支持。

南通市将强化部门协同,完善工作举措,发挥联席会议机制作用,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强化规范引領,加大心理健康专职教师引进力度,提高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化水平,全覆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培训,提高规范开展工作的能力。强化专业支撑,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系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等,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提高教师理论研究水平,共同推动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质量发展,切实守护广大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倪赤丹.社会支持理论:社会工作研究的新“范式”[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13,13(3):63.

[2]陈向军,王晓温,韦耀阳.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理论框架与运作模式的建构[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22,42(1):2.

[3]俞国良,李建良,王勍.生态系统理论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研究,2018,39(3):112.

[4]赵献梓,王剑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家庭干预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21,42(3):408.

[5]裴娜.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典型问题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8(3):22.

[6]梁超,常若松.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教育科学,2020,36(3):49.

责任编辑:石萍

收稿日期:2022-12-19

作者简介:朱全中,南通市教育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中小学生视力状况分析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举措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