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学习活动中的图谱应用:价值、问题与展望
2023-05-26王厚红 王超凡
王厚红 王超凡
摘要:图谱以其具象化、可视化、直观化等特点,在幼儿园音乐学习活动中具有实现抽象音乐元素可视化、助推幼儿情感体验与情绪表达、为促进幼儿深度学习搭建支架等重要功能。当前幼儿园音乐学习活动中的图谱应用存在幼儿参与度不足、图谱应用目的不明确、图谱误用与滥用等现实问题。可从适当引入与适时撤离、留白想象空间、设计递增性挑战任务三个维度,在幼儿园音乐学习活动中有效运用图谱。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学习活动;图谱应用;儿童学习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3)08-0024-05
图谱,又称图符、图示、挂图,是在音乐学习活动中将抽象化的音乐元素直观具象化,帮助幼儿借助形象、生动的图形来理解音乐知识与内涵、把握音乐旋律、掌握音乐节奏、熟悉音乐结构、提升音乐感知力的学习工具。鉴于其形象化、可视化、直观化等特点,图谱能够帮助认知发展尚不完全的幼儿较好地掌握音乐内容,感知丰富情感,在培育基本艺术素养的同时,提升欣赏与审美能力,促进品格陶冶和人格发展。然而,学界对于图谱的理论研究却稍显不足,图谱在幼儿园音乐学习活动中的具体价值与路径也并未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尽管近年来图谱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运用逐渐普及,但就质量而言,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本研究采取质性研究范式,在H市六所幼儿园采用非参与式观察的方法,对图谱支持下的音乐学习活动过程进行观察并记录。同时,邀请多位幼儿园教师围绕他们对于图谱的价值认识、应用策略和实践困惑等展开半结构化访谈。最后,在征得教师同意的情况下,针对性搜集了与本研究相关的实物资料,如不同音乐活动类型下的图谱、活动前后的不同图谱、活动设计与反思等。
一、图谱在幼儿园音乐学习活动中的价值阐释
作为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图谱在幼儿园音乐学习活动中,具有实现抽象音乐元素可视化,助推幼儿情感体验与情绪表达,为促进幼儿深度学习提供支撑等重要功能。
(一)由形入声,实现抽象音乐元素可视化
音乐是以听觉艺术形式呈现的一种抽象艺术,但从联觉角度看,听觉与视觉在心理机制和物理性质上十分相似,二者常常相互影響,联系密切。发展心理学认为,音乐感知是多感知系统协同运作的认知活动。视听联觉是帮助认知发展和思维能力尚不完备的幼儿,将抽象的音乐元素可视化感知的关键路径。尤其是对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幼儿来说,尽管随着年龄增长,其抽象思维逐渐萌发并发展,但他们对于一些较抽象、难理解的事物,仍然不容易接受。因此,幼儿形象化、具体性的思维发展和认知特点,要求教师在设计具体学习内容时,应思考如何将抽象的音乐元素具体化、形象化。在这方面,图谱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因为视觉图像对幼儿的视觉冲击有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流动的听觉艺术,从而将抽象的音乐元素通过具体、丰富、形象的符号和色彩进行表征,实现音乐元素的可视化,推动幼儿深入学习。
运用图谱可以适当将抽象的音乐知识可视化,将难以理解的音乐转变为幼儿更易接受的图画,同时搭配适宜的色彩要素,便于幼儿理解和接受,从而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感知音乐的魅力。例如,教师在《大树和小鸟》音乐学习活动中,将歌词中提及的画面以图谱化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样能帮助幼儿更加清楚地理解歌词和音乐节奏,掌握歌曲蕴含的丰富内涵,从而带动幼儿的艺术素养发展,促进其认知能力的提升。
(二)寓声于情,助推幼儿情感体验与情绪表达
音乐是用声音表达情感的艺术,先秦时期的《乐记》即记载有“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1]。联觉的心理反应可以帮助幼儿在听觉感官之上产生其他感觉的反应,以达到更深的情绪与情感体验[2]。图谱能够帮助幼儿在更好感受音乐作品的同时,进行深层的情感体验与丰富的情绪表达。
幼儿的情感体验是幼儿在欣赏活动中所经历的活动过程,以及活动所引发的感知、想象、理解、情感等多种因素交织融合在一起的心理感受。而情绪表达则是幼儿将学习活动中感受到的情感和思维成果,用语言语音语调、表情、行为等方式反映出来的一种行为。适当且正确的情绪表达对幼儿认知能力发展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也是幼儿适应环境的重要方式,对促进幼儿社会化和人格养成也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就幼儿园音乐学习活动而言,幼儿的情感体验与情绪表达是幼儿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准,而样态各异、色彩丰富的图谱具有表达情绪的功能。在音乐欣赏活动中,依托幼儿敏锐的色彩感知和对图符的兴趣,利用图谱能够帮助幼儿将作品与自己的内心情感深度共鸣,同时产生在音乐之外的丰富想象。因此,教师在图谱设计与应用时,要注意根据音乐的特性、情感色彩等使用合适的图符与颜色,使之与音乐相匹配,帮助幼儿理解和体验。例如,“天气会说话”音乐学习活动中,图谱与天气所代表的不同情绪相联系,一方面将乐器代表的情绪直观地可视化,另一方面则助推幼儿将欣赏感受到的不同情绪,用更为简洁通俗的方式进行表达,从而达到促进学习的效果(如图1)。
(三)三位一体,为促进幼儿深度学习搭建支架
图谱是将抽象的音乐转化为具象的图画符号,能够通过视觉印象帮助幼儿进行听觉感知与理解。这种贯通视听感官的感知与理解,正是学习活动中幼儿深度学习的前提与基础。因此图谱也成为教师在音乐活动中,用以激发幼儿参与兴趣,提升幼儿学习深度的重要抓手。
在幼儿园音乐学习活动的具体情境之中,经由图谱的引导与激发,幼儿能够表现出专注度较高、敢于提问与质疑、乐于挑战新任务、整合经验解决新问题、表达表现完整充分等行为指征,同时在过程中进行初步分析,迁移已有知识经验,与材料积极互动,从而自主选择或合作探究,持续探索并解决问题。
此外,幼儿的深度学习具有持续性、互动性、内隐性等特征,内含着理解与批判、联想与建构、迁移与应用等多种能力的养成与运用,在行为指征上体现为探索、合作、创造、分享等学习品质,这也是活动中教师观察幼儿学习状态的重要依据。一方面,图谱是帮助幼儿感知、理解和创造的有效支架,基于这一支撑,幼儿得以逐步达成学习目标,深度学习也才能得以实现。另一方面,幼儿深度学习的内隐性造成教师评价抓手的缺乏。而图谱的设计与应用,则可以成为教师观察幼儿学习状态和检测音乐内化程度的有效依托,活动过程中幼儿与图谱的互动、活动结束后幼儿对图谱的绘制等,均为教师评估幼儿的深度学习水平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着力点,而这也从侧面推动了幼儿深度学习实现的可能性。例如,幼儿在教师示例图谱的基础上,根据自己感受到的音乐情境对图谱进行再绘制,从而为教师观察幼儿学习成效提供了高效直接的载体。
二、图谱在幼儿园音乐学习活动中的问题分析
研究发现,当前图谱在幼儿园音乐学习活动中应用广泛,但却存在幼儿参与程度不足,图谱应用目的不明确,以及图谱误用与滥用等现实问题。
(一)幼儿参与程度不足
幼儿园音乐学习活动中的图谱本身并不是学习目的,其价值更多体现为工具性的手段,以帮助幼儿更好理解音乐作品,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如何学习,即“授人以渔”。但研究发现,活动过程中教师主导明显,幼儿多呈现被动接受状态,活动参与程度明显不足。这一方面表现在图谱设计方面。理想的图谱设计应包括根据活动需要由教师完整制图、幼儿完整制图、教师与幼儿共同制图三种形式的相互交织,但实际上多数活动的图谱设计均由教师独自完成,幼儿缺乏参与图谱设计与创作的机会,自然也就缺失了参与兴趣与学习动机。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图谱使用,即幼儿与图谱的互动与操作方面。在活动中经常可以发现尽管教师精心设计与制作了图谱,但这些图谱并未发挥其预期作用,不仅没有受到幼儿的欢迎,很多时候甚至还成了一种可见但不易使用的摆设。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图谱缺乏可操作性,导致活动过程中的图谱只能观看,无法进行互动和操作。同时,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较多的直接干预和控制,也降低了幼儿投入活动的积极性。教师按照预设的规则、玩法,带领幼儿“依葫芦画瓢”式地开展活动[3]。在这种高控制状态下学习的幼儿,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不仅参与度不高,也没有真正投入音乐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图谱设计与应用亟待优化与改进,例如采用变平面为立体、变单一操作为多方互动等方式,提升幼儿参与程度。
(二)图谱应用目的不明确
在幼儿园音乐学习活动中,图谱以其具象化、可视化等特性,具有促进幼儿认知发展、推动情感体验和提升学习品质等重要价值。但值得注意的是,图谱都是有其应用范围的,不是所有活动都适合应用图谱,活动中的所有环节也不是都适合使用图谱进行转接。通过活动观察、教师访谈以及对活动设计的分析,可以发现:由于对图谱的认识和理解不到位,部分教师图谱使用目的不明确,存在为使用图谱而运用图谱的现象。同时,对于多份教学活动设计的分析发现,教师并不清楚图谱在具体维度上的具体价值及其使用效果,因而生搬硬套地模仿应用。此外,活动观察中也出现教师多次为使用图谱而急于介入幼儿的自主探究或合作学习之中的现象,从而打破了原本处于沉浸状态的幼儿深度思考与探索。
上述现象不仅会影响幼儿的学习成效,长此以往还会对幼儿各项能力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基于此,教师必须明确图谱的应用目的与使用范围,否则便会违背图谱使用的初衷,僵化活动形式。同时导致幼儿浪费精力进行符号的理解与记忆,加重学习负担,影响幼儿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因而,只有有目的、有计划的图谱设计与应用,才能产生真实效用,发挥其应有价值。
(三)图谱的误用与滥用
幼儿园音乐学习活动的根本目标是通过音乐学习向幼儿传达美好意境,而图谱作为有效的教学工具,能够为幼儿感知、理解、表现音乐提供支架,从而帮助幼儿进行发现、感受、体验和表达。
在实践中,许多教师往往缺乏合理和适度应用的意识,容易造成图谱的误用或滥用,从而造成过犹不及的后果。一方面,许多图谱的选择和设计不合适,明显与音乐内容不匹配,致使活动中幼儿的注意力完全被图谱所吸引,而忽略了音乐的欣赏与审美。另一方面,教师求多求全,造成图谱滥用。活动过程中的图谱数量过多,转换频繁,让幼儿应接不暇,以致缺乏主动探索的时间与深度思考的空间,造成学习结果的浅表化。
因此,教师必须明确图谱只是幼儿音乐学习的“学步车”,不能成为孩子的依赖,必须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与运用。同时教师也要意识到,任何一种好的教学手段都要关注到其背后隐藏的负面影响,审慎使用。只有这样才能在追求活动成效最大化的同时,真正对幼儿学习产生实际帮助。
三、图谱在幼儿园音乐学习活动中的应用展望
图谱的价值发挥与其应用方式息息相关,适当引入与适时撤离,留白想象空间,设计递增性挑战任务,是最大化发挥图谱效用的可行路径。
(一)适当引入与适时撤离,落实幼儿最近发展区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的支架式教学,注重教师为学习者提供某种外部支持,以帮助他们完成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但随着活动的进行,要逐步减少外部支持,直到最后完全由学习者独立完成任务。对幼儿园音乐学习活动而言,教师只有合理把握介入与撤离的时机,才能有效发挥图谱的作用。一个完整的音乐学习活动一般包括导入、展开、巩固、结束四个环节,除了结束环节一般多为轻松愉悦的游戏或教师结束语运用较多外,其余三个环节均需要教师切实把握合适的图谱介入时机,从而为推动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深度学习搭建支架[4]。对以无意注意为主要特征的幼儿来说,导入环节中的图谱介入有助于幼儿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注意力的有效集中;展开环节的图谱介入则可以帮助幼儿学习音乐新知,感知音乐情感;巩固环节的图谱介入是在幼儿熟悉音乐作品之后,帮助幼儿加深理解的重要手段。
此外,图谱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或手段,是为学习目标服务的。在活动过程中,只要幼儿达成相应学习目标,无论是学习兴趣的激发,还是对于音乐知识的理解,抑或学习动机的维持,都需要教师适时地将图谱撤离。教师应根据活动需要及时将图谱撤离,并可在撤离后继续播放乐曲作为延续,引导幼儿继续探索、比较异同,发展幼儿的深度思考能力。
(二)留白想象空间,激发幼儿主动探索与创造性表现
幼儿能够发现和感受自然和生活中美的事物,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并能够自发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培养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音乐作为一种美的享受,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都有所不同,幼儿的想象力又极为丰富,通过图谱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要求:“支持幼儿持续的探究行为,支持幼儿专注持续地完成任务。”[5]《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提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藝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6]
教师可以将图谱的应用重点放在幼儿对图谱的再创造上,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丰富图谱,或者创编个性化图谱,并结合图谱想象更多的情节,这样充足的想象空间,可以极大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结合音乐自身的感染力来刺激幼儿的各种感官,通过科学引导和探索增强幼儿对音乐的敏感性,促使幼儿能够从自身的创作中自主学习,以主动参与、主动体验、主动创造的学习方式,帮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表现能力。
(三)设计递增性挑战任务,满足幼儿自主学习的诉求
学习活动具有挑战性并能够从中获得成就感,是幼儿愿意主动并持续学习的重要前提。在这方面,“畅流”理论给予了较好阐释。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其适合参加挑战性不高的活动任务,否则容易引发心理焦虑,不利于学习目标的实现。而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如果持续参与低挑战性活动则会感到无聊、厌倦,此时应该为其设计和提供更高难度但在最近发展区内的挑战性任务。
此外,活动中对图谱的应用,是为了促使幼儿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相结合,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和实践能力,让思维处于最佳状态,积极思考,自觉解决新问题。对幼儿而言,借助于图谱,他们可以主动、积极,并伴随着各种快感自然而然地启动、展开和完成学习活动,在讨论想象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并在不断完成递进性难度任务中,逐步实现能力发展。
因此,对于幼儿园音乐学习活动中的图谱应用而言,应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并指向于活动中的问题解决。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发展水平,通过不同类型图谱与具体活动的结合,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操作材料与玩法供幼儿选择,在问题解决中实现能力提升。同时,基于其材料多样和操作方式多元的特点,在不同图谱的使用过程中,教师可以有策略性地增加难度,在满足幼儿自主学习成就感的基础上,不断调动幼儿的内在学习动机,从而促进其深度学习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吉联抗.乐记译注[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8:3.
[2]张想.音乐欣赏教学中联觉心理机制的实用性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学,2013:17.
[3]程英.对幼儿园音乐教育游戏化问题的检视与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 (12):142.
[4]胡瑾.幼儿园音乐图谱的运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49.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EB/OL].(2021-03-31)[2022-09-08].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7/202104/t20210408_525137.html.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 [EB/OL].(2001-07-02)[2022-09-08].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7/200107/t20010702_81984.html.
责任编辑:赵赟
收稿日期:2023-09-27
作者简介:王厚红,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王超凡,杭州市临平区临平第三幼儿园,研究方向为学前课程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