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环境蛲虫卵检测时间与蛲虫反复感染的关系

2023-05-25林玉婷梁家源王立忠李博文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10期
关键词:蛲虫卵壳感染率

姜 遥,林玉婷,梁家源,王立忠,李博文,陈 艳

(韶关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0)

蛲虫病是儿童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高发于夏秋季节[1],特别是在温带气候地区更为严重[2]。据调查研究显示,全球蛲虫病的发病率达4% ~28%[3]。人群对蛲虫普遍易感,但在4 ~7 岁儿童中感染率最高[4],其原因主要与蛲虫病“易治难防”、易反复感染和感染途径多的特性有关。我国温度、湿适宜度的东南和西南地区是蛲虫病的主要流行区(发病率≥5.00%)[4]。蛲虫感染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对于儿童来说,轻中度的蛲虫感染对其生长发育影响较小,而重度的蛲虫反复感染1 年以上则会导致儿童生长发育滞后[5]。蛲虫也可发生异位寄生。已有相关报道显示蛲虫寄生可致阑尾炎、阴囊炎、子宫内膜炎、阴道炎、泌尿系统感染等[6-9]。不仅儿童,成人在感染蛲虫后亦可造成严重后果。例如,已有报道肝蛲虫感染误诊为结肠腺癌肝转移[10-11]及增加患焦虑症、抑郁症和睡眠障碍的风险[12]等。蛲虫卵大小约为(50 ~60 μm)×(20 ~30 μm),卵壳无色透明,有两层壳质,蛋白质膜光滑[13],在外界环境中具有较强的抵抗力。蛲虫卵可以在凉爽、潮湿的环境中存活6 ~8 周,而在干燥的环境中只能存活几天[14]。蛲虫卵对消毒剂的强抵抗力[15]和在外界环境中的高存活率[16-17]给蛲虫病的反复发作创造了条件。蛲虫感染的监测一直是国内外关于寄生虫感染重点实施的项目。蛲虫卵的体外保存时效既是影响临床检测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可能是引起蛲虫病反复发作的因素。基于这两个因素,现将在4 ℃冰箱及其他两个温度环境中,新鲜蛲虫卵样本保存条件和时间对虫卵检出率的影响作一分析,为蛲虫病普查和实验室检测提供参考依据,同时探讨蛲虫卵保存时长与蛲虫“易治难防”、反复感染的关系,为蛲虫感染高发人群的卫生保健工作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法对2021 年4 月广东省韶关市共5 个幼儿园的儿童开展蛲虫感染调查。在家长、老师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对调查的儿童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采集蛲虫卵并进行镜检,检测出的阳性标本即为本次蛲虫卵形态观察的来源。

1.2 方法

1.2.1 镜检规则 选取玻片上中下三个片区为镜检观察区,每天对镜检区域进行一次观察,记录蛲虫卵的形态。

1.2.2 样本保存环境与方法 需镜检的样本一部分密封保存于4 ℃的恒温冰箱中,另一部分密封避光保存于平均气温为32℃的夏季环境和平均气温为18℃的秋季环境中。

1.2.3 虫卵形态改变的判断[18](1)新鲜蛲虫卵:卵壳大小正常,轮廓清晰,内含一条胚蚴,胚蚴结构清晰,边缘光滑,常见缓慢蠕动。(2)胚蚴形态改变:胚蚴结构模糊,蠕动消失,边缘不光滑,有裂缝出现。(3)卵壳内有空泡:内容物皱缩未充盈满卵壳,水分流失,出现不同形状、大小的空隙。

1.2.4 密封蛲虫卵玻片方法 将玻片放置在密封性良好的铁盒中,用保鲜袋密封铁盒。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不同季节(夏季、秋季)室温下蛲虫卵的形态变化及4 ℃冷藏保存下蛲虫卵的形态变化。

2 结果

2.1 不同季节室温下蛲虫卵的形态变化

在最高37℃、最低28℃、平均气温32℃以及空气湿度为91% 的夏季环境中,避光保存2 d 后蛲虫卵卵壳内的胚蚴等内容物消失,卵壳增厚,体积变小,但边缘仍光滑整齐,此时的空壳与气泡相似,已无蛲虫卵轮廓,不能判断为阳性。详见表1。在最高24℃、最低12℃、平均气温为18℃以及空气湿度为71% 的环境下,避光保存2 d 蛲虫卵形态改变率为50.0%,但仍能判断为阳性。避光保存5 d,卵壳内胚蚴等内容物消失,卵壳增厚,体积变小,边缘光滑整齐,此时的空壳与气泡相似,已无蛲虫卵轮廓,不能判断为阳性。为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率,建议类似此环境条件下2 d 内完成检测。详见表2。

表1 夏季室温(28 ~37 ℃)下蛲虫卵的形态变化

表2 秋季室温(12 ~24 ℃)下蛲虫卵的形态变化

2.2 4℃冷藏保存下蛲虫卵的形态变化

蛲虫卵在4 ℃冷藏环境中保存40 d,胚蚴大部分形态无明显改变,卵壳光滑,边缘整齐。56 d 后胚蚴的形态变化明显,边缘毛糙,偶见虫体裂解成块状,内容物丧失严重,虫卵体积皱缩变黑,但蛲虫卵轮廓仍清晰可见,可判断为可疑阳性。135 d 后蛲虫卵形态同室温保存2 d 后相似,不能判断为阳性。详见表3。

表3 4 ℃冷藏保存下蛲虫卵的形态变化

3 讨论

新鲜蛲虫卵的低温保存有利于保持其活性和形态,能延长有效检测时间。本研究发现,蛲虫卵密封在4 ℃的环境中保存40 d 后,大致形态仍清晰可辨。本研究表明了蛲虫卵有较长的有效检测时间。本研究的开展对于贫困地区或国家的蛲虫检测、蛲虫感染的大范围普查或集中检测,以及标本集中困难和短时间内的大量检测有参考和指导意义。目前,国内外对于蛲虫易治难防和反复感染的原因讨论较少,对于蛲虫卵检出率和防治措施的研究较多。人体对蛲虫普遍无抵抗力,研究显示感染蛲虫后的驱虫工作并不能一步到位,药物治疗6 个月后复查蛲虫感染率回升至75.39%[1]。这可能与蛲虫卵的传播途径多样及体外存活力较强有关。据记录,感染期蛲虫卵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可保存6 ~8 周[14],而在本研究中蛲虫卵可在4 ℃的冰箱中密封保存40 d,在平均气温为18 ℃、空气湿度为71% 的室内环境中可密封保存2 d。在儿童寄生虫感染率均在30% 以上的幼儿园进行物品(如玩具、床席、桌子)采样及检测,可发现蛲虫卵的携带率为17.41%[19]。这表明,在适宜的条件下,蛲虫卵可长时间存活于环境中,造成幼托机构或家庭聚集性感染。蛲虫卵可长时间存活或许与其虫卵结构有关。猪蛔虫和蛲虫同属线虫,猪蛔虫同蛲虫一样壳质较厚且透明,为双层结构,壳外包绕一层蛋白膜[20]。猪蛔虫卵可在2% 的甲醛液、4 ℃的冰箱中存放5 年,5年后仍能孵出对动物具有感染力的幼虫,其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相当强[21]。而血吸虫卵即使卵壳薄,也可在4 ℃下1.2% 盐水溶液冷藏储存40 d 内保持大部分形态无明显改变,毛蚴孵出率均在70% 以上[22]。

不同温度和湿度影响蛲虫卵在外界环境中的存活时间,这与蛲虫卵的地理分布有一定的关系。在2016—2018 年全国三十个省蛲虫病的监测中发现,本病的好发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夏热冬温的江西南部和西南部地区的蛲虫感染率为4.79% ~8.52%[4];以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为主的布宜诺斯艾利斯蛲虫的感染率达34.7%[23];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的挪威蛲虫的感染率达18%[24]。这些地区气候的共同点是温暖湿润,最冷月平均气温也在0℃以上,全年降雨,湿度较高。有研究发现,在柏林地区,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的蛲虫感染率较高[25]。柏林在十月、十一月、十二月的温度为0 ~14 ℃,湿度也在80% 以上,这与本研究中4 ℃的试验条件较为接近。这些条件有利于蛲虫卵在外界环境中保持活性。蛲虫的反复感染不仅与当地气候有关,还与儿童的卫生习惯和学校生活环境有密切的关系[26]。由于蛲虫卵存在于肛门中,因此粪便中也可能携带蛲虫卵。国外研究表明,家庭中儿童粪便处理方法与儿童生长发育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使用改进的儿童粪便处理方式(将儿童粪便冲入化粪池)可使五岁以下儿童发育迟缓的流行率降低10%,使严重发育迟缓的患病率降低13%[27]。调查显示,我国扬州市改厕后的2009年比改厕前的2005 年寄生虫病的发病率下降58.1%,其中蛲虫病的发病率下降92.3%[28]。由此可见,无害化卫生厕所的普及在蛲虫病的预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在偏远地区,如我国云南省农村义务学校,无害化卫生厕所的普及率仅为63.58%[29],这或许是该地区蛲虫病高发的原因之一。蛲虫易治难防、易反复感染,且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幼儿园更应提升卫生保健工作的质量,如提升保育员的卫生素养,保证卫生消毒工作的质量[30]。当前,国内外多用物理、生物方法及化学、植物性药物对寄生虫卵进行杀灭[31]。查鉴良等[32]研究发现,用过氧乙酸和1%次氯酸钠处理,能大大降低蛲虫卵的存活率。因此,推荐幼托机构使用符合原国家卫生部《次氯酸钠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规范》规定的次氯酸钠类消毒剂对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同时消毒后应用生活饮用水将残留消毒剂擦净。对于床席、被子等织物,建议进行阳光暴晒,时间不少于6 h[33]。

综上所述,新鲜的蛲虫卵标本密封置于4 ℃环境中,1 个月内进行检测仍能保持较好的观察效果,临床上可据此合理安排检测时间。结合相关文献,提示湿度高的季节可对室内空气进行降湿处理,从而减少蛲虫反复感染的发生。

猜你喜欢

蛲虫卵壳感染率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宝宝挠屁屁是蛲虫感染吗
观察鸟卵结构的拓展实验
探究鸟卵外部结构与功能及其在进化中的地位
敲生鸡蛋前有必要先清洗吗?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机械通气感染率的效果分析
成人阑尾蛲虫病合并阑尾炎1例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
海口市私立幼儿园蛲虫病感染现状及监护人员健康知识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