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体检视角下的芜湖市人文城市建设策略研究
2023-05-25赵和生
洪 涛,赵和生
(安徽建筑大学 建筑与规划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芜湖市地处安徽省东南部,其行政建置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吴国的鸠兹邑[1]。市域内长江与青弋江交汇,多湖泊水系,自然风貌资源丰沛;同时,作为东方典型的开埠城市,文化上受西方影响,表现出多元并存的特征。然而,近年来,芜湖市在城镇化进程中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本土深厚文化内涵的利用和对良好城市风貌特色的营造。
2021 年4 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关于开展2021 年城市体检工作的通知》[2]中将城市体检指标体系划分为8 类,共65 项指标,涉及人文城市方面的主要包括“风貌特色类”的6 项指标,分别从文化奖项数量、文化建筑面积和历史文化保护3 个方面对人文城市的建设提出了指导意见。芜湖市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 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2 处、2 项国家级及22 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安徽省首批城市体检试点城市之一,芜湖市人文城市整体发展水平不高,需要更全面的指标体系,深入挖掘其人文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城市体检和人文城市
城市体检是通过相应体检体系评估城市发展状况以对城市进行规划、建设、管理的后评价手段之一,是在城市建设中促进和谐、效率、有尊严之状态[3]。其中,和谐、效率和有尊严的要求也符合旨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适应城市人群基本生活、社会发展和精神价值需求[4]的人文城市理念。
1.1 城市体检的目标和意义
城市体检的目标和意义在于秉承“以量化标准为依据、以质量评判来把关”的城市建设发展理念,构建系统化、高效率的工作流程,实行定期体检、定期评估的常态化长效机制,以深入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见图1)。
图1 芜湖市人文城市体检工作流程图Fig.1 Flow chart of urban physical examination for humanistic city in Wuhu
1.2 人文城市理念
许多专家学者对如何建设良好人文城市环境进行了研究。针对城市文化资本在城市更新中的开发利用问题,黄怡等[5]提出通过地方文史线索征集的方式,更有效地挖掘城市文化资源。在城市风貌管控方面,毕书卉等[6]提出通过划定建筑基本高度分区的方式,塑造良好城市空间形态。王丽艳等[7]提出的城市更新与创新街区耦合协同发展理念,则为助力人文城市高质量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在人文型智慧城市建设研究方面,杨海越[8]认为历史文化资源的自觉效应是破局的关键。赵艾[9]则从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角度出发,提出人文城市的建设离不开治理体系的改革。上述研究充分阐述了推动人文城市建设的重要因素,但所体现出的人文城市理念仍过于片面。
人文城市理念基于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的生态性保护利用,遵循科学、民主、自由、向上的人文精神,调控市民生活状态和城市物质空间形态。这一理念也可以延伸为评价城市发展质量的多个维度,如人文景观、人文环境、人文素养、人文关怀等。
当今,城市发展的潜力和综合竞争能力越来越依赖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而对现实的城市文化建设而言,延续城市文脉与塑造城市文化形象之间的关系应该最为紧密[10]。除此之外,城市中的物质空间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人文环境的质量。因此,城市特色风貌塑造及历史文化保护将是改善城市人文环境的重点。
2 芜湖市人文城市体检指标体系详解
芜湖市人文城市体检指标的选取应该切实关乎城市人群利益诉求,注重层次全面和重点突出,保证数据来源可靠;同时强调以问题为导向,并对指标采取适宜的量化标准,为后期策略的研究及制定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2.1 理论研究分析
孙立等[11]认为现行城市体检实践中的韧性城市指标体系考量维度单一,并提出完善建议。鉴于国内目前对于城市体检中人文城市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较少,本文在指标选取时考虑到现行体系偏重历史文化保护方面,尚未涉及城市特色风貌塑造,以及少数指标,如万人城市文化建筑面积(平方米/万人)等的准确数据难以获取,故以其他相关指标,如市级及以上文保单位数量(个)等替代,并参考相关国家标准,补充特色街区建设、示范道路建设、古树名木保护等城市物质环境风貌方面的指标,以做完善。
参考标准区间的制定方面主要分为基础指标和复合指标两部分,前者部分借鉴安徽省内及省外其他试点城市的体检报告,并根据芜湖市的具体情况补充调整;后者则选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于及低于芜湖市的比较对象进行同位比较,在得出的数据中近似拟合,形成参考标准区间,所涉及的计算数据以官方统计数据为主要依据。
2.2 芜湖市人文城市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对城市特色风貌、历史文化保护2 个一级指标,及总计9 个二级指标进行分析评价,如表1所示。
表1 芜湖市人文城市指标体系表Tab.1 Humanistic city indicator system in Wuhu City
2.3 分析诊断
2.3.1 城市特色风貌现存问题
(1)新建民用建筑中高度超过80 m 的数量偏多,出现损害城市风貌的断崖式高低配现象。以芜湖市沿江局部区域为例,从整体空间形态方面分析,新建高层民用建筑的分布呈现组团特征。新建高层簇群集聚明显,同时沿江连绵分布,因多为新建住宅,整体高度较单一,局部高层建筑群对周边重要的纪念性建筑物产生了体量上的压迫感,降低其标志性,严重损害了芜湖市的城市风貌(见图2)。
图2 芜湖市沿江建筑高度分析图Fig.2 Building height diagram of buildings along Yangtze River in Wuhu city
(2)市级及以上文保单位数量同比其他城市较少。芜湖的市域空间形态主要经历了沿青弋江“一字型”发展—沿长江与青弋江L 型发展—组团式发展的过程。分析市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点位分布情况可以得出,大部分文物保护单位集中在镜湖区、弋江区、三山区。镜湖区、青弋江以南的文物保护单位分布相对分散,历史资源点分布不均衡也成为制约芜湖市人文环境建设的客观原因(见图3)。
图3 芜湖市历史资源点包络分析图Fig.3 Envelope analysis diagram of historical resources in Wuhu city
(3)芜湖市在安徽省各地级市中拥有特色街区的数量相对较少。主要原因:一是存在街区活力不足、缺乏人气等问题,在城市特色街区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对历史文化资源利用不充分,未能彰显城市特色风貌,且没有形成特色街区发展与城市居民及游客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二是很多特色街区的街道界面元素繁复,空间环境品质较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空间形象。
2.3.2 历史文化保护现存问题
很多优秀的建筑文化遗产及现存古镇古街的历史文化内涵未能得到充分利用。以芜湖市城埠区域古代及近代职能建筑为例[12],古代职能建筑所涉类型广,但遗存相对较少,现状一般;近代职能建筑所涉类型广,遗存相对较多,但活化利用程度不高,大多情况下仅从修缮保护的角度出发,未与经济、社会效益产生联系。
3 芜湖市人文环境建设策略研究
根据体检结果,芜湖市的人文环境建设策略应当包括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和风貌管控两部分内容,依托芜湖市的山水、历史、都市特色,营造独特的人文城市环境。
3.1 建筑空间形态及城市街道界面优化
充分发挥风貌管控的引导作用,加强管控建筑高度,并根据现存问题及周边环境因素调整城市局部区域的街道界面以优化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物质空间环境,丰富城市的人文底蕴。
3.1.1 分区管控建筑高度
本文选取影响芜湖市高层建筑发展的多项因子,并征询城市建设发展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借助特尔菲测定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值,数据处理采用下列公式:
式中:Wi为第i个因子的权重值,Ei为第i个因子经多轮估分后的均值,b为专家人数,ai为第i位专家的估分值。在芜湖市建筑适宜性高度评价体系表(如表2 所示)的基础上,结合《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0-2030 年)》[13]的要求,及杭州市的城市设计经验,将芜湖城市开发边界内的建筑高度分为控制区、发展区和协调区3 级[6]。为鼓励土地高效利用,发展区内可适当建设地标性的高层建筑,并以之为中心,规划错落有致的建筑群落;对控制区内的建筑高度严格管控;协调区起到缓冲作用,配合控制区和发展区,优化芜湖市整体城市空间秩序。
表2 芜湖市建筑适宜性高度评价体系表Tab.2 Evaluation system of standard building height in Wuhu city
3.1.2 调整城市街道界面
芜湖市范罗山街区作为老城区的一部分,区域内建筑形态杂糅,且周边具有良好的自然景观,具备成为特色街区的潜力,以该区域的街道界面改造为例,具有较强的典型性。选取区域内的吉和路作为改造对象,分别从建筑沿街立面、街道整体空间形态两个方面梳理街道界面现存问题并提出调整策略(见图4)。
图4 吉和路界面分析Fig.4 Interface analysis of Jihe Lu
(1)界面分析及现状问题梳理
1)建筑沿街立面
吉和路街道两侧的建筑多为现代风格的住宅建筑,与周边多处西式历史建筑的风格极不协调,且住宅建筑底层多为商店,建筑沿街立面单调,能凸显生活气息,而历史底蕴不足。
2)街道整体空间形态
现有空间形态略显杂乱,两侧人行道宽度过大,导致部分人行道空间被底层商业活动和非机动车占据。街道缺少非机动车停泊空间、机动车停泊区和供行人休憩的空间,缺乏景观小品、铺地等街景设计元素,忽略了行道树等绿植的景观用途。
(2)界面调整策略
1)建筑沿街立面
统一底层商业部分的立面形式。可仿照周边现有西式历史建筑的立面风格,为街道两侧住宅建筑的底层商业部分增建欧式风格的商业拱廊。对住宅建筑立面采取加设建筑外表皮、使用通透材质、配植垂直绿化等方式,以增加立面的层次感。
2)街道整体空间形态
规划街道的交通系统,将欧式拱廊下的空间作为人行区域并适当拓宽,人行区域的铺装可以根据芜湖市的城市特色设计。增加自行车道和车辆停泊区,在人行区域、自行车道及车辆停泊区之间以两道特色绿植带分割,内侧绿植带间断的部分可以作为行人休憩、观景的公共活动空间。对于街道两侧的新建建筑,可以通过局部退台的方式削弱建筑的巨大体量感,确保街道整体空间形态秩序井然,又富于变化(见图5)。
图5 吉和路街道空间形态示意(改造后)Fig.5 Street space form of Jihe Lu(renovated)
3.2 区域规划塑造城市特色风貌
芜湖市可以利用其“半城山,半城水”的空间格局及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规划观光休闲途径,突出城市风貌,展现地方特色,强化城市的可识别性。
3.2.1 依托历史片区构建历史文化街区
芜湖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类型多样,包括以“芜湖小九华”广济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芜湖铁画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芜湖八景为代表的山水田园文化、以芜湖市烈士陵园为代表的红色文化等,形成了不同的历史片区。
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老城及神山区域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建设核心历史文化街区;并依据历史年代、分布现状、保护等级等条件整合历史资源点,构建次要历史文化街区,在各区域间起到联系作用,降低芜湖市历史资源点分布失衡对人文城市环境建设带来的不良影响(见图6)。
图6 芜湖市历史文化街区规划Fig.6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 zoning in Wuhu city
3.2.2 沿观光途径塑造城市特色街区
依托芜湖市内保留至今的各式西方历史建筑为观光要点,以沿途街区为脉络,提升街区内现状广场景观品质,并重塑重要公园节点的景观设计,形成市域内的特色商业和休闲观光街区;优化沿途街道界面,并完善周边小区基础服务设施,形成特色形象街区,在改善片区人文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展示芜湖市的城市形象。
3.3 城市历史建筑的保护
传统建筑背负着城市的历史发展与记忆,是城市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芜湖市的人文环境建设而言,对能够展示历史文脉的历史文化遗产,特别是历史建筑,采取及时有效的保护、传承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利用其历史文脉的价值。
3.3.1 扩大历史建筑普查认定范围
芜湖市应加快制定历史建筑保护相关规章制度,对部分未获挂牌认定但历史价值较高、质量较好的建筑,尽快开展普查、认定工作,将保存完好、特色明显的历史建筑作为申报文保单位的资源储备库。此外,还可以倡导社会和民间资本参与,发动多方力量,征集历史建筑线索,制定政府管控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流程,实现历史建筑保护工作从管理走向治理,构建新的公共责任机制,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工作[14]。
3.3.2 数字化保护
传统的修缮保护方法往往面临修缮资金有限、专业修缮人才匮乏、修缮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可以采取具有三维可视化、可互动、信息化等优点的高新技术,对历史建筑展开保护修缮研究。新技术不仅能够突破传统历史建筑保护方式在时空上的局限性,而且在数字化展示历史建筑真实风貌的基础上,为受众提供更加新颖的呈现方式和互动模块。
4 总结
在快速推进芜湖市城镇化的进程中,城市体检机制对于迅速掌握和解决城市发展的不足、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大有裨益。本文采取城市体检的方式,关注如何利用芜湖市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改善芜湖市的城市特色风貌,为建设独具特色的人文城市环境、打造没有城市病的时代新城贡献了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