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时代背景下基于数字影视特效课程的虚拟教研室建设与实践

2023-05-24林莉娅

河南教育·高教 2023年4期
关键词:教研活动

林莉娅

摘 要: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虚拟教研室的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创新举措之一。本研究以数字影视特效课程虚拟教研室建设为例,提出了虚拟教研室的建设目标,强调了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介绍了平台搭建及发展机制完善的具体路径,以期为新时代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虚拟教研室;影视特效;教研活动

一、数字影视特效课程虚拟教研室建设的重要意义

虚拟教研室是全面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探索其建设与应用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服务于专业课程建设的虚拟教研室,在技术上实现了化“虚”为“实”,在对传统教研室提出颠覆式挑战的同时,也打破了时间、空间、人员、资源等因素的制约,实际上完成了数字化教育背景下对基层教育组织的重构。数字影视特效课程是影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涉及计算机、艺术等学科。建设虚拟教研室,对数字影视特效课程来说意义重大,能够有效提升教学研究效率。

二、数字影视特效课程虚拟教研室建设实施

课程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教研的形式是多样化的。数字影视特效课程的虚拟教研室建设,紧紧围绕影视专业发展规划、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以满足影视行业、地方文化宣传部门用人需求为目标,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数字影视特效课程虚拟教研室是基于影视特效制作课程教学团队而组建,由校级一流课程负责人牵头,汇聚多位影视艺术及计算机技术学科的中、高级职称的校内外教师。教师参与教研活动,分享教研成果,以社群或课程小组为单位进行教研成果的累积,并支撑教研成果的推广与运用。

(一)确定建设目标

数字影视特效课程遵循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教学特点和发展趋势,用现代化信息科技推动教学思维转变,促进传统课程教学小组机构的变革。以虚拟教研室为平台,聚焦于各专业和学科的共同问题,实现课程系统的优化和教学资源的共享;提升学科内涵,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实现校际和学科间的交叉。

(二)完善师资队伍

虚拟教研室的核心是教学与研究,它的建立并不是单纯依靠技术支持,而是以高校教师为主体依托。传统条件下,开设跨校、跨学科的线上课程对高校教师而言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通过虚拟教研室建设,可以发挥人工智能时代的现代信息技术优势,集结不同高校、不同学科的专业教师,构建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数字影视特效课程的虚拟教研室成员在影视特效技术或影视艺术研究学术上有着共同的意愿和目标,并且致力于将研究成果应用于高校教育。同时,该虚拟教研室强调成员组成要跨学科,核心成员以相对固定的数字影视特效制作课程负责人和影视类专业教师为主,计算机学科专业教师和校外电视台教师主要起辅助作用。教师队伍既有核心骨干,也有伴随任务暂时聚集、具有不确定性的外围成员,因此虚拟教研室的成员在构成上具有一定的虚实结合性、动态性、灵活性。虚拟教研室的师资搭配能有效促进成员之间的交流,凝聚合力支持教师更新课程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三)优化课程体系

数字影视特效制作是一门综合性的信息技术课程,是影视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核心部分,需要学生具备人文科学知识及影像处理技术。同时,它也是典型的学科交叉课程,涉及影视制作、计算机应用、影视艺术等多个领域,最终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结合数码摄像、采集、合成等技术独立编辑视频、音频,熟练运用软件的特技效果,以及掌握各种数据压缩方法和输出方法。在实践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视觉素养、创新思维和影视美学素养,使他们掌握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够准确、创造性地运用软件工具创新影像特效。基于以上课程培养的素养构成,数字影视特效制作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分为艺术和技术两大部分,其中技术为主,艺术为辅。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应根据艺术基本理论、计算机影像操作、影视作品创作三大模块来设置教学内容。从教学内容的角度看,数字影视特效制作课程涉及多个学科,因此其虚拟教研室的师资建设也必须具备跨学科和跨业界的特点,这一特性决定了其必须打破传统实体教研室的桎梏。以笔者所在的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为例,学校以前述的三大模块的教学需求为依据建设虚拟教研室。在区域合作上,与外校实现联合;在跨学科融合上,融合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在跨界协同上,邀请地方电视台参与;在课程体系总体架构基础上,依托智慧平台载体开展工作。虚拟教研室利用技术创新的优势,紧跟数字影视特效制作技术发展形势,优化任课教师的课程内容和组织形式,不断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三)搭建平台载体

一个完善的智能教学平台是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基础,为了实现跨专业、跨学科、跨校际的开放协作,不同学校、不同地域的教师可通过网络开展多学科合作教学。在教学内容方面,虚拟教研室的成员可共建共享课程的优质资源;在专业建设方面,虚拟教研室成员可共同讨论培养专业人才的方案、教学实践研究等。总而言之,虚拟教研室平台既是一个教学研究的交流与合作平台,又是为每个教师提供课程教学资源管理的工作平台。

数字影视特效课程虚拟教研室智慧平台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教学资源的建设,二是教研活动的开展。教学资源建设方面,虚拟教研室智慧平台设有“课程资料”“题库”“作业库”“试卷库”等板块,汇聚相关学校的课程大纲、教学要求等内容,同时包括教师团队中优秀的课程教学案例(如说课视频、PPT案例、实践教学视频等)。此外,还建立“直播间”“听课评课”“课程目标”“题库建设”等板块,大大丰富了虚拟教研室的活动类型。在教研活动开展方面,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探索突破时空限制的高效便捷的教研形式,可以是单纯的线下或线上,也可以是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活动注重实现各校互相交流、资源共享。通过教研活动,形成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创新教研形态,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活力;通過学科优势互补,营造良好的教师教学成长环境,带动课程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在虚拟教研室的组织和管理下,平台载体上形成的教研过程包含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践教学交流、课程教学大纲编写等。数字影视特效课程虚拟教研室根据课程知识模块,定期组织开展在线备课和线上听评课。例如,在“AE表达式应用方法”这一知识模块中,计算机学科专业老师结合函数应用的教学方法与影视专业教师进行交流探讨;通过交流,让影视类专业学生能够快速理解并灵活运用函数。在线上教研活动期间,课程组工作人员负责全程记录,并将活动的相关资料汇总后及时上传系统用以分享。这些活动在平台上沉淀的数据可以被分析以及重新利用,能更好地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质量。

(四)完善发展机制

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和发展更多地反映出一种自发性,因为它由不同院系或不同高校专业教师组成,成员之间既需要默契配合,又需要统一协调。为保证虚拟教研室的可持续发展,高校管理者不仅要鼓励虚拟教研室在教学科研上作出突出贡献,同时也要在协作共享的理念基础上强化对虚拟教研室的顶层设计与规划建设,建立激励、保障和评价三者有机结合的长效发展机制,实现对虚拟教研室的有力支撑。

针对数字影视特效课程虚拟教研室的管理,笔者所在的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管理机制,定期组织检查、指导及考核,逐步形成“教学发展中心—教研组长—教师”的分组责任制。在研究方面,由于虚拟教研室的基本框架由各个学科的教学团队组成,因此学校教学研究的重心放在学科教研小组上;在管理方面,教学发展中心建立了虚拟教研监测机制,定期发布虚拟教研各项评测结果。通过构建一系列的工作管理规范,确保虚拟教研室建设有计划、有内容、有成效,切实提升教学质量。

三、结语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虚擬教研室是构建新型基层教学组织的一种重要尝试,未来也将在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数字影视特效制作课程建设依托于虚拟教研室,集中优秀的师资力量和高质量的网络资源,进一步优化了课程体系架构,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还能有效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战德臣,聂兰顺,唐德凯,等.虚拟教研室:协同教研新形态[J].现代教育技术,2022(3).

[2]耿鹏飞.论数字影视特效专业本科人才的素养构成[J].艺术百家,2015(S2).

[3]王君,董明利,娄小平.多校联合的虚拟教研平台建设[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9(8).

[4]桑新民,贾义敏,焦建利,等.高校虚拟教研室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21(11).

[5]刘雨.试论高校虚拟教研室的内涵、价值与建设[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2(2).

责编:文 墨

猜你喜欢

教研活动
浅谈小学语文教研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农村学校的语文教育研究活动
基于智慧云录播课堂教学系统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提升校本教研品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专题研究:为教研活动打开另一扇窗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
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教研活动有效性的探讨
新课程标准下教研组工作的开展与思考
浅谈如何提升小学教研活动实效性
谈评课的“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