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三个导向 推动县乡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高质量发展
2023-05-24李洪斌
李洪斌
近年来,巴中市纪委监委坚决贯彻落实省纪委监委关于大抓基层的决策部署,扎实开展“四强行动”,推动实现大抓基层向基层大抓转变,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三小两房一证”集中治理、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集中放榜、整治大操大办推进移风易俗、大要案件复盘、以案促改评估等多项工作受到多方肯定。
抓基层必须下基层、知基层,坚持问题导向,精准画像
坚持以下基层调研问路开局,一边收集问题,一边取经问计。同时,综合分析信访举报、监督检查、审查调查、社会评价等情况,着力把基层的突出问题找深找透、把问题的解决办法找准找实,“三个难”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人难管。2022年,市、县区纪委监委立案、处分、移送数同比上升,这既有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案件开道、加大查处力度的原因,更暴露出权力风险两集中的问题。如,2022年全市受理涉及农村社区的检举控告203件、占总数的59.4%;处分乡科级以下一般干部、其他人员1201人,其中镇村两级732人、占60.9%,主要涉及村干部和乡镇(街道)“办所中心”人员。特别是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和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一肩挑”,权力高度集中、风险随之增高,有的钻政策的空子、有的打资金的主意、有的争群众的利益。2022年,市纪委监委督促指导县区从紧盯基层一颗章入手,实行保管权、审批权、监督权三权分设定责,突出专人保管、线上审批、定期公示、全程监督,着力管住基层微权。
二是事难成。“有些事明明好好的,可有的中途倒拐整歪了、有的是虎头蛇尾整没了。”这是群众对近几年来一些行业单位办事成效的普遍评价。有的反映,在优化营商环境中出台了很多好政策就是不兑现;有的举例,在乡村振兴领域项目建设质量不过关、产业发展成烂摊子,钱花了但事没有办好;有的形容,一些部门抓工作热衷于搞形式、玩套路,好制度好政策沦为摆设。这些问题背后的根子是责任不落实。2022年,全市查处在履职尽责、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36件68人。2023年,巴中精准画像不担当、不作为问题31种表现,有的放矢开展专项整治。
三是意难平。脱贫攻坚以来,大量资金项目投入基层,群众的生活条件大为改善;同时,党的十八大以来,经历十余年的正风反腐,基层政治生态持续向好向善。但人民群众依旧对一些风气问题、民生问题愤愤不平,梳理起来,主要涉及一席一水一路一证一资金等方面(酒席风、农村饮水、农村道路、不动产权证、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这些事都是群众的痛点、堵点、难点。如,一些群众疯狂吐槽农村酒席风泛滥,到了不得不治的时候。市纪委监委以网络问卷调查破题,短短20天,全市14.69万群众参与问卷调查,85%的参与者认为大操大办必须治理,67%的参与者认为除婚丧嫁娶以外一律不办。针对补贴资金他有我无、他多我少等群众质疑,2021来,巴中推行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集中放榜活动,以财政制榜、乡镇唱榜、群众问榜、干部答榜、部门核榜、纪委监榜为流程,推动涉及群众95.4万余户146万余人、资金15.7亿余元阳光发放;既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又促进主责监督、群众监督、职能监督贯通融合。
抓基层必须强基层、靠基层,坚持需求导向,精准滴灌
基层的问题,必须依靠基层监督力量来解决。市纪委监委坚持“四边”工作法,精准对接基层需求诉求,及时总结归纳战术打法,着力内部挖潜、机制增效、改革赋能,以手把手教、实打实改等方式带着基层干,推动基层自己干。
一是“单列考核”壮底气,解决气短的问题。针对乡镇纪委同志与所在乡镇党委“同一个锅里舀饭吃”,容易受干预、心里有顾虑的实际,积极推动优化考核方式,改变乡镇(街道)纪(工)委书记、副书记与乡镇(街道)干部“一锅煮”式的年度考核为县级纪委监委牵头实施的“单列考核”,将“横向”考核变为“纵向”考核。乡镇(街道)纪(工)委书记、副书记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比例分别提高到25%、15%,进一步突出“专岗专职”抓“主责主业”。2022年,通江县8名乡镇(街道)纪(工)委书记在年度考核中得到优秀等次,占比达25%。
二是“工作指引”教方法,解决手生的问题。针对村级纪检干部不会监督的问题,编制村级纪检干部监督“一本通”,围绕三巡三盯(巡田巡路巡院户、盯章盯账盯风尚)的重要任务,以一口诀(监督口诀)、两卡(重要时间卡和重点事项卡)、一百零一问(监督百问百答)为载体,教最实用管用的办法。针对县乡纪委在专项治理和案件查办中打不开局面、撕不开口子的问题,围绕风险点位、问题表现、监督方式、突破方法等编制监督指引和类案指引,帮助迅速入门、快速上手。如,在简易审批村庄建设项目问题专项治理中,编印《监督指引》,推动全市照单监督、循线办案,先后立案264人、处理处分438人。
三是“协作机制”攥拳头,解决力散的问题。指导各县区统筹县乡村纪检监察组织力量,构建“委领导+室组片”“片区纪工委+乡镇(街道)”“乡镇(街道)+村(社区)”的“三层协作”机制,实现人员建制组团、力量统筹整合、优势互补互借。实行分层划重点、靶向督关键:第一层协作重点在大要案件查处、合力攻坚;第二层重点在一般案件查处、重要信访件办理等;第三层重点在监督检查等。三层协作有效打破“室忙组闲”局面,解决力量不足、能力不够的问题。2022年,全市乡镇立案444件,同比增长26.1%,每个乡镇平均立案3.2件;每个区县均有移送同级党委管理干部,实现“双破零”。
抓基层必须治基层、固基层,坚持目标导向,精准施治
基层的问题面宽量大,必须找准小切口,以案件为引领,以专责监督撬动各类监督贯通发力,分系统治、系统地治,真正让监督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一是坚持案件打头,系统查、查系统。坚持紧盯基层严查微权蝇贪、紧盯民生严查与民争利、紧盯项目严查权力变现、紧盯作风严查四风问题。在案件查办中,一边以案件铲除剜出影响基层的腐败问题,一边以案件起底探底行业领域的共性问题,从个案到串案、延伸到类案,从“一人”到“一案”查“一域”。同时,把查办案件作为行业领域的全面体检,一方面现身建言,由违纪违法者写出防范系统廉政风险的建议书;一方面多方会诊,综合日常监督、财政审计等情况,精准全面地摸排案件查办以外的问题风险,督促开展专项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
二是推进案件增值,专项治、治专项。坚持从问题中找命题、从案子中找方子。全面梳理近年来查处的案件,分类归集,筛查问题集中的行业领域,再以合并同类项的方式梳理出关键词,结合查系统、系统查情况,锁定专项治理的小切口,向市委专项报告,纳入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意见安排部署,督促市级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市县乡村同步推进治理。纪检监察机关突出问题导向、责任导向和目标导向,统筹推动新闻媒体、巡察、财政、审计等跟进监督,运用正风肃纪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工作会商、情况通报、传导压力。定期开展专项治理专场述责、专题约谈、专门解剖,推动治理走深走实。如,召开“阳光问廉”曝光问题系统治理专场述责会议,督促牵头单位围绕查摆整改了多少问题、主动问责了多少事项、主动移交了多少问题线索、建立健全了哪些制度机制述责交账。同时,对推进滞后、工作不实的主责单位蹲点监督,纳入“阳光问廉”全媒体曝光,督促继续改、继续治。
三是考評案后文章,闭合抓、抓闭合。扣紧治理工作闭环链条,建立以案促改纪委专业考、眼见为实群众现场考的考评机制,实现治理工作的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探索建立以案促改评估机制,围绕评估重点、方式、质效和成果运用,细化清单,构建“改前谋划启动+改中监督指导+改后结果验收”闭环链条。如,2022年市纪委监委组建专班,对通江县、市公安局以案促改质效进行专业评估,推动改到位的抓巩固、抓深化,未改好的回头改、继续改。坚持开门晒成效、群众来阅卷,创新全媒体直播节目“眼见为实”,通过纪检发布专责监督成效、局长现场交“货”、媒体全程监督见证等方式,把治理成效晒在阳光下,让系统治理牵头单位、党员干部在群众考评中增强主动性和成就感。(作者系巴中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