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2023-05-23江苏王淦生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23年4期
关键词:制茶国潮技艺

江苏 王淦生

放眼世界,每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否则这个民族就会成为没有精神根基的漂泊者,最终被其他民族所同化;一个民族的发展又离不开现代意识和创新精神,要能立足当下,与时俱进,否则这个民族只能生活在过去,被现代文明所淘汰。最理想的文明传承方式,就是以现代手段和方式,激活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焕发勃勃生机,让中华文化成为奔腾不息的江河,融汇古今,润泽华夏儿女,惠及全人类!

保护古迹:习近平的文化情缘

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习近平任河北正定县委副书记和书记。他工作3年多,走遍了全县。他以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精神,探索出一条保护与发展双赢的新路子,交出了正定古城这份答卷。在主政期间,他身体力行推动文物抢救和保护工作。组织文物普查、修复古寺古碑、健全保护制度,将古建筑、古树、古文物划定保护范围,建立明确保护标识……这些高瞻远瞩的决策,让古城保护与发展并举的思想数十年来根植于每个正定人心里。

“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诉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如今,古街古巷、古寺古塔、古城古韵尽收眼底;一砖一瓦都是文化,城墙街巷皆有故事。正定,成了一座“有记忆的城”。习近平深情地说:“正定是我从政起步的地方。”对正定念念不忘的年轻书记,30年后成为世界第一大政党的总书记。新时代十年,我国文化建设被提升到了新的历史高度,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地方执政者出的一道必答题。在他心中,这些承载着历史的文物分量很重,“我们保管不好,就是罪人,就会愧对后人。”时光荏苒,初心如磐,从保护一座城市到谋划一个国家,皆如此。

【素材解读】

保护古迹,就是留住历史记忆,留住中华文明发展的脉络,留住我们民族的根。习近平任职正定期间的保护古城、古迹、古文物之举,正是为了让中华文明的纽带维系古今,让华夏大地所承载的文化底蕴更加丰厚,让传统文化激发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文化自信!

【运用示例】

人类文明就像一节节链条构成的一条纽带,维系古今。一个个古迹正是这一链条上的每个环节。只有保护好这些文化古迹,才能保证历史不被隔断。所以,我们在不断开发和建设的同时,绝不能忘了对文化遗存的保护。习近平任职正定期间的保护古城之举,为我们探索出了一条保护与发展双赢的新路子。文化与经济齐飞,这才是我们需要的现代化!

央视春晚:千年古韵与现代元素联姻

央视兔年春晚,传统文化以多种形式绽放出别样魅力,尽展中华文明绝美风采。

歌曲《百鸟归巢》中,有中国音乐活化石之称的世界级非遗“南音”,首次亮相春晚舞台,婉转典雅的古老唱腔与时尚明快的流行音乐相互融合,碰撞出特别的火花。在杂技《龙跃神州》中,起源于唐宋时期,在逐渐发展中成为一门杂技艺术的千年非遗“中幡”,让观众拍手称绝。武术《演武》,展示出形意拳、六合拳等非遗武术的精彩。这些节目配合着现代科技,观众如同瞬间梦回千年之前,共同经历四季轮转。舞蹈《碇步桥》将我国最古老的碇步石桥搬上舞台,舞者戏水梳妆,踏石而行,举手投足间是扑面而来的江南风采,唯美至极。舞剧《五星出东方》从国之重宝“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中汲取灵感,舞出了独特的传统文化魅力。戏曲《华彩梨园》节目精心创编,尽展华彩梨园的中华风采。有宋元南戏“活化石”之称的福建莆仙戏今年首登春晚舞台。创意节目《当“神兽”遇见神兽》,利用现代视觉技术外化为影像交互的炫酷呈现,上古神兽“走出”文献古籍。视觉交互节目《满庭芳·国色》用全新形式展示中国传统色彩,惊艳四座——水袖挥出桃红的柔情之美,纸扇摇出凝脂的纯净之美,纸伞舞出湘叶的婉约之美……舞者舞出了不同中国色的绝美。

【素材解读】

央视兔年春晚,千年古韵与现代元素的联姻获得巨大成功。传统节目被现代手段激活,令人惊艳。这说明,继承传统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继承和创新相结合才能让传统融入时代,焕发勃勃生机。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有机交融,才能汇入当代人的生命之中。

【运用示例】

弘扬传统文化,需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让传统文化以全新表达,展现独特魅力。央视兔年春晚,古老艺术品种以现代表演形式和科技手段加以呈现,美出天际,让受众大开眼界。可见,传统文化通过现代手段激活,便能够绽放出无穷魅力,焕发无限生机,在助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激发出华夏儿女的文化自信。

制茶技艺,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2022年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至此共有43个项目列入此名录,居世界第一。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是有关茶园管理、茶叶采摘、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饮用和分享的知识、技艺和实践。中国人自古就开始种茶、采茶、制茶和饮茶。制茶师根据当地风土,运用杀青、闷黄、渥堆、萎凋、做青、发酵、窨制等核心技艺,发展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红茶六大茶类及花茶等再加工茶,2000多种茶品,供人饮用与分享,并形成了不同习俗,世代传承,贯穿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仪式和节庆活动中。

传统制茶技艺主要集中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江南、江北、西南和华南四大茶区,相关习俗在全国各地广泛流布,为多民族所共享。通过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万里茶道等,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已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相知相交、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媒介,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文化多样性。

【素材解读】

我国至今已有43个项目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居世界第一。这项“世界冠军”凸显出中华文明丰厚底蕴,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传承千年的制茶、饮茶与分享技艺,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相容相契的产物,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物质与精神的完美融合。

【运用示例】

传统的技艺和习俗,与一个民族的性格相关联。就像中国传承千年的制茶技艺以及中国人泡茶、品茶、分享的习俗,培养了中国人平和包容的心态,形成了中国人含蓄内敛的品格。待客之道,一杯清茶,透出的是朋友间的纯真与淡泊,又带着浓浓的中华民族的谦、和、礼、敬的人文精神。一杯香茗在手,氤氲着恬淡之心,折射出文化自信。

国风劲吹:年轻人开始热衷国潮

当下,“国潮”产品与年轻消费者的“双向奔赴”成了消费新看点。《中国奇谭》《只此青绿》《唐宫夜宴》等作品相继成为全民爆款,融入传统纹样的国货品牌引领网红穿搭,老字号产品、文创商品热度空前。非遗、“国潮”“国风”等彰显传统文化魅力的元素,在年轻人的心中也开始有了全新的理解。而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欣赏,不只停留在艺术层面,还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相关调查结果表明,有超七成的国潮消费者是90后年轻人。

近年来“国风”兴起,引发了年轻人的狂热追逐。穿汉服、围炉品茶等休闲选项,也成为深受年轻人追捧的中国式浪漫。2022年,我国汉服市场规模达到了125.4亿元,2025年有望达到191.1亿元。2022年“围炉煮茶元年”“新中式”氛围感休闲爆火网络。

年轻人对“国风”的追求还不止于此,更多年轻人愿意沉下心来,了解传统文化,结合当下生活和需求,赋予其全新的生命力,这也体现了年轻人来自深层次的文化自信。

【素材解读】

青年是时尚的主流。青年回归传统彰显出中华文化的无限魅力。尤其穿着打扮,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年轻人热衷“国潮”,充分表现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欣赏和热爱。国风“劲吹”,源于传统文化被公众认可、被现代接纳,人们在与之接触后体悟到了她的美。

【运用示例】

传统文化,绝不仅仅是一种虚幻玄妙的抽象符号,有时也会体现为一股具体可感的文化浪潮。尤其是它与当代科技、现代美学、时尚载体相融合,便会绽放出令人震撼的美,让人爱不能释。年轻人热衷“国潮”就是明证。传统文化其实并非古板拘谨的,一经现代元素的激活,便能美出天际,惊艳世界。将传统文化融入生活,能迸发出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猜你喜欢

制茶国潮技艺
中国传统制茶
让国潮成为时代的主流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MADE IN CHINA
MADE IN CHINA
“国潮”崛起,东方IP趁势乘风破浪
陕西安康:小农制茶产业化 脱贫致富路渐宽
陕西安康:小农制茶产业化 脱贫致富路渐宽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