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纵向交汇,横向融合
——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外国语学校校本研修模型与实践

2023-05-23广东省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外国语学校刘春景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14期
关键词:研修校本教研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外国语学校 刘春景 赵 亮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发展。高质量的教师,既表现为师德高尚,也体现在专业精湛上。教师专业化,其主题和核心便是教师的专业发展,而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一环便是校本研修。

一、校本研修的现实困境

纵观当前的校本研修现状,我们会发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目前,教师研修机会很多、内容很广、跨度很大,但一线教师却面临着许多研修困境。

北京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受访教师对部分培训方式认可度低,希望学到的内容和培训所讲内容脱节;一些培训质量不高,对教师没有实质性帮助,却被强制要求参加;部分欠发达地区的教师,在研修中处于被动地位,缺少对自身困境的发声途径等。

无独有偶,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教师发展中心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超半数教师认为当前研修活动缺乏新意、方式单调僵化,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流于形式;近四成教师认为校本研修效果不明显。

两份调查相距近10年,但种种困境如出一辙,导致部分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热情不高,大部分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所学难以有效转化到日常教育教学中,输入与输出不平衡。因此,校本研修的建构和实施,还需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二、校本研修的模型建构

事实上,校本研修并不能单纯地被理解为教师培训,它还是一种教育教学行动研究,是一种学校制度,也是一种学校文化。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校本研修要明确研修定位、规范研修环节、整合研修资源、创新研修模式、健全研修机制。因此,学校遵循“需求导向化、项目主体化、主题序列化、成果显性化”的原则,在前文所述问题的基础上,尝试破解校本研修困境,回应教师专业发展诉求。

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外国语学校本着“顺性教育”的理念,顺学而教、顺教而研、顺势而为,依托学校特点和定位,确立了校本研修开展的三项原则,即of the school(顺应校情)、by the school(顺应校能)、for the school(顺应校势)。顺应校情,即以学校师情、学情为基础,开展适应学校需求的研修活动,不搞本本主义,不搞拿来主义;顺应校能,即以学校为研修活动开展的基本单位,充分调动学校各方面资源开展研修;顺应校势,即以改善教师的观念和行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为发展趋势和根本目的。

在这样的原则指导下,学校借助各级各类资源,打造了“纵向交汇,横向融合”的校本研修模型(见图1)。

图1 “纵向交汇,横向融合”的校本研修模型

纵向交汇,既有自上而下的引领,又有自下而上的生成,充分发挥集团品牌和名师效应,打造系统化校本研修方案,尊重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化诉求和自发路径。

横向融合,建立多层级的合作单位,短期常规研修,以备课组为单位,研究教学常规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每周一次;中期主题研修,以科组为单位,研究教学中的一些系统性问题,每月一次;长期课题研修,以课题组为单位,研究全局性、系统性的疑难问题;阶段性的青蓝工程,既包括新教师的师徒结对,也有经认定有需要的教师和骨干教师的结对学习;常态化的教师发展共同体,由教师自发组织,可以是同一班级的班科联席,也可以是同一学科的学段互通,甚至可以是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跨学科项目化小组合作。

集团各校区、区域内兄弟学校、校本研修合作校,也为彼此提供了研修思维扩展的空间。

三、校本研修的实践经验

基于这一模型,学校做了许多校本研修尝试,如:以教师为主体,以课程为抓手,以课堂为载体,以合作促联动。

(一)以教师为主体

教师的主体性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等要素。然而,在现实工作中,教师群体的发展方向容易形成“两极现象”:极少数优秀教师不断向上探索,但仍面临着上升渠道狭窄、后续动能不足等问题;大部分教师因缺少机会和专业支持,开始“提前躺平”。

为避免出现这种“两极现象”,学校以赛促研:以各级、各类比赛为契机,在校内开展命题比赛、课标解读比赛、教学设计评比、模拟上课现场比赛等活动。学校提前规划,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比赛推进方案,并成立教师发展共同体,开展校内导师“卷入式”培训,聘请校外导师“跟进式”辅导,利用网络研修拓展资源和受众,助力青年教师由教学雏鹰成长为骨干教师、学科名师的同时,也让全部教师有目的地参与进来。

(二)以课程为抓手

学校升华办学思想,搭建课程体系,以课程为抓手,实现校本研修全局联动。

办学思想是对国家教育方针的校本化。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论证,学校对“顺性教育”的办学思想做了阐释和建构。所谓“顺性”,即顺应自然发展规律。“顺性教育”的内涵即“顺应天性,引导道德性,激发创造性,培养社会性”。其中,天性是基础,顺应天性是进行教育活动的前提;而道德性、创造性以及社会性,则构成了儿童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阶梯。在以天性为基础的前提下,引导道德性,浇灌植根天性的道德观念;激发创造性,释放植根天性的创造潜能;培养社会性,融通植根天性的社会情感。

这三个关键的价值取向,也是学校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新课标颁布以来,学校基于新课标精神,深入研修,结合多元智能理论、经验主义课程理论,秉着真正落实育人目标的目的,建立起道德与法治、人文与社会、数学与科学、艺术、体育、实践与综合六大领域课程,每一领域课程又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包含拓展型课程和探究性课程)以及自主选修课程。这样的课程体系,既“全面发展”奠定共同基础,又“个性鲜明”兼顾学生差异。

(三)以课堂为载体

在“双减”减负提质的要求下,学校校本研修活动立足课堂展开,制订了集体备课的精细化要求,还以科组为单位梳理了各学科常规作业的种类及详细的批改规范,确定了提升学科素养的学生学力提升项目。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使用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骨干教师、党员名师带头上示范课,教师结合上课课例,从教学特色、教学方法、教材处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解读,在浓厚的教研氛围中,教师获益匪浅,共学共长。学校全面开展教师评优课比赛,聘请正高级专家、特级教师担任评委,对每位教师的课堂进行点评指导,形成了磨课、研课、议课的教研氛围,同时采用课堂观察等方式,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弊端,在浓厚的教研氛围中提升全体教师的教研热情。

(四)以合作促联动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任何一所学校在单独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时,都难免会因条件单一、学术封闭而陷入功能缺位、效益缺损、专业缺失等状态。校际合作、区域合作则可在校本研修中弥补单个学校的现实不足。在课程建设和校本研修过程中,学校增强一体化的观念,整合合作校之间的教师教育资源,强化整体功能和规模效益,促进集团联动、区域联动与合作校联动,以网络研修、混合式研修等模式,开展多样化的交流。

四、校本研修的愿景展望

研究表明,影响教师研修的因素很多。国家的教育政策顶层设计、宏观的社会环境变化、高考中考的测评方式改革、学校的内涵式发展需要和教学实际等都是主要的外部影响要素;而教师培训中“我要学”和“要我学”的不同思维,是直接影响研修实效的内因。

由此可见,校本研修要与国家大政方针相结合,要与新课标落实相结合,要与本校校情相结合。最重要的,要从学校和教师的需求出发,“一校一案”“一科一策”“一师一题”,把外部因素和内部需求相结合,把“持久战”与“攻坚战”紧密结合。因此,校本研修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猜你喜欢

研修校本教研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