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新媒体引导机制创新大学生创业教育管理的对策

2023-05-23王薇

国际公关 2023年4期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

王薇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不断更新与应用,衍生了多种新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与领域中,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为了能够响应时代发展需求,高校应将新媒体应用于教育中,借助新媒体形式,丰富学生知识体系,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促使大学生更好发展。为了能够推动新媒体在高校创业教育管理中的有效应用,本文专门针对构建新媒体引导机制创新大学生创业教育管理的对策进行分析,以供各界同仁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引导机制;大学生;创业教育管理

大数据、人工智能、5G技术的衍生,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新媒体则是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入的媒介,推动了我国经济转型,与我国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在新业态环境中,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显得尤为重要,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为此我国始终将创新发展作为目标,注重人才培养,只有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新型人才,才能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高校应借助多媒体优势,对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进行优化与创新,促使学生形成新时代发展思维,具备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

(一)创业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比较单一和落后

在当前高校创业教育管理中存在教育内容与方法落后的问题。由于形式与内容单一,学生无法对创业教育产生兴趣,对于创业教育的学习态度消极。在大学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为学生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实现对学生职业发展的预测与分析,鼓励与引导学生积极根据自身的优势与兴趣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激发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向往之情,提升学生创业就业信心,为学生就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在开展就业教育时,依然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对就业教育内容照本宣科,运用生硬刻板的方式对创业内容进行讲解,其中很多的专业名词学生并不能有效理解,影响了创业教育效果。[1]新媒体时代行业更新速度很快,但是教材内容卻没有及时更新,致使创业内容缺乏时代性与实效性,以上情况制约了创业教育效果。除了以上问题,高校教师在创业教育中所运用的方法过于陈旧,没有将新媒体技术与方法融入创业教育中,导致创业教育方式缺乏新意、内容滞后,因此未能达到预期的创业教育效果。

(二)创业教育规划与目标不明确

在高校创业教育中,教师对于学生专业需求与实际学习情况没有全面的了解,没有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导致学生没有明确的创业目标,学生不了解创业教育的意义与价值。由于创业教师不了解学生的专业需求与优势,无法为学生提供精准的创业规划与指导,同时没有为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学生不了解自身的优势与特长,创业能力与创业意识难以提升,学生对职业发展表现出迷茫状态,未能发挥创业教育的价值,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发展。

(三)高校缺乏健全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管理机制和办法

新媒体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转型,人才的竞争也越发激烈,高校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创业意识,只有如此,学生才能根据时代发展,不断提升自我能力,适应社会高速发展需求,更好立足于行业中。但是在当前大部分的高校中并未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管理体制,导致创业教育流程不规范,影响了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育管理工作没有可以借鉴的规范与标准,导致创业教育开展不够深入,流于表面;第二,部分教师能力有限,不具备创新创业教育的能力与经验,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与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发挥引领教育职能,导致大学生的创业潜力与创新能力没有被激发出来,导致创业教育效率低,影响学生创业就业发展;第三,高校在制订创业教育方案时,没能将新媒体技术融入其中,导致创业教育内容空洞,无法激发学生对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影响了创业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构建新媒体引导机制创新大学生创业教育管理的重要性

(一)能够发挥高校教育职能

首先,为社会培养具备创业素质的人才,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目标,能够提升教育的适应性。将创业教育理念渗透于高校教育中,能够培养适应新媒体时代需求的社会人才;[2]其次,能够缓解就业压力。在高校中开展创业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促使大学生积极投入行业中,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创业就业心态,并为学生提供适合的社会岗位。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激发学生创业积极性,有助于学生一毕业就参与到社会岗位中,进而缓解就业压力;最后,能够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创业人才。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促使学生在参与创业教育过程中思维能力、思辨能力不断提升。将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促使学生形成坚持不懈的品质与协调能力。创业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业潜质,为学生创造创业实践机会,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能够构建专业的师资队伍

高校创业教育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长时间的坚持。教师是开展创业教育的主体,要想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推动创业教育目标落实,创业教师需要根据创业教育特点制订创业教育方案。[3]需要专业教师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以此为学生制订高质量的创业教育方案,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创业教育课堂中学习创业专业知识。同时,专业教师还需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在日常创业教育中,组织多样化的创业活动。高校需要聘请成功的创业者到校内兼职教师,为专业教师和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培训,指导专业教师与学生参加创业实践活动,以此实现专业优质师资队伍组建。

三、构建新媒体引导机制创新大学生创业教育管理的对策

(一)革新大学生创业教育内容和方式

在新媒体视域下,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课程,首先,应加强新媒体的应用,突出教育的与时俱进,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开展教学,充分了解学生优势与特长,针对学生专业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形式与内容,突出创业教育的多样化,制订完善健全的创业教育课程方案,激发学生对创业教育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创业教育活动中;其次,教师应借助新媒体优势,收集丰富的教育资源,扩充与整合创业教育内容,将新时代的创业知识与方法,纳入创业教育课程中,以此保证创业教育内容的前沿性与先进性,帮助大学生接触新时代创业思维,增强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最后,优化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拓展现有教学思路。受到新媒体时代的影响,我国呈现了新的业态形势,要想实现创业教育模式创新,应改变传统教育理念,根据新媒体时代发展创新教学思路,提升对创业教育的重视,只有拥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将思想转化为行动。为此,高校应建立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宣传力度,提升高校师生对创业教育的重视,了解创业教育的意义与价值。保证教学思路与时代发展节奏一致,只有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对教育教学进行创新,才能为社会培育适合的人才。在高校传统教育思路中存在很多落后的元素,只有全校师生充分意识到这一问题,才能促进教学模式优化与创新。为此,应在高校教育教学中融入新媒体思维,将此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策略,推动我国教育创新发展。我国教育水平与西方教育相比仍然具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创新创业思维与意识是可以通过教育培养的。为了缩短我国教育与西方教育的差距,各个高校应根据自身发展需求与学校实际情况,开设网络教育平台,构建网络教育系统,将新媒体思维融入创新创业课程中,通过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提升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理解与认知,促使学生形成创新创业能力。

(二)构建师资队伍机制,做好学生创业引路人

高校创业教师是开展创业教育的主体,为了实现创业教育目标,应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与专业能力。为此,高校应该提升聘任要求,选择专业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的创业教育人才作为教师人选,促使教师能够为学生讲授最具专业性的创业知识与创业技巧,提升大学生对自身专业优势的了解,根据自身专业优势进行职业生涯规划。[4]为了切实提升教师创业教育能力,学校应为创业教育专业教师提供培训机会,不断更新教师创业教育知识与新型创业技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与专业教学能力,不断拓展师资队伍,通过强化教师创业教育能力,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创业指导,做好学生的领路人。为了实现以上教育目标,高校应做好招聘工作,制定严格的聘任标准,基于标准考察教师专业能力,同时注重教师创业思维考察,以此保证聘任教师质量。应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促使专业教师能够积极自主更新知识,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根据新时代发展要求,对自身教育理念进行更新,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创新创业知识。高校需要为专业教师提供持续学习的机会,鼓励与支持教师参与教学研讨会、交流会,学习新媒体技术,了解新媒体的发展趋势,不断完善自身知识体系,保证教师思维与能力的先进性,以此组建具有先进观念的师资队伍,积极向学生传递新思想与新方法,促使学生形成创新创业能力。

(三)搭建创业教育平台,挖掘学生创业潜力

在新媒体视域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应在校内开展创业教育平台,积极引导学生借助平台进行模拟创业实践。可以在创业教育平台中,借助新媒体多样教育资源,为学生构建不同的创业与求职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实际创业过程,了解实际创业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问题,能够为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与目标,促使学生将创业教育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促进学生知识内化与吸收,形成创业能力。在高校中构建创业教育平台,还能够为高校师生提供便捷的沟通渠道,促进学生与学生交流、学生与教师交流,积极借助网络教育平台的交流功能分享与交流创业实践经验,提升创业教育效果。

(四)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立体渗透机制

为了发挥创业教育作用,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增强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业水平,高校应在校内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管理机制,根据时代发展趋势与学生专业优势,制定科学的创业教育体系与流程,为高校教师开展创业教育提供指导。积极鼓励高校教师对创业教育建言献策,不断丰富与创新创业教育形式、方法、内容,促进高校创业教育有效开展,更好实现高校创业教育目标。高校中包含了多个专业,为了提升创业教育效果,应根据自身发展优势开展特色化的创业教育,提升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同感,将学生专业与创业教育有效结合,为学生提供创业见习机会,使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于改革专业中,切实提升学生创业能力。

(五)构建创业教育对象资源筛选机制

在新媒体时代开展创业教育,应充分运用新媒体,借助新媒体媒介平台,对学生进行职业心理测评,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优势与发展方向。可以将职业心理测评分为职业倾向性测评与职业能力性测评两种,其主要是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检测,从而做出科学、客观、标准的评价。借助心理测评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能力、兴趣、个性、态度等综合情况,同时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到自身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通过对学生的综合测评,结合学生所学专业,为学生明确职业方向,以此帮助学生建立职业目标,便于学生根据心理测评结合职业规划,树立理想与目标。学生可以根据心理测评,科学规划大学学习内容与实践,促使学生根据理想目标开展针对性努力,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为就业创业做好身心准备。创业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职业生涯规划书籍、视频、课件等,提升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除此之外,教师应构建网络空间,引导创业者将自身的创业经历记录在网络中,根据自身发展做好成长日记,促使学生做好每一个阶段的计划,朝着目标不断努力与奋斗。对大一阶段的学生,应加强就业创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为学生就业发展奠定基础。

四、总结

构建新媒体引导机制,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管理进行创新,应明确构建新媒体引导机制的重要性。分析当下创业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对现有教学方式与内容进行革新,构建师资队伍建设机制,提升聘任要求,强化教师专业能力与专业素养。创建网络教育平台,加强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建立职业对象筛选机制,为学生提供精准就业指导,通过构建教育渗透机制,根据高校发展特色,将创业教育渗透于高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创新能力,发挥新媒体机制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侯植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讨[J].农家参谋,2019,(12):258.

[2] 康彥,张洋子,武姣娜.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探讨[J].才智,2019,(31):142.

[3] 杜恒辉.对新媒体视野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探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33):148.

[4] 刘硕.对“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几点探讨[J].才智,2019,(22):62.

猜你喜欢

新媒体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