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背景下高校体护结合服务社区发展路径研究

2023-05-23邵林罗珊

国际公关 2023年4期
关键词:健康中国社区服务发展路径

邵林 罗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健康需求增强,政府将“健康中国” 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建设“健康中国” 的相关政策。基于“健康中国2030” 国家战略背景,将高校“体护结合”新服务充分结合社区居民所需与高校学子所学运用于社区发展中,使社区健康逐步走向完善化、规范化。从健康教育、体育健身、康复护理、公益服务四大方面落实。普及健康知识、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意识与健康素养,帮助其掌握健身方法和运动技能、促进身心健康,增强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幸福感和获得感,推动体护结合,充分发挥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护理等方面的特色作用,积极推广覆盖全社区促进全民健康。

关键词:“健康中国”;体护结合;社区服务;发展路径

随着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蓬勃开展,高校加强与社区合作,充分发挥高校大学生所学满足社区居民所需,使大学生服务社区实践与学校教育有机融合,对大学生具有培养、塑造作用,[1,2]对社区居民健康具有促进作用,满足居民多元化的服务需求。高校“体护结合” 是其致力于“体医融合”,以不断完善社区的公共医疗、体育锻炼资源设施、建设新型社区为目标,充分发挥体护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作用,从而实现“体医” 资源共享,构建和谐社区,助力“幸福宜宾”,为实现体育强国而不懈奋斗。

一、高校体护结合服务社区相关概念

本文体护指体育与康护结合。体育、康复、护理专业结合是当下正在积极探索中的促进体质健康的发展模式,即“体护结合”。体护结合服务社区是体育运动与护理等医学相结合的方式,服务社区提高居民身体健康。高校“体护结合” 服务即高校的体育与护理、康复医学专业的学生结合培养解决社会需求,本文中高校“体护结合” 是一种大健康的角度,以社区为平台,将体育与护理、康复医学服务结合,充分发挥体护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作用,将学校理论、学科及知识体系等诸多方面所学运用到社区中,为社区居民提供大健康服务。

二、宜宾市岷江新区大地社区服务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一)社区居民健康管理与发展不相适应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大量流动人口进入城市,社区成为原住民与外来人口混居的社区。[3]通过对2531户10454人(1/5的村改居,1/3机关企事业单位,其他安置型居民)的社区开展服务发现,居民健康意识未适应改革,居民健康管理意识、身体素质、健康需求差异化明显,很多居民对社区能提供的服务不了解,居民对如何增强身体体质,掌握正确的健康管理手段等大健康需求越来越大,对社区服务工作人员的专业要求提高。但大地社区缺乏健康工作者的介入,社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健康工作者服务人员的健康指导需求得不到满足。需借助高校,社区、家庭三方联动形成社区工作者多元一体新服务力量,促进居民健康管理与发展相适应。

(二)社区配套服务不够完善

社区数量和人口不断增长给社区管理和服务带来一系列问题。社区存在人员、资金和场地缺乏、服务单一等实际困难,管理者对开展居民健康服务缺乏充分认识。目前,居民健康服务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社区健康服务质量评价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大地社区主要由党委、居委负责,有14名工作者,人员配备比较分散,服务细致程度不够,所提供的服务单一,利用社区平台价值引入社会组织服务,社区会定期开展志愿服务,但服务的范围和时间有限,并不能有效解决社区居民需求问题,社区还会定期每月开展老年人医诊,但未形成固定日,导致参与度不高,效果不佳,居民有体育指导意愿,但社区没有体育服务队伍,居民对以健康教育、预防保健为重心的初级卫生保健需求日益增长,而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素质整体水平不高,社区缺乏专业体育健身、护理、康复指导服务。居民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当前社区服务,有众多便利及社会化保障服务,但在居民身体健康层面未建立系统科学的服务。

(三)社区服务功能过度依赖政府

政府的大力推动和资金的投入是大地社区服务得以较快发展的主导因素,这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社区服务的主体并不是政府,社区对政府过度依赖,会让社区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自我发展意识不足,受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影响社区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面临挑战,目前在社区工作与社区服务中,政府与社区的关系并没有理顺。一些社区服務开展得较好的区,从一开始就直接把社区服务确定为一项政府工作。严重依赖政府资金,没有专项经费,开展社区服务经费过度依赖政府,导致开展适合社区的健康服务工作,建立适合社区健康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对社区健康服务发展至关重要的服务缺乏。社区如何利用社区平台价值与社会组织合作,使居民在社区就能拥有健康体魄和基础健康设施保障,还能减少对政府的过度依赖。

三、高校体护结合服务社区的功能意义

(一)促进社区居民身心健康发展

“健康中国” 的实现离不开人的健康生活方式,它围绕着人的衣食住行以及人的生老病死,关注各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提倡自我健康管理,是在对生命全过程全面呵护的理念指导下提出来的。如何增强人们的健康意识,掌握正确的健康知识,指导生活与实践,这些都需要健康工作者介入,更需要居民参与其中,高校“体护结合” 采用多种方式,进入社区向居民普及健康教育,结合科学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居民身心健康发展。通过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健康档案等活动,达到改善促进居民健康状况,通过健康教育普及科学知识,树立健康意识。结合社区居民需要和高校学生的专业知识,采取如体重、血压、血糖测量等,评估分析,生成健康档案。根据居民健康状态进行分类,并生成科学的建议。为慢性病患者提供保健性的康复锻炼手段,减轻病痛对患者的折磨,同时减轻百姓的医药负担。

(二)有助于培养“体+康+护”复合型新人才,搭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平台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健康中国” 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离不开提供服务的组织和人才队伍,而体护结合的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也离不开高校的培养,而高校的培养方案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才的未来发展方向。通过高校与社区合作开辟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途径,为高校培养“体+康+护” 复合型新人才,强化大学生综合素质,扩大大学生参与社区治理的社会影响力,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育人” 新局面。高校健康资源进社区,可为毕业生提供新的就业领域,也可为相关专业在校生提供实践教学机会;二者融合互动,有利于提升社区文化建设水平和质量。有利于加快体育与医学相辅相成的教学模式的开展,培养出将体育运动技能和医学基础理论相结合的复合型应用人才[4]。高校与医院共同制订针对面向社区的体护结合的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方案,结合社区现状提供服务解决问题,充分结合社区居民所需与高校学子所学,切实满足民生需要,同时可以探索在社区设置相关的就业岗位,缓解疫情导致的就业与健康问题,提升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为大学生搭建实践平台,为体护结合在社区发挥最大效能提供人才支撑。

(三)有利于使高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融合提供多元一体新服务

通过“体护结合” 提供多元化服务,融合形成服务内容多元一体“大健康” 新服务;将高校、社区、家庭三方联动形成社区工作者多元一体新服务;向社区老年人、妇女、儿童等提供服务,形成服务对象多元化;多元社区工作者向多元服务对象提供多元服务内容,形成多元一体新服务。提高居民“大健康” 意识,增强居民“大健康” 身体素质,传递“大健康” 理念。扩大“三位一体” 参与社区治理的社会影响力,服务社区的同时给居民提供针对性服务,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育人” 新局面。高校资源进社区,为社区居民普及健康教育,也可为相关专业在校生提供实践教学机会为毕业生提供新的就业领域;三者融合互动,有利于提升社区建设水平和质量。“体护结合” 新服务充分结合社区居民所需与高校学子所学,切实满足民生需要,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助力“体护结合” 社区建设。

(四)有助于完善社区服务减轻政府压力

人民对健康需求增强,国家关注人民身体健康,将“健康中国” 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建设“健康中国” 的相关政策。政府的健康治理任务重、难度大,而且医疗资源有限,社区健康服务需求无法满足。这需要社会的其他力量参与进来,共同应对社区发展中的健康需求问题。而高校则拥有相关专业教师和大学生,掌握科学运动健身知识,运用健身运动相关知识与技能,康复、护理基本医疗知识与技术进行健康评估、健康康复。有能力帮助居民获得身心健康。减少政府资金投入,开展适合社区的健康服务工作,建立适合社区的健康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完善社区健康服务,减少对政府的过度依赖。

四、“健康中国”背景下高校体护结合对促进社区服务发展路径建议

(一)在社区服务中实行差异化针对性多元化的社区服务模式

将科学运动康复护理理论知识融入到社区服务中,将科学运动融入到社区体育康复中,将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健康程度、时间安排,将所需康复护理的社区居民分类,然后提出合理的健康指导服务和卫生保健服务,如妇幼保健卫生服务、老人健康指导服务、残疾人康复护理服务、多发病、慢性病的康复指导、护理服务等,对具有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专业的功能评定和简单的功能恢复,并对有需要的居民进行推拿、按摩、拔罐等专业技术操作,提供上门服务、陪护服务。向社区慢性病患者、老年人、妇女等提供服务,为慢性病患者提供保健性的康复锻炼手段,为老年人提供太极拳体育教学达到养生目的,为妇女进行健康知识普及讲解婴儿应急急救技能,为儿童提供运动技能体育教学,为特殊人群开展线下的实践活动服务。对患者或其家属进行专业的护理培训,将提供体育锻炼促患者,康复护理助家庭的新服务,为患者提供量身定制的健身保健计划,并将高校、社区、家庭三方联动形成社区工作者多元一体新服务;向社区老年人、妇女等提供服务,形成服务对象多元化;多元社区工作者向多元服务对象提供多元服务内容,形成多元一体新服务。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健康中国” 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为促进高校体护结合的开展,鼓励公立医院与高校合作制订针对社区现状问题的体护结合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方案,为高校体护结合实施减少阻力。同时鼓励各高校体护结合专业学生进入到社区服务领域开展活动,可以探索在社区设置相关的就业岗位,让学生在社区就业,缓解疫情导致的就业与健康问题。因此,政府、社区、高校等相互联合,整合现有的各项资源,不断推动体护结合模式创新发展。研究“体育+护理+康复” 的“体护结合” 新模式是有望解决医疗资源的不足、促进社区健康的有效路径。建立集体育健康指导、伤病防护、心理咨询、人文关怀等为一体的体护融合新服务。合作展开健康社区服务建设,为体护结合在“健康中国” 理念下发挥最大效能提供人才支撐。

(三)加强宣传增强居民体护结合意识,构建和谐社区

在“健康中国” 大环境中,很多居民对高校“体护结合” 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利用互联网大众传播媒介功能,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体育健身、养生科普、“康护” 培训等服务,树立“防未病” 意识。举办讲座,转变社区居民“重医轻体” 的思想。结合实际情况,来开展服务[5]。同时体育健身是全民健身重要组成部分,从组织管理着手,带动群众参加体育文化节、亲子、老年、职工运动会等各种体育活动,加强社区体育文化建设,形成社区自己的体育文化,建立极具体育特色的居民社区;营造利于提高居民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的新氛围。从健康教育入手,提高健康知识普及率,树立居民终身体育意识,并将意识转化为参与行动,强健其体魄,文明其精神。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增进情感交流,促进身心健康,构建和谐社区,推动基础教育、医疗服务、文化服务、体育设施、党群活动阵地等工程建设。

五、总结

在“健康中国” 大背景下高校“体护结合” 服务社区作为实施“健康中国” 战略的有效途径,将体育预防和护理康复有机地结合起来,让高校大学生根据实践与所学理论知识相结合,在大地社区平台中服务创造价值,通过高校“体护结合” 新服务满足社区居民所需与运用高校学子所学,使社区服务逐步走向完善化、规范化,增强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幸福感和获得感,助力“幸福宜宾”“健康中国”。

参考文献:

[1] 《“健康中国” 行动(2019—2030年)》出台[J].江苏卫生保健, 2019,(9):56.

[2] 许翔云.高校大学生参与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问题研究[J].体育视野,2020,(11):81-82.

[3] 肖端.创建新型社区体育模式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4] 张宾.“健康中国” 背景下“体医结合”发展问题及策略研究[J].田径,2021,(12):77-79.

[5] 刘秋华,刘楚佳.基于立德树人的大学生社区教育志愿服务活动探索[J].文教资料,2020,(22):84-85+161.

猜你喜欢

健康中国社区服务发展路径
建设“家门口”服务体系 “绣”出高品质社区服务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有哪些看点?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打通社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保定市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