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与德国产业合作分析
2023-05-23张喜月郑启南
张喜月 郑启南
摘要:近年来,中德双边贸易迅速发展,给两国人民带来诸多益处。德国是吉林省重要的贸易和投资伙伴。吉林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向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全方位迈进,与德国企业开展密切交流合作。目前,吉林省与德国在开展产业合作的过程中存在德国投资总量较低,投资地域分布不均,缺乏高质量人才和德国中小企业投资量少的问题。在党的二十大背景下,政府应在投资政策上进行相应调整,吸引德企加大投资总量,促进投资地域多元化,注重高质量德企匹配人才的培养,吸引德国中小企业投资,为吉林省与德国产业合作创造更大价值。
关键词:吉林省;德国;产业合作
中德两国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广阔的共同机遇和大国的共同责任,两国的经济贸易合作格局具有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特点。中国与德国互为重要的贸易和投资伙伴,2022年1—10月,中德双边贸易额达1913亿美元,并持续增长。截至2022年11月,双向投资存量超过550亿美元。
德国作为工业发达国家,与中国吉林省有着广泛的经济贸易合作。[1]根据近些年吉林省与德国产业合作方面的数据,其中存在投资总量低、投资地域不均、缺乏高质量人才等问题。鉴于此,本文主要研究吉林省与德国产业合作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挖掘出两者之间的创新潜力,为吉林省与德国产业合作提供相应的发展建议。
一、吉林省与德国产业合作方向及特点
(一)吉林省与德国产业合作方向
1.汽车及配件产业
吉林省是国内具有相当实力的汽车生产制造基地,主要以一汽集团为领头羊,产业基础厚实。德国是世界汽车制造强国,颇具规模和名气的大众汽车公司与吉林省汽车企业有着深入的合作与交流。在零部件制造方面,吉林省引入了德国车企投资例如博世、蒂森克虏伯等进行技术指导,以此来实现配套生产专业化等目标。与此同时,在研发设计领域,吉林省通过引进外籍专业人才、购买专利等来提高吉林省汽车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近年来尤其在新能源领域,吉林省努力突破新能源汽车、芯片、电池、充电设备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形成一系列重大投资项目和创新成果,联合建立汽车产品研发中心,加快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
2.化工产业
德国化工产业发展程度很高,拥有多家世界知名化工企业,在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石化产业作为吉林省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与德国企业有着较为深入的合作,并正在逐步延伸产业链,推进其向高端精深化发展。目前,德国巴斯夫股份有限公司与吉林省有4个合作项目涵盖多个方面:第一,投资企业一家:在吉林市与吉林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的巴斯夫吉化新戊二醇有限公司;第二,为一汽集团和一汽大众提供汽车尾气催化剂、油品增效及安全等方面合作;第三,与吉林省植物保护站合作开展高产玉米试点项目;第四,与北方铁路研究与发展中心技术部合作开展高速列车吸音降噪项目。除此之外,还与拜耳公司、德国赢创集团等化工产品生产商进行了深入的合作,并且在政策支持下,也正在全面推动德国企业与吉林化纤等公司、吉林大学等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的合作,把握战略方向,深化产业、科研、人才等领域的交流,未来将共同策划,合作实施更多的产业项目。
3.医药产业
吉林省具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中药等生物药材,如人参、林蛙、鹿茸等,种类齐全、品质优质且产量较高,对于发展医药健康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德国在医药领域研究颇深,德国西门子、德国德玛吉化学医药集团等都是世界著名的医药健康企业。根据《经济日报》和大河网显示,吉林省通过吸引医药原料生产商、拜耳等跨国公司,以及长春博德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等与德国生物检测公司签署了技术合作研发协议,逐步促进原料的引进以及医疗设备等技术领域的合作,并结合自身发展,在省内创建“合资医院—管理机制—医生培训” 的医药发展体系,逐步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等深入合作与研究。
(二)吉林省与德国产业合作特点
1.产业结构匹配度高
根据吉林省与德国产业合作方向的分析,可以看出吉林省与德国在汽车产业、化工产业和医药产业三个领域产业结构匹配度较高,双方贸易合作向好发展。
德国拥有着全球一流的工业水平,近年来也在进一步加强自身作为世界制造业领导者的地位。吉林省被称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 和“中国的高速铁路之都”,拥有优良的工业结构和加工基础,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区。
2.优势产业互补性强
德国在汽车生产方面历史悠久,生产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十足。德国汽车工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仅就业岗位就接近百万个。[2]在“一主六双” 高质量发展战略下,吉林省一步步推动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稳步提升制造业技术水平,高质量发展态势逐步显现。
吉林省虽然在汽车產业上取得了进步和发展,但在新产品创新和高科技研发方面还很欠缺,而德国工业产业附加值高,自主创新能力强,产业和智能化服务水平高。“优等生” 带动“中等生” 对于社会的发展存在巨大的潜力。德国和吉林省汽车产业合作将会在未来展现出高质量的合作效应。
3.产业合作可发展领域宽
双方在已有产业合作的基础上,可以加深其他领域的合作,如机械产业、可再生能源产业以及生物制药产业,以此拓宽双方的产业合作领域。德国的机械制造是其领先的优势产业,机械制造的出口量居世界前列。吉林省是我国生物医药的发源地之一,在生物医药领域,特别是疫苗和基因治疗药物方面具有先发优势。在区域、技术和业态融合的契机下,吉林省正在打造成为国内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一级。
此外,吉林省的发展需要一些新的领域进行补充。对吉林省来说,与德国优势产业合作以及学习是新的发展机遇,具有长远发展的潜力。
二、吉林省与德国产业合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德国产业投资总量较低
目前,德国企业对华投资多分布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而对吉林省的投资无论是从大企业的数量还是投资总数上来看都占比较小。据德国中央银行的数据,2022年上半年,德国对华投资达101亿欧元。据中国商务部介绍,2022年1—5月,德国对华实际投资增长21.4%。尽管中国近几年得到来自德国的投资有明显增长,但在吉林省投资的趋势却没有发生很大变化。
(二)德国产业投资地域分布不均
德国在中国长三角沿海地区的投资占比较大,但在东北部的投资占比较少。根据巴斯夫发布的《2021年大中华区年度报告》,公司在中国总共有31个生产基地,其中在6个主要的生产基地中,有4个位于长三角地区。截至2020年数据显示,大众在中国共有12个生产基地,这些生产基地中有5个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当下德国企业对华投资的主要行业多集中于工业和制造业,服务业也有所涉及。
(三)缺乏高质量人才
在吉林省发展的德国企业大部分存在缺乏高质量专业人才的问题。[3]根据笔者的调研,吉林省高校德语人才培养存在企业需求与高校所培养人才匹配度不高的问题,大学生毕业入职后其德语笔译、口译、文笔和口语水平不能够满足岗位的需求,同时还会出现只懂得理论知识,技术水平不足的问题。此外,由于地域问题,吉林省与广东、浙江、江苏等发达省份相比,难以给出高工资、高待遇,在人才发展机制上难以博人眼球,所以大部分毕业生不会优先选择留在吉林省发展。
(四)德国中小企业投资数量较少
目前,德国大型汽车生产商和机械制造商等跨国集团基本都在中国拥有巨额投资。然而,只有15%的德国中小型制造企业实现了对华投资。相比之下,第三产业中在华投资经营的中小型德企数量更少。这表明德国中小企业在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方面仍具备很大潜力,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修订和实行的外资引进政策多面向大型外企,并未针对性地关注到德国中小企业的需求。此外,德国企业对华投资通常与技术合作紧密关联,但有相当一部分德国中小企业所沿用的家族式企业管理办法并不利于双方合作开展。而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相对有限,且有些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相关法律的建设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导致了国内部分企业对德国产品的模仿现象较多。这不仅不利于德国中小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还有碍于产业结构升级。
三、吉林省与德国产业合作的发力方向
(一)吸引德企加大投资总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在合理的情况下,为外商投资提供更大的便利。在此背景下吉林省更应该响应国家号召,抓住机遇,加深与德国外资产业的合作。吉林省要继续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在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的同时,从市场建设、法律规定和简化流程等方面优化投资环境,以确保法律和政策的透明度和稳定性,为德企投资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吸引德企投资地域多元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除了传统的产业合作领域之外,吉林省与德国在环境和气候保护、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节能减排以及农业和旅游业开发等领域也有合作潜力。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科教人文优势,吉林省建立了一系列新材料产业聚集区。在化学材料领域形成了一批具备一定集聚力、辐射力和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笔者认为,吉林省可以将其产业优势放大,以此作为和德国产业合作的方向,提升吉林省经济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中德贸易平稳发展。
(三)注重培养高质量人才
德国在华企业每年都需要很多技术人才、翻译人才、管理人才等。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德产业合作主要的问题之一是德企缺少达到标准的高质量人才。根据德国在华投资量可以看出,沿海和经济是一部分,教育水平又是另一部分,中国教育水平高的地方恰好是德国投资最好的地方。
笔者认为,在推动吉林省与德国产业合作的同时,要注重培养、留住和吸引高质量技术人才。关于培养高质量技术人才,可以推进校企合作,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上课方式,使学生真实感受工作中的每一处细节。关于留住和吸引高质量人才,吉林省应优化人才居留政策,为吉林省技术人才提供优质高效的教育、医疗服务,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进一步改善民生领域供给能力和服务方式,切实提高政府治理水平和社会公共服务质量。
(四)着重吸引德国中小企业投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为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的发展提供更优良的环境。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拉动世界各国经济的重要支撑,扩大了社会职工就业数量,促进了技术创新,繁荣了市场经济。德国中小企业科技水平高,市场占有率高,产品的开发创新能力强,在推动吉林省开发区升级、科技进步、增加就业率等方面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
所以吉林省在加强与德国企业的合作与交流的同时更要把注意力放在吸引德国中小企业的投资方面来。吉林省可以根据现有条件,有以汽车零配件为主导的中小企业产业群,有吉林市良好的产业基础,当然,也可以围绕三大传统支柱产业(汽车及零部件、石油化工和农产品)和四大新兴支柱产业(装备制造、医药卫生、旅游和建筑材料)创造新型合作项目,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创业园的作用,以此加大吉林省与德国产业的合作,推动双方经济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四、总结
本文首先阐述了吉林省与德国产业合作方向及特点;其次分析了吉林省与德国产业合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不足之处给出吉林省与德国产业合作的发力方向。在工业4.0时代,吉林省的产业发展需要我们有效和高效地进行资源规划。吉林省与德国进行产业合作时,要注重吸引德企加大投资总量,根据各地区优势,吸引德国中小企业的投资,同时注重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吉林省与德国产业合作不仅在传统的重工业领域,更是在教育、医疗、农业等领域,搭建起中德创新产业集群的桥梁,全方位推动吉林省与德国企业在科技创新、技术咨询、需求匹配等方面的国际交流合作。
参考文献:
[1] 李娜.德国驻沈阳总领事毕满天:吉林与德国合作前景广阔[N].吉林日报,2022-01-19(002).
[2] 李志勇.中德汽车产业合作共赢“新四化”[N].经济参考报,2022-07-29(006).
[3] 庞皓然.吉林省與德国投资合作的形式、特点与发展趋势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