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探析

2023-05-23张虹川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多元评价人文精神情境教学

张虹川

【摘要】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做好人文精神培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决定了学科教学的最终效果。本文先阐述了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意义,接着从挖掘教材价值、借助情境教学、利用合作探究、联系现实生活、构建多元评价等五个方面,探讨了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有效策略,给高中历史教师开展高质量学科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高中历史  人文精神  情境教学  多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4-0178-03

一、引言

在现阶段的高中历史学科中,人文精神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顯著提高学生的学科实践能力,并培育他们的高阶思维。目前很多教师都已经在学科教学中开始关注学生的人文精神,同时也将其引入到了课堂教学活动中。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较多教师都没有找到人文精神与课堂教学的交融点,很难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这是因为很多教师都受到传统理念的限制,导致课堂教学内容与方式比较僵硬,没有深层次挖掘教材内容,使得人文精神的教育内容变得非常缥缈,最终也就很难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基于这种情况,就有必要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实践经验,谈一谈人文精神培养的有效策略。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意义

(一)引导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教师开展人文精神的专项培养可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当前很多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呈现出了被动态势,学习积极性显著不足,同时在生活中也存在“摆烂”的心态。在这种情况下,强调人文精神的培育,就可以结合历史史料和社会热点事件开展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于社会现象的认知水平,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样以后,学生的心态就能够摆正,在学习与生活中积极进取,转变他们的人生态度。

(二)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乐于合作的性格

在人文精神培养过程中,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密切交流与活动,并且在合作模式中完成学科知识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可以学会如何跟其他人进行高效合作,并在相互合作过程中碰撞学科思维。当代高中生的个性化特点比较显著,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自我为中心问题,导致他们很难站在别人角度思考问题,无法在学习与生活中进行和谐交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借助于人文精神培育活动就可以引导学生正确沟通互动,并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快乐,最终逐步形成乐于合作的性格。

(三)推动学生树立奉献社会的崇高理想

在当前多元文化交融发展的背景下,高中生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是比较显著的,很多学生对于无私奉献等传统美德的认可度出现了显著下滑,更看重个人利益。这在学生平时为人处世和学习生活中表现得也非常突出。通过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就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精神文化水平,并给核心价值观等战略理念内容在学科教学中的全面贯彻,提供有效的路径。这样以后,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感就可以得到显著提升,同时也可以逐步培养他们奉献社会的崇高理想。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对策

人文精神是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经成为了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但较多高中历史教师并没有做好人文精神的培育工作,不利于锤炼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这种情况下,就应探索人文精神与历史教学内容的融合点,结合学科教学实践经验进行深层次探究,提高历史学科教学的综合效果。

(一)挖掘教材价值,做好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教材中很多知识点都可以用来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因此教师在平时可以加强自身对教材内容的研读与分解,实现课堂教学知识的拓展与延伸,给人文精神培育活动提供较好的载体。这也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时候可以做好教学设计工作,立足于人文精神内涵重新规划教学目标,可以将其融入到分层教学任务中。通过这种方式,课堂教学活动就具有了更强的针对性,能够保证人文精神培育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较好的延伸。在具体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教师可以立足于当前人们的三维目标体系,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等角度,细化课堂教学的具体任务。在融入人文精神培育目标的时候,应该重点关注情感与价值观维度,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并能够做好学生个人价值观的熏陶,使得他们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促进他们的长远健康成长。

在高一历史《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深层次挖掘关于五四运动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本节课的情感与价值观培育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具备较强的爱国情感,并担负建设新中国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并向李大钊、陈独秀等进步知识分子和革命人士学习,形成探索真理、不断奋进的科学精神。在课堂环境中,教师可以引入以前教材中教过的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多个运动,并跟五四运动作对比,让学生自主思考“为什么这些运动都没有真正拯救中国”。接着教师再导入五四运动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充分明确那个时代背景下进步知识分子所承担的责任,并将自己代入其中,充分认识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的进步观点。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引入一些现代科技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推动人物,比如钱学森、邓稼先等。通过这些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教材知识的认知水平,在新时代背景下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感,给新中国的建设做贡献。

(二)借助情境教学,激发爱国情怀

高中历史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也可以考虑引入情境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沉浸在教学情境中感知学科知识点,降低学科教学的难度。历史本身就是时间与空间的综合产物,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人文精神内涵也有一定的差异。当代高中生所生活的时代跟历史课本中所记录的各个时代都相距较远,很难对这些时代背景产生共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强行开展教学活动,就很难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教师可以考虑在课堂环境中使用多媒体等技术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生动的教学情境来感知不同时代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最终也就可以显著提高学生对于时代内涵的认知水平,充分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教师在具体设计教学情境的时候,一定要紧扣课本教材知识,同时还要考虑到班上学生的身心发展层次和兴趣爱好,提高教学情境的趣味性,使得最终设计出来的教学情境对班上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在高一历史《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灵活使用多媒体技术,构建教学情境,带领学生走进宋朝时代。宋朝时期的经济水平非常发达,但是军事水平却过于一般。这里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些关于宋朝时期的影视作品,并对比宋朝同时期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凸显宋朝的经济实力。在军事方面,也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讲解,比如《清明上河图》反映出了宋朝经济发达,但也体现了宋朝缺乏战争所需要的马匹等。由于过于重视经济而不重视军事,导致宋朝在国家对抗方面处于劣势,屡战屡败。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关于民族英雄岳飞的事迹,将学生带入到宋朝时代背景下,充分感知岳飞的爱国情怀,以及岳飞面对内忧外患的无力感。这里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如果是岳飞,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来拯救当时处于风雨飘摇状态下的宋朝。在这些情境討论中,加深学生对于宋朝时代的了解,有利于培育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利用合作探究,促进思维发展

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考虑开展一些小组分工合作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课堂教学知识点在课堂环境中灵活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深度。相较于师生互动来说,学生在生生互动中更容易敞开心扉,同时也能够分享学习经验,互帮互助。因此,教师可以将班上学生就近分组,布置一些合作探讨任务。这里教师可以考虑引入任务驱动法,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层次化教学任务,使得学生能够从浅到深探索课堂教学知识点。在学生进行组内讨论的时候,教师也要做好组间巡视工作,观察每一个小组的讨论情况。在发现部分小组遇到显著障碍无法继续讨论的时候,教师也可以考虑介入其中,使用一些启发性语言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能够培育他们的高阶思维,保证课堂教学取得预期的成效。

在高一历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入小组分工合作模式,将班上学生分为三到五人一个小组。在布置组内任务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时间线总结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曲折,并试着分析这些曲折产生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性思考,不能单纯进行局部批判,而应该立足于全局目光看待这些历史事件,体会老一辈建设者为国家奉献青春的爱国情怀。事实上,人民公社、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运动的初衷都是非常好的,但在具体执行的时候忽视了我国的实际国情。在分析这些曲折事件的时候,教师也要引导学生使用曲折性和前进性的辩证统一分析方法,在组内进行灵活探索,发散学科思维。在小组讨论遇到阻碍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时代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等多个角度,思考社会主义建设曲折阻碍的成因,并能够以史为鉴,谈一谈后续社会主义建设应该吸取的教训。通过这些组内讨论活动,学生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曲折发展也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能够学会使用辩证思维看待各类事件,可以直指事情的本质。

(四)联系现实生活,开拓学生视野

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教师也要积极融入一些生活元素,使得学生可以借助于自身所熟悉的生活经验来学习学科知识。事实上,高中历史学科中的很多知识点都跟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同时这些知识点在现代社会中也可以得到较好的应用。教师在课堂环境中紧密联合现实生活,不仅能够降低学科教学的难度,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科实践能力,使得他们能够将自身所掌握的学科知识应用到实践环境中。在具体引入生活素材的时候,教师也要充分考虑到高中生的生活阅历,并寻找高中生最关注的生活事件,提高生活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强化生活素材与教学内容的融合点,可以较好地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于生活现象背后道理的认知水平。

在高二历史《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当前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现状,拓展学生的学科视野。当前国际环境中,美元依然处于霸主地位。此时教师可以面向学生讲解美元是如何取得霸主地位的,即最开始的美元与黄金绑定,到后来的美元与石油绑定等。单一货币的霸主地位对于国际经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很多国家都已经开始推行去美元化。此时教师也可以引出俄罗斯等国家在这方面的具体做法,并提出多元世界货币的概念,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世界货币体系。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的时候,教师也可以面向学生讲解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以及人民币国际化水平,让学生思考未来人民币要想提高自身国际化程度,真正成为通用货币,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做法。这样以后,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就可以得到显著提升,并逐步形成高阶学科思维。

(五)构建多元评价,注重成果反馈

高中历史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构建多元评价体系,能够针对课堂教学的效果展开深层次剖析,明确学科教学的效果,探索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情况。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评价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评价结果过于主观,很难反映真实的情况。因此在后续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教师应该积极拓展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学生对教师评价、学生对课堂评价等多种方式,立足于学生角度思考学科教学的具体效果,可以在后续时间里进行完善的教学反思。

在高二历史《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在课堂教学结束以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跟同桌之间开展相互评价,对比评价结果总结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收获。在教学结束的时候,教师可以使用匿名纸条的方式让学生评价本节课的收获,以及对教师教学表现的建议,同时还要附上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的结果。教师在收到这些信息以后,再结合自身的主观评价结果,全方位明确人文精神培养的效果,给以后的教学提供较好的参考。

四、结束语

综合来看,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阶段中做好人文精神培育工作,可以较好地提高学生的精神文化水平,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加强自身对于人文精神的认知水平,并找到人文精神与课堂教学深入融合的切入点,改变课堂教学的整体格局。在具体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也要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并灵活使用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多种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灵活性,优化学生的综合学习体验。这样以后,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成效就可以显著提升,不断锤炼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

参考文献:

[1]沈家平.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2(4):64-65.

[2]李云.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途径探讨[J].天津教育,2021(23):118-119.

[3]尹延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途径探讨[J].新智慧,2021(11):115-116.

猜你喜欢

多元评价人文精神情境教学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多元评价,不拘一格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