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方音乐教育的比较及启示

2023-05-23纪娟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传承融合

【摘要】人之才器,各有分限,中西方音乐教育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不同的实践途径。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知识的传递层次不断加深。文章以研究中西方音乐教育认知中既能看到各自独特的教育环境,又能兼顾彼此的发展特点的角度,探究音乐教育符合时代特点又可持续发展的融合点,为中国日益发展的音乐教育提供部分借鉴。

【关键词】中西方音乐教育  传承  融合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4-0154-03

一、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

中国素有“礼乐之邦”的称号,音乐在人们的品德、生活和礼仪习惯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孔子认为,人才的培养“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体现了孔子乐教的目标是音乐教育与培养人的教育密切结合起来,并且是培养完整人的最后階段。“德”与“和”是当时音乐审美标准的重要准则。西周时出现了大司乐,这是中国古代最早记录较为完备的音乐教育机构,其教育对象是贵族子弟,是为了贯彻“礼乐治国”的思想而设立的音乐教育机构。而后孔子兴办“私学”,“六艺”成为主要课程,推行“有教无类”,倡导人人可教即人人可学,音乐的学习也推广为大众之学。到了汉、唐、宋、元等朝代出现的文人骚客、达官儒将,他们在整个思想文化与品德修养不断思索的基石之上融合了音乐的发展。明清时期音乐文化的发展慢慢呈现出世俗的特点,产生了中国的国粹——京剧,器乐的发展出现了多种乐器合奏的形式,音乐教育更加普及广泛。本世纪初,一些知识分子出国寻求富国强兵之道, 回国后兴办新式学堂, 学堂乐歌为代表的中国近代的新音乐开始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学堂乐歌在中国音乐教育上具有继承传统与借鉴西方音乐的契合点的特征,以“学堂”的形式,为中国的近代音乐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标志着中国近代音乐的开端。中国近代音乐教育的发展中,萧友梅先生创立的“国立音专”发展成亚洲一流的高等音乐院校。蔡元培先生成立的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个高等专门音乐教育机构。这些对中国近代音乐的发展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西方音乐教育的发展

西方音乐在宗教活动中的运用极为普遍,其作用也相当重要。中世纪的音乐主要基调是基督教宗教音乐。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有明显的世俗化的倾向,但又仍然与宗教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音乐教育在此时期就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巧,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连接音乐,并成为一大亮点。古典时期的音乐教育氛围更为浓厚,这一时期的音乐追求纯音乐的理想,以音乐语言本身来展示人的精神世界。浪漫主义时期以来,西方音乐教育发展迅速,培养专业人才的音乐学院和各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在各国普及,出现了许多的知名音乐家,各大流派百花齐放,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应运而生,极大地丰富了人类音乐艺术宝库。

西方近现代的音乐教育,各国都在不断探索教学经验及方法以促进音乐教育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各种有代表性的音乐教育体系。比较有代表性的四大教学法有奥尔夫教学法、达尔克洛兹体态律动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铃木教学法,此外还有美国的综合音乐感教学。从音乐教育体系来看,他们具有“自然发展法”教育理论的共同点:教学思维灵活,重视学生的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中西方音乐教育的比较认知

(一)音乐教育的发展历史比较

中西方音乐的起源都需要在神话传说中寻求了解音乐发展的途径,乐器应用于各种活动中,音乐教育开始得较早,音乐教育在各自的社会形态进化中形成、发展、成长。中国历史悠久,音乐的形式发展也是多种多样,史诗性质的典章乐舞、历史中上百余种的乐器、歌舞大曲、说唱类音乐、韵书戏曲、多民族的艺术风格等等,它们的发展仅仅局限于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随着时间的流逝,真正传承并发扬发展的部分很有限,大多数正在逐渐消失。这些伟大的艺术宝库,应该与现阶段的时代特点相结合,寻求传承与发展的契合点,让中华民族优秀的艺术形式传承下去,让中华民族的历史音乐艺术在当今世界的艺术舞台上闪光。西方音乐教育,源于各种音乐流派,艺术风格百花齐放,时至今日,在各国音乐教育家不断探索的努力下,不管是巴洛克音乐、古典时期音乐、浪漫主义时期以及近现代音乐,这些历史传承下来的经典在当今的艺术舞台上依然绽放。西方音乐教育既有传承又有发展,有着不断创新、发展的内动力。

(二)音乐教育的思想理念比较

中国传统的教育在理念上强调教师的主体性,学生被动接受。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多的是寻求规律性的答案、追求完美的呈现,而不是遵从内心的发声。音乐教育的追求也更多展现在艺术考级等方面,用单一的成绩衡量学习的状况,孩子的想象力、创新力、创造力得到束缚。发展到今日,在全球一体化的推动下,此种音乐教育理念需要不断更新、提升。让学生回归到音乐的本体,音乐教育的目的更多是增强学生不同的体验感,以及在体验过程中的思考,真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传承能力、创新能力。

西方音乐教育的理念较为重视学生的早期音乐教育,发掘学生自身的潜力,更多地发展音乐文化。在音乐教育中注重引导音乐带给学生的真实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激情,注重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积累与培养,这些都是为了创新思维打好坚实的基础。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最终音乐教育收获的不仅仅是传承,更多的是不同思维理解下的音乐的发展。

(三)音乐教育培养目标的比较

中国音乐教育更多强调技术性、表演性、整体性。现在当下音乐教育的目标要求学生增强对音乐的审美力、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要求,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体实施途径中应当怎样实现此项目标,也成为从事音乐教育者应引起的最大思索。课堂教学中要求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团队合作精神,学会正确调控情绪,真正发挥音乐的本质作用,让美善洗涤人的心灵。

西方音乐教育的目标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培养音乐人才, 结合社会各方进步的力量推动音乐发展,推动音乐教育的不断升级。在音乐教育过程中一直强调发挥音乐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开拓精神的培育的重要作用,着实体现了音乐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音乐教育教学内容的比较

中国音乐教育内容中偏重于强调作品背景、创作情感、知识点提炼、专项技能的掌握。对于中国自身民族的、传承的、经典的音乐艺术重视不够,音乐学习方面的资料也是比较受限的,音乐理论学习的重视度也不够。近几年在教育理念不断提升的前提下,音乐教育思想、音乐理论、个体的创新性也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引导学生学习、了解、掌握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本土与西方优秀音乐文化,推动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

西方近代音乐教育在内容上偏重于学习音乐文化、审美、创作和表演技法,相对来说,内容较为宽泛,学习空间较大,这些有助于推动西方音乐的发展繁荣。学生的艺术活动中并不追求有多高的成果水准,而是更注重学生是否愉快地参与活动,没有了考试负担,更多强调的是学生的审美体验、个人情感的宣泄、尊重并彰显个性、激发才能的发挥,这些都能激发出学生内在的潜力。

(五)音乐教育教学方法的比较

近年来,中国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有:音乐欣赏法、律动教学法、演示法、游戏教学法、创作教学法、引入西方柯达伊等著名教学法等等。音乐教育中更多地是上大集体化课程,能关注到的学生个体相对有限。

西方近代音乐教育采用专业小课和小班化教育。倡导学生十八岁之前掌握一项乐器,学校教育和私人家教有效地结合起来。他们比较重视专业基本功的打磨和专业理论课,包括视唱、练耳、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的音乐技能、音乐思维、创作意识和情感表达,尊重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实施与推动方面,以国家课程、整体课程,校外之社会资源与支援来进行,加强了音乐课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四、从比较中得到的启示

现阶段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音乐教育怎样才能促进本民族音乐不断发展,怎样才能提高全民的综合音乐素质,怎样正确借鉴西方先进的音乐教育思想,怎样才能培养出新时代的音乐人才,这些对开创崭新的音乐教育有许多有帮助的启示。

(一)在音乐教育理念的实时定义。中国音乐教育理念涉及的面很广泛: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音乐教育不能只关注它的美育功能,应注重音乐教育自身的规律及全面的功能和价值。需要在回顾总结、时时探索、有选择性学习下不断完善、探索、寻求适合中国国情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理念。音乐教育本身伴随着生命的起源,具有综合性、创新性,诉诸人们的感性,回归人本。中国有优秀的民族文化根基,重视并充分弘扬民族文化,中国的音乐教育应该从本土音乐出发,真正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人,让每一个人享受音乐。

(二)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进一步提升。说到目标,有短期和长效性的区分。音乐教育目标的短期性,重在一节课,一个小知识,一个小技能在反复的实践中进步。它是为长效性奠定基础的,长效性目标真正体现的是教育理念、教育方针是否符合时代的要求,百年树人,树立合理的目标后要不断坚持,克服重重困难,在长久的努力中看到结果。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说道:“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音乐是一种创造性艺术,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培养健康的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是关系到学习的整个进程的实际效果,是以人为主体的模式还是亦师亦友,或者是教学中需要另外重新审视的一个方面,它也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需要不断完善,在实践中优化。从音乐的多元文化中取其精华,把民族的音乐、西方音乐及世界各民族的音乐有机地结合起来,融入音乐教学内容中,给学生传授有艺术价值的经典的中外优秀的音乐。在教学中要编选优秀的音乐教材,精选音响资料。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优美的并与民族化相结合。在教材中,建议加入传统音乐、民族民间音乐,加深学生对多元化音乐的接触与理解。重视传承与发展,精选历史、民族留下的宝贵精华。学生小时候的教育时光是有限的,并且是宝贵的,教育内容需要精挑细选,需要有条不变的主线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以最好的方式让这些民族财富绽放光芒。

(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思考。教学法需要和具体的国情相结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需要教学互长,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去学习和创造,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研究中多关注方法的改进,对于学生的探索,老师应多鼓励,多思考。现在的学生学习音乐特长的途径也是很多的,怎样将小课的学习与大课相结合,对于学生课外所学予以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共建联谊课堂,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时代,教育资源共享并在实际中应用,可以越来越多地得到探索。国内与教育发展较快地区联系,甚至可以与国外部分学校联谊,在音乐教育中加以应用,真正地资源共享,真正地互学所长,加深学生的体验感,真正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的教学道路还需要音乐教育者共同的不懈努力。

(五)师资素养需要随时代发展不断提升。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力量。教师除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具备高尚的师德、爱心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纵观西方音乐史中一个个为音乐事业殚精竭慮的音乐家,正是因为他们不追求个人功名、生活的奢华,把毕生都奉献给了音乐教育事业,不管他们遇到任何困难,仍然不畏挫折,数十年地坚持奋斗,最终形成了系统的音乐教育思想和教育体系,这些精神是值得每一个音乐教育人终生学习的。学无止境,教师真正在教学的道路上不断思考与探索,用音乐的语言同世界对话,这些本身就是音乐教育的魅力。

通过比较,人类一切音乐实践活动的实际意义是透过音乐的声音形态反映精神世界,传递心灵的声音,这是音乐艺术的特殊性以及重要性。让音乐回归本体, 激发人们心灵的成长, 培养人们对音乐的鉴赏力, 拥抱音乐像拥抱大自然一样,才能彰显出音乐本身的力量, 真正体现出音乐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孙兰鹃.比较与构想——中西方音乐教育的思考[J].红河学院学报,2009,7(4):119-121+125

[2]何世剑,王才升.比较音乐学视域下中、西方近代音乐教育比较初探[J].北方音乐,2018,38(22):108-109

[3]周奇迅.西方音乐教育思想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启迪[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91-94

作者简介:

纪娟(1978年—),女,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传承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宽窄融合便携箱IPFS500
《融合》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