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结合 促进小学艺术课堂教学优化
2023-05-23郭展
郭展
【摘 要】本文立足于小学艺术课堂教学现状,分析了小学艺术课堂教学的优化方向。利用听觉和视觉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发挥音乐与美术融合课程的实际价值,助力当代小学生综合素质及创新思维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艺术课堂 听觉 视觉 融合课程
在小学艺术课堂中,很多学生对音乐与美术有很高的热情以及强烈的探索欲。但这两个学科的价值没有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发挥,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在当代新型教育理念下,小学艺术课程不能仅仅按照传统的艺术类课程进行分科类的课堂教学,而是应该将艺术类学科整合成融合性课程。小学艺术课堂中音乐与美术的融合,旨在有效地利用艺术中听觉与视觉的联系,直观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强化学生的知识技能,从而达到促进小学艺术课堂教学的目的。
一、艺术中听觉和视觉元素的联系
艺术创作离不开听觉和视觉这两种基础元素,它们是艺术审美的基础。艺术中的听觉和视觉元素,不仅是音乐与美术中两个独立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可以密不可分、互相融合。音乐以听觉为基础,但又不仅限于听觉,它可以和视觉形成良好的联系,达到“1+1>2”的效果。例如:在欣赏一首歌曲的MV(music video,音乐录影带)时,听觉和视觉的双重冲击带来的审美效果无疑是加倍的。同理,视觉的设计也可以成为音乐表达情感的技术手段,增进人们对艺术作品的理解。
二、小学艺术课堂教学的优化方向
(一)结合艺术听觉和视觉,高效实施音乐与美术融合课程
1.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基准
打破传统应试教育的体制禁锢,健全音乐与美术融合的课程体系,利用艺术中听觉与视觉的联系,提升音乐与美术融合课程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玩、好动、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音乐与美术课程融合无疑给课堂创设了有趣的教学情境。音乐作品中的旋律、节奏都可以通过融合美术来增强音乐表现力,视听结合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加清晰,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例如歌曲《小花雀》,学生聆听清脆的旋律,从听觉上感受到了小花雀的声音动态。学生拿起画笔根据欢快的节奏及鲜明的音乐色彩画出心中的小花雀后,静态的形象会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歌曲。这样的融合课堂教學优化是围绕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展开的,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的浮躁、畏难等不良情绪。
2.以创造、创新为导向
音乐和美术教育的本质都是审美教育,无论是对学生本身还是教师的教学模式而言,都需要一定的创新。在小学音乐与美术课程融合的过程中,通过听觉和视觉的联系与碰撞,营造轻松的氛围,可以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发掘创造性思维及天赋。
例如,在音乐与美术融合课程“带着耳朵去旅行”这一单元,笔者设计了“走进欧洲”这一课,首先引导学生聆听法国作曲家德彪西的代表作《大海》,在聆听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欣赏法国画家莫奈的作品《鲁昂大教堂》系列。笔者继续引导,“德彪西像莫奈描绘时刻变化着的鲁昂大教堂那样,用音乐表现了大海瞬息万变的景象”。这样的融合引导教学,可以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绘画与音乐之间这种奇妙的听觉与视觉的相通之处,就如“画家莫奈将那些细碎的色块糅合成一幅画作,作曲家德彪西将散落在四处的音程聚集成了一首完满的乐曲”。艺术之所以美好,正是因为有了这样恰到好处的联系,教师这样极具创意性的表达也在第一时间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不论是视觉还是听觉,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创造美的过程中,体会美的形式规律,如对称与均衡、对比与统一、节奏与韵律等。在欣赏《鲁昂大教堂》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到视觉上 “对比”的效果:通过视觉形象的明暗度、冷暖度、色彩的饱和度等多方面的对立因素使表达的主题更为鲜明,视觉效果更为活跃。“对称”的构成也能带给学生稳定的心理感觉以及庄重、威严的美感。
紧接着,笔者继续引导学生聆听德彪西的另一代表作《月光》,聆听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闭上眼睛,遐想“一个只有圆月萧然升起的孤独的夜晚”。《月光》是一首钢琴曲,钢琴演奏有很多种触键技法,例如断奏、连奏等,笔者适时引导:“如果把这些演奏技法变成画笔会是怎样的,一起试试吧!”这样的引导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把了解过的演奏技法以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例如美术中的点、线、面等。这样画完以后,笔者让学生再次跟随音乐尝试模仿演奏,学生的表现更加生动贴切。可见,通过视觉表现声音有助于学生深度理解音乐作品。
美术中的点、线、面可以用来表现音乐中的节奏与韵律。节奏是理性的,是有规律的变化和重复;而韵律是感性的,是有一定变化的互相交替。节奏可以让学生在发现美的过程中,注重音乐的形态变化;韵律则可以使学生在创造美的过程中获取不寻常的美感,从而获得精神层面的满足。
因此,关于后续对小学艺术课堂的教学优化,还应该积极尝试能够突出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新思想和新方法,适时摒弃和改进传统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满足学生在艺术学习中的个性化需求。
(二)视听结合,在小学艺术课堂中实现音乐与美术的艺术价值
不断深化的教育改革中多次强调美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型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与美术从表面来看是两个实施美育的毫不相关的学科,但不少艺术家一直都在探索音乐和美术的联系与整合,长期的艺术实践与经验表明二者存在某种联系,视听感官也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德国美学家费歇尔说过:“一个感官响了,另一个感官作为回忆,作为和声,作为看不见的象征,也就是共鸣。”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构建音乐与美术融合课程,在视听结合的有机融合下,如何在小学艺术课堂中最大化地实现音乐与美术的艺术价值呢?笔者进行了以下探索:
1.视听结合,丰富学生的情感
情感教育在小学美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教师在音乐与美术融合的教学中,高效利用听觉和视觉的联系与碰撞,可以较好地调节学生的情感,也更易发挥艺术教育寓教于乐、生动形象的价值。在音乐课堂中融入富有色彩的画面,在美术课堂中融入富有个性的音乐,都可以使学生得到听觉与视觉的双重情感感受。音乐与美术融合课程中,教师会引导学生利用视听结合的方法自己创作作品,通过知识的应用和拓展,达到延伸情感,从而创造美的目的。如此,学生开阔了视野,精神世界得到了充实,情感自然也得到了升华。
2.视听结合,培养学生的观感
发挥音乐与美术的艺术价值,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力与感受力,这些是想象与创造的基础,没有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感受,就很难发展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音乐课堂中,学生听到轻松愉快的舞曲,往往会跟着音乐在教师的带领下边唱边跳。当学生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与舞蹈表演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彼此的形态进行绘画创作。这时学生会结合自己的观察进行想象,利用各种生动的线条来表现优美的舞姿,丰富多彩的画作尽显儿童的创意。这样的教学在小学艺术课堂易受学生欢迎,学生通过发挥自己的观察力,大胆想象,敢于创作,在听觉与视觉的结合下,声形并用,提高了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力。对教师而言,这种融合教学模式既能轻松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又能使课堂生动有趣。
3.视听结合,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生活中,小学生普遍都对新鲜事物充满幻想,这是智慧的表现,也是一种天赋。美术学科需要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通过画笔描绘出他们内心所想的事物。音乐也是学生创造力的源泉。在音乐课堂中,旋律往往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学生聆听同一首乐曲,教师借助音乐形象来引导学生对此进行视觉形象的想象,例如畅想自然美、境遇美,当学生有了美的想象作为基础时,再发挥各自的创造力,就会丰富作品的多样性,使之千变万化。
综上所述,视觉与听觉相互联系,音乐与美术有效融合,既有利于营造小学艺术课堂教学的审美氛围,也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美的艺术真谛。音乐与美术相互渗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艺术的情感,并促使学生在生活中不断对发现美、创造美进行探索。作为美育教学工作者,要时刻贯彻落实全面培养与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这一宗旨,并着力推动与促进小学艺术课堂教学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