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亨利摩尔雕塑的外在视觉意义

2016-10-20卫丽娟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视觉雕塑

卫丽娟

【摘 要】 亨利·摩尔不但继承了众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还对传统雕塑艺术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改革,成为现代雕塑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关键词】 亨利摩尔;雕塑;视觉

经历过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开朗基罗和19世纪的罗丹,到了20世纪,亨利·摩尔则是一个高峰。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隐约看出米开朗基罗作品的躁动与罗丹静谧的足迹,也可以看出他从现代雕塑中吸取的荒诞奇特的因素。

亨利·摩尔大胆地吸收并运用了东西方雕塑文化的优点,完美地在他的作品中表现了出来。吴良镛曾说过:“近代的一些雕塑家都受过非洲雕塑的影响,亨利·摩尔也不例外。非洲的原始雕塑虽然线条简朴,但是在造型方面有着震撼人心的特点,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物雕塑,都有其独特性。空洞,是人肢体的变形,是亨利·摩尔雕塑的特征。”章永浩也说过:“我曾在哥本哈根的亨利·摩尔原作前思考良久,他的表现手法虽然有时是没有题目的,但是空洞安排运用得很好。就如中国的园林艺术,但是相对而言摩尔的空洞张力充足,他用简练的表现手法造成耐看、有力量、有强度的感觉,这正符合中国美学‘以简抒繁的传统观念。”而我们所缺少的就是亨利·摩尔的创造性。

由于受到哥伦布登陆美洲前和非洲艺术的启示,摩尔的作品虽然是抽象的,却表现出人体的造型,他还创造了一些站立的、坐着的和斜倚的人像,这些都影响了整个同时代的艺术家。他稍后以他那些无面孔的斜倚人体而声誉大著,它们是由两块至三块的雕塑作品组成,每块之间都能令人感觉出他动态的造型在空间中彼此的呼应力。

一、实体挖出恰当空间

亨利·摩尔以其独特的创造性,给人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成为现代雕塑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从精神层面来讲,亨利摩尔结合非洲雕刻中的野性力量与拉丁美洲的玛雅雕刻,融入具有典雅性和崇高性的欧洲古典艺术,他在自己的作品中采用了一些潜意识和抽象性的成分,让自己的作品具有人文精神和进取精神为一体。从艺术层面来说,摩尔尊重传统雕塑,同时又作了大胆的创新。他在实体中挖出空间,使雕塑内在的形体更加突显,使雕塑空间更加宽大。完整的雕塑被空洞破坏,观众的视线被或大或小的空洞吸引到了内在的形体,使雕塑的形式更加多样,更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钱绍武说过:“亨利·摩尔作品里的‘空洞,是他作品中典型的特征,是他作品里的东方印记。空洞比实体更引人注目,更具有力量和吸引力。”

摩尔要表达的是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对亲情的渴望、对人本主义的坚持,落实在雕塑上就是以人像作为他作品的中心题材。1924年,摩尔创作了第一件《母与子》雕像,此后,他的作品中就反复出现各种姿态的母与子形象。在这作品中,母亲把孩子抱在怀里,右手搭在孩子的肩膀,左手握着孩子的左手,底部是母亲被放大了的双腿,顶部是她圆圆的头颅,整个画面构成一个金字塔形。我们感受到的是内在的张力,这样夸张的构图,取决于身体上的感受。有一些心理学家曾发现存在两种创造性类型,一种是通过各个部分汇合成知觉的总体的视觉型,一种是他自己身体的感受与周围的触觉空间相结合的触觉型。无可置疑,摩尔的艺术表现形式中触觉占了很大的作用。

二、分割组成完整作品

1930年,摩尔写道:“雕塑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有其发展的空间,这也是我感到最触动的一点。它是静态的并具有生命力,就如巨山所蕴含的强大的力量。”他认为两件不同的独立的作品,可以组合成一件完整不可分割的形体。

《拱门》这件作品很好的诠释了摩尔的这段话,是他所创作的最巨型的雕塑之一。尽管它的本身是受一根骨头的启发发展而来,也是从一个几英尺高的模型放大而成,但是它的成就已经超越其本尊。

《拱门》拥有3种不同的形态,有铜铸的,有玻璃钢造的,有罗马孔石的。罗马孔石的是意大利石匠雕刻而成,这件作品被放置在蛇形画廊所在的肯辛顿花园。这件作品是由多部分组合而来的,但是因为石头的腐蚀,结构变得很不稳定。后来,皇家公园将其拆解,再进行研究与恢复。最后,确认了孔石的结构弱点,把石块钉子换成了不锈钢的线材,构成内部结构,以防止石头的内部侵蚀与石头间的运动。

三、线弦连接雕塑两端

亨利摩尔还把“线”或“弦”提炼为具有现代感的语言运用在他的作品里,成为他艺术形态里具有特性的符号,突显出他在现代雕塑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亨利摩尔的《弦卧像》的创作灵感,无疑是来自科学博物馆。

当还在皇家艺术学院修业期间,他便开始探索当时流行以表现机械时代为主的艺术。对于他在自然科学博物馆所看到的一些说明介于方圆间某一形体的数学模型。其中一个模型,一端为方形体,边开二十四个小洞,四边共八十个小洞,用弦把两端具有同样数目孔洞圆体串联起来,在弦线的交错辉映下显示出了一个介于方与圆的形体,亦可扭动一端,弦线便可产生种种不同的形态。这都是很难在平面上绘画出来的。这些纵横的弦线,就像通过鸟笼一样,形与形互相包容交错,另他兴奋莫名。在在1939年的《卧像》中,最好的发挥了这种特性,材料是体积的轮廓,身体是一个镂空的架子,骨肉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和谐的韵律。

无论是“空洞”、多种形态组合还是运用弦线,外观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欣赏摩尔的作品仿佛参加了一个视觉盛宴,让人身心愉悦。

猜你喜欢

视觉雕塑
巨型雕塑
我的破烂雕塑
写实雕塑
城市景观的文本化:视觉文化捕捉和分析的符码
教具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论黄山标识性材料设计的“焦甜香”表达
浅析油画色彩表现的理性化方式
雕塑的说教与雕塑的煽情
合肥市雕塑院雕塑作品选等
自然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