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抚触护理联合体位干预在新生儿肺炎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3-05-22任玉敏林晓丹闫利霞吴旭丽叶文杰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5期
关键词:侧卧位体位出院

任玉敏,林晓丹,闫利霞,吴旭丽,叶文杰

(洛阳市东方人民医院 儿科,河南 洛阳 471003)

新生儿肺炎主要由吸入异物或感染病原体引起,患儿易出现不同程度的通换气功能障碍,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危及生命安全[1]。由于新生儿呼吸、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肺部发生感染后不能及时清除异物,易阻塞气管,故临床治疗过程中通常采取仰卧位给予面罩、鼻导管吸氧等。研究[2]表明,仰卧位时患儿口腔低于幽门,会导致胃食管反流,且新生儿气道短、管腔小,纤毛除菌能力差,易引发吸入性肺炎及感染性肺炎。同时,患儿神经末梢对外界感知能力敏感性强,通过特定手法将信号源转入中枢神经系统,对新生儿智能发育及心理均有正性促进作用[3]。基于此,本研究探讨抚触护理联合体位干预在肺炎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 年3 月至2019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肺炎新生儿65 例。纳入标准:符合 《儿科学》[4]中新生儿肺炎诊断标准;分娩后1 min 新生儿Apgar 评分≥7 分;产妇妊娠期未行输血治疗;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限制性肺疾病;严重先天性疾病、器质性病变;新生儿溶血症;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 例)与试验组(33 例)。试验组男18 例,女15 例;日龄8~28 d,平均日龄(16.93 ± 4.46)d;病程3~10 d,平均病程(5.23 ±1.58)d;体质量2.9~5.0 kg,平均体质量(3.95 ± 0.66)kg。对照组男17 例,女15 例;日龄8~27 d,平均日龄(17.12 ±4.70)d;病程3~11 d,平均病程(5.36 ± 1.61)d;体质量2.8~4.8 kg,平均体质量(3.95 ± 0.54)kg。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

1.2 护理方法两组患儿均置于新生儿暖箱,监测生命体征,给予抗感染、雾化吸入等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患儿取常规仰卧位或侧卧位,床头抬高15°~30°,每2 h 翻身1次,喂奶后患儿取扶坐位,轻扣背部,防止呕吐及呛咳。试验组给予抚触护理联合体位干预:(A)抚触护理。①喂奶后1 h或两次进食期间实施抚触护理,控制室内温度24 ℃~26 ℃,湿度55%~60%,患儿安置俯卧位,护士手掌涂抹润肤油,按摩抚触其臀部、背部;然后安置侧卧位,按摩四肢;最后安置俯卧位,按揉胸、头及腹部。抚触过程中与患儿双目对视,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其躯体,15~20 min/次,2 次/d。②鼓励家属学习并掌握抚触手法,确保患儿出院后抚触护理的延续性。护士首先向家属演示操作方法,讲解抚触过程中注意事项,要求家属进行现场操作,及时纠正错误,并于患儿出院前进行家属技能考核,考核合格后发放新生儿护理录像资料以巩固抚触手法。(B)体位干预。转变体位前扣背5~7 min,使用新生儿复苏气囊面罩于患儿背部沿支气管自下而上、由外到内节律性叩击,抬手距离4~5 min,叩击速度110~120 次/min,患儿先取俯卧位,用婴儿枕将其头部抬高30°,头偏向一侧,将微曲双上肢并置于头部两侧,下肢微屈外展,保持30 min 后取自由体位;2 h 后取左侧卧位,头部垫高30°,在头、臀、背部垫婴儿枕,保持头低脚高及臀、背部倾斜30°,30 min 后调整为自由体位,2 h 后取头低足高右侧卧位,方法与左侧卧位一致,上述体位每2 h 更换1 次。护理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面部表情及肢体反应,动态调整叩击力度及体位变换频率。

1.3 观察指标①临床相关指标:记录两组患儿咳嗽、气促、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②记录两组入院第1 d、7 d 的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及心率(HR)。③分别于出院时、出院后6 个月采用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5]评定患儿智能发育指数(MDI)、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MDI 包括感知、注意力、记忆力、概括化等,PDI 包括运动协调、技巧行为能力等,评分越高提示智能发育越佳。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相关指标试验组咳嗽、气促及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d)

表1 两组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d)

2.2 SpO2、RR、HR试验组入院第7 d 的SpO2、RR、HR 优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SpO2、RR、HR 比较()

表2 两组的SpO2、RR、HR 比较()

2.3 MDI、PDI出院后6 个月,试验组的MDI、PDI 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3。

表3 两组的MDI、PDI 比较(,分)

表3 两组的MDI、PDI 比较(,分)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系统发育不成熟,支气管清除能力弱,肺炎发生率较高,主要表现为肺部换气功能障碍,通常采取鼻导管或面罩给氧,传统护理观念认为仰卧位有利于脐部及呼吸道护理,便于病情观察[6]。但患儿置于仰卧位时,咽部呈漏斗状,呼吸道分泌物和胃反流物易呛入气道,致使痰液滞留,进一步加重呼吸困难症状。

抚触护理是借助科学手法对患儿皮肤进行局部刺激,以改善全身血液循环,促进身心发育,具有操作简便及安全等优势,近年来备受儿科医务人员的青睐[7]。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咳嗽、气促、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入院第7 d 的SpO2、RR、HR 优于对照组,出院后6 个月的MDI、PDI高于对照组,表明抚触护理联合体位干预能够加快新生儿肺炎症状缓解,改善呼吸循环状况及智能发育状况。新生儿出生后12 个月是脑功能塑造性最明显的阶段,亦是其心理及行为最受影响的阶段,因此早期对患儿皮肤进行有效的刺激干预可调动其综合感觉,帮助重塑脑部功能[8]。人体皮肤上分布多种生理感受器,在抚触过程中,患儿全面接受外界刺激信号,并传入中枢神经系统,促使神经元之间形成突触,进而促进其神经系统塑造及心智发育。通过延长抚触护理时间,为父母与患儿接触创造更多时间,增进父母与患儿心理层面交流,为患儿提供情感安慰,对其自信性格形成、生理及心理发育均有正性促进作用。新生儿肺炎病变部位主要集中于肺底及肺后叶,体位干预中的头低脚高俯卧位可明显减轻肺后叶水肿,改善肺血流,提高肺活量,从而改善患儿呼吸状况;头低脚高侧卧位则有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但应注意患儿喂养后需取头高脚低斜卧位,避免呕吐及吸入性肺炎发生。定时翻身拍背可使粘附在肺泡及气管内的痰液松动并排出体外,左、右侧体位转换可增强膈肌收缩力,进一步改善肺通气功能,加快临床症状缓解。

综上所述,抚触护理联合体位干预能够加快肺炎新生儿临床症状缓解,改善患儿呼吸状况及智能发育状况。

猜你喜欢

侧卧位体位出院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侧卧位和俯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研究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菊花枕改善血压失眠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
第五回 痊愈出院
头高侧卧位护理在新生儿胃食管反流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