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庭为中心的康复教育干预在支气管肺炎患儿中的应用及对其肺功能的影响
2023-05-22姚莉杨秀丽
姚莉,杨秀丽
(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儿科,河南 安阳 455000)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儿科临床常见的一种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发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气短等典型症状。在治疗过程中,由于患儿认知能力较弱,对临床用药和护理措施无清晰认识,需要家属做好良好的沟通和引导[1]。实际临床中,大部分患儿家属对支气管肺炎的认知水平较低,并存在明显焦虑、不安等心理应激反应。因此,通过科学、规范的康复教育指导家属为患儿提供优质的照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分析以家庭为中心的康复教育干预在支气管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 年3 月至2022 年3 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08 例支气管炎患儿,均符合支气管肺炎相关诊断标准[2]。按照随机抽签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 例。对照组男性33 例,女性21 例;年龄2~8 岁,平均年龄(4.01 ±1.56)岁;病程2~7 d,平均病程(3.66 ± 0.91)d。观察组男性30 例,女性24 例;年龄2~7 岁,平均年龄(3.89 ± 1.47)岁;病程2~8 d,平均病程(3.70 ± 0.94)d。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健康宣教、病房环境护理、并发症预防、用药指导、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及患儿家属心理疏导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以家庭为中心的康复教育干预,具体措施:①建立个体化档案。整理患儿基本信息和临床资料,并制定个体化护理档案,档案内包括患儿基本信息、家庭基本治疗、治疗情况、护理计划等,根据患儿病情康复情况及时更新档案内容。②建立家庭护理小组。在责任医师、护士长的主导下建立家庭护理小组,该小组由护理人员和患儿家属组成;在前中期,由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施护,施护过程中指导患儿家属学习施护环节,并告知患儿家属如何识别潜在风险因素,发现异常可及时汇报处理;在后期,由家属在护理人员指导下进行基础的护理,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耐心解答家属的疑惑,并指出其中的不足,加以改正。③加强健康宣教。采用一对一面谈、视频、宣传册等方式向患儿家属讲授支气管肺炎的相关知识、治疗方式及注意事项,提高患儿家属对不良反应或紧急情况的应对能力,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④建立信息交流平台。由医护人员建立QQ 或微信群,定期在群内发布关于支气管肺炎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另外,安排固定的在线咨询时间,解答家属居家护理期间的疑惑,必要时可通过电话沟通或上门随访。
1.3 观察指标①治疗依从性。良好:治疗期间患儿可主动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偶尔存在哭闹或排斥,但经安抚后能立即恢复平静;一般:治疗期间患儿存在哭闹或排斥,经安抚后情绪有所改善,对临床治疗、检查和护理的影响不大;差:治疗期间患儿存在明显的抵触情绪,需要长时间安抚或安抚后仍不配合。②肺功能指标。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及最大呼气流量(PEF)。③负面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儿家属干预前、出院时、出院1 周后的焦虑情绪,该量表共20 个条目,每个条目根据家属回答计1、2、3、4 分,标准分=总粗分× 1.25,满分100 分,评分越高表示焦虑情绪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依从性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比较 [n(%)]
2.2 肺功能指标干预后,观察组FEV1、FEV1/FVC、PEF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 <0.05。
2.3 负面情绪出院时、出院1 周后,观察组患儿家属S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家属SAS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儿家属SAS 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支气管肺炎的病理机制较为复杂,通常与儿童机体防御功能差、免疫力较弱及肺部发育不完善等因素有关[3]。在临床治疗方面,主要以控制炎症、改善通气功能为原则,同时配合优质的临床护理,以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儿预后。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升,对临床护理工作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常规护理模式逐渐难以满足临床需求。以家庭为中心的康复教育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 “关怀照顾” 护理模式,其主要是以 “患者-家属-医护人员” 三者为一体的家庭小组为护理单位,以最大程度提高护理效果[4]。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儿童属于特殊群体,鼓励家属参与护理过程有助于安抚患儿抵触情绪,确保临床治疗和各项检查顺利执行,这也是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儿科应用较为广泛的主要原因。有研究[5]指出,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支气管肺炎患儿的诊疗依从性,促进患儿肺功能恢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以家庭为中心的康复教育干预可促进患儿配合临床治疗,对改善患儿病情至关重要。分析原因为:家属参与护理过程可通过与患儿进行有效沟通,使患儿获得熟悉的安全感,稳定负面情绪,确保诊疗顺利进行。本研究结果亦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FEV1、FEV1/FVC、PEF 高于对照组,表明以家庭为中心的康复教育干预对改善支气管肺炎患儿肺功能具有积极的作用,与张伟梅等[6]的研究结果一致;出院时、出院1 周后,观察组家属SAS 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以家庭为中心的康复教育干预可有效缓解支气管肺炎患儿家属的负面情绪。
综上所述,以家庭为中心的康复教育干预在支气管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改善其肺功能,并缓解患儿家属负面情绪。